第九百五十四章 反美斗士卡大佐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大时代1958》最新章节!
这些美国人大多数以前利比亚的美国人没有离开,或者是来到利比亚旅游的美国人,世界上从来不缺乏作死的人,境内的美国人也被卡扎菲毫不犹豫的笑纳了。作为制衡里根不打击利比亚的工具,可惜,没用。
利比亚本来人口不多,这种人口基数军队数量也并不多,有点类似海湾国家,人数不多武器多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奢求兵员素质了,利比亚还没有到达能进行思想教育的地步,整个锡尔特盆地附近的军事力量,大多数都是亲卡扎菲的利比亚民兵武装。
接应行动执行部的人,正是一个民营武装的头头,属于一个亲卡扎菲部落的小权贵。这种小权贵正式苏联喜欢收买的对象,当然这是以苏丹的名义进行的。克格勃绝对不会犯这种用本国身份和对方接触的低级错误。
锡尔特盆地四月份的平均气温还算让人接受,二十多度气氛,让四个长久在苏丹生活的克格勃感到十分舒适。这里不像苏丹湿度这么大,似乎连风都能带走不少汗水。当然兵营附近最常见的颜色还是黄色,这也是沙漠的颜色。利比亚的国土状况和埃及差不多,沙漠占据九成以上,埃及还有条尼罗河,利比亚没有常年河存在。
因为卡扎菲并没有现身,利比亚的遭受空袭的言论已经被这里的武装人员知道,在这个时候四个克格勃的出现,无异于死神降临。由民兵看管的美国人质生命已经屈指可数。
“这就是看押人质的地方,真是太亏待这些帝国主义了。”一路上和这个利比亚军官有说有笑的组长到了地方,忽然说了一句让人不明白的话。
虽然卡扎菲也没事就指责美国是帝国主义,但利比亚普通人和苏联完全不一样,他们有着自己对美国人的称呼,而不是用这种革命性的称呼。
利比亚军官还想问问,就看到组长脸上挂上了捉摸不定的笑容。这和刚才有说有笑似乎不太一样,就在这时候身在军官背后的一个克格勃从背后捂住了军官的嘴巴,指尖的刀片毫不迟疑的一拉,这个接应他们的军官双目凸出,挣扎着看着他们,却再也说不出来一句话。
其他两个克格勃则同时有了动作,一个比划禁声的姿势,另外一个直接用英语安慰眼前的二十多个男女都有的美国人,防止这些人质出声。
一瞬间,见多了美国大片的美国人心中,海豹突击队,三角洲等等词汇闪现在脑海,不得不说他们被大片毒害的不轻,任何国家的电影都是这样,胜利必然是属于本国的。所以说抗日神剧只是轻重程度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座二层都已经掉墙皮的小房子中,窗户都已经被木板从外面封住,也不知道在沙漠地区这些民兵从哪里找到的木板,总之房间中的动作没有被外面的人发现,一个接一个把人质封口胶布解开,拿着美式突击步枪的四个克格勃,很容易就得到了美国人的信任。
行动组的组长走到门边,用隐晦的手势提醒着自己的成员,同样另外一个成员心领神会,点头应承,组长的意思是一会首先干掉捡起利比亚军官手枪的美国人。
这批人质一共二十三人,有男有女,还有孩子。显然应该是全家组团来到利比亚,却没想到被卡扎菲用来威胁里根三思而后行。等到所有人的绳索都解开,几个穿着阿拉伯袍的行动执行部成员,比划了几下,让这些刚刚脱困的美国人不要出声,他们先出去看看情况。
此时门一直开着,距离二十米开外的利比亚民兵也不知道自己的长官已经死亡,毕竟刚才很多人都看见了,这四个阿拉伯人是长官的朋友,可能是一个部落过来有事情找长官。
离开门口五米后,组长突然用英语声音不大的说了一句话,捡起了死人的手枪的美国男子不明所以,伸出了脑袋,就见到了一直突击步枪对着自己。碰……
与此同时,四个克格勃成员忽然用阿拉伯语大喊起来,同时拿着突击步枪冲着房间中扫射,一场大屠杀在上演,附近的民兵纷纷冲过来,因为这句阿拉伯语是美国人反抗,把刚刚进入的利比亚军官劫持成了人质。
这些民兵跑过来之后,正对着的角度能看到刚刚一起进去的利比亚军官的尸体,几乎马上这些同样是普通民众组成的民兵,就在四个榜样的带动下,朝着房间里倾泻着子弹。
十几名武装分子对着里面扫射,不多时地面上已经堆积了不少蛋壳。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听见美国人的尖叫和咒骂,时间不长就什么就都听不到了。
“这些可恶的美国人,根本就不能相信。”等到里面的惨叫声已经消失,一个克格勃直接拿着枪冲了进去,在他的带动下,几个行动执行部的成员都进去,一个把利比亚军官的尸体拽出来,其他人则挨个补枪,杀人灭口。确保这二十三个美国人再也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血液顺着房门流到了房间外。
整间房屋都被血液浸透,充斥着残肢断臂和血浆,很多美国人死的很不甘愿,不明白为什么来救自己的士兵会反戈一击,对本国的民众痛下杀手。
早上五点,行动完成!几个行动执行部的成员像是死了亲兄弟一样,抱着利比亚军官的尸体痛哭,然后表示需要报告军官的父亲,直接离开兵营,迅速找到了一辆车直奔最近的城市,他们必须迅速进入城市中,而不是进入沙漠,进入沙漠是绝对跑不远的,但是在亲苏国家的城市,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安全离开。
一路上四个人换了一套衣服,但是却没有刮掉脸上的大胡子,这样可以减少暴露的机会。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离开官邸躲避的卡扎菲已经楼面,卡扎菲出现在利比亚街头,出现在媒体面前,表示自己并没有被美国炸死,同时强烈谴责美国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
卡扎菲没有死初步的稳定了的黎波里遭受轰炸之后的人心惶惶,同时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反美斗士的形象,呼吁利比亚人民支持自己抵抗美国人的侵略。
莫斯科的时间比利比亚早了一些,昨天晚睡的谢洛夫已经被小瓦莉娅叫醒,嘴里喊着被塞进来的一块糖,耷拉着眼皮看着这位反美斗士表演。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强烈抨击美国试图在全世界推行新的霸权主义。他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团结起来,阻止美国的这一图谋。
据利比亚媒体报道,美国和北约打着人权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企图实现它们独霸全球的政治野心,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卡扎菲指出,美国倚仗它先进的武器装备,推行新恐怖主义以此来恐吓和威胁其他国家人民,进而控制和操纵这些国家,掠夺它们的资源,实现独霸全球的野心,但美国最终将遭到其他霸权国家同样的下场。
“就这样?你肯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反美斗士,因为你已经别无选择。”谢洛夫打着哈欠看着第一次露面的卡扎菲,这个人除了亲苏之外,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此时的美国则陷入到一片狂欢当中,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讲,美国将一个用苏联武器武装起来的国家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同时还验证了和苏联军事冲突的理论,以电子战飞机为先导,首先压制干扰对方的防空系统,尔后再出动海空军飞机实施空中火力打击,充分发挥不同作战力量的优长,实现了功能互补,效能倍增。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里根更进一步,下令停止与利比亚的经贸关系,冻结利比亚在美资产,对着自己的支持者说道,“那条疯狗挑战了一个永远战胜不了的敌人,他的命运已经注定就是被我们消灭掉。”
苏联只不过是美国最大的一个敌人,不代表里根就没有其他的敌人,事实上目前符合里根认为的自由国家标准,只有美国自己。英国、法国、联邦德国都不能算是自由国家。不得不说里根的处境比历史上更糟,按照正常的历史,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至少还认为皮诺切克的智利是自由国家。
可惜智利社会党的存在,让本来里根定义的真正自由国家也消失了。
美国打击的结束,除了影响到利比亚和美国两国之外,还有苏联,苏联必须检测苏联防空系统有什么漏洞,所以在空袭刚刚结束,就已经派出由一个将军领衔的代表团,前往利比亚检测这次战争的经验。
“什么?锡尔特盆地附近一处的美国人质暴动,结果被全部射杀了。”刚刚死里逃生的卡扎菲大吃一惊,但是马上冷静下来大喊道,“士兵们做得对,我们谁都不怕。”
这些美国人大多数以前利比亚的美国人没有离开,或者是来到利比亚旅游的美国人,世界上从来不缺乏作死的人,境内的美国人也被卡扎菲毫不犹豫的笑纳了。作为制衡里根不打击利比亚的工具,可惜,没用。
利比亚本来人口不多,这种人口基数军队数量也并不多,有点类似海湾国家,人数不多武器多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奢求兵员素质了,利比亚还没有到达能进行思想教育的地步,整个锡尔特盆地附近的军事力量,大多数都是亲卡扎菲的利比亚民兵武装。
接应行动执行部的人,正是一个民营武装的头头,属于一个亲卡扎菲部落的小权贵。这种小权贵正式苏联喜欢收买的对象,当然这是以苏丹的名义进行的。克格勃绝对不会犯这种用本国身份和对方接触的低级错误。
锡尔特盆地四月份的平均气温还算让人接受,二十多度气氛,让四个长久在苏丹生活的克格勃感到十分舒适。这里不像苏丹湿度这么大,似乎连风都能带走不少汗水。当然兵营附近最常见的颜色还是黄色,这也是沙漠的颜色。利比亚的国土状况和埃及差不多,沙漠占据九成以上,埃及还有条尼罗河,利比亚没有常年河存在。
因为卡扎菲并没有现身,利比亚的遭受空袭的言论已经被这里的武装人员知道,在这个时候四个克格勃的出现,无异于死神降临。由民兵看管的美国人质生命已经屈指可数。
“这就是看押人质的地方,真是太亏待这些帝国主义了。”一路上和这个利比亚军官有说有笑的组长到了地方,忽然说了一句让人不明白的话。
虽然卡扎菲也没事就指责美国是帝国主义,但利比亚普通人和苏联完全不一样,他们有着自己对美国人的称呼,而不是用这种革命性的称呼。
利比亚军官还想问问,就看到组长脸上挂上了捉摸不定的笑容。这和刚才有说有笑似乎不太一样,就在这时候身在军官背后的一个克格勃从背后捂住了军官的嘴巴,指尖的刀片毫不迟疑的一拉,这个接应他们的军官双目凸出,挣扎着看着他们,却再也说不出来一句话。
其他两个克格勃则同时有了动作,一个比划禁声的姿势,另外一个直接用英语安慰眼前的二十多个男女都有的美国人,防止这些人质出声。
一瞬间,见多了美国大片的美国人心中,海豹突击队,三角洲等等词汇闪现在脑海,不得不说他们被大片毒害的不轻,任何国家的电影都是这样,胜利必然是属于本国的。所以说抗日神剧只是轻重程度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座二层都已经掉墙皮的小房子中,窗户都已经被木板从外面封住,也不知道在沙漠地区这些民兵从哪里找到的木板,总之房间中的动作没有被外面的人发现,一个接一个把人质封口胶布解开,拿着美式突击步枪的四个克格勃,很容易就得到了美国人的信任。
行动组的组长走到门边,用隐晦的手势提醒着自己的成员,同样另外一个成员心领神会,点头应承,组长的意思是一会首先干掉捡起利比亚军官手枪的美国人。
这批人质一共二十三人,有男有女,还有孩子。显然应该是全家组团来到利比亚,却没想到被卡扎菲用来威胁里根三思而后行。等到所有人的绳索都解开,几个穿着阿拉伯袍的行动执行部成员,比划了几下,让这些刚刚脱困的美国人不要出声,他们先出去看看情况。
此时门一直开着,距离二十米开外的利比亚民兵也不知道自己的长官已经死亡,毕竟刚才很多人都看见了,这四个阿拉伯人是长官的朋友,可能是一个部落过来有事情找长官。
离开门口五米后,组长突然用英语声音不大的说了一句话,捡起了死人的手枪的美国男子不明所以,伸出了脑袋,就见到了一直突击步枪对着自己。碰……
与此同时,四个克格勃成员忽然用阿拉伯语大喊起来,同时拿着突击步枪冲着房间中扫射,一场大屠杀在上演,附近的民兵纷纷冲过来,因为这句阿拉伯语是美国人反抗,把刚刚进入的利比亚军官劫持成了人质。
这些民兵跑过来之后,正对着的角度能看到刚刚一起进去的利比亚军官的尸体,几乎马上这些同样是普通民众组成的民兵,就在四个榜样的带动下,朝着房间里倾泻着子弹。
十几名武装分子对着里面扫射,不多时地面上已经堆积了不少蛋壳。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听见美国人的尖叫和咒骂,时间不长就什么就都听不到了。
“这些可恶的美国人,根本就不能相信。”等到里面的惨叫声已经消失,一个克格勃直接拿着枪冲了进去,在他的带动下,几个行动执行部的成员都进去,一个把利比亚军官的尸体拽出来,其他人则挨个补枪,杀人灭口。确保这二十三个美国人再也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血液顺着房门流到了房间外。
整间房屋都被血液浸透,充斥着残肢断臂和血浆,很多美国人死的很不甘愿,不明白为什么来救自己的士兵会反戈一击,对本国的民众痛下杀手。
早上五点,行动完成!几个行动执行部的成员像是死了亲兄弟一样,抱着利比亚军官的尸体痛哭,然后表示需要报告军官的父亲,直接离开兵营,迅速找到了一辆车直奔最近的城市,他们必须迅速进入城市中,而不是进入沙漠,进入沙漠是绝对跑不远的,但是在亲苏国家的城市,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安全离开。
一路上四个人换了一套衣服,但是却没有刮掉脸上的大胡子,这样可以减少暴露的机会。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离开官邸躲避的卡扎菲已经楼面,卡扎菲出现在利比亚街头,出现在媒体面前,表示自己并没有被美国炸死,同时强烈谴责美国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
卡扎菲没有死初步的稳定了的黎波里遭受轰炸之后的人心惶惶,同时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反美斗士的形象,呼吁利比亚人民支持自己抵抗美国人的侵略。
莫斯科的时间比利比亚早了一些,昨天晚睡的谢洛夫已经被小瓦莉娅叫醒,嘴里喊着被塞进来的一块糖,耷拉着眼皮看着这位反美斗士表演。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强烈抨击美国试图在全世界推行新的霸权主义。他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团结起来,阻止美国的这一图谋。
据利比亚媒体报道,美国和北约打着人权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企图实现它们独霸全球的政治野心,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卡扎菲指出,美国倚仗它先进的武器装备,推行新恐怖主义以此来恐吓和威胁其他国家人民,进而控制和操纵这些国家,掠夺它们的资源,实现独霸全球的野心,但美国最终将遭到其他霸权国家同样的下场。
“就这样?你肯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反美斗士,因为你已经别无选择。”谢洛夫打着哈欠看着第一次露面的卡扎菲,这个人除了亲苏之外,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此时的美国则陷入到一片狂欢当中,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讲,美国将一个用苏联武器武装起来的国家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同时还验证了和苏联军事冲突的理论,以电子战飞机为先导,首先压制干扰对方的防空系统,尔后再出动海空军飞机实施空中火力打击,充分发挥不同作战力量的优长,实现了功能互补,效能倍增。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里根更进一步,下令停止与利比亚的经贸关系,冻结利比亚在美资产,对着自己的支持者说道,“那条疯狗挑战了一个永远战胜不了的敌人,他的命运已经注定就是被我们消灭掉。”
苏联只不过是美国最大的一个敌人,不代表里根就没有其他的敌人,事实上目前符合里根认为的自由国家标准,只有美国自己。英国、法国、联邦德国都不能算是自由国家。不得不说里根的处境比历史上更糟,按照正常的历史,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至少还认为皮诺切克的智利是自由国家。
可惜智利社会党的存在,让本来里根定义的真正自由国家也消失了。
美国打击的结束,除了影响到利比亚和美国两国之外,还有苏联,苏联必须检测苏联防空系统有什么漏洞,所以在空袭刚刚结束,就已经派出由一个将军领衔的代表团,前往利比亚检测这次战争的经验。
“什么?锡尔特盆地附近一处的美国人质暴动,结果被全部射杀了。”刚刚死里逃生的卡扎菲大吃一惊,但是马上冷静下来大喊道,“士兵们做得对,我们谁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