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这样.但我们无悔(二)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组织豪杰去抗日》最新章节!
二
1975年,李玉兰从枣庄师范毕业以后,果然又回到了茌平,分配在吴官屯联中担任语文教师。一年以后,王普济也毕业分配到了茌平赵官屯中学,他学的是体育专业,自然就任了体育教师。
此时的茌平县里,绝大多数的知青同学都已被名目繁多、方式不同的招生招兵招工及种种理由的特困、病退四下“遣散”了。苍茫的大地上只留下了一个悲凉得嗤心的空影余音。连年“**”的劫难把整个国家糟蹋得遍体疮痍,祸国殃民的小丑正在作着垂死的挣扎,举国上下在一片死寂沉闷中涌动着跳动和不安。
王普济、李玉兰面前的茌平大地,是一片更加肃杀、苍凉的景象,弥漫在他们心中的则是更加孤独、苦寂的思绪,往日朝夕相处的同学们都走了,而他们从此以后却要别无选择地在这里真的扎根下去了。
唯一能使他们感到温热和慰藉的是,在插队落户的几年里,他们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使他们得以真诚地亲吻了脚下这方热土,拥抱了茌平大地,融溶了茌平人民朴实、诚挚、热情和坚韧的性格潜力。悲怆之感如惊鸿一瞥瞬时即逝,又一种热浪却涌翻而上,而正是这种热流烧热了他们的心房,烧红了他们的人格,引发了他们生命青春的瑰丽辐射。
他们没有忘记当年他们上学临行前,何潘大队党支部的何支书挚切的话语:“普济啊,等你毕了业,可要再回来啊,来教咱们这些娃娃让他们好有长进。”他们总是难忘临上车时乡亲们依依不舍,牵手相送的情景。
茌平县教育局的刘局长曾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咱们茌平的教育令人担忧啊!一些老教师死的死,病的病,垮的垮,教育战线缺人啊!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小学生教小学、中学生教中学无可奈何的现象。你们可是咱们县里教育上难得的生力军啊!茌平的教育,可不能再荒下去了!茌平期望着你们啊!”
茌平大地殷切的召唤,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二人,把本来颇无奈的抉择化做了在艰难旅途上始终未泯的理想与追求,青春的热血再度澎湃。听从命运的安排吧,走到哪里都是路!
在吴官屯联中校园外的那条土路上,二人呼吸着田野里阵阵的花香,并肩徐行。
墨蓝的夜空里,星光灿烂。
李玉兰看着王普济,问道:“普济,你猜我在想什么?”
“唔?”王普济一愣。
“我在想,也许就是缘分吧,命中注定咱们和茌平已经有了解不开的缘分。”
“是啊,”王普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同学都走了,我们却又回来了,不是缘分又是什么呢?既然回来了,那没说的,咱一要活出个样来,二要干出个样来。哪里的黄土不长树啊?是座山就要有石头!”
王普济铿锵有力的话让李玉兰感到十分踏实和一种极大的安慰。她一抿嘴,笑了:“那,咱两人就当茌平的石头吧。哎,茌平可是缺少石头啊!”
凡是发生的就是必然的,这是生活也是命运中不可逃遁的铁律。
就这样,他们二人又以当年知青下乡时的那种热情,如铺路石一般全身心地扑在了茌平县基层教育战线上。自然,他们把苦恋数年终成正果的家,也安在了茌平。无须讳言,他们的家除了温馨和谐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和现在的新婚暖巢不可同日而语,其简陋、粗朴、寒酸是现在的青年人难以想象的。
三
吴官屯和赵官屯相距约六七里路,为了工作方便,二人把简朴的新家就安在了李玉兰所在的吴官屯联中校园内,借住了一间教师宿舍。
乡间的早晨是湿漉漉的,田野上浮游着柔纱般的地气,每天早晨,他们都要早早地起床,匆匆地扒上几口饭,王普济便撩开两条长腿,象矫健的驼鸟向赵官屯疾行,那里的学生们正等着他去上课呢!
王普济教的是体育课,全校十几个班当时就他一个体育老师,讲解要领、示范演示、辅导保护,一天课下来累得他是口干舌燥、筋骨酥软。当夕阳落下时,他送走最后一个学生,收拾完场地及用品,便又开始返回吴官屯。
那条长着野草的土路啊,你究竟承载了普济多少奔波劳顿!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你默默无语,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最后的知青含辛茹苦,殚精竭虑地报答曾经养育他的人民大地的赤情轨迹。
一年后,他们的儿子王岩降生了。望着这个呱呱坠地在第二故乡的知青后代,小两口流泪了,说不清是喜,是忧……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由组织上出面协调,把李玉兰调入了王普济所在的学校,三口人的小家随之也迁到了赵官屯。
而一心想着为茌平教育翻身尽力的李玉兰,把嗷嗷待哺的儿子托付给远在济南的婆母,随即便来向校领导请缨了。
赵官屯中学的王兴中校长(当时是教务主任),望着面前这个清秀端庄的女教师,心里不由升起十分的敬意。对于李玉兰的人品和业务能力,他是耳有所闻的,李玉兰的到来,无疑也是他们这所学位的一大福音。
他有心将这块好钢放在最需要的岗位上,但又有点儿犹豫不决,因为……
李玉兰似乎看出了王兴中的心事。她朗然一笑:“王主任,有什么工作你尽管分配,我一定尽力完成。”
王兴中说:“目前咱学校最缺的就是英语教师,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你……能不能接英语课?”
李玉兰坦率地说:“我学的专业是中文师范。这英语,几乎都忘光了。”
王兴中沉吟了一会儿郑重地说:“李老师,我很希望你能挑起这个担子。不管怎么说,你是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啊!”
“那好,我就努力做吧。”李玉兰见王兴中说到这个份上,也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谈何容易?当时“**”动乱期间的师范水平,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就已不错了,更何况改行易辙地教外语呢?要说容易也容易,干不好还干不孬吗?反正是偏远农村的一所普通学校,糊弄着教呗!
然而,李玉兰却从未这样想过,更没这样做过。或许她仅仅是为了感谢领导的关心和信认;或许她是因感受到农村教育的贫瘠而萌发的一种行为冲动,也或许是为了报答养育她的茌平大地,也或许是她的理想憧憬被现实压榨后所呈现的一种生命力的反抗和奋挣……
不管怎么说,李玉兰确实是真诚地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工作。她把学校里仅有的几本皱巴巴的英语书收集起来,自己又跑到县城、跑济南到处求购英语自学和教学用的参考书,既是临阵磨枪也是攻坚苦战。
她在学中教,教中学,日夜兼程,追星赶月。为了正确掌握和提高英语的听读能力,在学校经费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节衣缩食、自费买了录音机、教学磁带。要知道,当时她和王普济两人的工资合起来也不过是六十多元钱!
当然,王普济对李玉兰的这一切都是全力支持的。
天道酬勤。李玉兰经过一个阶段的拼搏奋练,竟然毫无逊色地在英语课堂上挥洒自如起来!
李玉兰和以后知青老同学谈及当年学教英语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当时真是赶着鸭子上架啊!特别是那些该死的单词,死活就是记不住了,一天到晚地嘟嘟囔囔地写呀划呀,累得脑仁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玉兰执教一年以后,赵官屯中学在全县英语统考中成绩斐然,名列前茅。
学校里的老师们高兴,学生们高兴,王普济更是高兴了。他磕磕巴巴地学着用英语对李玉兰说:“Wish you(祝你)……Wish you……”却再也说不上来了。
“你少来这套‘威士尤’吧,还是让我把‘威士尤’送给你吧!”李玉兰也高兴得脸色绯红,咯咯笑着打断了他的话。
“那好,让咱们共同‘哈罗少乌基嗄,夫塔哥达也基夫别廖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王普济在中学时学的是俄语,这是他唯一记住的也是他高兴时顺口说的一句话。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二
1975年,李玉兰从枣庄师范毕业以后,果然又回到了茌平,分配在吴官屯联中担任语文教师。一年以后,王普济也毕业分配到了茌平赵官屯中学,他学的是体育专业,自然就任了体育教师。
此时的茌平县里,绝大多数的知青同学都已被名目繁多、方式不同的招生招兵招工及种种理由的特困、病退四下“遣散”了。苍茫的大地上只留下了一个悲凉得嗤心的空影余音。连年“**”的劫难把整个国家糟蹋得遍体疮痍,祸国殃民的小丑正在作着垂死的挣扎,举国上下在一片死寂沉闷中涌动着跳动和不安。
王普济、李玉兰面前的茌平大地,是一片更加肃杀、苍凉的景象,弥漫在他们心中的则是更加孤独、苦寂的思绪,往日朝夕相处的同学们都走了,而他们从此以后却要别无选择地在这里真的扎根下去了。
唯一能使他们感到温热和慰藉的是,在插队落户的几年里,他们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使他们得以真诚地亲吻了脚下这方热土,拥抱了茌平大地,融溶了茌平人民朴实、诚挚、热情和坚韧的性格潜力。悲怆之感如惊鸿一瞥瞬时即逝,又一种热浪却涌翻而上,而正是这种热流烧热了他们的心房,烧红了他们的人格,引发了他们生命青春的瑰丽辐射。
他们没有忘记当年他们上学临行前,何潘大队党支部的何支书挚切的话语:“普济啊,等你毕了业,可要再回来啊,来教咱们这些娃娃让他们好有长进。”他们总是难忘临上车时乡亲们依依不舍,牵手相送的情景。
茌平县教育局的刘局长曾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咱们茌平的教育令人担忧啊!一些老教师死的死,病的病,垮的垮,教育战线缺人啊!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小学生教小学、中学生教中学无可奈何的现象。你们可是咱们县里教育上难得的生力军啊!茌平的教育,可不能再荒下去了!茌平期望着你们啊!”
茌平大地殷切的召唤,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二人,把本来颇无奈的抉择化做了在艰难旅途上始终未泯的理想与追求,青春的热血再度澎湃。听从命运的安排吧,走到哪里都是路!
在吴官屯联中校园外的那条土路上,二人呼吸着田野里阵阵的花香,并肩徐行。
墨蓝的夜空里,星光灿烂。
李玉兰看着王普济,问道:“普济,你猜我在想什么?”
“唔?”王普济一愣。
“我在想,也许就是缘分吧,命中注定咱们和茌平已经有了解不开的缘分。”
“是啊,”王普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同学都走了,我们却又回来了,不是缘分又是什么呢?既然回来了,那没说的,咱一要活出个样来,二要干出个样来。哪里的黄土不长树啊?是座山就要有石头!”
王普济铿锵有力的话让李玉兰感到十分踏实和一种极大的安慰。她一抿嘴,笑了:“那,咱两人就当茌平的石头吧。哎,茌平可是缺少石头啊!”
凡是发生的就是必然的,这是生活也是命运中不可逃遁的铁律。
就这样,他们二人又以当年知青下乡时的那种热情,如铺路石一般全身心地扑在了茌平县基层教育战线上。自然,他们把苦恋数年终成正果的家,也安在了茌平。无须讳言,他们的家除了温馨和谐以外,其他的一切都和现在的新婚暖巢不可同日而语,其简陋、粗朴、寒酸是现在的青年人难以想象的。
三
吴官屯和赵官屯相距约六七里路,为了工作方便,二人把简朴的新家就安在了李玉兰所在的吴官屯联中校园内,借住了一间教师宿舍。
乡间的早晨是湿漉漉的,田野上浮游着柔纱般的地气,每天早晨,他们都要早早地起床,匆匆地扒上几口饭,王普济便撩开两条长腿,象矫健的驼鸟向赵官屯疾行,那里的学生们正等着他去上课呢!
王普济教的是体育课,全校十几个班当时就他一个体育老师,讲解要领、示范演示、辅导保护,一天课下来累得他是口干舌燥、筋骨酥软。当夕阳落下时,他送走最后一个学生,收拾完场地及用品,便又开始返回吴官屯。
那条长着野草的土路啊,你究竟承载了普济多少奔波劳顿!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你默默无语,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最后的知青含辛茹苦,殚精竭虑地报答曾经养育他的人民大地的赤情轨迹。
一年后,他们的儿子王岩降生了。望着这个呱呱坠地在第二故乡的知青后代,小两口流泪了,说不清是喜,是忧……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由组织上出面协调,把李玉兰调入了王普济所在的学校,三口人的小家随之也迁到了赵官屯。
而一心想着为茌平教育翻身尽力的李玉兰,把嗷嗷待哺的儿子托付给远在济南的婆母,随即便来向校领导请缨了。
赵官屯中学的王兴中校长(当时是教务主任),望着面前这个清秀端庄的女教师,心里不由升起十分的敬意。对于李玉兰的人品和业务能力,他是耳有所闻的,李玉兰的到来,无疑也是他们这所学位的一大福音。
他有心将这块好钢放在最需要的岗位上,但又有点儿犹豫不决,因为……
李玉兰似乎看出了王兴中的心事。她朗然一笑:“王主任,有什么工作你尽管分配,我一定尽力完成。”
王兴中说:“目前咱学校最缺的就是英语教师,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你……能不能接英语课?”
李玉兰坦率地说:“我学的专业是中文师范。这英语,几乎都忘光了。”
王兴中沉吟了一会儿郑重地说:“李老师,我很希望你能挑起这个担子。不管怎么说,你是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啊!”
“那好,我就努力做吧。”李玉兰见王兴中说到这个份上,也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谈何容易?当时“**”动乱期间的师范水平,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就已不错了,更何况改行易辙地教外语呢?要说容易也容易,干不好还干不孬吗?反正是偏远农村的一所普通学校,糊弄着教呗!
然而,李玉兰却从未这样想过,更没这样做过。或许她仅仅是为了感谢领导的关心和信认;或许她是因感受到农村教育的贫瘠而萌发的一种行为冲动,也或许是为了报答养育她的茌平大地,也或许是她的理想憧憬被现实压榨后所呈现的一种生命力的反抗和奋挣……
不管怎么说,李玉兰确实是真诚地全身心地投入了这项工作。她把学校里仅有的几本皱巴巴的英语书收集起来,自己又跑到县城、跑济南到处求购英语自学和教学用的参考书,既是临阵磨枪也是攻坚苦战。
她在学中教,教中学,日夜兼程,追星赶月。为了正确掌握和提高英语的听读能力,在学校经费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节衣缩食、自费买了录音机、教学磁带。要知道,当时她和王普济两人的工资合起来也不过是六十多元钱!
当然,王普济对李玉兰的这一切都是全力支持的。
天道酬勤。李玉兰经过一个阶段的拼搏奋练,竟然毫无逊色地在英语课堂上挥洒自如起来!
李玉兰和以后知青老同学谈及当年学教英语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当时真是赶着鸭子上架啊!特别是那些该死的单词,死活就是记不住了,一天到晚地嘟嘟囔囔地写呀划呀,累得脑仁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玉兰执教一年以后,赵官屯中学在全县英语统考中成绩斐然,名列前茅。
学校里的老师们高兴,学生们高兴,王普济更是高兴了。他磕磕巴巴地学着用英语对李玉兰说:“Wish you(祝你)……Wish you……”却再也说不上来了。
“你少来这套‘威士尤’吧,还是让我把‘威士尤’送给你吧!”李玉兰也高兴得脸色绯红,咯咯笑着打断了他的话。
“那好,让咱们共同‘哈罗少乌基嗄,夫塔哥达也基夫别廖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王普济在中学时学的是俄语,这是他唯一记住的也是他高兴时顺口说的一句话。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