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要收商业税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明朝第一驸马》最新章节!
明代,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 它们所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邸报贩卖商人形成了更大的售卖规模,甚至出现了印局和报馆,直至万历时期南北“报馆”甚多,且多为民办,这些商人相互竞争,甚至直接买通某些官员的小厮或司礼监的太监,将奏章内容提前透漏出来以供贩卖,他们是至今可考的最早的“狗仔队”。邸报等原始报业的快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明朝政府的信息透明度和民间团体的参政性。
财力雄厚的宋友亮要办报纸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以当时印刷书籍的成本来说,一厘银子可以印两到三页,如果一份报做成八个页面的大小,印刷成本也就是两三厘,再算上其它的费用,每份卖一分银子,应该可以保本了。登州府人口有二十多万,但是大部分是文盲,断文识字的人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四,算来也有八千来人。这八千人中有一成人愿意买报纸,就有八百份的行量。
一天八百份,每份银一分,总计八两,此外还需要探听消息的包打听、编写的编辑、排版的工人等等,按照这样办报纸,铁定是亏本的。不过宋友亮不在乎这点钱,比起掌握舆论导向和话语权,这点钱不算什么。
当然,媒体的舆论力量是把双刃剑,为了有效地控制媒体,确保这些报纸成为自己的喉舌,宋友亮专门成立了一个宣传司,齐鲁报馆依旧日后所有开设在登州境内的报馆、印局,统统要到这个宣传司来备案登记。同时,报馆雇佣的包打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甄别的,除了在其中安插了锦衣卫番子,这些包打听也要参与到情报收集工作中来。后来,宋友亮干脆让锦衣卫百户司徒弓参与其中,齐鲁报馆成了舆论宣传和情报收集的结合体。几百年后,脱胎于齐鲁报社的情报部门变成了全球最大也是最神秘的部门,常年拥有上万名情报人员和遍布全球的四百多万线人。
很快,齐鲁报馆的第一期报纸就行了,报纸的名字叫做《齐鲁新闻》但是售价却不是一分银子,而是两个铜板。因为宋友亮从一开始就不打算靠报纸赚钱,他要赚的人心。第一期一共印刷了一万分,绝大部分是用来免费派送的。
《齐鲁新闻》和现代报纸差不多,分作各个版面,头版是一些抄自邸报的信息,如皇帝的圣旨。一些官吏的任免升迁等。二版是新闻性的东西,主要介绍山东和登州最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吸引各方人流,在报纸上还连载小说传奇和杂闻之类,还有各地一些商事及农事上的东西。《齐鲁新闻》还接受个人投稿,一些穷秀才要是自觉文笔尚可,就可以写一些骈散之文前来投稿,已经录用稿费从优。
同时,报纸还接受刊登广告。不过,当时人们还没有做广告的意识,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广告”是什么。于是最让宋友亮哭笑不得的事情生了,第一个来要求刊登广告的,是一位眼光独到的老妇女。这人不是别人,乃是登州府城内新开张的妓院群玉院的老鸨徐妈妈。她刊登的广告是:群玉院新店开张,有南方淑女,北方佳丽,各个国色天香,吹拉弹唱色艺双绝,欢迎各位大爷前来赏光。徐妈妈还特地注明,前十位拿着这份广告来群玉院的相公,喝花酒只收一半钱
“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许多识字读书相公嘴里一面骂,一面将这份广告揣进怀里,按照广告所写的地址,直奔群玉院而去
当然了。作为宋友亮的喉舌。《齐鲁新闻》主要作用是引导舆论。为皇帝和宋友亮唱赞歌。头版头条6续就是。
《皇帝陛下敕内臣勿干外政》
《紧密跟随宋军门——建设美丽富饶登州府》
《阳光明媚的早上,黄军门、袁监军和陈知府共商登州府惠民仁政》
《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登州工商司挂牌成立》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说工商司成立的必要性》
《鳏寡孤独笃疾皆有所养——随宋军门、陈知府慰问养济院见闻》
《艺高人胆大——登州将士操练忙》
《登州粮食大丰收 贫苦百姓笑开颜》
《山东各地垦荒忙 来年粮食装满仓》
另一个成立的部门就是报纸上提到的登州府工商司了。因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宋友亮现登州和海阳的商人越来越多,但是自己一直没怎么收那些商人的商业税。经过清查,只有古雨山为的几大商帮是照章向自己纳税的,其余一些商人则是能偷就偷,能漏就漏。
于是宋友亮决定严格贯彻实行大明各州的牙帖制和市籍制,并依此而照章纳税,有偷税漏税者,将严惩不贷。依大明的规定,城市地商人必须实行商人市籍制度。所谓地商人市籍制度,就是商人们手持申请市籍开业保证书到地方政府登记,经官府批准,取得了某地居住的权利,并交纳一定地市租后,才准在城内建立商店,从事商业贩卖等经营业务,和后世的工商管理证书,营业证书等差不多。这种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对商人的管理和征税。
至于牙帖制,是指一些收取佣金的中间商,批商,金融商,商业经纪人之类的人物,经本人申请,官方批准后,领取印信文簿,就可以从事各式各样的经营活动。考虑到登州商业的繁华,已经出现一些牙行,钱庄当铺之类的商店,这个管理制度,有必要跟上。至于这些商人们的管理,商税的征收工作,便由新成立的工商司管理,该司设大使、副使、攒典、巡拦等小吏。收上来的钱,每年除了公费外,按登州镇内各官的大小集体分红。
大明凡商税,皆是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今上于万历十年又有言,铺行下三则免征税契,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一概免税,其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登州府依旧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但是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一条:逾期不补缴税金的,如果查实偷税漏税,非但要补缴税金,还要处以相当于税金十倍的罚银。
明代,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 它们所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邸报贩卖商人形成了更大的售卖规模,甚至出现了印局和报馆,直至万历时期南北“报馆”甚多,且多为民办,这些商人相互竞争,甚至直接买通某些官员的小厮或司礼监的太监,将奏章内容提前透漏出来以供贩卖,他们是至今可考的最早的“狗仔队”。邸报等原始报业的快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明朝政府的信息透明度和民间团体的参政性。
财力雄厚的宋友亮要办报纸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以当时印刷书籍的成本来说,一厘银子可以印两到三页,如果一份报做成八个页面的大小,印刷成本也就是两三厘,再算上其它的费用,每份卖一分银子,应该可以保本了。登州府人口有二十多万,但是大部分是文盲,断文识字的人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四,算来也有八千来人。这八千人中有一成人愿意买报纸,就有八百份的行量。
一天八百份,每份银一分,总计八两,此外还需要探听消息的包打听、编写的编辑、排版的工人等等,按照这样办报纸,铁定是亏本的。不过宋友亮不在乎这点钱,比起掌握舆论导向和话语权,这点钱不算什么。
当然,媒体的舆论力量是把双刃剑,为了有效地控制媒体,确保这些报纸成为自己的喉舌,宋友亮专门成立了一个宣传司,齐鲁报馆依旧日后所有开设在登州境内的报馆、印局,统统要到这个宣传司来备案登记。同时,报馆雇佣的包打听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甄别的,除了在其中安插了锦衣卫番子,这些包打听也要参与到情报收集工作中来。后来,宋友亮干脆让锦衣卫百户司徒弓参与其中,齐鲁报馆成了舆论宣传和情报收集的结合体。几百年后,脱胎于齐鲁报社的情报部门变成了全球最大也是最神秘的部门,常年拥有上万名情报人员和遍布全球的四百多万线人。
很快,齐鲁报馆的第一期报纸就行了,报纸的名字叫做《齐鲁新闻》但是售价却不是一分银子,而是两个铜板。因为宋友亮从一开始就不打算靠报纸赚钱,他要赚的人心。第一期一共印刷了一万分,绝大部分是用来免费派送的。
《齐鲁新闻》和现代报纸差不多,分作各个版面,头版是一些抄自邸报的信息,如皇帝的圣旨。一些官吏的任免升迁等。二版是新闻性的东西,主要介绍山东和登州最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吸引各方人流,在报纸上还连载小说传奇和杂闻之类,还有各地一些商事及农事上的东西。《齐鲁新闻》还接受个人投稿,一些穷秀才要是自觉文笔尚可,就可以写一些骈散之文前来投稿,已经录用稿费从优。
同时,报纸还接受刊登广告。不过,当时人们还没有做广告的意识,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广告”是什么。于是最让宋友亮哭笑不得的事情生了,第一个来要求刊登广告的,是一位眼光独到的老妇女。这人不是别人,乃是登州府城内新开张的妓院群玉院的老鸨徐妈妈。她刊登的广告是:群玉院新店开张,有南方淑女,北方佳丽,各个国色天香,吹拉弹唱色艺双绝,欢迎各位大爷前来赏光。徐妈妈还特地注明,前十位拿着这份广告来群玉院的相公,喝花酒只收一半钱
“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许多识字读书相公嘴里一面骂,一面将这份广告揣进怀里,按照广告所写的地址,直奔群玉院而去
当然了。作为宋友亮的喉舌。《齐鲁新闻》主要作用是引导舆论。为皇帝和宋友亮唱赞歌。头版头条6续就是。
《皇帝陛下敕内臣勿干外政》
《紧密跟随宋军门——建设美丽富饶登州府》
《阳光明媚的早上,黄军门、袁监军和陈知府共商登州府惠民仁政》
《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登州工商司挂牌成立》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说工商司成立的必要性》
《鳏寡孤独笃疾皆有所养——随宋军门、陈知府慰问养济院见闻》
《艺高人胆大——登州将士操练忙》
《登州粮食大丰收 贫苦百姓笑开颜》
《山东各地垦荒忙 来年粮食装满仓》
另一个成立的部门就是报纸上提到的登州府工商司了。因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宋友亮现登州和海阳的商人越来越多,但是自己一直没怎么收那些商人的商业税。经过清查,只有古雨山为的几大商帮是照章向自己纳税的,其余一些商人则是能偷就偷,能漏就漏。
于是宋友亮决定严格贯彻实行大明各州的牙帖制和市籍制,并依此而照章纳税,有偷税漏税者,将严惩不贷。依大明的规定,城市地商人必须实行商人市籍制度。所谓地商人市籍制度,就是商人们手持申请市籍开业保证书到地方政府登记,经官府批准,取得了某地居住的权利,并交纳一定地市租后,才准在城内建立商店,从事商业贩卖等经营业务,和后世的工商管理证书,营业证书等差不多。这种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对商人的管理和征税。
至于牙帖制,是指一些收取佣金的中间商,批商,金融商,商业经纪人之类的人物,经本人申请,官方批准后,领取印信文簿,就可以从事各式各样的经营活动。考虑到登州商业的繁华,已经出现一些牙行,钱庄当铺之类的商店,这个管理制度,有必要跟上。至于这些商人们的管理,商税的征收工作,便由新成立的工商司管理,该司设大使、副使、攒典、巡拦等小吏。收上来的钱,每年除了公费外,按登州镇内各官的大小集体分红。
大明凡商税,皆是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今上于万历十年又有言,铺行下三则免征税契,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一概免税,其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登州府依旧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但是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一条:逾期不补缴税金的,如果查实偷税漏税,非但要补缴税金,还要处以相当于税金十倍的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