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0章.一网打尽(七).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摄政大明》最新章节!
……
……
近年来,随着年纪愈发老迈,周尚景的行事风格也愈发的低调隐忍,好似已经磨平了棱角、失去了锋芒,他的野心与他的精力已经一同消退了,任何事情都是不争不抢,面对德庆皇帝的咄咄逼人、以及赵俊臣的迅速崛起,也经常是不为所动、毫无反应,
但实际上,周尚景固然是年纪老迈了、精力不济了,但他的野心与锋芒却是从未有过任何衰减,甚至还有愈发高涨之势,只不过周尚景把这些锋芒与野心皆是彻底隐藏了起来。
而这一次,利用南京局势的种种变化,周尚景更是图谋极大、野心勃勃,
阻挡朱和坚的上位、维持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固然是周尚景的大局为重与主要任务,但也只是目标之一罢了!
与此同时,随着“联合船行”的出现,宋家与粮帮的走私生意收益大减,让“周党”之财力也迅速出现了枯竭迹象,若是这般情况持续下去,“周党”极有可能将会逐渐衰败,所以周尚景必须寻到解决之策;
除此之外,随着“赵党”势力愈发壮大,各项改革政策或多或少皆是动摇了明朝缙绅阶层的利益根据,而“周党”本质上就是缙绅阶层的利益代言人,双方迟早会展开一场不死不休的决战,所以周尚景就需要提前动员江南境内的缙绅阶层,再次稳固“周党”对于缙绅阶层的领导地位,而不能任由赵俊臣利用“联合船行”以及霍正源所负责的远洋计划,逐渐分化与削弱缙绅阶层,进而是在双方决战之前就把“周党”釜底抽薪。
再然后,“周党”本身还存在一个重大隐忧,那就是周尚景的接班人、吏部尚书宋启文至今还没有升入内阁,德庆皇帝一直在拖延此事,原因也是不言自明,就是想要拖到周尚景因为身体缘故而致仕退位之后,宋启文受限于自身地位的不足,再也无法如臂使指的统率“周党”,而“周党”对于内阁决策的影响力也将会大幅减弱,所以周尚景就必须想办法创造一个机会,迫使德庆皇帝同意宋启文的入阁之事;
这些目标,不仅是林林总总、纷繁复杂,而且落实之际也皆是难度极大、阻碍重重。
但周尚景则是想要利用南京局势,同时实现全部目标,毕其功于一役!
而南京局势发展至今,虽然变故无数、波折频频,但大致方向依然没有脱离周尚景的掌控,南京城内的各方势力与各家权贵也依然没有跳出周尚景的棋盘,所以周尚景依然是胸有成竹。
在周尚景的计划之中,于今天晌午之前,所有事情皆将是尘埃落定,而“周党”也一定会是最终赢家!
*
朱和坚自然是不明白周尚景的图谋远大,因为周尚景这段时间以来的称病不出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他,误以为周尚景根本没有余力顾及其它,只是全心全意的针对自己,所以朱和坚在全力防范周尚景之余,也就逐渐忽视了某些更为关键的事情。
这个时候,朱和坚更是心中羞恼至极、对周尚景愈发忌惮不已。
他刻意抽出时间来见周尚景,原本是为了试探周尚景的真实意图,结果不仅是没有任何收获,反而是让周尚景绵里藏针的训斥与威胁了一番,最后还受到周尚景的误导、决策之际严重失误,简直是被周尚景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样一来,朱和坚自然是恨极了周尚景,但周尚景的权势太大、资历太深、威望太高,朱和坚即便是心中再恨,表面上也完全不敢展现出来。
最终,朱和坚沉默片刻后,也转头向吕德再次吩咐道:“关于南京学子的事情,就依照我刚才的吩咐来办,一切就拜托于吕公子了!”
看到朱和坚终究是没有机会扭转局面,吕德表情严肃的轻轻点头,抬眼窥视了一眼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之后,很快就转身离开了。
而朱和坚支走了吕德之后,却依然不打算离开,依旧缠着周尚景不断闲聊,话里话外既有暗示、也有试探。
只可惜,周尚景已经给了朱和坚最后一次机会,看到朱和坚还是顽冥不灵之后,也就不再回应朱和坚的任何暗示与试探,只是言笑晏晏的打着太极,看向朱和坚的眼神也不再有任何情绪波动,既无敌视、也无戒备。
但这种无比平静的目光,反而是让朱和坚愈发的如芒在背。
就这样,双方没话找话的强行闲聊了大约一炷香时间之后,吕德则是去而复返,再次进入了这间小书房内,向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禀报了最新消息。
经过吕德的劝说之后,终于说服了那些赶来夫子庙的南京学子们,让他们接受了朱和坚的提议,选出八十人作为代表进入夫子庙内旁观见证,而绝大多数南京学子则是只能留在夫子庙外等待结果。
当然,就如预料一般,留在夫子庙外的那些南京学子虽然勉强同意了此事,但皆是大为不满,很容易就会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挑拨与利用。
与此同时,吕德还禀报了另外一项消息——就在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闲聊期间,随着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的公开辩论即将开始,受邀前来旁观见证的南京各界贤达,也已经陆续赶到了夫子庙内。
南京徐家家主徐敬先、太子太师王保仁、南京贡院掌院何廉、栖霞寺住持道源大师、“联合船行”南京大掌柜钱莱……
这些观众,皆是身份贵重、举足轻重,朱和坚自然不敢怠慢,必须亲自现身相迎,也顾不上继续试探周尚景了,当即就要起身离开,还邀请周尚景一同前往辩论现场、迎接众位贵宾。
而周尚景眼看这场辩论即将开始,也就同意了朱和坚的提议,在朱和坚的搀扶之下离开了小书房,并肩走向了夫子庙的大成殿方向。
当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抵达大成殿外之后,却发现这里已是热闹非凡。
在朱和坚的安排之下,大成殿外已经搭建起了四间遮阳棚,皆是呈长方形,相互间紧密靠拢、相隔仅有半丈距离,总体布局就像是一个“山”字,一间遮阳棚位于中央位置,受到了另外三间遮阳棚的半包围。
其中,中间位置的遮阳棚面积较小,内部有两排座椅分列左右,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所安排的出场代表,就将在这间遮阳棚内进行公开辩论。
而外围的三间遮阳棚,也同样布置了大量桌椅,但所有桌椅皆是朝向中央,乃是南京各界贤达旁观见证之际的落座之处。
当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赶到现场之后,自然是与南京各界贤达相互寒暄问候,好一阵客套。
好不容易结束了应酬,朱和坚就搀着周尚景落于最内侧的前排旁观位置,周围几人皆是南京城内身份最为贵重的大人物,太子太师王保仁就坐在周尚景的左手边,而徐家家主徐敬先则是坐在周尚景的右手边。
待周尚景落座之后,朱和坚又与周围的众位贵宾问候闲聊了几句,但眼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他很快就告辞离开,转身进入了中央处的遮阳棚,准备亲自主持这场公开辩论。
看着朱和坚快步离去的背影,周尚景依然是态度从容、神色平静,只是转头看向自己右手边的徐敬先,问道:“徐家主,你对这场公开辩论有何看法?”
徐敬先虽然没有朝廷公职,本人也没有出众才能,但他终究是徐家南京分支的现任家主,他的兄长乃是现任的魏国公徐遵先,但因为徐遵先受德庆皇帝看重、多年以来一直留在京城中枢兼掌五军都督府,所以南京城内的徐家势力就以徐敬先为主,即便是南京守备徐盛英也只是徐敬先的子侄辈。
所以,周尚景认为自己在正式行动之前,应该再次确认一下徐敬先的态度。
徐敬先完美继承了徐家的低调家风,他本人虽然没有兄长徐遵先、侄儿徐盛英一般的能力手段,却是极有自知之明、也深谙藏拙之道,向来不会展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周尚景这种老谋深算的权臣,也一向是敬而远之。
此时,听到周尚景的询问之后,徐敬先的态度依然是模棱两可,微笑道:“没有任何看法!我虽然是徐家家主,但一向只管族内的事情,至于徐家以外的各种是非,一向是尽数交由侄儿盛英处置!他迟早要继承魏国公的,所以我也不会仗着辈分干涉他的判断!”
听到徐敬先的这般说法,周尚景满意点头。
只要徐家依然没有明确立场,周尚景就再无更多顾忌了。
另一边,王保仁看到周尚景没有理会自己之后,却是忍不住眉头一皱,插话道:“依我看,这一场公开辩论,缙绅那边恐怕是麻烦不小!”
周尚景终于转头看向王保仁,问道:“王太师何出此言?”
王保仁抬手一指中央遮阳棚内的双方出场代表,冷笑道:“周首辅何必明知故问?你看缙绅那边安排的出场辩论之人,一个个皆是当世大儒,看似是名气大、地位高,但实际上……所谓‘江南大儒’,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周首辅应该比我更加清楚!”
随后,王保仁话锋一转,又提醒道:“对了,周首辅是否还记得你我二人昨天凌晨的那场打赌?”
……
……
……
……
近年来,随着年纪愈发老迈,周尚景的行事风格也愈发的低调隐忍,好似已经磨平了棱角、失去了锋芒,他的野心与他的精力已经一同消退了,任何事情都是不争不抢,面对德庆皇帝的咄咄逼人、以及赵俊臣的迅速崛起,也经常是不为所动、毫无反应,
但实际上,周尚景固然是年纪老迈了、精力不济了,但他的野心与锋芒却是从未有过任何衰减,甚至还有愈发高涨之势,只不过周尚景把这些锋芒与野心皆是彻底隐藏了起来。
而这一次,利用南京局势的种种变化,周尚景更是图谋极大、野心勃勃,
阻挡朱和坚的上位、维持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固然是周尚景的大局为重与主要任务,但也只是目标之一罢了!
与此同时,随着“联合船行”的出现,宋家与粮帮的走私生意收益大减,让“周党”之财力也迅速出现了枯竭迹象,若是这般情况持续下去,“周党”极有可能将会逐渐衰败,所以周尚景必须寻到解决之策;
除此之外,随着“赵党”势力愈发壮大,各项改革政策或多或少皆是动摇了明朝缙绅阶层的利益根据,而“周党”本质上就是缙绅阶层的利益代言人,双方迟早会展开一场不死不休的决战,所以周尚景就需要提前动员江南境内的缙绅阶层,再次稳固“周党”对于缙绅阶层的领导地位,而不能任由赵俊臣利用“联合船行”以及霍正源所负责的远洋计划,逐渐分化与削弱缙绅阶层,进而是在双方决战之前就把“周党”釜底抽薪。
再然后,“周党”本身还存在一个重大隐忧,那就是周尚景的接班人、吏部尚书宋启文至今还没有升入内阁,德庆皇帝一直在拖延此事,原因也是不言自明,就是想要拖到周尚景因为身体缘故而致仕退位之后,宋启文受限于自身地位的不足,再也无法如臂使指的统率“周党”,而“周党”对于内阁决策的影响力也将会大幅减弱,所以周尚景就必须想办法创造一个机会,迫使德庆皇帝同意宋启文的入阁之事;
这些目标,不仅是林林总总、纷繁复杂,而且落实之际也皆是难度极大、阻碍重重。
但周尚景则是想要利用南京局势,同时实现全部目标,毕其功于一役!
而南京局势发展至今,虽然变故无数、波折频频,但大致方向依然没有脱离周尚景的掌控,南京城内的各方势力与各家权贵也依然没有跳出周尚景的棋盘,所以周尚景依然是胸有成竹。
在周尚景的计划之中,于今天晌午之前,所有事情皆将是尘埃落定,而“周党”也一定会是最终赢家!
*
朱和坚自然是不明白周尚景的图谋远大,因为周尚景这段时间以来的称病不出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他,误以为周尚景根本没有余力顾及其它,只是全心全意的针对自己,所以朱和坚在全力防范周尚景之余,也就逐渐忽视了某些更为关键的事情。
这个时候,朱和坚更是心中羞恼至极、对周尚景愈发忌惮不已。
他刻意抽出时间来见周尚景,原本是为了试探周尚景的真实意图,结果不仅是没有任何收获,反而是让周尚景绵里藏针的训斥与威胁了一番,最后还受到周尚景的误导、决策之际严重失误,简直是被周尚景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样一来,朱和坚自然是恨极了周尚景,但周尚景的权势太大、资历太深、威望太高,朱和坚即便是心中再恨,表面上也完全不敢展现出来。
最终,朱和坚沉默片刻后,也转头向吕德再次吩咐道:“关于南京学子的事情,就依照我刚才的吩咐来办,一切就拜托于吕公子了!”
看到朱和坚终究是没有机会扭转局面,吕德表情严肃的轻轻点头,抬眼窥视了一眼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之后,很快就转身离开了。
而朱和坚支走了吕德之后,却依然不打算离开,依旧缠着周尚景不断闲聊,话里话外既有暗示、也有试探。
只可惜,周尚景已经给了朱和坚最后一次机会,看到朱和坚还是顽冥不灵之后,也就不再回应朱和坚的任何暗示与试探,只是言笑晏晏的打着太极,看向朱和坚的眼神也不再有任何情绪波动,既无敌视、也无戒备。
但这种无比平静的目光,反而是让朱和坚愈发的如芒在背。
就这样,双方没话找话的强行闲聊了大约一炷香时间之后,吕德则是去而复返,再次进入了这间小书房内,向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禀报了最新消息。
经过吕德的劝说之后,终于说服了那些赶来夫子庙的南京学子们,让他们接受了朱和坚的提议,选出八十人作为代表进入夫子庙内旁观见证,而绝大多数南京学子则是只能留在夫子庙外等待结果。
当然,就如预料一般,留在夫子庙外的那些南京学子虽然勉强同意了此事,但皆是大为不满,很容易就会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挑拨与利用。
与此同时,吕德还禀报了另外一项消息——就在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闲聊期间,随着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的公开辩论即将开始,受邀前来旁观见证的南京各界贤达,也已经陆续赶到了夫子庙内。
南京徐家家主徐敬先、太子太师王保仁、南京贡院掌院何廉、栖霞寺住持道源大师、“联合船行”南京大掌柜钱莱……
这些观众,皆是身份贵重、举足轻重,朱和坚自然不敢怠慢,必须亲自现身相迎,也顾不上继续试探周尚景了,当即就要起身离开,还邀请周尚景一同前往辩论现场、迎接众位贵宾。
而周尚景眼看这场辩论即将开始,也就同意了朱和坚的提议,在朱和坚的搀扶之下离开了小书房,并肩走向了夫子庙的大成殿方向。
当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抵达大成殿外之后,却发现这里已是热闹非凡。
在朱和坚的安排之下,大成殿外已经搭建起了四间遮阳棚,皆是呈长方形,相互间紧密靠拢、相隔仅有半丈距离,总体布局就像是一个“山”字,一间遮阳棚位于中央位置,受到了另外三间遮阳棚的半包围。
其中,中间位置的遮阳棚面积较小,内部有两排座椅分列左右,缙绅势力与皇庄势力所安排的出场代表,就将在这间遮阳棚内进行公开辩论。
而外围的三间遮阳棚,也同样布置了大量桌椅,但所有桌椅皆是朝向中央,乃是南京各界贤达旁观见证之际的落座之处。
当朱和坚与周尚景二人赶到现场之后,自然是与南京各界贤达相互寒暄问候,好一阵客套。
好不容易结束了应酬,朱和坚就搀着周尚景落于最内侧的前排旁观位置,周围几人皆是南京城内身份最为贵重的大人物,太子太师王保仁就坐在周尚景的左手边,而徐家家主徐敬先则是坐在周尚景的右手边。
待周尚景落座之后,朱和坚又与周围的众位贵宾问候闲聊了几句,但眼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他很快就告辞离开,转身进入了中央处的遮阳棚,准备亲自主持这场公开辩论。
看着朱和坚快步离去的背影,周尚景依然是态度从容、神色平静,只是转头看向自己右手边的徐敬先,问道:“徐家主,你对这场公开辩论有何看法?”
徐敬先虽然没有朝廷公职,本人也没有出众才能,但他终究是徐家南京分支的现任家主,他的兄长乃是现任的魏国公徐遵先,但因为徐遵先受德庆皇帝看重、多年以来一直留在京城中枢兼掌五军都督府,所以南京城内的徐家势力就以徐敬先为主,即便是南京守备徐盛英也只是徐敬先的子侄辈。
所以,周尚景认为自己在正式行动之前,应该再次确认一下徐敬先的态度。
徐敬先完美继承了徐家的低调家风,他本人虽然没有兄长徐遵先、侄儿徐盛英一般的能力手段,却是极有自知之明、也深谙藏拙之道,向来不会展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周尚景这种老谋深算的权臣,也一向是敬而远之。
此时,听到周尚景的询问之后,徐敬先的态度依然是模棱两可,微笑道:“没有任何看法!我虽然是徐家家主,但一向只管族内的事情,至于徐家以外的各种是非,一向是尽数交由侄儿盛英处置!他迟早要继承魏国公的,所以我也不会仗着辈分干涉他的判断!”
听到徐敬先的这般说法,周尚景满意点头。
只要徐家依然没有明确立场,周尚景就再无更多顾忌了。
另一边,王保仁看到周尚景没有理会自己之后,却是忍不住眉头一皱,插话道:“依我看,这一场公开辩论,缙绅那边恐怕是麻烦不小!”
周尚景终于转头看向王保仁,问道:“王太师何出此言?”
王保仁抬手一指中央遮阳棚内的双方出场代表,冷笑道:“周首辅何必明知故问?你看缙绅那边安排的出场辩论之人,一个个皆是当世大儒,看似是名气大、地位高,但实际上……所谓‘江南大儒’,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周首辅应该比我更加清楚!”
随后,王保仁话锋一转,又提醒道:“对了,周首辅是否还记得你我二人昨天凌晨的那场打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