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卷江山点评五胡乱华时的大环境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五胡明月》最新章节!


    大家好,我是江山,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西晋末的一段历史,时间大约是在公元306年到311年之间。这个时候是西晋八王之乱的最后一幕,也就是东海王司马越开始崭露头角的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结束了八王之乱,当然他本身也是八王之一。而我对他的感觉也非同一般。这个暂且不提,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

    我们大概都知道八王之乱,而五胡之所以可以乘虚而入,也是因为八王之乱,那么八王之乱为什么能把中原的精英消耗殆尽呢?因为八王之乱一共历经了16年,而整个西晋的历史才几年?大致才51年,也就是说从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开始到公元316年8月刘曜发兵攻打长安,晋愍帝在食粮断绝的情况之下于建兴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投降前赵,西晋到此灭亡。

    顺便说一句,司马业是在318年被杀的,这期间他活得很惨,几乎每天都被虐待。

    现在大家想想看,一个只有51年历史的国家,竟然有16年都在内耗,16年啊,近代的抗日战争才8年!这16年里得死多少人,多少人会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死在异乡?

    就是在这样一个战乱的环境中,各族胡人崛起了,他们主要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

    也有学者称永嘉之乱是“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种灭族。

    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一.胡人的人口基础

    那么有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八王之乱的时候他们不出来,而八王之乱后,他们突然一下子都跳出来了呢?他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他们一直在,只不过我们在内耗的时候他们在收留流民,这样的胡人有很多,譬如西北仇池的杨茂搜,仇池是今甘肃一带。

    《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五十八?氐胡》:

    略阳清水氐杨氏,秦、汉以来,世居陇右,为豪族。汉献帝建安中,有杨腾者,为部落大帅。腾子驹,勇健多计略,始徙仇池。仇池地方百顷,因以百顷为号,四面斗绝,高平地方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山上丰水泉,煮土成盐。驹后有名千万者,魏拜为百顷氐王。千万子孙名飞龙,渐强盛,晋武假征西将军,还居略阳。无子,养外甥令狐氏子为子,名戊搜。晋惠帝元康六年,避齐万年之乱,率部落四千家,还保百顷,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关中人士奔流者多依之,戊搜延纳抚接,欲去者则卫护资遣之。愍帝以为骠骑将军、左贤王。时南阳王保在上邽,又以戊搜子难敌为征南将军。建兴五年,戊搜卒,难敌袭位

    蒲洪,也就是符洪,苻坚的祖先,大约在今陕西西南地区,然后北方的慕容,段氏,都在不断的吸纳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

    有一个人值得一提,就是总部在盛乐的拓跋猗庐。

    盛乐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西汉时期时,盛乐位于定襄郡,东汉时则于云中郡。曹魏时期,定襄郡、云中郡被乔迁,盛乐被弃之荒外。

    拓跋猗庐放弃了自己的盛乐老家,带着自己的部族直接迁移到了今山西大同附近,还修筑了自己的城池,大家注意,拓跋鲜卑已经会筑城了。然后拓跋猗庐也开始大量吸收各族的流民。

    还有成国的李雄,他是306年在蜀地称帝的,也是不断的吸收流民。这样的列子有很多,我这里就不一一说了,因为以后我会另外详细的述说每一个民族的。

    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胡人都在吸收流民,他们为什么似乎都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这

    要从汉朝说起,汉朝时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因为连年征战,不断的强招胡人入伍,并且消灭了许多外族政权,使得这些政权的人民只有归附汉朝。接着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开始,也是因为战乱之后人口的锐减,更是使用了各种理由让游牧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而这些游牧民族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来了呢?汉朝其实真的很威武,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在对外战争上都很厉害,所以东汉时期也继续灭掉许多外族政权,然后又使用西汉的办法继续把他们带回来,这样长时间的大量迁移,使得胡人们逐渐盘踞长城内外一带,势力不断壮大。

    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们的军队中大量使用胡兵也是很多的,接着战乱再次开始,人口再次急剧下降,不仅因为战乱的缘故,还有可怕的草原鼠疫导致的人口大灭绝!

    草原鼠疫是什么?就是黑死病!我马上会说起。

    而曹操在兵员和人口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始更大规模的引胡入华。

    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史记:西晋统治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可见,当时的情况,胡人不仅和晋人杂居,甚至在人数上已经隐隐有超越,而胡人也绝对不止匈奴、鲜卑、羯、羌、氐这几个。

    鲜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一书,这本书上记载的民族就超过了16个。

    而且根据我的了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晋人甚至是依附胡人生存的,也就是说有许多胡人是当地的大地主,当地的官吏都要看他们的眼色,所以你在匈奴人的聚集地,你敢不遵守他们的礼仪吗?你敢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吗?所以历史上说是因为晋朝的官吏和地主们的排挤和压迫而导致的民怨,我觉得比较可笑,因为这个官吏和地主一定就是晋人吗?取了个汉姓就是晋人了?再者,或许有些以晋人人为主的地方是有,甚至很严重,但我相信不是普遍性的,因为如果真的是各地官吏们都无差别的搜刮民脂民膏,那局势会更乱更糟糕,因为是当时的环境,汉人和胡人的人数已经差不多了!

    而事实上,当时的西晋地方官是有很多好官的,譬如镇守西凉的张轨,梁州的张光等等相当受百姓爱戴的官吏,为什么选这两个人?因为他们所处的地方也是胡汉杂居严重的地方,为什么那里的人那么爱戴他们,尤其是张光死的时候,梁州百姓是痛哭流涕的,场面是相当感人的。当然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否定历史上对五胡造反是完全因为官逼民反的说法。

    而且,当时北方的大族基本都是和胡人通婚的,不然他们都无法在北方立足,典型的列子就是投靠慕容的两个大族,崔氏和裴氏,他们两族几乎和鲜卑族是世家通好。

    再者,大家想想,我们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用博大的情怀收纳了这些人,甚至用自己的土地养育了他们的后代子民,但实际上他们对当时的晋人本来就充满了敌意,这不仅仅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还有我上面讲到的各种历史原因,而仇恨这个东西只要有人故意去挑拨,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响应。

    那么又是谁在有意识的挑拨离间和加深仇恨呢?胡人,尤其是一部分上层的匈奴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分裂分子,他们不断的挑起民族矛盾,甚至打出了以灭掉晋朝为主要目的的口号,甚至建立了政权,这得有多深厚的仇恨?!但实际上他们从晋人身上得到的好处是最多的。

    而为什么其他胡人并没有马上旗帜鲜明的马上反晋呢?老实说他们过的不错,他们对晋人并没有太多的反感,甚至是仰慕汉文化的。

    当然,我不是说匈奴不仰慕汉文化,就像现在的新疆很美丽,西藏很和平,但还是有些分裂分子试图挑起民族仇恨破坏和谐,道理是一样的,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情况,他们的野心是更多更多的事物!这个我们现在不讨论。

    再者,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匈奴自治区,或者别的民族自治区内,传统的游牧文化和游牧经济对土地的需求和新兴的农耕文化,农耕经济对土地的需求产生了在长时间内不可调和的严重冲突,然后加上本来就越演越烈的土地兼并和不断增加出来的人口对土地和资源的需求,造成了更加混乱和深层次的矛盾,这些都给予了当时各个自治区内分裂分子搞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基础,

    综上所述,当时的中原大地,可以说到处是胡人,晋人和胡人的通婚也已经很普遍,所以这也为以后的五胡乱华创造了最重要的人口基础!

    二.气候原因—小冰河期影响

    中国历史上共历经了六个小冰期,在气候,物产,政治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中,第二个小冰河期自西汉成帝建使四年(西元前29年)起,经东汉,三国,晋,南

    北朝至随文帝开皇二十年(西元1000年),是第二个小冰河期.

    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西晋末,也正处在于这个小冰河期。

    证据是:晋的一百五十馀年中,也是旱霜连年,其中夏霜夏雪的年数竟达六次,春秋霜年数竟达十多次,冬季大雪奇寒的年数也有二十六次之多,而没有「冬无雪」和「夏燠」的记载,而从晋成帝咸康二年(西元336年)迄东晋亡(西元420年)的八十馀年间,也没有雨灾的纪录,而旱灾的次数却有三十多次

    可见,晋的这次小冰河期是第二次小冰河期中最严重的一次。

    我们来看一下其他记载史册的证据

    夏霜,夏雪以及连年冰冻的记载:晋书武帝本纪:「武帝秦始七年(西元271年)

    五月雪.」「武帝咸宁二年(西元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间暴风雪,寒冰,五

    郡国陨雪伤榖.」「武帝太康八年(西元287年)夏四月陨霜,冬十二月大雪.」

    「武帝太康九年(西元288年)夏四月,陇西陨霜伤麦.」「武帝太康十年(西元

    289年)夏四月,八郡国陨霜.」;晋书惠帝本纪:「惠帝元康元年(西元291年)

    六月,雝州大旱陨霜.六年三月东海陨霜伤桑麦.」「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

    夏六月,秦州雍州陨霜伤稼.」;晋书成帝本纪:「成帝咸和六年(西元331年)八

    月成都大雪.」;晋书康帝本纪:「康帝建元元年(西元343年)八月大雪.」;晋

    书安帝本纪:「安帝元兴二年(西元403年)冬十二月酷寒.」由晋书的记载,可

    见气候非常寒冷.

    ◎大旱的记载:晋代的旱灾次数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却是最严重的,晋书五行志曾记载自晋太康二年(西元281年)到惠帝时的十年间,每年都有旱灾的发生,其他的大旱还有:「晋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97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关中饥,米斛万钱.」「惠帝永宁元年(西元301年),自夏及秋,并州大旱.」「离石大饥.」「人民流移日散,十不有二.」「惠帝时,天下连年乾旱寒冷,饥荒频频,百姓很多都饿死了,惠帝曰:『百姓何不吃糜.』」天灾不断,加上皇帝的昏庸,让国计民生更加恶化,最後终於招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的汉人大量迁徙到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中原沦陷於五胡长达一百数十年.

    还有一个典型的列子就是北方的竹子消失不见了。

    对了,我忘记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干旱会发生什么,蝗灾!我马上会在下面说到这个,请稍等。

    大家再试想一下,这样的环境下,农民如何耕种?游牧民族如何放牧?老百姓要吃饭,官府还要收税,大族也要压迫,如何生活?民不聊生是真实写照!

    不过还好,起码还有南方还有蜀地比较稳定,气候也还好,还可以过过日子,所以南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指的是对大族而言,老百姓当时大多是不明白这点的,虽然中原苦寒,但是为什么当时的人还都要去北方找刘琨和王浚呢?这两个人又是谁,我在接下来会提到。

    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南方太偏僻了,即使是西凉都要比都比南渡好,所以当时的流民和大多的小族是选择去北方的,而许多大族选择去南方的比较多,这里面有王导的功劳,但司马越的功劳更大,这些以后都会说到。

    大家也请注意一下,这个时候还有许多人去了西凉的,为什么会选择西凉?请期待下期的解说。

    还有,我这里说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大族,一个是流民。这个也留在下次说,因为这个概念很有讲头。

    三.蝗虫和鼠疫

    蝗虫的出现应该是很平凡的,但是发生在公元310夏季的蝗虫灾害就厉害了,蝗虫遍布幽 ,并,司,冀,秦,雍各州,也就是整个河南,河北,东北,山西,甘肃,陕西都遭灾了,这蝗虫不仅厉害而且非常凶猛,把各地的牛马羊等牲口的毛都被吃掉了,这是被记载在《资政通鉴》上的。

    为什么我要提这个事,不仅是因为它的范围广大,而且大家想一下,当时中原的主要产粮区都遭灾了,更可怕的是这次蝗灾持续了三个月左右,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而粮食的颗粒无收直接导致了公元311年的惨变---永嘉之乱!

    历史记载,公元311年,匈奴攻打洛阳的时候,洛阳因为粮食断绝,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吃人。

    为什么一年歉收就这么惨?当然是因为在此之前朝廷就没有多少储备粮食,连年的战斗,都是靠人接济的,接济朝廷最多的也是西凉张轨。

    而因为晋代不时出现的干旱和粮食短缺的原因,也直接成为了许多东晋将领乃至其他南朝诸皇无力北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这么说,就说东晋的第一代皇帝司马睿,他是不是愿意北伐?我们不好武断的判断。但他有两个重要的理由可以让他安然的活着而不被文人骂死,甚至,历史上还真的没有多少史书骂过司马睿?

    理由很简单当时的东晋要吸引北方世家大族加入,就需要给他们许多好处,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当时的人,真的完全可以选择投靠胡人的,因为在当时,很正常,

    司马睿要争取大族支持,胡人也需要大族的人口,大族的人口有多少,剧记载,大的家族,人口一般能多达十多万之众,有的大族的人口甚至更多。

    为什么有能这么多人口?全是一个姓的吗?

    不是,这里面有许多人是依附着些大族而生活着的,离开这些大族的保护他们或许很难活下去。

    而吸引这些大族的好处是什么,一个是司马睿剪除了一些反对自己的当地大族后空出来的土地,一个就是安置他们的粮食和物资还有有利于他们的政策。

    好了,大把的粮食用来稳定新来的大族,南方的大族怎么会乐意?换了是我,我也火大,而司马睿就更头大了,他需要安抚这两股势力花去的精力,根本无法用言语形容。

    所以历代的史书在记载的时候都很平静,为什么?因为皇帝们都懂,他活得不容易,而最重的是,司马睿不像害死岳飞的那个宋代皇帝,他没有坑过祖狄,甚至按照历史上对王导和司马睿的记载来看,他们是支持祖狄的,但是祖狄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个以后再说。

    最主要的是,当司马睿称帝的时候,能和他争皇位的司马嫡系都死光了,这个是真实的历史记载。所以他没有必要顾忌太多,这是我个人对司马睿的看法。

    好,撇开司马睿!

    我们接下来说鼠疫。

    大家对鼠疫这个概念可能有些奇怪,因为很少有人提起,但是导致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人口锐减的原因里,它的成分甚至比战乱更严重!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黑死病!

    这里的黑死病是指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英文名是plague!当然其他类型的鼠疫也一样会致死,要人性命的效果也不差!

    黑死病并不是说人死之后发黑,而是取自其中一个显著的症状,称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肤会因为皮下出血而变黑。而黑色实际上也象征忧郁、哀伤与恐惧

    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根据估计,瘟疫爆发期间的中世纪欧洲约有占人口总数30%的人死于黑死病。

    这些记载都是欧洲的,而且是14世纪的,那么是不是早期就没有了?

    不是,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在六世纪。

    那么中国呢?!

    中国人的叫法就是瘟疫,不管什么病,只要大范围出现了,就都是瘟疫或者直到出现张仲景后,才有了伤寒一说。

    而伤寒一词的说法,也是张仲景参考了对他影响颇深的一部书《素问》

    直到宋代名医李杲出现,在他的著作《内外伤辩惑论》一书中,才第一次在中国,准确的将鼠疫视作为伤寒!

    在《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李杲称:“予目击壬辰首乱以来,民中燥热者,多发 热,痰结咳嗽;重以医者不识时变,后(复?)投半夏南星,以益其燥热,遂至嗽血,骨(膏?)涎逆涌,喀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者,多矣。”

    然后我们再来看黑死病的症状:有畏寒、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 可有呕吐、腹泻及身体各部位出血 , 亦可有呼吸急促、发绀、血压下降及全身衰竭等。

    症状基本都符合,所以我可以从中推断出,鼠疫!在西晋时早就出现了!甚至一直有,而我们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它!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草原部落很快兴起又很快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西方人看来,罗马帝国的衰亡就是由于鼠疫引起的人口大面积锐减!

    我正在研究草原部落的变迁,也在参考宋代的记录,所以这里顺便提一下

    鼠疫的杀伤力实在太厉害太恐怖了,尤其是鼠疫中的耶尔森菌等可以成为生物恐怖的武器,危害人类和平,典型就是日本侵略中国时就使用过鼠疫对付中国人!

    既然我们知道了老鼠可以传播鼠疫,而我们从汉朝起就不断和外族的贸易来往,怎么可能避免?世界上草原这么多,蒙古草原的老鼠在做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也是起源点之一呢?

    但可悲的是我们的历史学家们或者说我们并没有任何考古的证据去证明我们发生过,因为鼠疫发生后病人死的太快,人们会快速焚烧,掩埋他们的尸体,以防止再次传播,但这也导致了我们现在想去探究过去的事情变得更困难了。

    大家知道,三国里黄巾起义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什么?就是施药治疗广大人民所遭受的瘟疫,那么是什么瘟疫这么大范围的扩散着?又是什么历史环境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医圣---张仲景,他又在经历多少生死后才写成的这部《伤寒杂病论》呢?

    顺便说一句,根据现有的研究,在哺乳动物中,能够感染鼠疫的,有骆驼、野猪、家猪、狗、猫、兔、山羊、岩羊、藏原羚、藏系绵羊和牦牛等。

    而家鼠在通过和草原鼠的接触后,也是会一起传播这种瘟疫的。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旦爆发鼠疫,它将是多么恐怖的情况!

    根据西方人的研究,贸易,战争和人类的大量迁移一定会带去鼠疫,那么看来东汉末年和西晋末年发生的瘟疫应该就是鼠疫没错了!

    根据《伤寒杂病论》中的记载,尤其是他在序言中的记述里,他的族人和他所在的南阳郡,许多人都是死于这种类似于黑死病的瘟疫的,而且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证明了这些记述都是针对鼠疫的,也就是当时称为的伤寒,更是欧洲人谈之色变的黑死病!

    而这种瘟疫是起源于哪里呢?就是蒙古草原!西方人也称源于草原的瘟疫为“草原鼠疫”!

    鼠疫的传入起先是从西汉帝国和匈奴的战争开始,由于持续的战争和内外的不断贸易,这种发源于草原的疾病就被带入了中原!然后马上在中原各地周而复始的发生灾情,但是那个时代根本无法医治!

    而对于战争和贸易是否会传播鼠疫,西方有很多文章已经证明,这里就不啰嗦了!

    而是不是起源于汉武帝,我想应该更早,但是我们没有证据了

    接着东汉又频繁的发生地震,据说是因为公元2世纪的中国正好是一个地质活跃期。

    活跃的结果就是东汉时期不断发生地震,而地震之后,就会大规模的发生瘟疫和蝗灾,鼠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角色!

    而张仲景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恐怖的时代,他通过大量实践找到了克制这种瘟疫的办法,并写成了这本书----《伤寒杂病论》,和更进一步的《辨伤寒》

    然后最重要的论据出来,这部《伤寒杂病论》被阿拉伯人翻译后带到欧洲,治疗好了黑死病,拯救了整个欧洲,用西方著名学者李约瑟的话就是:他是一个拯救欧洲命运的人!

    由此可见,东汉末期的瘟疫就是鼠疫,这就是导致人口大量锐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到了西晋末,这种瘟疫再次大量出现,因为各族胡人和中原晋人的战争又开始了!

    频繁和持续的战争,让鼠疫变得更加的猖獗!

    史记:公元311年,匈奴汉国的始安王刘曜,河内王刘粲带兵攻下了长安,紧接着关西就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和瘟疫,满野尸骨,活下来的官吏和百姓,一百个人只能存活下来一两个人!

    鼠疫的可怕可见一斑!

    大家看西方著名学者的一句话就胜过我的千言万语,但为什么我还要说,因为我觉得这个知识应该得到普及,因为我们忽视的历史和真相太多了!

    最后,西晋的时候有没有人可以对付鼠疫呢?有!他就是葛洪!葛仙人!关于他,我以后也会说起!

    四.西晋末,公元306年到311年各势力分布

    北方:

    拓跋鲜卑:

    拓跋猗卢(公元?年--公元316年),代国第二十二任皇帝。公元295年--公元316年在位。谥号“穆皇帝”,也称为“穆帝”或“代穆帝”。他是文皇帝拓跋沙漠汗之子。

    他的势力范围大约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到山西大同一带。

    值得注意的,此时的拓跋氏手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就是木骨闾(鲜卑语),但是这里出现了分支,也是我比较信服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名字念成蒙语的“蒙古里”,这个人的头也是有特点的,秃顶,但是眉毛以下是有头发的,可见是修剪过的,而不是真的秃顶,是不是有点早期蒙古人的特点?

    据土默特学者荣祥考证(荣氏未刊稿《蒙古族源浅探提纲》。):拓拔掠骑从蒙古部(蒙古部,即没歌部在阴山一带,与拓拔为邻。),而这个小木同志在拓跋力微时代就是奴隶,到了拓跋猗卢掌权的时代,犯了法,逃跑了,然后逃到了纥突邻部,也就是漠北(指瀚海沙漠群的北部,也就是狭义的塞北之北,包括外蒙古跟贝加尔湖,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动中心, 是北方游牧民族向中原汉族发动侵略的根据地),然后到他的儿子车鹿会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的部众,自称柔然。

    那么为什么我要花那么多精力说这个人呢?因为他后来投靠的这个纥突邻部是宇文鲜卑的一支,也就是说公元306年~311年的时候,宇文部还离我们很遥远。

    慕容鲜卑: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

    至于慕容吐谷浑,他离开慕容部后,就消失了许久,然后再出现的时候就抛弃了慕容这个名字,直接使用吐谷浑作为自己部族的称号,西迁至枹罕(今今甘肃临夏县附近地区),而吐谷浑是怎么迁移的,我会在我的小说《五胡明月》中提起。

    势力范围大致在辽东。

    段氏鲜卑:段部鲜卑发源于辽西走廊一带,其始祖为段日陆眷,原位乌桓大人的家奴,因饥荒,在辽西郡附近乞食,招诱亡叛,逐步强盛。八王之乱爆发后,段部跟随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南下中原,攻克邺城,抢掠甚多。段部首领段务目尘因此被西晋封为辽西公,领有辽西郡。但鲜卑兵因惧怕王浚军令,将劫掠来的八千汉族女子沉溺在易水河里,令人发指。史书评价曰:“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将劫掠来的八千汉族女子沉溺在易水河里,令人发指 这段记载其实是网上一段争论的开始

    很多人说这是鲜卑人大规模吃人的证据,因为女人,8000女人,能干的事情太多,就算是强迫她们生孩子也是很好的

    但为什么要匆忙溺死?不和逻辑

    但是,我翻看了许多史籍,真心说,没有记录

    但真的没吃过吗?我是不信的,晋人都大规模自己吃自己了,胡人就那么纯正?

    那为什么我们没有记录呢?因为中原沦陷了那么久,凡是记载史籍的都是胡人政权,他们怎么可能说自己干过这个?

    史书是什么 为亲者瞒,为君王瞒,为圣贤瞒

    但是我们有一个羯人吃人的记录,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苦县大屠杀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这段历史

    为什么苦县大屠杀被记录下来了呢?

    因为一个人或者几个人

    他们是徐光 傅畅等人

    徐光 出身张宾建立的君子营

    傅畅是傅袛的小儿子

    傅袛是一位水利专家,据说他治理完水灾后,西晋三个行政区的百姓在他回京的路上跪地相迎自发的

    徐光的 著作 《上党国志》,《起居注》 《赵书》

    起居注主要是记录石勒的

    感谢这个人,我们才能保留下这段记录

    势力范围,辽西和少部分的辽东地区

    王浚(252年-314年),字彭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西晋时期将领,王沈之子。长驻北方疆土并与北方边族交往频繁。但永嘉之乱后生不臣之心,亦与段部鲜卑交恶,最终被石勒所败。

    他是当时北方晋人中最大的势力,跟西晋的王衍是同宗,但属于晋阳王氏,王衍是琅琊王氏,势力范围在辽东,辽西和河北一带。

    刘琨(271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任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但不久败于石勒,投奔辽东,依附段部鲜卑。318年,刘琨被鲜卑首领段匹磾杀害。

    闻鸡起舞中,除了祖狄还有刘琨。势力范围在山西一带。

    上白乞活军李恽 上白在哪里?就是威县,在河北省南部。汉为广宗县,隋改宗城县。元为威州,明改威县。威县属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也是史学界公认的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现有义和拳议事厅遗址

    《晋书》当中。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羯人石勒败杀青州刺史李恽与上白城,还要于此坑杀所有降兵,这就是《晋书?石勒记载》中记载的石勒“攻乞活李恽与上白,斩之,将坑其降卒”,那么为什么我要在这里用那么多词汇说李恽呢?这是因为公元311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在上白,他正和右卫将军何伦一起护送东海王世子司马毗,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事后参考我的《五胡明月》

    汉国匈奴,山西等地

    中原的势力

    司马越(?-311年),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长子。司马越被封为东海王,参与八王之乱,成为最终胜利者。311年,司马越病死于项城(今河南项城),标志着八王之乱终结。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字丰度,西晋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宁平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苦县大屠杀

    311年初的时候他还活得不错。

    荀晞在仓垣(在河南开封县西北)拥戴了已故太子司马诠的弟弟司马端,设置行台。不久就迁移到了蒙城(蒙城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部,隶属亳州市)屯驻

    势力范围大约在山东和一部分河南,安徽地区

    司空荀藩先在阳城((河南省登封县))建立行台后,听说抚军将军,秦王司马业(吴孝王的儿子,荀藩的外甥)逃到了密县(今郑州市密县),荀藩就马上跑去拥戴他,然后把势力慢慢向许昌发展。前豫州刺史天水人阎鼎,在密县集结几千西部州郡的流民也投靠了荀藩。

    势力范围也就说到的这些地方了,因为不久后,司马业就要入主长安了。

    司徒傅袛在河阴(就在洛阳边上)建立行台,他的势力就就是在洛阳边上那么一点点。

    华氏也出来跳了几下,然后跳完就消失了,江州刺史华铁也被司马睿杀了。

    然后陈留有陈午的乞活军,寿春有刘瑞的乞活军。

    李矩,郭默,魏浚这三个爱国将领也在河南坚持抗敌。

    其中李矩比较有意思,不仅是员大将,而且他的老婆就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

    还有匈奴汉国的王弥,石勒,这两个人即将发生大战,而我们今天说的是311年,所以这里不说他们的势力范围了,也因为他们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固定地盘,也都属于汉国匈奴。

    可以一说的,这两个人都是匈奴汉国的大人物,但是当时的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实力。

    而且307的时候,石勒已经吞并了乌恒,东胡的另一支。

    其他还有隶属各个诸侯的人马 青州的曹嶷,叛离王弥麾下的高粱和徐邈。

    还有遍布各地的坞堡,坞堡,又称坞壁,

    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由于西北边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动组织自卫武力。黄巾之乱后,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为故吏、宾客的避风港。史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认为:“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这些坞堡,我们说的有些不好听,如果换个名词就是城堡,西方人称我们这个时代为“城堡时代”,甚至可以说,日本战国时期的那些大名所建筑的城池堡垒,远不如我们在这个时代建造的多。

    而厉害如石勒,王弥等人,对于坞堡的态度也是暧昧的,因为攻打他们很累,各个都是硬骨头,甚至,他们在攻打某些坞堡的时候,还是失败的。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当时胡人之所以要采取安抚晋人的政策,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星罗棋布的坞堡势力实在是需要慎重对待的力量。

    但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继续。

    东南地区是琅邪王司马睿代表的江东势力

    还有一股势力也在慢慢形成,他们就是“五斗米教”,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关中

    司马模(?-311年),字元表,西晋温县人,高密王司马泰第四子,东海王司马越之弟。少好学。初封平昌公。惠帝末,累迁镇东大将军,镇新昌,封南阳王。永嘉元年(307),代河间王司马颙镇关中。五年,汉刘曜攻陷洛阳后,刘聪遣子粲率军攻长安。他迎降被杀。

    司马保(296~320),字景度,河内温县人,晋朝宗室之一。曾祖父是司马馗,族曾祖父是晋宣帝司马懿,父为南阳王司马模。

    原为南阳国世子,司马模之子,年轻时有文采,喜欢著作。后自称晋王。

    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父亲危难之际他没有出手

    司马业后来入主长安后,再次被刘曜攻破长安带走,他也没有出手。

    这里我们看到长安在311年后到司马业北狩,连续两次被攻破,

    当时到底是怎么了?以后再说

    安定贾疋或者说是贾匹,这个人我以后会重点介绍,因为实在是一位大英雄。

    因为是他整合了关中各胡和晋人,***败了叛将赵染

    然后驱逐了匈奴汉国的始安王刘曜

    还有河内王刘粲等诸路长安侵略军

    可惜,他死的太过蹊跷

    贾匹,贾诩之曾孙也

    还有一个人,赵染,我原本是不想说的,但是这个人又不得不说,因为他是晋人,而且是独自攻下潼关和长安的大汉奸之一。仅凭一己之力,孤军深入,然后一路长驱直入,非常厉害。

    羌人姚弋仲(280年―352年),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县西)羌人。西晋末期至五胡十六国前期人物,南安羌族酋长,先后降于汉赵、后赵及东晋。姚弋仲亦是后秦开国君主姚苌之父。

    氐人苻洪(285年-350年),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是前秦政权奠基者。苻洪原名蒲洪,后以谶文有“艸付应王”,遂改苻姓。氐族部落小帅蒲怀归之子,亦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之父。苻洪先后归附前赵和后赵两个政权,后在后赵内大乱时试图谋取中原。最终虽然遭毒杀,但他所累积的力量令其子苻雄在关中成功建立前秦。

    杨茂搜(?―317年),半独立于仇池的氐王,前任首领杨飞龙的养子。本姓令狐,是杨飞龙的外甥,飞龙死后继承君位,率领部族离开将要大乱的关中,南返仇池故地,广纳流民,建立了仇池国的基础。

    卢水胡的彭荡仲,匈奴的一支,也属于白种匈奴。他这个时候去攻打梁州了,我的小说《五胡明月》中正在说他和贾疋的战斗

    这里的泸水胡说的是陕西一带的。

    张光梁州刺史,势力范围大致是今汉中附近,

    张轨,西凉刺史 位置大约在甘肃省西北部的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张轨不是简单的人物,以后我会说的。

    然后是不是西北地区就这点势力了?

    当然不是,但我今天说的主要是311年的时候冒头的势力

    其他诸如乞伏鲜卑,鹿结鲜卑,厌达人,突厥人,秃发鲜卑,等等,这里就先不说了

    西南

    李雄 中国十六国时期成国建立者。豪强领袖李特第三子,巴氐族人。母罗氏。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后迁略阳(今甘肃天水秦安县)。李特率流民起义,以雄为前将军。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雄以大都督名义继续领导流民作战,驱逐罗尚,攻占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以范长生为谋主。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即成汉)。

    其实还有几股势力在朝鲜半岛,至于哪几股,这里做个小小的保密。可以透露的是,在当时的朝鲜半岛上,日本也参与进来了希望下次再给大家说下。

    好了,课程讲完,西晋末的大环境就是如此了,谢谢大家。再见!

    本书首发来自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骑卷江山点评五胡乱华时的大环境

0.2%

目录

加入书架
上一章 下一章

骑卷江山点评五胡乱华时的大环境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