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血战山西(一)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光荣与梦想之光续》最新章节!
十一月末,唐景崧率领两营粤军,风尘仆仆的赶到山西。与他一同到达的,还有署云南巡抚唐炯以及唐炯所带的滇军三营。
“什么?军门竟然想要弃守山西?”
刚一和刘永福见面,唐景崧就听到了一个他最不想得到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
刘永福不好意思的看着专程赶来送枪送钱的唐景崧,尴尬的道:“不错,因为越南政府已和法国签订了《顺化条约》,现在越南已经停止了对我们的援助,我军在此孤军奋战,实在难以抵御法国人的大军,万般无奈,只能放弃山西、退守兴化。”
在库尔贝开始向河内增兵时,密切关注河内法军动向的刘永福立即就知道了这一消息。
没有何罗恾与波滑的扯皮,成为在越法军总司令后的库尔贝大权独揽。考虑到波滑和之前李维业的连续失利、河内城中的法军士气低迷。库尔贝除了派出小股侦察部队陆续向西、向北侦察之外,并没有进行什么真正的作战行动,而是集中精力对内进行了雷厉风行地整顿。
同时,法国本土也尽其所能地帮助这个在顺安要塞取得空前胜利的大英雄——议会再次通过了巨额的追加战争拨款,在国家机器的运转之下,一船又一船的援兵和物资从法国本土和北非殖民地沿海各港口启航前往越南。一时间越南的海防、岘港等港口被各种肤色的法国大兵和海量的物资所塞满。
河内的法军越来越多,黑旗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怀德因为之前的大水已经被放弃,随后丹凤也因为距离河内太近,不断地被库尔贝派兵轮番骚扰,不得不被刘永福忍痛放弃。现在黑旗军手中的最前线阵地,就是山西城了。
对于要不要干脆放弃山西,刘永福和正在老街训练新兵的儿子还做过一次深入的沟通。
刘少卿认为,“山西临近红河,法军如果想要占领山西,完全可以依靠强大的水上力量来进攻。面对法军的优势兵力和火力,黑旗军万万守不住,只是徒增伤亡。倒不如退守兴化、宣光,反而可以依托当地的丘陵、丛林优势地形,和法军周旋。一方面可以保存实力,同时还可以伺机蚕食敌人。”
刘永福也认同儿子的想法,所以将一部分兵力交给儿子带往后方,但刘永福自己毕竟还舍不得苦心经营多年的山西,想要留下来看看机会——万一法军不打山西,而是去进攻北宁呢。当然,如果法军真的大举来攻,刘永福自然也会舍弃山西,立即跑路就是了。
刘永福的想法立即遭到了云南巡抚唐炯和唐景崧的竭力反对。两位唐大人如同“唐僧”一般喋喋不休的反复力劝刘永福:“守山西为门户……山西不守,则宝胜之门户撤,而粮饷无源……势将坐毙”。
唐炯还顺势用带有点威逼的口吻道:“越南已全归彼族,阁下若不奋发大举,趁此时割据山西,号召北圻各省以为根本站脚之地。若山西不守,退回兴化、保胜,则部下将弁士卒众心涣散,大势一去,不须彼族用兵,但逼越王下诏一纸,或要挟中国追究,则后悔无及矣……为阁下今日计,有进无退,建功立业,大富大贵,为王为霸,在此一举。”
唐炯、唐景崧之所以竭力反对刘永福退守保胜的想法,力劝其率黑旗军死守山西,完全是希望黑旗军留在越境与法军周旋,以收“驱狼斗虎”之效。
而对于刘永福来说,一方面他还抱有一丝侥幸心态,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放弃山西,那么唐景崧所带来的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就没机会拿了。
最终,刘永福咬了咬牙,同意不走。但同时提出老要求,所有军队必须都由他来指挥。
只要刘永福肯守山西,其他条件都好谈。唐炯和唐景崧立即答应交出自己的部队。
此时在山西的清军一共七个营头,包括唐景崧才带来的两个粤军营七百多人,唐炯带来的的滇军张永清、莫矜智、徐世和三营一千一百多人,另外还有桂军一营半——李应章的一个营和贾文贵的半个营,四百多人。
至于最初和黑旗军一同打过几仗的滇军和淮军,此时都因为回后方补充兵员,不在山西。
随后,刘永福在唐景崧、唐炯二人的陪同下,检阅了新来的三个营,算是正式交接兵权。
当刘永福看到面前的两千三百名官兵时,心中的感觉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欲哭无泪’。
滇军是什么成色,刘永福已经知道了。岑毓英之前派来的两个营根本打不了硬仗,若不是他们好歹还能有个操炮的手艺在,刘永福都恨不得将他们打发回云南,省的浪费粮食。即使后来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这两营滇军也比黑旗军弱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而唐炯带来的这三营滇军,还不如丁槐和李应珍那两个营呢。
这一点还是儿子看的透,清军关键是少了那一股狠劲儿。
刘少卿曾对父亲评价过北圻的清军,“清军看似势大,但实际上缺乏装备、疏于训练,完全是为饷银在当兵。说白了就是在混日子。这样的团练、乡勇,如果让他们驻守自己的本乡本土,可能能发挥一些作用,毕竟身后就是自己的亲人家眷,但是指望他们远离本土为毫无关系的越南卖命,那是想也别想。”
看完了滇军,再看粤军,更是不堪。
这支军队可以被称之为‘双枪军’,因为军中几乎人人都配备了双枪——一杆洋枪、一杆烟枪。不要说打仗,就算是现在站在这里,都有人直打哈欠。
唯一好一点儿的倒是那四百桂军,李应章、贾文贵之前在福寿县曾经和法军遭遇过,虽然折损了些人手,但好歹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再加上来得最早,和黑旗军多少有些磨合,装备和士气都比新来的滇军和粤军强上不少。
检阅完了自己的所谓援军,刘永福已经在后悔不该答应两位‘唐僧’留下。但现在已成骑虎之势的刘永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清军几乎靠不住,刘永福能依靠的也只能是自己的嫡系黑旗军了!
早在第二次纸桥大捷之后,刘少卿就已经带着杨著恩的左营回了保胜。一方面守住老巢,一方面朝暮、训练新兵。况且打仗这么危险的事儿,刘永福可舍不得儿子亲临前线。
之后庞振云的武烈营因为损失惨重,也独自返回保胜休整补充。
在父子俩决定放弃山西,因此刘永福又安排了两个营分守宣光、兴化——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退路必须留好,这是刘永福这么多年战斗活下来的经验。
因此,此时在山西的就只有黄守忠部的黄宝珠、邓玉霖两个营、韩再勋的亲兵右营、刘文谦的亲兵后营、从丹凤撤回来的李唐营和新组建的刘荣湄的七星四营。总兵力三千余人。
要说唐景崧倒还真是个办事儿的人。虽然兵权交出去了,但他完全没有做甩手掌柜,而是帮着刘永福一同操练清军,设置防线。
本来以游击战擅长的黑旗军开始大兴土木,搞起阵地防御来了。
到处都是训练的呼喝声,有新兵的号子,也有教官的咆哮。远处,一队新兵正扛着圆木围着寨子跑圈;近处,左边的操场上趴着一片,那是新兵在做伏地挺身,锻炼上肢肌肉;正前方躺着一片,则是在做仰卧起;更多的新兵则是在锻炼队列。
第二次纸桥大捷后,刘永福被越南朝廷任命为三宣提督,同时,清廷也大力的支持,黑旗军的征兵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除了已经补充给前线的两千多新兵,现在留在保胜继续训练的还有四千多人。
四千多大小伙子,活动量又大,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得好几千斤,再加上肉食蔬菜,每个月的消耗至少要五千两白银。
不过刘少卿现在倒不是为粮食和银子的消耗发愁。
早在十年前,刘永福就已经是三宣副提督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渗透,再加上黑旗军这两年的名头,他们不仅控制了宣光、兴化和山西,就连和老街相邻的莱州、安沛、河江和奠边府,也在黑旗军的实际控制之下。
越南的这几个西北省份虽然贫瘠,但是养活个十几万人那是轻轻松松。再加上有红河的税收和清廷的支持,黑旗军现在的日子过得比十年前好不知哪里去。
什么?你说越南王国投降后不是取消了对黑旗军的支持么?没错啊,越南政府是取消了给黑旗军的供给,但是你不给,不代表我不会自己去拿啊?
法国大洋马老子都不怕,还怕你越南小黑猴子?
刘少卿现在操心的是剩下的四千多人的训练。
主要原因是这些士兵大多来自越南本地和老挝,很多人的语言都不相同,沟通困难,这训练起来自然也就更困难了。
刘雅贡就是老龙族人,他原名本来叫孟猜-赛亚贡,因为有幸被选为黑旗军,所以将名字改成了刘雅贡——黑旗军的大帅就姓刘,所以很多新兵都将原来的姓氏改成了‘刘’姓,以示忠诚。
刘雅贡原来的村子在深山老林里,家里穷得连衣服有没有,他出来参加黑旗军时下身围的就是芭蕉叶。不光是他,有很多当地的越南、老挝本地人都像他一样,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完全没有保障。
能进黑旗军当兵,几乎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不为别的,进了黑旗军,不但衣食无忧,被选上正兵每个月还能往家拿上一石粮食三斤肉!
这在越南西北地区足可以养活一家五口了!
之前黑旗军尚且顾忌越南官方和清廷,不敢大肆招兵买马,只能把兵力控制在四、五千人左右,这些当地人大多想进黑旗军也没门儿。现在有了清廷的支持和越南的默许,黑旗军终于开始大规模扩军,这些人才多了一条活路。
所以像刘雅贡这样的新兵都是拼了命的训练,因为这是他们最好的出路,而且,一家人都指着他们养活,如果因为训练不合格被筛出去,全家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饿死。
刘雅贡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那就是杀敌立功。
教官说了,将来在战场上只要斩下十枚洋人的首级,他就能获得100两银子的赏钱。一百两银子是多少钱刘雅贡没有概念,因为他从没有见过银子。但是如果他能砍下十枚洋鬼子的首级,他就可以在保胜拥有一块儿土地,到时候,他就能把奶奶、母亲和两个弟弟妹妹接过来住了。
刘雅贡不知道在天朝生活的人是什么样,但是他觉得,能生活在保胜,就像是在天堂了。
所以他必须努力训练!
刘少卿在仔细的观察着这些新兵的状态。因为语言问题,他考虑将来可能需要将这些老龙族、京族等民族的士兵单独编组,所以他想提前找到一些机灵的、衷心的和更加刻苦的新兵来重点培养。
不过这并不容易,因为数千人都在卯足了劲儿训练,要想发现尖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好在他有时间。
不过,他真的还有时间么?
十一月末,唐景崧率领两营粤军,风尘仆仆的赶到山西。与他一同到达的,还有署云南巡抚唐炯以及唐炯所带的滇军三营。
“什么?军门竟然想要弃守山西?”
刚一和刘永福见面,唐景崧就听到了一个他最不想得到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
刘永福不好意思的看着专程赶来送枪送钱的唐景崧,尴尬的道:“不错,因为越南政府已和法国签订了《顺化条约》,现在越南已经停止了对我们的援助,我军在此孤军奋战,实在难以抵御法国人的大军,万般无奈,只能放弃山西、退守兴化。”
在库尔贝开始向河内增兵时,密切关注河内法军动向的刘永福立即就知道了这一消息。
没有何罗恾与波滑的扯皮,成为在越法军总司令后的库尔贝大权独揽。考虑到波滑和之前李维业的连续失利、河内城中的法军士气低迷。库尔贝除了派出小股侦察部队陆续向西、向北侦察之外,并没有进行什么真正的作战行动,而是集中精力对内进行了雷厉风行地整顿。
同时,法国本土也尽其所能地帮助这个在顺安要塞取得空前胜利的大英雄——议会再次通过了巨额的追加战争拨款,在国家机器的运转之下,一船又一船的援兵和物资从法国本土和北非殖民地沿海各港口启航前往越南。一时间越南的海防、岘港等港口被各种肤色的法国大兵和海量的物资所塞满。
河内的法军越来越多,黑旗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怀德因为之前的大水已经被放弃,随后丹凤也因为距离河内太近,不断地被库尔贝派兵轮番骚扰,不得不被刘永福忍痛放弃。现在黑旗军手中的最前线阵地,就是山西城了。
对于要不要干脆放弃山西,刘永福和正在老街训练新兵的儿子还做过一次深入的沟通。
刘少卿认为,“山西临近红河,法军如果想要占领山西,完全可以依靠强大的水上力量来进攻。面对法军的优势兵力和火力,黑旗军万万守不住,只是徒增伤亡。倒不如退守兴化、宣光,反而可以依托当地的丘陵、丛林优势地形,和法军周旋。一方面可以保存实力,同时还可以伺机蚕食敌人。”
刘永福也认同儿子的想法,所以将一部分兵力交给儿子带往后方,但刘永福自己毕竟还舍不得苦心经营多年的山西,想要留下来看看机会——万一法军不打山西,而是去进攻北宁呢。当然,如果法军真的大举来攻,刘永福自然也会舍弃山西,立即跑路就是了。
刘永福的想法立即遭到了云南巡抚唐炯和唐景崧的竭力反对。两位唐大人如同“唐僧”一般喋喋不休的反复力劝刘永福:“守山西为门户……山西不守,则宝胜之门户撤,而粮饷无源……势将坐毙”。
唐炯还顺势用带有点威逼的口吻道:“越南已全归彼族,阁下若不奋发大举,趁此时割据山西,号召北圻各省以为根本站脚之地。若山西不守,退回兴化、保胜,则部下将弁士卒众心涣散,大势一去,不须彼族用兵,但逼越王下诏一纸,或要挟中国追究,则后悔无及矣……为阁下今日计,有进无退,建功立业,大富大贵,为王为霸,在此一举。”
唐炯、唐景崧之所以竭力反对刘永福退守保胜的想法,力劝其率黑旗军死守山西,完全是希望黑旗军留在越境与法军周旋,以收“驱狼斗虎”之效。
而对于刘永福来说,一方面他还抱有一丝侥幸心态,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放弃山西,那么唐景崧所带来的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就没机会拿了。
最终,刘永福咬了咬牙,同意不走。但同时提出老要求,所有军队必须都由他来指挥。
只要刘永福肯守山西,其他条件都好谈。唐炯和唐景崧立即答应交出自己的部队。
此时在山西的清军一共七个营头,包括唐景崧才带来的两个粤军营七百多人,唐炯带来的的滇军张永清、莫矜智、徐世和三营一千一百多人,另外还有桂军一营半——李应章的一个营和贾文贵的半个营,四百多人。
至于最初和黑旗军一同打过几仗的滇军和淮军,此时都因为回后方补充兵员,不在山西。
随后,刘永福在唐景崧、唐炯二人的陪同下,检阅了新来的三个营,算是正式交接兵权。
当刘永福看到面前的两千三百名官兵时,心中的感觉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欲哭无泪’。
滇军是什么成色,刘永福已经知道了。岑毓英之前派来的两个营根本打不了硬仗,若不是他们好歹还能有个操炮的手艺在,刘永福都恨不得将他们打发回云南,省的浪费粮食。即使后来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这两营滇军也比黑旗军弱了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而唐炯带来的这三营滇军,还不如丁槐和李应珍那两个营呢。
这一点还是儿子看的透,清军关键是少了那一股狠劲儿。
刘少卿曾对父亲评价过北圻的清军,“清军看似势大,但实际上缺乏装备、疏于训练,完全是为饷银在当兵。说白了就是在混日子。这样的团练、乡勇,如果让他们驻守自己的本乡本土,可能能发挥一些作用,毕竟身后就是自己的亲人家眷,但是指望他们远离本土为毫无关系的越南卖命,那是想也别想。”
看完了滇军,再看粤军,更是不堪。
这支军队可以被称之为‘双枪军’,因为军中几乎人人都配备了双枪——一杆洋枪、一杆烟枪。不要说打仗,就算是现在站在这里,都有人直打哈欠。
唯一好一点儿的倒是那四百桂军,李应章、贾文贵之前在福寿县曾经和法军遭遇过,虽然折损了些人手,但好歹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再加上来得最早,和黑旗军多少有些磨合,装备和士气都比新来的滇军和粤军强上不少。
检阅完了自己的所谓援军,刘永福已经在后悔不该答应两位‘唐僧’留下。但现在已成骑虎之势的刘永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清军几乎靠不住,刘永福能依靠的也只能是自己的嫡系黑旗军了!
早在第二次纸桥大捷之后,刘少卿就已经带着杨著恩的左营回了保胜。一方面守住老巢,一方面朝暮、训练新兵。况且打仗这么危险的事儿,刘永福可舍不得儿子亲临前线。
之后庞振云的武烈营因为损失惨重,也独自返回保胜休整补充。
在父子俩决定放弃山西,因此刘永福又安排了两个营分守宣光、兴化——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退路必须留好,这是刘永福这么多年战斗活下来的经验。
因此,此时在山西的就只有黄守忠部的黄宝珠、邓玉霖两个营、韩再勋的亲兵右营、刘文谦的亲兵后营、从丹凤撤回来的李唐营和新组建的刘荣湄的七星四营。总兵力三千余人。
要说唐景崧倒还真是个办事儿的人。虽然兵权交出去了,但他完全没有做甩手掌柜,而是帮着刘永福一同操练清军,设置防线。
本来以游击战擅长的黑旗军开始大兴土木,搞起阵地防御来了。
到处都是训练的呼喝声,有新兵的号子,也有教官的咆哮。远处,一队新兵正扛着圆木围着寨子跑圈;近处,左边的操场上趴着一片,那是新兵在做伏地挺身,锻炼上肢肌肉;正前方躺着一片,则是在做仰卧起;更多的新兵则是在锻炼队列。
第二次纸桥大捷后,刘永福被越南朝廷任命为三宣提督,同时,清廷也大力的支持,黑旗军的征兵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除了已经补充给前线的两千多新兵,现在留在保胜继续训练的还有四千多人。
四千多大小伙子,活动量又大,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得好几千斤,再加上肉食蔬菜,每个月的消耗至少要五千两白银。
不过刘少卿现在倒不是为粮食和银子的消耗发愁。
早在十年前,刘永福就已经是三宣副提督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渗透,再加上黑旗军这两年的名头,他们不仅控制了宣光、兴化和山西,就连和老街相邻的莱州、安沛、河江和奠边府,也在黑旗军的实际控制之下。
越南的这几个西北省份虽然贫瘠,但是养活个十几万人那是轻轻松松。再加上有红河的税收和清廷的支持,黑旗军现在的日子过得比十年前好不知哪里去。
什么?你说越南王国投降后不是取消了对黑旗军的支持么?没错啊,越南政府是取消了给黑旗军的供给,但是你不给,不代表我不会自己去拿啊?
法国大洋马老子都不怕,还怕你越南小黑猴子?
刘少卿现在操心的是剩下的四千多人的训练。
主要原因是这些士兵大多来自越南本地和老挝,很多人的语言都不相同,沟通困难,这训练起来自然也就更困难了。
刘雅贡就是老龙族人,他原名本来叫孟猜-赛亚贡,因为有幸被选为黑旗军,所以将名字改成了刘雅贡——黑旗军的大帅就姓刘,所以很多新兵都将原来的姓氏改成了‘刘’姓,以示忠诚。
刘雅贡原来的村子在深山老林里,家里穷得连衣服有没有,他出来参加黑旗军时下身围的就是芭蕉叶。不光是他,有很多当地的越南、老挝本地人都像他一样,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完全没有保障。
能进黑旗军当兵,几乎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不为别的,进了黑旗军,不但衣食无忧,被选上正兵每个月还能往家拿上一石粮食三斤肉!
这在越南西北地区足可以养活一家五口了!
之前黑旗军尚且顾忌越南官方和清廷,不敢大肆招兵买马,只能把兵力控制在四、五千人左右,这些当地人大多想进黑旗军也没门儿。现在有了清廷的支持和越南的默许,黑旗军终于开始大规模扩军,这些人才多了一条活路。
所以像刘雅贡这样的新兵都是拼了命的训练,因为这是他们最好的出路,而且,一家人都指着他们养活,如果因为训练不合格被筛出去,全家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饿死。
刘雅贡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梦想。那就是杀敌立功。
教官说了,将来在战场上只要斩下十枚洋人的首级,他就能获得100两银子的赏钱。一百两银子是多少钱刘雅贡没有概念,因为他从没有见过银子。但是如果他能砍下十枚洋鬼子的首级,他就可以在保胜拥有一块儿土地,到时候,他就能把奶奶、母亲和两个弟弟妹妹接过来住了。
刘雅贡不知道在天朝生活的人是什么样,但是他觉得,能生活在保胜,就像是在天堂了。
所以他必须努力训练!
刘少卿在仔细的观察着这些新兵的状态。因为语言问题,他考虑将来可能需要将这些老龙族、京族等民族的士兵单独编组,所以他想提前找到一些机灵的、衷心的和更加刻苦的新兵来重点培养。
不过这并不容易,因为数千人都在卯足了劲儿训练,要想发现尖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好在他有时间。
不过,他真的还有时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