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民略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中世纪西秦帝国》最新章节!
整顿吏治,首重教育。 毕竟,在中世纪,知识这个东西不是谁都能学习到的,也只有教士和贵族才有资格去学习。教士学来用以传播教义、研究教义,换句话说就是忽悠群众、忽悠自己;贵族学习,大多是用来装点门面,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他们也不学,但是,毕竟是受过贵族教育的,懂的东西要比一般平民多,所以说,一般领土的管理者都是贵族。可此次西秦前来,几乎把所有瑞士原本的贵族都驱除了,诚然,这些失去土地的贵族,再次在瑞士掀起浪花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但是也导致了现在,大部分的瑞士领土没有人管理。
应急策略是挑选一些懂的拉丁语的西秦人,去各个地方实行管理。但这样做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西秦人是入侵者,还没有得到这块土地上原住民的民心,而且,西秦也不可能永远都只使用西秦族人为官吏,不管是从便于统治方面上看,还是从尽量挖掘人才这方面看,肯定是要任用一些当地人的,一如一度侵占中土的蒙古、满清,都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任用中土名宿。
但是,还是那句话。中世纪欧罗巴大陆上,平民几乎都没有收到过教育(印刷术还没有真正普及,也阻碍了大多数人获得知识),甚至是每当有贵族要宣布什么事情时,不会像中土那样,贴出几张纸榜,就算是告知大家了,因为那样做,对于欧洲平民来说,没有人能看得懂,这些贵族通常会派人在人口聚集多的地方,用喊话的方式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告知平民,再由这些平民口口相传,把消息传递给其他人。
这就表示,现在柏舟在没有普及教育之前,根本不可能启用瑞士人为官吏,除非他现在召回那些贵族,为他效力,比如说退尔这样的,但是,那些奢华的贵族,根本不可能好好的为了西秦而效力,只会剥削民众的他们,柏舟对他们实在是不抱有太大的信心。
诚然,柏舟也知道,这样一力排斥本地贵族,也可能会把一些有才学,且较为实干的贵族也给排除在外,可是现在对于柏舟而言,是在统治瑞士的初期,没有功夫去一一识别到底谁优谁劣,只能这样去做,毕竟,稳定对瑞士的统治才是西秦,这个少数民族所要做到的。
其实严格说起来,西秦这个民族,在整个瑞士西部,还是算多数民族,因为,整个瑞士西面,说起来有六十万人,但是,其中有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兰西高卢人,还有许多其他民族,这大大小小十数个民族加起来才有这六十万的人数,但是,别忘了,虽然这些人严格说起来不是一个民族,但他们相比于黄皮肤的西秦人来说,肯定更像一个大民族,他们之间的血脉联系,也肯定要比西秦人紧密的多,所以说,西秦人还是得算一个少数民族,只不过是如果单看这瑞士一隅,西秦人口比,还不太劣势。
言归正传,整顿吏治,在教育方面已然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短时间内,就算西秦人有足够的物力人力兴建普及起学堂(私塾、门馆、学馆,坐馆等等,叫法很多,本书一律用学堂代替),也不可能让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学会点儿什么,所以,目前暂时,还是需要用大量西秦人,分散到各地。
其实,整顿吏治,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律法。西秦是大秦王朝的一支,在诸子百家中推崇法家为治国方策,不似中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法治国,这个后世柏舟习以为常的词汇,其实在西秦人中,已然流传了千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每个西秦人、特别是每一代公子辰都知道的规矩,可在欧罗巴,甚至是中土,律法这个东西只是贵族的特权,任他们玩弄于玩弄于股掌之中。特别是欧洲大陆,普通民众是接触不到法律的,也就意味着,律法这个玩意,对于贵族来说,确实只是一个“玩意儿”。
愚民之术是每一代帝王的必修课,就算柏舟来自后世,也没打算在中世纪就搞什么绝对的公平公正,因为,这个时代的特性就决定了只有集权才能把实力聚集到一处,才能尽最大可能防止别人的侵犯。反面例子就比如意大利诸城邦,绝对是中世纪民权(只是指平民)最高的国度,文化、经济无不发达,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就寒颤的可怜了,意大利兵士的装备是整个欧洲大陆上数得着的精良,而他们的战斗力也同样是欧罗巴上数得着的差。
所以,柏舟并不打算仿效后世,但也不会让治下的民众对律法一点儿也不清楚,而是向这个时候的中土学习,平民可以告官,但是帝王的旨意是绝对正确的,也就是不可以告帝王。更何况,玩过“全面战争”的柏舟也知道,律法对于民心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适当普及一些法律,绝对是对西秦的统治有好处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字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绝对是箴言。可就要看施行的好坏了,执行的好,那就是盛世王朝的开端,执行的不好,那就是十六字笑话而已。
至于说到如何让瑞士民众尽快归心,这是个一度让尉上十分困扰的问题。玄德公都曾经提出过“以人为本”,尉上也肯定知道民心的重要性,对于统治瑞士,显然只靠西秦一族是远远不够的,可如何让民心依附,尉上所想之法,要不是花费太高,要不就是成效不会太明显。
柏舟思前想后,决定还是采用后世最简单,也是效果最明显的办法“平均地权”。将土地分给普通民众,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同时,仅仅需要上缴一定的赋税。
这个办法,对于现阶段的西秦来说,很好实行。因为,大批手中掌握土地的贵族已经被西秦人驱逐了,剩下了这些无主的土地,名义上都是归西秦人所有。但显然,西秦不可能把这些土地都自己种上,所以,把这些土地分给瑞士的原住民众,应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后世,一个“土地改革”,换来了三十一万副挑担,八十八万架小推车(典故参见淮海战役),可以想见,这绝对是一个收拢民心的很好的办法。而且,日后,如果有人再次入侵瑞士,这些瑞士人就不再是单单为了贵族而战,也是为了自己的土地而战,自然,这种抵抗决心也会截然不同。
当然,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坏处。首先,这必然触犯了其他贵族的利益,西秦能在瑞士施行,是因为战争将瑞士原本的贵族都驱逐一空,留下了大批无主的土地,而如果西秦再次征伐别地,必然也要遭受到当地贵族的最激烈的反抗;而且,这么做,必将让西秦更加不融入这个社会,特别是贵族社会。在这么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土地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迫切需要的,一般贵族恨不得让他手下的所有农民都以佃户的形式存在,想尽办法夺走一切他们可以夺走的土地,而西秦,却偏偏把所有土地分给了平民。这种做法,必然招致他们的反感。
不过,在柏舟看来,这样做,带来的弊端与所得好处相比,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反正,那些高傲的贵族,原本就不怎么承认自己的地位,也看不起他们这群黄皮肤的异族人。既然他们本就不怎么待见西秦,那西秦也没必要非按他们脸色做事,这土地,现在属于西秦,自然由西秦人说了算。
其实真仔细考量,所收的田地赋税,和租用出去,收取田租其实都是一个性质,如果田地赋税定的高了,未必比收田租来的少,但是,一个土地所有权,就让很多贵族执着于拥有大量的土地,或许,在他们看来,土地才是根本。
来自后世柏舟,看来是没有这个执着,所以,他决定,在西秦族人去往各地任职时,同时负责给当地的民众划分土地,当然,柏舟也明白,这也是一个大工程。
………………………………………………………………………………………………………………………
Ps:1,第三更到,数据那个东西,不是重点,我只会占用很少的部分,为了是让大家对西秦的财政有所了解。而关于建设,也不会占用太多篇幅,毕竟,没人喜欢看,我也不喜欢写,老是一不小心就写成黑色幽默了。本书不是种田流,所以建设方面不是重点,但肯定要有,特别是这几章。
2,本书设定的时间是12世纪(1100年-1200年),这是宏观设定,只是表示此时欧罗巴大陆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处于12世纪的水平,但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都会在这一刻,与西秦产生交集。当然,由于西秦的到来,必然会影响到整块大陆的科技发展。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整顿吏治,首重教育。 毕竟,在中世纪,知识这个东西不是谁都能学习到的,也只有教士和贵族才有资格去学习。教士学来用以传播教义、研究教义,换句话说就是忽悠群众、忽悠自己;贵族学习,大多是用来装点门面,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他们也不学,但是,毕竟是受过贵族教育的,懂的东西要比一般平民多,所以说,一般领土的管理者都是贵族。可此次西秦前来,几乎把所有瑞士原本的贵族都驱除了,诚然,这些失去土地的贵族,再次在瑞士掀起浪花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但是也导致了现在,大部分的瑞士领土没有人管理。
应急策略是挑选一些懂的拉丁语的西秦人,去各个地方实行管理。但这样做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西秦人是入侵者,还没有得到这块土地上原住民的民心,而且,西秦也不可能永远都只使用西秦族人为官吏,不管是从便于统治方面上看,还是从尽量挖掘人才这方面看,肯定是要任用一些当地人的,一如一度侵占中土的蒙古、满清,都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任用中土名宿。
但是,还是那句话。中世纪欧罗巴大陆上,平民几乎都没有收到过教育(印刷术还没有真正普及,也阻碍了大多数人获得知识),甚至是每当有贵族要宣布什么事情时,不会像中土那样,贴出几张纸榜,就算是告知大家了,因为那样做,对于欧洲平民来说,没有人能看得懂,这些贵族通常会派人在人口聚集多的地方,用喊话的方式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告知平民,再由这些平民口口相传,把消息传递给其他人。
这就表示,现在柏舟在没有普及教育之前,根本不可能启用瑞士人为官吏,除非他现在召回那些贵族,为他效力,比如说退尔这样的,但是,那些奢华的贵族,根本不可能好好的为了西秦而效力,只会剥削民众的他们,柏舟对他们实在是不抱有太大的信心。
诚然,柏舟也知道,这样一力排斥本地贵族,也可能会把一些有才学,且较为实干的贵族也给排除在外,可是现在对于柏舟而言,是在统治瑞士的初期,没有功夫去一一识别到底谁优谁劣,只能这样去做,毕竟,稳定对瑞士的统治才是西秦,这个少数民族所要做到的。
其实严格说起来,西秦这个民族,在整个瑞士西部,还是算多数民族,因为,整个瑞士西面,说起来有六十万人,但是,其中有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兰西高卢人,还有许多其他民族,这大大小小十数个民族加起来才有这六十万的人数,但是,别忘了,虽然这些人严格说起来不是一个民族,但他们相比于黄皮肤的西秦人来说,肯定更像一个大民族,他们之间的血脉联系,也肯定要比西秦人紧密的多,所以说,西秦人还是得算一个少数民族,只不过是如果单看这瑞士一隅,西秦人口比,还不太劣势。
言归正传,整顿吏治,在教育方面已然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短时间内,就算西秦人有足够的物力人力兴建普及起学堂(私塾、门馆、学馆,坐馆等等,叫法很多,本书一律用学堂代替),也不可能让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学会点儿什么,所以,目前暂时,还是需要用大量西秦人,分散到各地。
其实,整顿吏治,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律法。西秦是大秦王朝的一支,在诸子百家中推崇法家为治国方策,不似中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法治国,这个后世柏舟习以为常的词汇,其实在西秦人中,已然流传了千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每个西秦人、特别是每一代公子辰都知道的规矩,可在欧罗巴,甚至是中土,律法这个东西只是贵族的特权,任他们玩弄于玩弄于股掌之中。特别是欧洲大陆,普通民众是接触不到法律的,也就意味着,律法这个玩意,对于贵族来说,确实只是一个“玩意儿”。
愚民之术是每一代帝王的必修课,就算柏舟来自后世,也没打算在中世纪就搞什么绝对的公平公正,因为,这个时代的特性就决定了只有集权才能把实力聚集到一处,才能尽最大可能防止别人的侵犯。反面例子就比如意大利诸城邦,绝对是中世纪民权(只是指平民)最高的国度,文化、经济无不发达,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就寒颤的可怜了,意大利兵士的装备是整个欧洲大陆上数得着的精良,而他们的战斗力也同样是欧罗巴上数得着的差。
所以,柏舟并不打算仿效后世,但也不会让治下的民众对律法一点儿也不清楚,而是向这个时候的中土学习,平民可以告官,但是帝王的旨意是绝对正确的,也就是不可以告帝王。更何况,玩过“全面战争”的柏舟也知道,律法对于民心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适当普及一些法律,绝对是对西秦的统治有好处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字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绝对是箴言。可就要看施行的好坏了,执行的好,那就是盛世王朝的开端,执行的不好,那就是十六字笑话而已。
至于说到如何让瑞士民众尽快归心,这是个一度让尉上十分困扰的问题。玄德公都曾经提出过“以人为本”,尉上也肯定知道民心的重要性,对于统治瑞士,显然只靠西秦一族是远远不够的,可如何让民心依附,尉上所想之法,要不是花费太高,要不就是成效不会太明显。
柏舟思前想后,决定还是采用后世最简单,也是效果最明显的办法“平均地权”。将土地分给普通民众,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同时,仅仅需要上缴一定的赋税。
这个办法,对于现阶段的西秦来说,很好实行。因为,大批手中掌握土地的贵族已经被西秦人驱逐了,剩下了这些无主的土地,名义上都是归西秦人所有。但显然,西秦不可能把这些土地都自己种上,所以,把这些土地分给瑞士的原住民众,应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后世,一个“土地改革”,换来了三十一万副挑担,八十八万架小推车(典故参见淮海战役),可以想见,这绝对是一个收拢民心的很好的办法。而且,日后,如果有人再次入侵瑞士,这些瑞士人就不再是单单为了贵族而战,也是为了自己的土地而战,自然,这种抵抗决心也会截然不同。
当然,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坏处。首先,这必然触犯了其他贵族的利益,西秦能在瑞士施行,是因为战争将瑞士原本的贵族都驱逐一空,留下了大批无主的土地,而如果西秦再次征伐别地,必然也要遭受到当地贵族的最激烈的反抗;而且,这么做,必将让西秦更加不融入这个社会,特别是贵族社会。在这么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土地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迫切需要的,一般贵族恨不得让他手下的所有农民都以佃户的形式存在,想尽办法夺走一切他们可以夺走的土地,而西秦,却偏偏把所有土地分给了平民。这种做法,必然招致他们的反感。
不过,在柏舟看来,这样做,带来的弊端与所得好处相比,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反正,那些高傲的贵族,原本就不怎么承认自己的地位,也看不起他们这群黄皮肤的异族人。既然他们本就不怎么待见西秦,那西秦也没必要非按他们脸色做事,这土地,现在属于西秦,自然由西秦人说了算。
其实真仔细考量,所收的田地赋税,和租用出去,收取田租其实都是一个性质,如果田地赋税定的高了,未必比收田租来的少,但是,一个土地所有权,就让很多贵族执着于拥有大量的土地,或许,在他们看来,土地才是根本。
来自后世柏舟,看来是没有这个执着,所以,他决定,在西秦族人去往各地任职时,同时负责给当地的民众划分土地,当然,柏舟也明白,这也是一个大工程。
………………………………………………………………………………………………………………………
Ps:1,第三更到,数据那个东西,不是重点,我只会占用很少的部分,为了是让大家对西秦的财政有所了解。而关于建设,也不会占用太多篇幅,毕竟,没人喜欢看,我也不喜欢写,老是一不小心就写成黑色幽默了。本书不是种田流,所以建设方面不是重点,但肯定要有,特别是这几章。
2,本书设定的时间是12世纪(1100年-1200年),这是宏观设定,只是表示此时欧罗巴大陆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处于12世纪的水平,但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都会在这一刻,与西秦产生交集。当然,由于西秦的到来,必然会影响到整块大陆的科技发展。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