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奸妃重生上位史》最新章节!
就在朱翊钧为难之际,赵志皋突然发声,“若藩王能用重金募得兵士,莫非还能瞒过当地官府不成?一旦起事,必为官府瞒而不报,为虎作伥!”
众人闻言微愕,不约而同地望着赵志皋。这个从来都是老实木讷之人,今日倒是一语惊人。
朱翊钧心中大喜,“不错!重金招募兵士,必是瞒不过人耳目的。届时不仅问罪于宗亲,更要拿了官府问问明白。”
沈一贯忙道:“当地官员虽身兼督管宗亲之职,可实则为父母官,当以教化百姓,关心桑农之事为重。倘若一味将两只眼睛都盯着宗亲,岂非本末倒置?”
“再有,”张位补充道,“亦会有人买通卫所锦衣卫,到时候直接杀了官员,也是有的。陛下,为天下计,不可不防啊。”
这一番话,又牵扯出现今大明朝的武备问题来。当今重文不重武,朝廷的文官对武官多有轻蔑之意,便是当年战功赫赫的戚继光,到了晚年的时候,也不得不努力向着文官转型,也是无奈。
若非文官,就会在同僚之中收到排挤。端端正正做人是平安无事,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只观当今党争便知,便是再小的阴私之事,人都能给你扒出来,在朝上堂而皇之地宣之于众,搅得没脸。这还只是文官之间,武官更甚。
因大明朝不重武官,武状元都已多年不闻——武举都给取消了,哪里还有什么武状元、武探花。
太|祖立国,初时定了卫所屯兵之制。无战时,卫所之兵种田度日;起战时,便穿上戎装保家卫国。但多年下来,这制度已沦为虚空,屯田早就无人耕种。各卫之中更是贪墨成风,吃空晌、克扣军饷之事屡禁不止。
这些年,因卫所兵力不足,朝廷还必须令拨了银钱去募兵。募得之兵战力却是比屯兵好,可银钱给的也多。所费之资,远超卫所。
有的卫所无钱,朝廷拨发的军饷也给一路下来剥削光了,兵士无法只得劫民。若在此时有人愿意送上大笔银子,谁不愿意为他战队?反正朝廷多年也不管他们死活。
张位与沈一贯说的话,在场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朱翊钧心里更清楚。他原是想过就此放手,让朱常溆的奏疏就此永远留中。
可再一想,这些事便是自己不做,等帝位真正交给皇太子的时候,还是要去完成的。倒不如由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先给他开条路,便是在自己手里完不成,能奠定了基础也是好的。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根本动不了。
朱翊钧自认不是太|祖,不是成祖,亦非自己的先生。这么些年下来,朝堂沉浮,他已是看明白了自己的资质,也不再固执地追逐于幼时所谓的“圣君”一说。
就像小梦对自己说的那样,只要做个明君就够了。
殿中一片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翊钧一人身上。沈一贯和张位在等着天子做出最终的决断,他们相信自己句句切中要害的话,一定能打动天子收回成命。
至于否决了此事,对于皇太子会不会有影响,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了。
皇太子到底还年幼,根本分不清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只凭着阅尽万卷书的势头,根本无法对朝政有太多的了解。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张位觉着,皇太子的想法倒是不错,只是还欠缺了太多处理政务的经验,太过想当然。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次机会,给他上一课。有了这回记性,往后处事就会越发小心谨慎了。
谨慎不会出大错。
在这件事上,沈一贯想的却比张位要格局小一些。复起之后,便是平步青云入了内阁,想来日后首辅之位也是十拿九稳了。若是自己能今日拦下天子旨意,他日还怕不会有人上门倒热灶?
当年文忠公呼风唤雨的模样,还历历在目。沈一贯也想听一听,无论自己走到哪儿,都有人不断说着好听的奉承话。
朱翊钧的指头一直在案桌上敲着,熟悉他这个小动作的人知道,这是天子心思不定的表现。他抬头,看着赵志皋的灼灼目光,再一转,对上沈一贯和张位的胸有成竹。
王家屏老神在在的模样,并未说话,但他的目光中对朱翊钧满是鼓励。
当年王锡爵离京,不仅叮嘱了朱翊钧要好好照顾王家屏这个说话耿直的人,更反复嘱咐了王家屏要一心一意地为朝为国,辅佐天子治理好这个天下,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
王锡爵为官多年,不贪不党,心中唯一的心愿便是能接过文忠公未尽遗愿,将大厦将倾的大明朝自悬崖边重新再拉回来。
朱翊钧恍惚间,觉得眼前行过许多人。有自己的父皇,有文忠公,有已经离京的申时行和王锡爵,还有未曾蒙面的太|祖、成祖。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道:“朕心已决。”
张位和沈一贯把心都提到嗓子口,屁股几乎要离开凳子了,眼巴巴等着朱翊钧后面的话。
“就先从河南开始,试试看。”朱翊钧选的这个地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朱载堉是河南怀庆,他已是上疏要求除爵,并让出家中所有钱财。朱翊钧当时没答应,不过依着这位皇叔的性子,必会再次上疏,这就给河南的宗亲开了一个头。
郑藩比不得四大富藩,可要同其他人比,那是绰绰有余。一旦有人牵头,后面自会有人寻思着跟上。
这是其一。
其二,河南是宗亲聚集的大省,定在河南,比定在其他地方效果要好得多。若是十人之中有一人愿意除籍,河南必会有上万人愿意出来。
同时也可以减轻河南多年来税赋不足的状况。
张位和沈一贯脸上的表情有些难看,没想到自己费尽了口舌,等来的却是这么个结果。倒是赵志皋和王家屏满脸喜色。
陈于陛看看左右,照旧没说话,像个泥菩萨那般,眼观鼻,鼻观心地坐着。
张位心里急啊,这陛下今日主意怎么就这么正?半点没有平日里的犹豫样子。莫非是有人在后头给天子出了主意?他朝王家屏和赵志皋看去,觉得他们怎么都不想是会给朱翊钧出这个主意的。
莫非……是中宫?亦或是皇太子?
张位的眉头皱得越发紧了。应当不会是中宫,皇后根本不通政事。那一定就是皇太子了。陛下难道愿意听信一个黄口小儿之言?将偌大的变故都悉数放在他身上?
不可取,实在是不可取!
张位心里做了盘算,回去之后必要将这些日子给皇太子讲学的翰林编修名单给捋一遍,看看究竟是谁撺掇着皇太子做下这等事。
这样教坏国本的人,绝不能留于朝廷。早早地打发去地方上任官,才是正途。
话虽说出口了,对着两位次辅不善的面色,朱翊钧心里还是有些七上八下的。望着王家屏和赵志皋不断用眼神给自己鼓劲,他定了定神,道:“此事就这般定了。还需劳动五位卿家回去想个更详实的章程来。”
他朝面前的五个人扫了一眼,“若非皇叔与朕说宗亲在民间之苦,朕也不会这般决定。朕为天子,万民为朕子。宗亲于朕亦为民。今见有民受疾苦,朕焉能就此袖手不理?”
王家屏立即站了起来,向朱翊钧行了一礼,“陛下英明。”
陈于陛也马上跟着起身,道一声,“陛下英明。”
赵志皋慢他一拍,脸上的笑意却是遮不住。这下自己家中那封早就写好的奏疏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不过还需重新誊抄一份才能递上来。
殿外,朱常溆对着紧闭的殿门露出笑。
总算是没白来这一趟!
他从身边太监的手里接过奏疏,示意守着殿门的太监通传。
太监会意地点头,尖着嗓子喊道:“皇太子到。”
殿门从里头被打开,朱常溆款步而入。
“见过父皇,见过先生们。”朱常溆笑盈盈地将奏疏放到朱翊钧的面前,“钦天监的历学已经正式定下来了,父皇预备什么时候传他们过来?”
朱翊钧摆摆手,“历法之事先不忙。”他歉意地望着儿子,因为自己的犹豫,累得太子这段日子过得不安生,全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不是。今日弥补,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朕正好与大学士们一同商讨你先前提出的宗亲除籍一事。”朱翊钧犹豫了下,“此事……就由你与他们一起想个章程吧。”
这本就是由儿子提出来的,他必定是下过功夫去了解过,总比自己更明白内情些。再者,也是与朝臣熟悉,实践政务的绝妙机会。
“儿臣定不辱命!”朱常溆敛袖一拜,余光扫过阁臣们,“母后先前听闻藩地宗亲之苦,已是与儿臣提过,凡是愿意除籍之人,皆有十两银子可领。”
张位忙问道:“这笔银钱,由谁来出?”中宫能有这么多钱?!
朱常溆面上淡淡,“母后先前已着人算过,翊坤宫现银共有三万余两,便取个整,统共三万两全取出来。”
沈一贯嗤鼻,“那也不过只能有三千人可领罢了,若是有几万人,又该如何?若是先头的有,后来的没,可又是一场乱子。”
“荣昌皇姐亦愿拿出银子来,与母后一同犒慰宗亲。”朱常溆顿了顿,从袖中取出刚才让太监匆匆赶往慈庆宫取来的奏疏,“荣昌皇姐说了,若是父皇定了宗亲除籍,她愿做头一个。”
奏疏端端正正地放在朱翊钧的面前,殿中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上头。
就在朱翊钧为难之际,赵志皋突然发声,“若藩王能用重金募得兵士,莫非还能瞒过当地官府不成?一旦起事,必为官府瞒而不报,为虎作伥!”
众人闻言微愕,不约而同地望着赵志皋。这个从来都是老实木讷之人,今日倒是一语惊人。
朱翊钧心中大喜,“不错!重金招募兵士,必是瞒不过人耳目的。届时不仅问罪于宗亲,更要拿了官府问问明白。”
沈一贯忙道:“当地官员虽身兼督管宗亲之职,可实则为父母官,当以教化百姓,关心桑农之事为重。倘若一味将两只眼睛都盯着宗亲,岂非本末倒置?”
“再有,”张位补充道,“亦会有人买通卫所锦衣卫,到时候直接杀了官员,也是有的。陛下,为天下计,不可不防啊。”
这一番话,又牵扯出现今大明朝的武备问题来。当今重文不重武,朝廷的文官对武官多有轻蔑之意,便是当年战功赫赫的戚继光,到了晚年的时候,也不得不努力向着文官转型,也是无奈。
若非文官,就会在同僚之中收到排挤。端端正正做人是平安无事,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只观当今党争便知,便是再小的阴私之事,人都能给你扒出来,在朝上堂而皇之地宣之于众,搅得没脸。这还只是文官之间,武官更甚。
因大明朝不重武官,武状元都已多年不闻——武举都给取消了,哪里还有什么武状元、武探花。
太|祖立国,初时定了卫所屯兵之制。无战时,卫所之兵种田度日;起战时,便穿上戎装保家卫国。但多年下来,这制度已沦为虚空,屯田早就无人耕种。各卫之中更是贪墨成风,吃空晌、克扣军饷之事屡禁不止。
这些年,因卫所兵力不足,朝廷还必须令拨了银钱去募兵。募得之兵战力却是比屯兵好,可银钱给的也多。所费之资,远超卫所。
有的卫所无钱,朝廷拨发的军饷也给一路下来剥削光了,兵士无法只得劫民。若在此时有人愿意送上大笔银子,谁不愿意为他战队?反正朝廷多年也不管他们死活。
张位与沈一贯说的话,在场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朱翊钧心里更清楚。他原是想过就此放手,让朱常溆的奏疏就此永远留中。
可再一想,这些事便是自己不做,等帝位真正交给皇太子的时候,还是要去完成的。倒不如由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先给他开条路,便是在自己手里完不成,能奠定了基础也是好的。
改革,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根本动不了。
朱翊钧自认不是太|祖,不是成祖,亦非自己的先生。这么些年下来,朝堂沉浮,他已是看明白了自己的资质,也不再固执地追逐于幼时所谓的“圣君”一说。
就像小梦对自己说的那样,只要做个明君就够了。
殿中一片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翊钧一人身上。沈一贯和张位在等着天子做出最终的决断,他们相信自己句句切中要害的话,一定能打动天子收回成命。
至于否决了此事,对于皇太子会不会有影响,就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了。
皇太子到底还年幼,根本分不清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只凭着阅尽万卷书的势头,根本无法对朝政有太多的了解。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张位觉着,皇太子的想法倒是不错,只是还欠缺了太多处理政务的经验,太过想当然。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次机会,给他上一课。有了这回记性,往后处事就会越发小心谨慎了。
谨慎不会出大错。
在这件事上,沈一贯想的却比张位要格局小一些。复起之后,便是平步青云入了内阁,想来日后首辅之位也是十拿九稳了。若是自己能今日拦下天子旨意,他日还怕不会有人上门倒热灶?
当年文忠公呼风唤雨的模样,还历历在目。沈一贯也想听一听,无论自己走到哪儿,都有人不断说着好听的奉承话。
朱翊钧的指头一直在案桌上敲着,熟悉他这个小动作的人知道,这是天子心思不定的表现。他抬头,看着赵志皋的灼灼目光,再一转,对上沈一贯和张位的胸有成竹。
王家屏老神在在的模样,并未说话,但他的目光中对朱翊钧满是鼓励。
当年王锡爵离京,不仅叮嘱了朱翊钧要好好照顾王家屏这个说话耿直的人,更反复嘱咐了王家屏要一心一意地为朝为国,辅佐天子治理好这个天下,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
王锡爵为官多年,不贪不党,心中唯一的心愿便是能接过文忠公未尽遗愿,将大厦将倾的大明朝自悬崖边重新再拉回来。
朱翊钧恍惚间,觉得眼前行过许多人。有自己的父皇,有文忠公,有已经离京的申时行和王锡爵,还有未曾蒙面的太|祖、成祖。他深吸一口气,坚定地道:“朕心已决。”
张位和沈一贯把心都提到嗓子口,屁股几乎要离开凳子了,眼巴巴等着朱翊钧后面的话。
“就先从河南开始,试试看。”朱翊钧选的这个地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朱载堉是河南怀庆,他已是上疏要求除爵,并让出家中所有钱财。朱翊钧当时没答应,不过依着这位皇叔的性子,必会再次上疏,这就给河南的宗亲开了一个头。
郑藩比不得四大富藩,可要同其他人比,那是绰绰有余。一旦有人牵头,后面自会有人寻思着跟上。
这是其一。
其二,河南是宗亲聚集的大省,定在河南,比定在其他地方效果要好得多。若是十人之中有一人愿意除籍,河南必会有上万人愿意出来。
同时也可以减轻河南多年来税赋不足的状况。
张位和沈一贯脸上的表情有些难看,没想到自己费尽了口舌,等来的却是这么个结果。倒是赵志皋和王家屏满脸喜色。
陈于陛看看左右,照旧没说话,像个泥菩萨那般,眼观鼻,鼻观心地坐着。
张位心里急啊,这陛下今日主意怎么就这么正?半点没有平日里的犹豫样子。莫非是有人在后头给天子出了主意?他朝王家屏和赵志皋看去,觉得他们怎么都不想是会给朱翊钧出这个主意的。
莫非……是中宫?亦或是皇太子?
张位的眉头皱得越发紧了。应当不会是中宫,皇后根本不通政事。那一定就是皇太子了。陛下难道愿意听信一个黄口小儿之言?将偌大的变故都悉数放在他身上?
不可取,实在是不可取!
张位心里做了盘算,回去之后必要将这些日子给皇太子讲学的翰林编修名单给捋一遍,看看究竟是谁撺掇着皇太子做下这等事。
这样教坏国本的人,绝不能留于朝廷。早早地打发去地方上任官,才是正途。
话虽说出口了,对着两位次辅不善的面色,朱翊钧心里还是有些七上八下的。望着王家屏和赵志皋不断用眼神给自己鼓劲,他定了定神,道:“此事就这般定了。还需劳动五位卿家回去想个更详实的章程来。”
他朝面前的五个人扫了一眼,“若非皇叔与朕说宗亲在民间之苦,朕也不会这般决定。朕为天子,万民为朕子。宗亲于朕亦为民。今见有民受疾苦,朕焉能就此袖手不理?”
王家屏立即站了起来,向朱翊钧行了一礼,“陛下英明。”
陈于陛也马上跟着起身,道一声,“陛下英明。”
赵志皋慢他一拍,脸上的笑意却是遮不住。这下自己家中那封早就写好的奏疏总算是有用武之地了,不过还需重新誊抄一份才能递上来。
殿外,朱常溆对着紧闭的殿门露出笑。
总算是没白来这一趟!
他从身边太监的手里接过奏疏,示意守着殿门的太监通传。
太监会意地点头,尖着嗓子喊道:“皇太子到。”
殿门从里头被打开,朱常溆款步而入。
“见过父皇,见过先生们。”朱常溆笑盈盈地将奏疏放到朱翊钧的面前,“钦天监的历学已经正式定下来了,父皇预备什么时候传他们过来?”
朱翊钧摆摆手,“历法之事先不忙。”他歉意地望着儿子,因为自己的犹豫,累得太子这段日子过得不安生,全是他这个做父亲的不是。今日弥补,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朕正好与大学士们一同商讨你先前提出的宗亲除籍一事。”朱翊钧犹豫了下,“此事……就由你与他们一起想个章程吧。”
这本就是由儿子提出来的,他必定是下过功夫去了解过,总比自己更明白内情些。再者,也是与朝臣熟悉,实践政务的绝妙机会。
“儿臣定不辱命!”朱常溆敛袖一拜,余光扫过阁臣们,“母后先前听闻藩地宗亲之苦,已是与儿臣提过,凡是愿意除籍之人,皆有十两银子可领。”
张位忙问道:“这笔银钱,由谁来出?”中宫能有这么多钱?!
朱常溆面上淡淡,“母后先前已着人算过,翊坤宫现银共有三万余两,便取个整,统共三万两全取出来。”
沈一贯嗤鼻,“那也不过只能有三千人可领罢了,若是有几万人,又该如何?若是先头的有,后来的没,可又是一场乱子。”
“荣昌皇姐亦愿拿出银子来,与母后一同犒慰宗亲。”朱常溆顿了顿,从袖中取出刚才让太监匆匆赶往慈庆宫取来的奏疏,“荣昌皇姐说了,若是父皇定了宗亲除籍,她愿做头一个。”
奏疏端端正正地放在朱翊钧的面前,殿中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