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锦衣卫赍帖拿人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重生之朕即国家》最新章节!
金汝佐见卫官都退出,而皂快却依旧在原地未离,终于明白自身处境,便想脚底抹油,边往后挪便假笑道,“府尹大人,若无其他吩咐,末将就告退了。【零↑九△小↓說△網】”
袁可立的这些皂快可非松江府原来应差的民壮,而是随同护卫的锦衣卫装扮,便不怕其逃脱,示意夹在皂快中的两人出列,“本府奉旨出京前,恰有人参你克饷、备倭不力等十大贪懦枉法之罪,这两位锦衣卫旗官便是奉旨缉你回京提问追赃的上差。”
金汝佐身为三品参将,知道自己升降荣辱俱出上裁,见原本躲在皂快之后的两人,便仿佛全身气力被抽走,退后一步才稳住身形。
只见不苟言笑的二人身高六尺,头戴八瓣大帽,盔顶查绢质月纹盔旗,领围项帕,身穿对襟长身罩甲,腰部帛带上悬天青线铜牌及鎏金错银装饰的官制刀。
“二位既是奉旨,可有驾帖为凭?”
金汝佐知道自己并不干净,克扣军饷、虚报兵员等事也不是没有干过,但按惯例也不过交法司而已,觉得差锦衣卫千里拿人有些小题大做,见二人面无表情,以为心虚,便继续恐吓道,“否则,本将定参你等欺君矫诏,这可是灭族大罪。【零↑九△小↓說△網】”
为防诈伪,明正统之后便规定锦衣卫奉驾帖拿人流程--锦衣卫当职官执批红奏疏及驾帖前往刑科,由其对照佥签,填写缘由、署守科给事中姓名、批钤,出皇城时钤该门关防,并规定一犯官一驾帖,每一帖止旗官二人。
另,若到刑部大狱提人则须得都察院批复;若登闻鼓(设于长安右门内之北)所受词状、与军事有关则须经兵科佥名;若采办禽鸟、大木则须工科,方给与施行。总而言之,虽在执行上各朝各有不同,驾帖可视为经过六科认证的微缩版圣旨。
朱由校得到都察院御史侯恂参劾奏章后,除命小旗率部五十人护卫袁可立外,更命旗官赍驾帖随同南下拿人,为其扫清障碍。
拿人旗官之一的张道安,见金汝佐色厉内荏,心底一晒,并不将三品大员放在眼里,双手将驾帖展开,“看好了,司礼监印、刑科给事中魏应嘉署名、朝阳门关防。”
金汝佐见上面鲜红大印,便知没有回旋余地,下意识的将手摸向腰间,“大人,是谁在诬陷……你们干什么,起开?”
两旁皂快一直小心的提防着金汝佐,见其异动,便立刻一拥而上前将其扑倒在地,一番折腾。【零↑九△小↓說△網】
“是否诬陷,回京去同三法司明讲。”袁可立不为治贪腐而来,不愿听其辩解,挥挥手对张道安吩咐道,“带下去。”
金汝佐很快明白过来为何此前府尹对自己不能不热,知道自己并非十恶不赦,按照惯例,不过是降职戴罪立功而已,也就不再挣扎,任其挟持而出。
……
在署衙后堂,翻看半晌松江府税赋后,袁可立打算叫上同知杨姜,前往在府东东震桥下的税课司,随从在门外禀报,“老爷,府外有一个自称董玄宰的老者,递来拜帖,您看?”
“啊,快请。……哦,不,还是本府亲自去。”袁可立闻言抬头呆立片刻,知道那正是自己同窗又同年的好友--董其昌,便亲自引了出去。
来到仪门之外,袁可立终于见到阔别数年的董其昌,“年兄,没想到你亲自前来,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董其昌已六十余,头戴耆老头巾,身穿窄袖交领长袍,一副儒士打扮,见到袁可立也笑道,“日前礼卿兄到寒舍时,弟正与东佘山麓仲醇(陈继儒)穷峰泖之胜,吟啸忘返,犬子祖和可有怠慢礼卿兄啊。”
原来,袁可立到松江第二天便有到南城外的谷阳园(即松江区醉白池)拜访过董其昌,却扑了个空,便留下拜帖说改日再去。
袁可立上前执其手,边往后宅引边笑道,“祖和待人和善,倒不似年兄总拒人于千里之外。”
“是啊,数年前士人向弟发难时,祖常、祖源宅邸便被烧毁,唯独长子房屋无损,赖其平素待人宽和也。”
两人相持而行不过几步,那种久别重逢的生疏感便无影无踪,仿佛二人不过小别而已,袁可立叹道,“刚说拒人千里不过戏言,年兄是为名所累啊。”
“礼卿兄亦护名节,胜于功名。”
“哈哈……”
二人相视而笑,旁人不明所以。
董其昌和袁可立不仅同窗、同年(万历十七年同科进士),而且皆因国本之争回籍‘家食二十余年’,可是董其昌似乎没有袁可立那么好运。
万历二十二年二月,朱常洛出阁讲学时,董其昌为讲官之一,所以在朱常洛御极之初,为体现自己‘笃念旧臣’,便按‘累朝旧制,侍班各官,见任者升擢,退者召用优恤’。可朱常洛便驾崩,旨意尚未从六科发出时,于是召董其昌回朝之事也就被搁置。
一路寒暄,二人来到署衙后堂之后的知府宅搁置落座后,袁可立问道,“如今正新主年少,边关多事,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为何年兄却纵情于山水……”
“有负皇恩是吧?”董其昌神色黯然,“弟督湖广学政、福建副使,因不欲徇私,为势家怨恨,若不退则有性命之忧,故退而潜心书画,纵情山水。”
“年兄,可愿出仕?”
董其昌信奉的可是明哲保身,虽然有心为官,但还不知道朝中局势如何,便摇摇头道,“前亦有重臣咨弟供职,弟俱以‘已致仕,愿安于肥遁’婉拒,礼卿兄勿要强人所难。”
“今上拜马邢慈静为正字官之事,不知年兄可曾听说?”袁可立觉得的请将不如激将,便拿其最擅长的书画为题,继续道,“当时阁臣、在京官员以有违祖制,屡次进谏,今上俱不为所动,并谕示‘朝中大小臣工凡有笔法、神韵更胜一筹者方可代之’,年兄,今上这岂非视我大明无男儿?”
董其昌静静听完,心中微动,用手点了点袁可立,呵呵一笑,“马夫人以柔弱之身扶夫棺北归,不辞辛劳,陛下此意不过旌表贞洁而已,礼卿兄岂能不知?弟虽沉迷书画数十年,亦知山外有山,与一妇人比试,胜之不武,败之无颜,弟又何须自寻烦恼……”
袁可立见其固执如此,知道董其昌交游广阔,且与东林诸公来往甚密,不愁朝中无人引荐,便笑着作罢。
金汝佐见卫官都退出,而皂快却依旧在原地未离,终于明白自身处境,便想脚底抹油,边往后挪便假笑道,“府尹大人,若无其他吩咐,末将就告退了。【零↑九△小↓說△網】”
袁可立的这些皂快可非松江府原来应差的民壮,而是随同护卫的锦衣卫装扮,便不怕其逃脱,示意夹在皂快中的两人出列,“本府奉旨出京前,恰有人参你克饷、备倭不力等十大贪懦枉法之罪,这两位锦衣卫旗官便是奉旨缉你回京提问追赃的上差。”
金汝佐身为三品参将,知道自己升降荣辱俱出上裁,见原本躲在皂快之后的两人,便仿佛全身气力被抽走,退后一步才稳住身形。
只见不苟言笑的二人身高六尺,头戴八瓣大帽,盔顶查绢质月纹盔旗,领围项帕,身穿对襟长身罩甲,腰部帛带上悬天青线铜牌及鎏金错银装饰的官制刀。
“二位既是奉旨,可有驾帖为凭?”
金汝佐知道自己并不干净,克扣军饷、虚报兵员等事也不是没有干过,但按惯例也不过交法司而已,觉得差锦衣卫千里拿人有些小题大做,见二人面无表情,以为心虚,便继续恐吓道,“否则,本将定参你等欺君矫诏,这可是灭族大罪。【零↑九△小↓說△網】”
为防诈伪,明正统之后便规定锦衣卫奉驾帖拿人流程--锦衣卫当职官执批红奏疏及驾帖前往刑科,由其对照佥签,填写缘由、署守科给事中姓名、批钤,出皇城时钤该门关防,并规定一犯官一驾帖,每一帖止旗官二人。
另,若到刑部大狱提人则须得都察院批复;若登闻鼓(设于长安右门内之北)所受词状、与军事有关则须经兵科佥名;若采办禽鸟、大木则须工科,方给与施行。总而言之,虽在执行上各朝各有不同,驾帖可视为经过六科认证的微缩版圣旨。
朱由校得到都察院御史侯恂参劾奏章后,除命小旗率部五十人护卫袁可立外,更命旗官赍驾帖随同南下拿人,为其扫清障碍。
拿人旗官之一的张道安,见金汝佐色厉内荏,心底一晒,并不将三品大员放在眼里,双手将驾帖展开,“看好了,司礼监印、刑科给事中魏应嘉署名、朝阳门关防。”
金汝佐见上面鲜红大印,便知没有回旋余地,下意识的将手摸向腰间,“大人,是谁在诬陷……你们干什么,起开?”
两旁皂快一直小心的提防着金汝佐,见其异动,便立刻一拥而上前将其扑倒在地,一番折腾。【零↑九△小↓說△網】
“是否诬陷,回京去同三法司明讲。”袁可立不为治贪腐而来,不愿听其辩解,挥挥手对张道安吩咐道,“带下去。”
金汝佐很快明白过来为何此前府尹对自己不能不热,知道自己并非十恶不赦,按照惯例,不过是降职戴罪立功而已,也就不再挣扎,任其挟持而出。
……
在署衙后堂,翻看半晌松江府税赋后,袁可立打算叫上同知杨姜,前往在府东东震桥下的税课司,随从在门外禀报,“老爷,府外有一个自称董玄宰的老者,递来拜帖,您看?”
“啊,快请。……哦,不,还是本府亲自去。”袁可立闻言抬头呆立片刻,知道那正是自己同窗又同年的好友--董其昌,便亲自引了出去。
来到仪门之外,袁可立终于见到阔别数年的董其昌,“年兄,没想到你亲自前来,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董其昌已六十余,头戴耆老头巾,身穿窄袖交领长袍,一副儒士打扮,见到袁可立也笑道,“日前礼卿兄到寒舍时,弟正与东佘山麓仲醇(陈继儒)穷峰泖之胜,吟啸忘返,犬子祖和可有怠慢礼卿兄啊。”
原来,袁可立到松江第二天便有到南城外的谷阳园(即松江区醉白池)拜访过董其昌,却扑了个空,便留下拜帖说改日再去。
袁可立上前执其手,边往后宅引边笑道,“祖和待人和善,倒不似年兄总拒人于千里之外。”
“是啊,数年前士人向弟发难时,祖常、祖源宅邸便被烧毁,唯独长子房屋无损,赖其平素待人宽和也。”
两人相持而行不过几步,那种久别重逢的生疏感便无影无踪,仿佛二人不过小别而已,袁可立叹道,“刚说拒人千里不过戏言,年兄是为名所累啊。”
“礼卿兄亦护名节,胜于功名。”
“哈哈……”
二人相视而笑,旁人不明所以。
董其昌和袁可立不仅同窗、同年(万历十七年同科进士),而且皆因国本之争回籍‘家食二十余年’,可是董其昌似乎没有袁可立那么好运。
万历二十二年二月,朱常洛出阁讲学时,董其昌为讲官之一,所以在朱常洛御极之初,为体现自己‘笃念旧臣’,便按‘累朝旧制,侍班各官,见任者升擢,退者召用优恤’。可朱常洛便驾崩,旨意尚未从六科发出时,于是召董其昌回朝之事也就被搁置。
一路寒暄,二人来到署衙后堂之后的知府宅搁置落座后,袁可立问道,“如今正新主年少,边关多事,正是朝廷用人之际,为何年兄却纵情于山水……”
“有负皇恩是吧?”董其昌神色黯然,“弟督湖广学政、福建副使,因不欲徇私,为势家怨恨,若不退则有性命之忧,故退而潜心书画,纵情山水。”
“年兄,可愿出仕?”
董其昌信奉的可是明哲保身,虽然有心为官,但还不知道朝中局势如何,便摇摇头道,“前亦有重臣咨弟供职,弟俱以‘已致仕,愿安于肥遁’婉拒,礼卿兄勿要强人所难。”
“今上拜马邢慈静为正字官之事,不知年兄可曾听说?”袁可立觉得的请将不如激将,便拿其最擅长的书画为题,继续道,“当时阁臣、在京官员以有违祖制,屡次进谏,今上俱不为所动,并谕示‘朝中大小臣工凡有笔法、神韵更胜一筹者方可代之’,年兄,今上这岂非视我大明无男儿?”
董其昌静静听完,心中微动,用手点了点袁可立,呵呵一笑,“马夫人以柔弱之身扶夫棺北归,不辞辛劳,陛下此意不过旌表贞洁而已,礼卿兄岂能不知?弟虽沉迷书画数十年,亦知山外有山,与一妇人比试,胜之不武,败之无颜,弟又何须自寻烦恼……”
袁可立见其固执如此,知道董其昌交游广阔,且与东林诸公来往甚密,不愁朝中无人引荐,便笑着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