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灭蝗】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魏延的种子三国》最新章节!


    魏延跟大乔、小乔成婚后,也就陪着她们回了一趟皖城,去她们的老家。

    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正是大乔、小乔的父亲桥蕤的庄园。在桥蕤故宅的后院有口古井,水清且深,二乔姐妹常在此梳妆打扮,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每次妆罢,她俩便将残脂剩粉丢弃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味也有胭脂香了。于是,这井便有了胭脂井的雅称。

    魏延到了那口胭脂井,闻着井里传来的香气,觉得传言有误,这不是脂粉的香气,而是四周花粉的香气,因为大乔、小乔根本不用脂粉来增添她们的秀色。

    而且,魏延也有一个被美女们宠坏的习惯,最看不得女人浓妆艳抹,谁敢顶着一个大浓妆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必定让侍女端来清水,亲自给那个女人洗脸,这样一来,没有那个妻妾敢用脂粉,每个人都是素面朝着他。

    魏延来到东汉,他剽窃了后世很多绝好的诗词,有一首词他却万万剽窃不得,那便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特别是他迎娶了小乔之后,他只能在心里默念这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这个冬天,虽然下了几场雪,但比起去年的冬天,明显没有那么冷。

    魏延一脸愁容,因为他知道,冬天不冷,明年必将有大蝗灾。

    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大片庄稼颗粒无收,想到这里,魏延都不寒而栗。

    他十分清楚,不论是大汉民众还是魏军,都十分依赖粮食,若是因为蝗虫过境而粮食大幅度减产,就大大影响自己的战略推进。

    现在看来,明年的蝗灾已经不可避免。

    因为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天气干旱,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量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自从十常侍之乱以后,整个北方都没有下过什么雨,播种谷子、小麦都是挑河里的水来灌溉的,雨水和雪水不足,便给蝗虫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环境,一旦蝗虫的数量密集起来,便会造成蝗灾,到时候便是遮天蔽日的蝗虫,吞噬庄稼禾苗,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正因为蝗灾如此破坏粮食生产,所以跟水灾、旱灾并列一起,为影响农业的三大灾害。

    魏延依稀记得,历史上东汉末年有过大蝗灾,中原连续爆发大蝗灾,这是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蝗灾造成粮食减产绝产,普遍发生人相食啖的惨剧,粮食昂贵到惊人的一斛谷麦数十万钱。在更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金钱再多也无粮可籴。

    魏延派人请来韩浩来商谈如何防止蝗害。

    韩浩这半年多得魏延青睐,自己又着实能干,屯田兵团在他和石韬的经营下,红红火火,无论是粮食种植、畜牧养殖、矿产,都有飞速的发展,已然成了魏延争霸天下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虽然其他诸侯都在仿效魏延做屯田,很明显,他们已经落后了很多。

    韩浩在这半年多对魏延有了更深的了解,魏延一旦信任一个人,在那人的面前就不拘小节,不端架子,韩浩从魏延对待自己的态度上完全看得出来,主公信任自己,因为魏延当时刚刚在将军府后面修炼武艺,出了一身大汗,没有换衣服,没有做什么修饰,便大大咧咧地带着韩浩进入将军府前宅议事厅。

    魏延递给韩浩一张纸,上面是对去年雨水的统计,一整年十二个月下的雨还赶不上前年三个月的雨,几乎可以说是全年干旱,治下地区的民众都是取河水、井水灌溉,有很多严重干旱地区靠挖掘沟渠兴修水利勉强把庄稼种上去,勉强能够供应生活用水。

    韩浩瞥到议事厅里面有一大堆泥土,那泥土甚是干裂,便问道:“主公,您可是担心雨水缺少,影响今年庄稼收成?”

    魏延一脸凝重地摇摇头说道:“最近一年我们兴修了许多沟渠,灌溉得力,庄稼虽然没有去年长得好,但也不会减产太多。我唯一忧虑的是,明年恐有蝗灾!”

    韩浩大惊,将信将疑地道:“主公,现在才十二月份,您就能推断出明年有蝗灾?”

    魏延搓起一块泥土递给韩浩:“元嗣,你看,泥土如此干燥,正是最适合蝗虫繁衍的程度,俗话说久旱必蝗,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今年爆发蝗灾,恐怕是必然的了。”

    韩浩一脸惭愧,这本来是他做典农中郎将必须要知道的事情,却让主公费心了。

    魏延一番话如同晴天霹雳,让他瞬间惊醒,他知道今秋以来持续干旱,没有秋雨,冬雪只下过细细的三两场,遍布在田间、河岸土壤里的蝗虫卵都安然无恙地埋藏在那里,再等五六个个月就会爆发,到时候遍地小麦都成了蝗虫口中粮食。

    韩浩依稀记得,多年前中原大地久旱不雨,田地干裂,到处出现成群的飞蝗,那蝗群飞过的时候,黑压压的一大片,连太阳都被遮没了,蝗群落到哪里,哪个地方的庄稼都被啃得精光,当时百姓愚昧无知,把蝗虫当作神来膜拜,不敢杀死蝗虫和虫卵,只祈求它离开自己的庄稼,或者把蝗虫扔到别人的田地,致使虫害越演越烈,百姓颗粒无收,当时的地方官不管百姓死活,照样横征暴敛,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所以张角打起黄巾的旗号,跟蝗灾大有关系。

    魏延见韩浩的表情,知道他相信自己这番话,便欣然问道:“元嗣,你有什么灭蝗良策?”

    韩浩稍微想了一下,便道:“首先是消除民众的愚昧,那些升斗小民都以为那铺天盖地而来的蝗虫是蝗神,蝗灾来了就是天降大灾,百姓无能为力,他们不敢杀蝗虫,只是跪倒地上祈求蝗虫离开自己的田地,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所以才酿成了数年前的大蝗灾。

    现在蝗灾尚未爆发,我们正好有时间来教化民众,让他们认识到蝗虫不过是一般的虫子而已,是可以杀,只要众志成城,一起灭蝗,蝗虫即便为害,也不会造成赤地千里。”

    魏延点头笑道:“元嗣,你说的不错。

    昔日的神医扁鹊曾说过,他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扁鹊家中被推崇备至。扁鹊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扁鹊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扁鹊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扁鹊闻天下。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人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事情严重到一塌糊涂的地步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韩浩笑道:“主公所言极是,我们就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敢在蝗灾爆发前,做好一切措施,应对蝗灾的爆发。根据属下这些年的经验,既然蝗虫是喜好干燥土壤,那我们就再多兴修水利,多行灌溉,争取做到天气虽旱但田地不燥。既然蝗虫卵都藏在土里面,我们就对大量荒滩做垦荒种植,将蝗虫卵翻出来,提前杀死它们。同时植树造林,改变蝗虫泛滥地区的天气,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合场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精耕细作,深挖田间,以此来减少蝗虫卵,这样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蝗灾。”

    魏延抚掌笑道:“元嗣,你这些措施都很好,你就把这些措施拟定成条文,要求各地官府积极宣扬,让各地民众从现在开始,积极着手去消除蝗虫卵。”

    魏延又问道:“元嗣,这样消除蝗虫卵,并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蝗虫卵,到时候还是会有大量蝗虫繁育出来,危害庄稼,你们准备怎么杀死这些蝗虫?”

    韩浩稍微想了一下,答道:“《诗经》中‘秉畀炎火’之句,指的便是夜里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而在本朝,民间有汉代灭蝗有沟坎法,先在地头、路旁挖沟,然后众人一字排开,手拿树枝、木棍之类的东西,挥舞呐喊,把蝗虫赶进地头的深沟里去,再加土掩埋。”

    魏延轻轻摇摇头道:“元嗣,用这个沟坎法埋下蝗虫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这蝗虫命非常硬朗,即便刀砍斧凿未必致它死命,它本来便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埋在土里更不能损它性命,将它埋在土里,过不多久,它又会重新祸害庄稼。”

    韩浩惊道:“主公,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魏延稍微想了一下,笑道:“可以边烧边埋,将诗经上的做法跟沟坎法相结合,夜间在挖好的沟旁点上火堆,蝗虫见光飞入火堆被烧死,再扫进沟中掩埋。蝗虫喜欢干燥,入水即死,也可把捕到的蝗虫扔到水里淹死,若是扑蝗,以早晨最好,早上蝗虫翅上有露水,跳跃飞翔较差,捕捉起来比较容易。”

    韩浩听魏延这样一说,喜笑颜开,不住地点头,他想找笔墨把这些记下来。

    魏延摆摆手,指指身后的秘书令小乔,小乔刚才已经飞快地把魏延的话语全都记了下来。

    魏延穿越前曾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知道那时的人类灭蝗虫,还有两大助手,一个是蛙,一个是禽。

    蛙,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说,蛙类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一只青蛙一个夏季能消灭一万多只蝗虫;一只泽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蝗虫,最多的可达266蝗虫,即使是身体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个月也能捕食近万只害虫呢,照此推算,两平方米的庄稼地里只要平均有一只青蛙坐镇,便足以抑制蝗虫的生存。

    有的鸟专吃虫子,吃蝗虫的鸟类在育雏阶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虫,以普通燕子为例,一对亲鸟和一窝雏鸟每月吃蝗虫可达16200多只。

    魏延把蛙、鸟能够极大地帮助捕捉蝗虫这个信息告诉了韩浩。

    韩浩却满脸愁容地说道:“主公,难道要各地民众养蛙养鸟不成?”

    魏延呵呵笑道:“为什么不可以养蛙,那些便于灌溉的水浇地里完全可以养蛙,一亩地只要有四五十头青蛙,就完全不用民众自己扑捉蝗虫,青蛙就可以代劳了。至于鸟嘛,虽然不便于养殖那些飞来飞去的,但也可以养一些鸡、鸭、鹅来帮助扑捉蝗虫。”

    “鸡鸭鹅能帮助消灭蝗虫?”韩浩还从未想过那些寻常的家禽可以有这样的功用。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第389章 【灭蝗】

89.45%

目录

加入书架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89章 【灭蝗】

8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