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 迁民填辽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时间到共治六年之后,原来年年大战的共治朝廷,终于从大规模的战事之中解放出来。
这使得明朝开始有精力规划起国内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内政起来,让战争逐渐沦为次要的地位。
虽说最近,明军与金军在蒲津关和潼关打了一仗,明军又准备攻击蒙古,南洋的战事也还没有结束,但是这些战斗都只是局部的战斗,并不需要明朝全力应对了。
南洋那边,荷兰人在马六甲的棱堡被围困四五个月,还在死撑。
前不久,港内的荷兰战船,基本被明军击沉,陷入绝望的荷兰人才开始寻求谈判,他放了近千明人,但是并不愿意放弃马六甲这座堡垒,可能还需要再围几个月,这群荷兰人才会无条件投降。
另外再明军水师到达巴达维亚,也遇见了这种棱堡,因为陆师没有过来,水师一时没有办法,便拿下附近的泗水,于此建立简易的港口,并铸造堡垒同荷兰人对持。
抓哇一地,许多躲入山林的明人,得到消息,纷纷向泗水汇集,近有万人之多,一下就帮助明军站稳了脚跟。
南洋的战事,或许还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明军已经占据了主动,而且明军将荷兰人困在马六甲后,明朝的商船早已重新驶向天竺。
当然,这存在危险,毕竟天竺南端有荷兰人的据点,荷兰人的武装商船会于此出没,但是海上贸易就是因为风险巨大,所以收益才让人眼红,驱使着人们前扑后继的进行贸易,而且明朝的海上商船,也配了火炮,并非任人宰割之辈。
南洋的事一时未决,可并不影响明朝的大局,北疆的事情也是一样。
金国突然出兵,可能是想拉吴克善一把,但是金国也并未有挑起大战的意思,只是在潼关和蒲津关,同明军发生了几场不到万人的战斗。
王彦估计金军的意图,一是牵制一下明军,为他的新盟友吴克善减轻压力,同时也有摸清明军战法、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意图。
金军没有大打的意图,怕真的引火烧身,所以掌握的分寸很到位,而明朝也只是将这次冲突定义为边境摩擦,只需河南和山西的驻军就能应对,不需要朝廷增派兵马,也影响不到明军扫荡蒙古,开拓关外的计划。
从二月底开始,关外的积雪逐渐融化,山海关开关,第一批入辽的三十多万百姓,从此出关,向辽河平原进发,于此同时明军也开始大举出关,一部集结于大同,一部集结于辽宁。
在辽西走廊上,前行的队伍足有数十里长,渤海上也有大批的海船穿梭,将大量的农具以及粮食,送到辽河口。
这次明军进攻蒙古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从大同,那里集结了一万义从和五千多山西的骑兵,负责扫荡漠南诸部,一部是从沈阳出发,攻击科尔沁蒙古,主力是三万横冲马军。
军队的行动,由将领们负责,张家玉主要是负责安置迁入辽宁的百姓。
到三月中旬,辽河两岸的平原上,已经布满了一望无际的帐篷,第一批填辽的三十万百姓,将被安置在这里。
这日,他先在辽河口的码头边,迎接了从天津卫坐船到此的王夫之,然后便领着他一路巡视,迁辽百姓的安置情况。
辽河平原十分肥沃,努尔哈赤造反之前,这里至少生活了两百多万人,一度十分繁荣,但是现今以成为荒芜的原野。
此时辽河的冰面已经融化,两岸的冰雪也以消融,远处不时看见有滚滚的浓烟升起,那是官府组织百姓烧毁树林,准备建屋和开垦土地。
“中堂大人,这次入辽的三十万百姓,下官准备沿着辽河安置,设立三个县,每县十万人。一设在辽河口,就叫营口,然后再恢复辽中和辽阳两城。”张家玉与王夫之打马而行,他一边走一边说道:“如今我朝海运发达,将这些百姓安置在辽河两边的平原上,生产出来的物资可以通过河道,便捷的运到营口,再从此转海路运到江南,江南的物资也可到此再通过河道运往各地。这比走陆地运输,要省时省力许多!”
“芷园的规划很好,辽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要将这批百姓安顿好,那关内的百姓就会自发前来,你的责任很重呀!”王夫之微笑道。
一个地方要好,除了要有丰富的物产之外,交通还得便利。按照张家玉的规划,辽河平原怕只要二三十年,就能发展起来。
这时,一行人在数十名骑兵的护卫下,进入了一片安置百姓的营地。
他们在一顶顶帐篷中穿行,孩子们不懂长辈的苦恼,在帐篷间穿梭玩耍,大人们见一群官兵进了营区,则站在远处观看。
“现在辽宁官府的问题是缺少官吏,特别是底层的官吏来管理百姓。”张家玉继续王夫之介绍道:“下官,现在只能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还好这些百姓大多是举家举族的前来,都是乡里乡亲,又有族里的长者调节矛盾,所以没有出现什么治安问题。”
“官吏的问题,我已经向监国上书,给你抽调一百名监生到辽宁任职,至于衙役可以从百姓中招募一些,捕头则从退役士卒中挑选一些人,他们很快就会调到辽宁来,芷园不必心急!”王夫之随口说道,看得出来,他对迁民填辽很用心。
走了一阵,这次换王夫之问道,“粮食和帐篷到位了么?吃住可不能出纰漏。”
张家玉笑道:“中堂大人不用担心,朝廷从福建运来了许多番薯,粮食暂且足够,帐篷也不用担心,这一批百姓是够了。”
番薯在明朝种植以有好几年,已经逐渐推广开来,另外明朝还在吕宋发现了玉米、土豆等能在旱地种植的高产作物,使得原本不能种植水稻的旱地和山地都能种植,粮食暂时没有问题。
这些作物,在清朝创造了一个地瓜盛世,明朝如今还有南洋这块产粮基地,以目前的人口,还不须要担心粮食的问题。
至于帐篷,这些军用物资,明朝的储备也很充足,湖广的作坊生产了许多军需,不打仗没地使,正好可以用来给百姓扎营。
王夫之微微颔首,“虽然吃住没有问题,但是长期这样也不行,安置的进度必须要快一些。另外,天气热了之后,要防止疫病传染。”
“中堂放心,下官已经在组织他们建设屋宅,开垦荒地,到五月,这一批百姓应该可以安置完。”
这时众人走到了营区的核心区域,一名年轻的官员,正召集各族的族长以及头面人物,召开会议,宣讲朝廷政策,帐篷内大概聚集了四五十人。
王夫之见此,随即与张家玉一起翻身下马,钻进大帐。
中国古代社会,这些族长和族老,可以说就是朝廷稳定的基石,他们在乡间的影响力,甚至不会输给朝廷。
乡绅作为整个社会的中间阶层,他们是官府和百姓之间的中间人,他们一方面帮助官府统治地方,一方面替百姓向官方争取权益,为家乡发声,为王朝的统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有不少“劣绅”利用此一地位从中取利、鱼肉乡民,而一个王朝出问题,多半也是他的乡绅出了问题,为能帮助官府和百姓沟通,从而使得王朝逐渐丧失人心。
这时帐中的人见两员大员进来,不惊有些惊慌,但是正说话的官员却忙道:“诸位不要惊慌,这是北直总督王中堂,这是辽宁的张抚台,来看看大家的情况。”
众人听说是总督和巡抚,惊得连忙行礼,王夫之摆手笑道:“诸位乡老不用紧张,本官今日过来,就是想听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和担心,官府将会全力帮你们解决!”
张家玉也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说道:“诸位,我们坐下说!”
帐内的四十多位老者齐齐行礼,道谢之后,才纷纷坐下。
这时在年轻官员的主持下,让众人有什么担忧,可以直接向两位大人反应,一名老者便在众人的推荐下站起来,行礼道:“众位大人,我们有两个担心,一是我们在这里安置,蒙古人会不会过来抢我们,还有就是,这里天气寒冷,也不能种麦子,我们种什么,吃什么呀?”
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所有百姓关心的问题,一个关系到他们的安全,一个关系种地。
王夫之笑了下,示意张家玉来说,后者便回道:“这两点,大家可以放心,朝廷已经发兵,准备北击蒙古,保证他们不敢在进犯辽宁。至于种什么,朝廷也有规划,辽宁很适合大豆的种植,我们先种大豆,等发现新的作物适合种植后,再逐步增加新的作物种植。”
众人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那老者又问道:“大人,那大豆能抵过麦子么?我们种它可以吃饱吗?”
这些人就会种地,而且只种过麦子,所以心中还是有不安。
王夫之随即笑道:“乡老们放心,这个大豆可以吃,也可以榨油,豆渣还能养牲畜,你们要是吃不惯,官府会给你们联系江南的商人,让他们用上好的大米交换你们的大豆,保证你们能吃饱,还能过上好日子。”
众人听了王中堂说话,才有些安心下来,对于今后的生活,开始充满了希望。
时间到共治六年之后,原来年年大战的共治朝廷,终于从大规模的战事之中解放出来。
这使得明朝开始有精力规划起国内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内政起来,让战争逐渐沦为次要的地位。
虽说最近,明军与金军在蒲津关和潼关打了一仗,明军又准备攻击蒙古,南洋的战事也还没有结束,但是这些战斗都只是局部的战斗,并不需要明朝全力应对了。
南洋那边,荷兰人在马六甲的棱堡被围困四五个月,还在死撑。
前不久,港内的荷兰战船,基本被明军击沉,陷入绝望的荷兰人才开始寻求谈判,他放了近千明人,但是并不愿意放弃马六甲这座堡垒,可能还需要再围几个月,这群荷兰人才会无条件投降。
另外再明军水师到达巴达维亚,也遇见了这种棱堡,因为陆师没有过来,水师一时没有办法,便拿下附近的泗水,于此建立简易的港口,并铸造堡垒同荷兰人对持。
抓哇一地,许多躲入山林的明人,得到消息,纷纷向泗水汇集,近有万人之多,一下就帮助明军站稳了脚跟。
南洋的战事,或许还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明军已经占据了主动,而且明军将荷兰人困在马六甲后,明朝的商船早已重新驶向天竺。
当然,这存在危险,毕竟天竺南端有荷兰人的据点,荷兰人的武装商船会于此出没,但是海上贸易就是因为风险巨大,所以收益才让人眼红,驱使着人们前扑后继的进行贸易,而且明朝的海上商船,也配了火炮,并非任人宰割之辈。
南洋的事一时未决,可并不影响明朝的大局,北疆的事情也是一样。
金国突然出兵,可能是想拉吴克善一把,但是金国也并未有挑起大战的意思,只是在潼关和蒲津关,同明军发生了几场不到万人的战斗。
王彦估计金军的意图,一是牵制一下明军,为他的新盟友吴克善减轻压力,同时也有摸清明军战法、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意图。
金军没有大打的意图,怕真的引火烧身,所以掌握的分寸很到位,而明朝也只是将这次冲突定义为边境摩擦,只需河南和山西的驻军就能应对,不需要朝廷增派兵马,也影响不到明军扫荡蒙古,开拓关外的计划。
从二月底开始,关外的积雪逐渐融化,山海关开关,第一批入辽的三十多万百姓,从此出关,向辽河平原进发,于此同时明军也开始大举出关,一部集结于大同,一部集结于辽宁。
在辽西走廊上,前行的队伍足有数十里长,渤海上也有大批的海船穿梭,将大量的农具以及粮食,送到辽河口。
这次明军进攻蒙古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从大同,那里集结了一万义从和五千多山西的骑兵,负责扫荡漠南诸部,一部是从沈阳出发,攻击科尔沁蒙古,主力是三万横冲马军。
军队的行动,由将领们负责,张家玉主要是负责安置迁入辽宁的百姓。
到三月中旬,辽河两岸的平原上,已经布满了一望无际的帐篷,第一批填辽的三十万百姓,将被安置在这里。
这日,他先在辽河口的码头边,迎接了从天津卫坐船到此的王夫之,然后便领着他一路巡视,迁辽百姓的安置情况。
辽河平原十分肥沃,努尔哈赤造反之前,这里至少生活了两百多万人,一度十分繁荣,但是现今以成为荒芜的原野。
此时辽河的冰面已经融化,两岸的冰雪也以消融,远处不时看见有滚滚的浓烟升起,那是官府组织百姓烧毁树林,准备建屋和开垦土地。
“中堂大人,这次入辽的三十万百姓,下官准备沿着辽河安置,设立三个县,每县十万人。一设在辽河口,就叫营口,然后再恢复辽中和辽阳两城。”张家玉与王夫之打马而行,他一边走一边说道:“如今我朝海运发达,将这些百姓安置在辽河两边的平原上,生产出来的物资可以通过河道,便捷的运到营口,再从此转海路运到江南,江南的物资也可到此再通过河道运往各地。这比走陆地运输,要省时省力许多!”
“芷园的规划很好,辽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要将这批百姓安顿好,那关内的百姓就会自发前来,你的责任很重呀!”王夫之微笑道。
一个地方要好,除了要有丰富的物产之外,交通还得便利。按照张家玉的规划,辽河平原怕只要二三十年,就能发展起来。
这时,一行人在数十名骑兵的护卫下,进入了一片安置百姓的营地。
他们在一顶顶帐篷中穿行,孩子们不懂长辈的苦恼,在帐篷间穿梭玩耍,大人们见一群官兵进了营区,则站在远处观看。
“现在辽宁官府的问题是缺少官吏,特别是底层的官吏来管理百姓。”张家玉继续王夫之介绍道:“下官,现在只能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还好这些百姓大多是举家举族的前来,都是乡里乡亲,又有族里的长者调节矛盾,所以没有出现什么治安问题。”
“官吏的问题,我已经向监国上书,给你抽调一百名监生到辽宁任职,至于衙役可以从百姓中招募一些,捕头则从退役士卒中挑选一些人,他们很快就会调到辽宁来,芷园不必心急!”王夫之随口说道,看得出来,他对迁民填辽很用心。
走了一阵,这次换王夫之问道,“粮食和帐篷到位了么?吃住可不能出纰漏。”
张家玉笑道:“中堂大人不用担心,朝廷从福建运来了许多番薯,粮食暂且足够,帐篷也不用担心,这一批百姓是够了。”
番薯在明朝种植以有好几年,已经逐渐推广开来,另外明朝还在吕宋发现了玉米、土豆等能在旱地种植的高产作物,使得原本不能种植水稻的旱地和山地都能种植,粮食暂时没有问题。
这些作物,在清朝创造了一个地瓜盛世,明朝如今还有南洋这块产粮基地,以目前的人口,还不须要担心粮食的问题。
至于帐篷,这些军用物资,明朝的储备也很充足,湖广的作坊生产了许多军需,不打仗没地使,正好可以用来给百姓扎营。
王夫之微微颔首,“虽然吃住没有问题,但是长期这样也不行,安置的进度必须要快一些。另外,天气热了之后,要防止疫病传染。”
“中堂放心,下官已经在组织他们建设屋宅,开垦荒地,到五月,这一批百姓应该可以安置完。”
这时众人走到了营区的核心区域,一名年轻的官员,正召集各族的族长以及头面人物,召开会议,宣讲朝廷政策,帐篷内大概聚集了四五十人。
王夫之见此,随即与张家玉一起翻身下马,钻进大帐。
中国古代社会,这些族长和族老,可以说就是朝廷稳定的基石,他们在乡间的影响力,甚至不会输给朝廷。
乡绅作为整个社会的中间阶层,他们是官府和百姓之间的中间人,他们一方面帮助官府统治地方,一方面替百姓向官方争取权益,为家乡发声,为王朝的统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有不少“劣绅”利用此一地位从中取利、鱼肉乡民,而一个王朝出问题,多半也是他的乡绅出了问题,为能帮助官府和百姓沟通,从而使得王朝逐渐丧失人心。
这时帐中的人见两员大员进来,不惊有些惊慌,但是正说话的官员却忙道:“诸位不要惊慌,这是北直总督王中堂,这是辽宁的张抚台,来看看大家的情况。”
众人听说是总督和巡抚,惊得连忙行礼,王夫之摆手笑道:“诸位乡老不用紧张,本官今日过来,就是想听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和担心,官府将会全力帮你们解决!”
张家玉也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说道:“诸位,我们坐下说!”
帐内的四十多位老者齐齐行礼,道谢之后,才纷纷坐下。
这时在年轻官员的主持下,让众人有什么担忧,可以直接向两位大人反应,一名老者便在众人的推荐下站起来,行礼道:“众位大人,我们有两个担心,一是我们在这里安置,蒙古人会不会过来抢我们,还有就是,这里天气寒冷,也不能种麦子,我们种什么,吃什么呀?”
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所有百姓关心的问题,一个关系到他们的安全,一个关系种地。
王夫之笑了下,示意张家玉来说,后者便回道:“这两点,大家可以放心,朝廷已经发兵,准备北击蒙古,保证他们不敢在进犯辽宁。至于种什么,朝廷也有规划,辽宁很适合大豆的种植,我们先种大豆,等发现新的作物适合种植后,再逐步增加新的作物种植。”
众人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那老者又问道:“大人,那大豆能抵过麦子么?我们种它可以吃饱吗?”
这些人就会种地,而且只种过麦子,所以心中还是有不安。
王夫之随即笑道:“乡老们放心,这个大豆可以吃,也可以榨油,豆渣还能养牲畜,你们要是吃不惯,官府会给你们联系江南的商人,让他们用上好的大米交换你们的大豆,保证你们能吃饱,还能过上好日子。”
众人听了王中堂说话,才有些安心下来,对于今后的生活,开始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