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京官嚣张光弼杀御史 城内生变怀仙进蓟城1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盛世风波》最新章节!
再攻东京三军集,洛城内外五色旗。
两军鏖战号角催,唐军败绩君臣急。
忙遣勇将守边关,平叛再挫远无期。
燕朝内变风波起,双方力尽又对峙。
看到李光弼的奏折,李揆一下子摊坐在椅子上。喃喃的说道:“好不容易揍成十万大军,再次进攻洛阳,不想又以失败告终。这如何是好?叛乱已经成了顽症,怎样向皇上交差呀?”双眼盯着奏折,慢悠悠的站起来,向萧华的办公室走去。拿奏折的手不断发抖,迈步时两腿发软,差点摔倒地上。好不容易来到门前,进门便将奏折递给萧华。看过奏折,萧华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水。焦急的说道:“赶快上奏皇上,赶紧防御。要是再次让叛军攻下了潼关,朝廷又要迁徙了。”
两人一起进了皇宫,李揆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李光弼上奏:进攻洛阳时,遭受叛军夹击,攻城失利,朝廷的军队溃败。而且叛军乘势攻占了河阳和怀州。中原又落入叛军之手。兵败后他和仆固怀恩两支军队退保闻喜,两人配合,打了叛军伏击,击退了攻击的叛军。建议退守太原,陕州,加强潼关的防守。”
唐肃宗闻讯,极为恐惧,惊恐的说道:“怎么又是大败,李光弼为什么这样无能?匪患真的没有办法消除吗?”萧华说道:“启奏皇上,这一仗本不该打,朝廷准备不足,仅仅得到一些不实的消息,便匆忙出兵,结果落入了叛军的圈套。还是前线将军应对得当,没有一败涂地。虽然丢失了河阳和怀州,但稳住了防线。现在应该立即作出调整,加强陕州和潼关的防御。”
唐肃宗安静下来拿起李光弼的奏折,认真的看了几遍。对二人说道:“遇事不能心急,朕是心急了一些。看样子叛军一时之间还消灭不了。现在要加强潼关的防御,不能又让叛军钻了空子。”
李辅国拿着鱼朝恩的奏折进来,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进攻洛阳失利。鱼朝恩上奏,由于李光弼进攻乏力,没能及时攻克城池,让叛军的援军赶到,内外夹击,以致大败。他和卫伯玉退守陕州,而且杀了叛军一个回马枪,已经守住了陕州。现在叛军正在集结兵力,强攻陕州,如果陕州失守,潼关又暴露在叛军的面前了。为了死守陕州,他和卫伯玉请求增援。”
听说守住了陕州,唐肃宗内心稍安。看过鱼朝恩的奏折后说道:“从十二卫中抽调五千兵马,增援陕州,归入卫伯玉的指挥。有了这批增援,便能稳固军心,固守陕州。同时在潼关加强防御,全力阻止叛军西进。”
李辅国说道:“十二卫是皇上的亲兵,是保卫京城的,轻易不能动。皇上三思啊,京城才是重中之重。”唐肃宗说道:“守住了潼关,才能保住京城。这点浅显的道理也不懂吗?现在新败,朝廷那里还能调出军队,守卫京城的兵力不足,可以再征新兵嘛。朕现在心急如焚,十二卫就不能动了吗?”
李辅国见唐肃宗动怒,不敢再争辩了,当下说道:“臣尊旨,立即抽调五千人,增援陕州。”十二卫的宫廷禁军,在张皇后的煽动下,已经交给李辅国统管。当即草拟了一份调兵的圣旨,交给唐肃宗签发。
唐肃宗当即签批,递给李辅国说道:“赶快去办,越快越好。”李辅国走了以后,萧华上奏:“前几天接到原州刺史郭晞上奏,吐蕃人得知仆固怀恩统兵平叛之后,已经在边疆增兵。局势十分紧张。当时皇上说进攻洛阳正在紧要关头,要他们酌情处理,能守则守,不能守便撤退。现在仆固怀恩已经退守闻喜,那里是李光弼的辖区。臣上奏调仆固怀恩退回灵武,防御西南边防,击退吐蕃人进攻。”
唐肃宗的心情好多了,当下说道:“真是偷鸡不成丢把米,又受一次挫折。此乃无奈之举,命令仆固怀恩退回朔方,重点防御吐蕃。李光弼加强太原一线的防守,再有丢失,必将处罚。”唐朝损兵折将,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再行用兵了。
史朝义做了燕朝的皇帝,虽然伪造了史思明的遗诏,但是他不但杀了史思明,而且还杀了宰相周挚和元帅李归仁。燕朝不但元气大伤,而且很多人都十分疑惑,他们追根究底,有的甚至秘密调查。
骆悦对他说道:“现在局势十分不稳,许多人在查找先皇的死因。皇上要想稳定局势,就要整顿内部,将所有的流言蜚语都清除掉。”史朝义叹息一声说道:“唉,本来已经打垮了唐军的主力,形势一片大好。却出现了这种事,我们现在也没有心思和能力攻击唐朝了,让李亨又逃过了一劫。整顿内部只能秘密进行,这事你多费点心,千万不能败露。”
李辅国得到燕朝更换皇帝的消息,立即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叛军的史思明死了,探子报告,他们的宰相和元帅也都死了。臣猜测叛军又一次出现内乱,现在是平叛的最好时机。”
唐肃宗说道:“只怕又是叛军的圈套吧,现在那有力量来平叛啊,能保持边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就不错了。现在是养精蓄锐的时候,不能妄动干戈。”李揆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探子证明史思明的确死了,只是朝廷新败,目前没有力量一下子平息叛乱。但是可以做些准备,非常时期,守卫北京太原至关重要。臣举荐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以安其心,让他死守太原。”
唐肃宗说道:“李光弼领兵攻击洛阳,吃了败仗,为何升任户部尚书?说说你的理由。”李揆说道:“启禀皇上,李光弼攻打洛阳,遭到叛军的内外夹击。虽然兵败,但与仆固怀恩一起整顿军马,成功的撤出战场,并及时的抵御了叛军的西进。处置得当,可以功过相抵。然而北京太原与叛军接壤,需要一位善于用兵的将军防守。李光弼是最隹人选,升他的官,可以稳其心。将来的反攻,他是最好的前线指挥人才,这样做也是准备平叛。”
唐肃宗的身体有些不舒服,他想了一会,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挪动了一下身子说道:“准奏,光弼出任户部尚书,负责太原的防御。立即拟旨。要他尽职尽责,密切注意叛军的动向,全力守住朝廷的东门。等形势好转之后,领兵平叛。”
再攻东京三军集,洛城内外五色旗。
两军鏖战号角催,唐军败绩君臣急。
忙遣勇将守边关,平叛再挫远无期。
燕朝内变风波起,双方力尽又对峙。
看到李光弼的奏折,李揆一下子摊坐在椅子上。喃喃的说道:“好不容易揍成十万大军,再次进攻洛阳,不想又以失败告终。这如何是好?叛乱已经成了顽症,怎样向皇上交差呀?”双眼盯着奏折,慢悠悠的站起来,向萧华的办公室走去。拿奏折的手不断发抖,迈步时两腿发软,差点摔倒地上。好不容易来到门前,进门便将奏折递给萧华。看过奏折,萧华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水。焦急的说道:“赶快上奏皇上,赶紧防御。要是再次让叛军攻下了潼关,朝廷又要迁徙了。”
两人一起进了皇宫,李揆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李光弼上奏:进攻洛阳时,遭受叛军夹击,攻城失利,朝廷的军队溃败。而且叛军乘势攻占了河阳和怀州。中原又落入叛军之手。兵败后他和仆固怀恩两支军队退保闻喜,两人配合,打了叛军伏击,击退了攻击的叛军。建议退守太原,陕州,加强潼关的防守。”
唐肃宗闻讯,极为恐惧,惊恐的说道:“怎么又是大败,李光弼为什么这样无能?匪患真的没有办法消除吗?”萧华说道:“启奏皇上,这一仗本不该打,朝廷准备不足,仅仅得到一些不实的消息,便匆忙出兵,结果落入了叛军的圈套。还是前线将军应对得当,没有一败涂地。虽然丢失了河阳和怀州,但稳住了防线。现在应该立即作出调整,加强陕州和潼关的防御。”
唐肃宗安静下来拿起李光弼的奏折,认真的看了几遍。对二人说道:“遇事不能心急,朕是心急了一些。看样子叛军一时之间还消灭不了。现在要加强潼关的防御,不能又让叛军钻了空子。”
李辅国拿着鱼朝恩的奏折进来,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进攻洛阳失利。鱼朝恩上奏,由于李光弼进攻乏力,没能及时攻克城池,让叛军的援军赶到,内外夹击,以致大败。他和卫伯玉退守陕州,而且杀了叛军一个回马枪,已经守住了陕州。现在叛军正在集结兵力,强攻陕州,如果陕州失守,潼关又暴露在叛军的面前了。为了死守陕州,他和卫伯玉请求增援。”
听说守住了陕州,唐肃宗内心稍安。看过鱼朝恩的奏折后说道:“从十二卫中抽调五千兵马,增援陕州,归入卫伯玉的指挥。有了这批增援,便能稳固军心,固守陕州。同时在潼关加强防御,全力阻止叛军西进。”
李辅国说道:“十二卫是皇上的亲兵,是保卫京城的,轻易不能动。皇上三思啊,京城才是重中之重。”唐肃宗说道:“守住了潼关,才能保住京城。这点浅显的道理也不懂吗?现在新败,朝廷那里还能调出军队,守卫京城的兵力不足,可以再征新兵嘛。朕现在心急如焚,十二卫就不能动了吗?”
李辅国见唐肃宗动怒,不敢再争辩了,当下说道:“臣尊旨,立即抽调五千人,增援陕州。”十二卫的宫廷禁军,在张皇后的煽动下,已经交给李辅国统管。当即草拟了一份调兵的圣旨,交给唐肃宗签发。
唐肃宗当即签批,递给李辅国说道:“赶快去办,越快越好。”李辅国走了以后,萧华上奏:“前几天接到原州刺史郭晞上奏,吐蕃人得知仆固怀恩统兵平叛之后,已经在边疆增兵。局势十分紧张。当时皇上说进攻洛阳正在紧要关头,要他们酌情处理,能守则守,不能守便撤退。现在仆固怀恩已经退守闻喜,那里是李光弼的辖区。臣上奏调仆固怀恩退回灵武,防御西南边防,击退吐蕃人进攻。”
唐肃宗的心情好多了,当下说道:“真是偷鸡不成丢把米,又受一次挫折。此乃无奈之举,命令仆固怀恩退回朔方,重点防御吐蕃。李光弼加强太原一线的防守,再有丢失,必将处罚。”唐朝损兵折将,短时间内没有能力再行用兵了。
史朝义做了燕朝的皇帝,虽然伪造了史思明的遗诏,但是他不但杀了史思明,而且还杀了宰相周挚和元帅李归仁。燕朝不但元气大伤,而且很多人都十分疑惑,他们追根究底,有的甚至秘密调查。
骆悦对他说道:“现在局势十分不稳,许多人在查找先皇的死因。皇上要想稳定局势,就要整顿内部,将所有的流言蜚语都清除掉。”史朝义叹息一声说道:“唉,本来已经打垮了唐军的主力,形势一片大好。却出现了这种事,我们现在也没有心思和能力攻击唐朝了,让李亨又逃过了一劫。整顿内部只能秘密进行,这事你多费点心,千万不能败露。”
李辅国得到燕朝更换皇帝的消息,立即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叛军的史思明死了,探子报告,他们的宰相和元帅也都死了。臣猜测叛军又一次出现内乱,现在是平叛的最好时机。”
唐肃宗说道:“只怕又是叛军的圈套吧,现在那有力量来平叛啊,能保持边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就不错了。现在是养精蓄锐的时候,不能妄动干戈。”李揆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探子证明史思明的确死了,只是朝廷新败,目前没有力量一下子平息叛乱。但是可以做些准备,非常时期,守卫北京太原至关重要。臣举荐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以安其心,让他死守太原。”
唐肃宗说道:“李光弼领兵攻击洛阳,吃了败仗,为何升任户部尚书?说说你的理由。”李揆说道:“启禀皇上,李光弼攻打洛阳,遭到叛军的内外夹击。虽然兵败,但与仆固怀恩一起整顿军马,成功的撤出战场,并及时的抵御了叛军的西进。处置得当,可以功过相抵。然而北京太原与叛军接壤,需要一位善于用兵的将军防守。李光弼是最隹人选,升他的官,可以稳其心。将来的反攻,他是最好的前线指挥人才,这样做也是准备平叛。”
唐肃宗的身体有些不舒服,他想了一会,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挪动了一下身子说道:“准奏,光弼出任户部尚书,负责太原的防御。立即拟旨。要他尽职尽责,密切注意叛军的动向,全力守住朝廷的东门。等形势好转之后,领兵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