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变身国民女神》最新章节!
(本章防盗。麻烦各位请明天再订阅。)
十一年前,在青松观的大殿上,琛哥对着七名新人说,“出来行走江湖的,是生是死,该由自己决定。“琛哥又说,“你们跟随我的日子最短,身家最清白,以后的路怎样走,由你们自己决定。“
那一天烈日当头,神像狰牙狞目,桌台上七具小小的骨灰盒让我微感不妥。但是我没有说不。
强/弱;善/恶
从小我就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强。爸爸死后,妈妈没有与我相依为命,而是愈加嫌弃这个家。后来,妈妈移民去了加拿大。
我叫刘建明,15岁从中五辍学跟了琛哥。我发誓不回屯村,不再让人看不起。
所以,虽然骨灰盒的意头不好,我仍然倔强地想,他们六个能做我也能做,还要比他们做得更好。许多年后,陈永仁在上环粤海大厦的天台用枪指着我的头,我对他说,“那时候我没得选择。“
也许,那时我可以说“不“,不过人生怎么能假设呢。如果我真拒绝了琛哥,也许第二天就会死在尖沙咀的某条巷子里。
我从小就没有资格去考虑好与坏。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奔驰开起来很舒服,就算知道,也不会有一辆奔驰摆在我面前供我选择。我只能走路,区别只在于我可以走得快一点,也可以走得慢一点;可以穿着鞋,也可以把鞋脱了拿在手里。
我没办法选择善恶,但我能选择强弱。我的选择是穿着鞋,很快地走。
在警校我获奖无数,毕业后顺利升级。即使在琛哥亡命泰国的两年里,没有他的内部消息,我依然屡屡建功。我知道自己没有天赋,所以只有靠努力,事无巨细力求完美。每次我都告诉自己,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努力做好,二是努力做更好。Mary死后我辗转于不同的音响店,每次都试听她送给我的蔡琴《老歌》。在深水村,我给音像店老板换了一条Grado的线,效果好得出乎他意料。
调到内务部之前,梁总警司在高尔夫球场告诉我,眼光要放长远一点。看着球飞到远得看不见的海里,我突然明白这一次自己的选择是要除掉韩琛。
朋友
在警局我独来独往。其实导演完全可以给我安排几个朋友。我工作优秀,平易近人。我不抽烟不酗酒不打女人,也有人说过我帅。我能从女同事眼里看到倾慕。与大家想像的不同,我其实很想和他们交朋友。他们受人尊敬,走路不需要低头和绕行,也不需要常常假装不经意地往后看。他们是我从小梦想的一切。
可是你知道,有很多人,你想和他们做朋友,他们也想和你做朋友,但你们就是做不来。
傻强最终没有把陈永仁抖出去。临死前他告诉仁哥,“总之呢,如果一个人在做一件事,却很不专心地看着别人,他就是警察。“那一刻我羡慕阿仁。
我和他同样危险,都害怕被识破。不同的是,他做了许多坏事,却知道自己是对的,我抓了许多坏人,却总害怕自己是错的。他可以问心无愧地和那些渣滓交朋友,我只能拼命工作来掩饰自卑。甚至不敢去看心理医生。我开始嫉妒他。
直到大B开枪打死他,我才突然觉得大家扯平了。我看着他渐渐没有光彩的眼睛,里面一片茫然。10年了,只有迪路和傻强知道他喜欢观塘的那家叉烧,只穿黑色的衣服。就算知道了他是卧底,就算整个警局向他的尸体敬礼,我想也没有人真的悲伤,只需要一个下午大家就会把他忘记,甚至没人记得他的模样。毕竟,谁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忆。要记住一个你没有记忆的人是很难的。
而我,就算刚才被他打死了,身败名裂,也会有许多人唏嘘不已。在某个阳光温暖的夏日午后,阿May还会突然想起,我这个内务部警司不经意间给她端过一杯鸳鸯奶茶。
唯一对不起的是Mary。我以为她可以拯救我,后来才明白,如果自己救不了自己,期待别人,就算我是最爱的Mary,最可爱的Mary,必定是缘木求鱼。当她听到了我和韩琛的通话,我突然觉得,我辛辛苦苦建立的明亮,辉煌,希望,我的一切,突然间没了。没有任何感觉地没了。
****
我来自屯村,从小老天爷没给我太多选择。每次我都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我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对的,结果却是大错。唯一可以**的是,这个错误足够大。
我记得那天在青松观的大殿上,琛哥字字铿锵地说,“我这条命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我记得当时心里想,我要做将,不要做骨。
我还记得从青松观回来的路上,有个算命神仙在路边扯着一面小小的白旗,上面写着,“人做事,天注定“。
面对“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我有些按耐不住,I和II都看了,总体感觉不错,只是时间不凑巧,没赶上III的首映。昨晚,终于一睹庐山芳容,自己不是枪手懒得写影评,何况也写得不好,尽管社会上的影评早已经铺天盖地,但也懒得看别人写的。不过,好歹花了不少银子来看【无间道系列】,不唐僧几句,如何对得起自己荷包?若是抛弃帅不帅靓不靓的问题,或者抛弃电影技巧演员演技社会伦理道德等等问题,单单从我脑子里被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烙印而言,细细想来,无非是三句话。
无间道I:对不起,我是警察
还记得“喜剧之王”,看到一脸无厘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视线竟然有些模糊。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很欣慰,在无间道I中,我又看到了类似的一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合情了却不合法,又有很多事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对普通人来说,到底如何选择,的确头疼之极,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也似乎隐约有此无奈。但一个每月领用俸禄时刻不忘为纳税人保护利益的公务员,一个理智永远胜于感情的卧底警察,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脱口而出:对不起,我是警察。我觉得,这句台词没有噱头,没有做秀,应该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我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我必须得向警署负责,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其实,接下去一句台词更加精采,对方回答“谁知道?”,这是无间道I的点睛之笔,不过理解这句话必须得看了电影才知道,似乎有进一步被卷入目前泛滥的影评中去了,就此打住。
无间道II: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
假如说自己少不更事的时候觉得哲学家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那么现在觉得是恰恰相反,貌似神秘的哲学其实更多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生活阅历。很难说,那么多枯燥乏味但被捧为经典的哲学理论有比这句俗语更加接近真理。所以,我固执的认为这句话就是一哲学命题。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但请记住,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若觉得黑帮白道的大小人物相继身亡那只是电影而已,那么你错了。木子美就是因为比遽美凤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活得更加潇洒,对不起,俺又一次提及美凤,实在是例子太经典了。**不比萨达姆高明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更是不及萨的百分之一,但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相对于冰冷铁窗中独自垂泪到天明的老萨而言,依然可以笑傲江湖。小黑在飞黄的时候,何等英姿勃发,可事隔不多年还逃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平坦大道也足以要了他。至于在官场混到翻船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我还是不愿写出,怕玷污了自己的文字。
人一辈子,无论走什么路,白道黑道黄道红道,无论是谁,任凭你祖上是皇亲国戚或者三代贫农,不可能不出来混,但你如果有随时要还的心理准备,估计会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许多,很多时候,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会让你迟一些时候再还--也许会迟得令人发指换来一个寿寝善终。
无间道III: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要了解自己恐怕是最难的,大概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谚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镌刻在德尔斐智慧神庙上的一句箴言--“认识自己”。
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自然也做了不少事情,假如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和商贩讨价还价还有上网胡说八道。事实上我没谦虚,回忆一下还真的只有以上罗列的每天不断重复的事情属于我明确的范围,倘若可以掐着秒表精确计算一下以上时间的话,一定还有一大块空白的时间剩余,那么,在那段时间里,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许知道,“认识自己”正是他的名言。
当然,我并没有象刘卧底那样,就像只鼹鼠打算过冬一般的忙碌,所以,我还依稀记得我是昨晚看的无间道III,甚是松了口气,很明显排除了我也是卧底。电影中,越来越具体的恐慌慢慢的把他推入绝地,精神分裂症如期而至。我相信,刘一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否则也不会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把揭露自己卧底身份的录音带在大庭广众之下播放。在这段高潮的上演中,我听到电影院里一片笑声,那一刻,怀着一丝同情并且取笑刘卧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我记得,我也笑了,我不是取笑刘的精神分裂,我仅仅只是可怜那些取笑刘的芸芸众生还有我自己,其实,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每次还码完正文,其实内心就开始琢磨如何结尾,用干净漂亮的姿势谢幕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
当被人问及最喜欢的电影时,我可以毫无迟疑地告诉他,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电影,正如国语班主题曲中所唱得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在香港这样一个夹缝似的土地上却又如此的尖锐。
其实,面对生存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我根本没有能力评论上只言片语,因为现在的我根本不知自己到底是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而这条路又通向何方……这也是长久以来藏在我心中的一个巨大的恐惧,我会恐惧未来的某一天为今天作出的选择而遗恨终生,会害怕未来的结果是因为今天的别无选择,就像粤语版主题曲中唱得那样“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大家都知道故事结束之后将是一成不变的各司其职,所以才会把故事不当一回事。然而,当这是我们的故事,当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呢?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哪,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不是在开玩笑,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直击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像一把穿心利刃,挡开所有的借口,只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越是简单的答案越是充满玄机,越是二选一越是难以抉择。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人,用张爱玲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毕竟肚皮帮我隔开了一切,我唯一真正懂得的人只有自己,唯一知晓那些一切的难言之隐的人也只有自己,唯一能接受那些辩解的人还是自己。而正是这些懂得又让我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我是好人”,我们确实都没有那么好。
你会不会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样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样子?
电影中,警校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门外的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好人的生活,笑笑,即使陈永仁在道德上得到了全面的胜利,这样的命运也注定他无福消受。而门里人即使被打上了好人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坏人的出身。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都错了,而接下来就是步步错……人生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只能回首却不能重选,如果果真想要一次重新来的机会的话,拿命来换
这部电影让所有的主演都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包括杜汶泽。所有人,都带着如此鲜明的标签,陈永仁和刘建明,黄志明和韩琛,他们身上的好与坏都太淋漓尽致。人活得过于明白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腥风血雨,但是如果活得糊涂,这些也可以一笔带过,所以说难得糊涂,尤其是面对这种根本无法严格划分的二选一。我们都在为自己辩解,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如同陈永仁一般忠于职守的一面,却也奢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如同刘建明的一面,只是因为一步错步步错或者其实命运根本就没有安排我们走上那条好人之路。这就是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讲的道理“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电影中的故事只能用生死来结束,而生活中的故事,却可以多一些宽容,给好人一些安逸就如同给自己安逸,给坏人一次机会就如同给自己一次机会
《无间道》来自香港,这个比世界上大部分生活水平都好的岛屿,一度是天堂的代号。几个杰出的艺人和一帮高明的商人及用心良苦的故事高手,用命运和职业的格局码出换体思维,在好人坏人之间追问、游离,终而幻灭在规则底线。令人自然想起《变脸》,有点类似的抗争。从导演手法和推进方式看,《变脸》展示出更多是故事的猎奇,人心的惶然与迫切。《无间道》则十分冷静,是一部预设好的棋局,一座固守的监狱,人在中间,等待发生、过程和终结,最后只剩哀歌一曲。这个中间,导演和编剧占了主导位置,而刻意轻描淡写的拍摄手法更增添了偏重砝码。同为商业片,对生命的思索和残酷的体现,《无间道》显得胜过《变脸》。
四位主角表演没有辜负他们享有的昌隆声誉,平实、内敛,不沾暧昧的流露。背景、用光不徘徊在奢侈的铺张;平稳的表叙令人有足够时间让感觉壮大,溢满。音乐也没有刻意忧伤和煽情,低低呜声直通天际,让你相信这不只是命运的一首协奏曲,确是某个阴曹地府招安之音。
更难得是,没有以往港产片中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愚蠢花巧和卖弄。枪砰然响,人颓然倒,慌张中只剩模糊不安。黄秋生睡在摔扁的车上,嘴角挂着血丝,静止的肥大身驱在血腥中透出得固执,让人相信他是曾经的朋友和严肃的上司。曾志伟的阴鸷残忍,在影片开头几个眼神中便已画出。而他逃往消防楼道趔趄脚步,心里趴出的慌张和绝望,到无声无息中枪死去。很生活告之,真实老大和死人的区别,其实很小。
片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应该是最矛盾综合体,史无前例的位置必须让他掏出更多本钱丰富故事的完整,最好的演绎方法是忘记自己,忘了自己作为艺人刘德华的地位,明确主角是四个人。很庆幸,他不仅没带进个人戏外的乖张,而且很好找到了自己位置。差馆里的个人戏也显得克制,警察面对审犯,除了偷巧的智慧和些许得意,没有肆意夸张的烘托。到后来从电梯中平静出来的神态,十年前种下因果循环,已使他对任何结局都了于在胸,生亦何欢,死又何哀。刘在这里做得很成功。
梁朝伟是个超一流演员,绝不是他人口中所谓的工兵型,天生的忧郁和四顾无依的气质,强烈影响他所演过的每一部影片。这种角色演来更游刃有余。迷惘的眼,散漫的形神,总能看出内心对行为和身体的背叛,自我的怀疑。我是警察,这话只能在医生面前心不在焉吐出。求证永远在炼狱中,道路从不间断,最后也只能睁大眼睛,在四面封闭的电梯瘫软到另一个世界。所有信心在这里嘎然而止,是为无间道。
令人心悸的生存状态安排,自然离不开对爱情的编弄,而爱情相对这些,实在无力和不足为道。导演让郑秀文和陈慧琳适可而止的表演再次证明他的高明。郑演惯都市傻女人,没有在片中长久撒泼,破坏阴沉平静气氛,实是幸事。而陈慧琳的寡言少语,和惊艳容颜符合大众对心理医生的神秘期盼。没有风雨中的凄厉,生离死别的痛苦,只留底匆匆的录音和纸片儿。爱情,只是众多炼*狱中的一个痛苦而普通程序。女人,地狱里只是配角。
影片的结局据说有两个,刘的被铺和升官。前者符合普通人心中因果报应的快意;但后者绝不是所谓的皆大欢喜,相比下更符合故事的发展路线,刘最后望着陈(梁饰)的坟,千般痛苦和欲望熬成一句话,“我想和他换”。生不如死。亦是无间道。
好的影片,往往有许多解读,须得亲身去看,去体验。如果只看预告和影评,就有如我幼时看到超度挂画中的地狱,离事实太远,太不可信。
附:
无间道,据说是地狱最深渊,存在永不间断痛苦。
我是无法知道地狱样子的,脑中所有的来源,都不能让我确信那些是真实。书籍里文字给人无穷大想象空间,可以丰富在内心,印象却始终模糊,像斑斓抽象的画,能嗅出森森之气,转身就忘记。视觉中的印象更少,兼而飘忽不定,十分不可信。记得家乡大部分葬礼中,请来超度的是本地农民,他们大部分眉目清秀,神态清雅,据说叫道士。在我还小时,无疑觉得这些太新奇。色彩绚丽、宽大,布料和做工都粗糙的道服,马上让我想到戏台上抖动的画布,并囔着要穿,没人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守着挂起的大副围幔发呆,上面是支离破碎的身体、赤发的厉鬼、尖锐的刀片,和大块的血。我第一次看,人来人往中,莫名其妙吓的大哭。有人安慰说不用怕,那是地狱,处罚坏人的地方,这些道士就是给死去的人来说好话的。我惊魂未定决定做个好人,对地狱也有个了解。
稍大点的时候,就请教别人,地狱真是这样的吗?哪个是十八层永不翻身之处?道士真那么厉害吗?也没人能说清楚。再大点,看到电视电影中颠来倒去的阴间、神鬼之说,就试着勇敢想,大概根本没有地狱吧。原用不着操心。
至现在,想到地狱,就不是有没有和恐惧的思索了。基督教中与东方文化里死后面临天堂、地狱的选择有苟同的地方。但一旦洋化的东西就难免有戏謔的成分,地狱天堂在幽默和笑话书中常出现,后者更成了时代的流行广告语。成为了轻松话题。
当然,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自有不凡之处,衍化的文化更千姿百态。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水泥森林中,怕是没人会有我幼时的恐惧了。否则不是神经短路,大概也是耋耄之年,深恐亲身体验的担忧。再大张旗鼓说起地狱,就直接是现实的景状,生活摆下的痛楚局面了。《无间道》就是这么个故事。
一遍一遍又一遍,我乐此不彼的重温着刘伟强先生的经典作品。我很喜欢《无间道》系列电影
,其中人物性格的鲜活丰满,演员的精湛演技,剧情的波荡起伏,配乐的缥缈煽情,画面的纯净饱满......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好印象。我觉得它是我看过的港产电影中最好看的一部之一。在感受其美的一面的时候,我同时还留意了其相反的一面,结果我发现其情节有一个很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了结局的产生。在此我斗胆向编剧和导演提出来!声明,本人为非专业者,此文只是一时兴起,所有观点皆一孔之见,望观者一笑而过!
《无间道I》中,陈永仁经过长时间的卧底,终于和刘建明联手扫除韩琛黑帮团伙,还帮黄警官报了一剑之仇。之后,陈顺理成章的回到警队去结束自己长达十年的非人卧底生涯,并与素不相识的合作者刘有了接触。然而就在这时,陈偶然发现,原来刘就是一直隐藏在警队的黑帮卧底,他大骇!为安全和保险着想,他趁刘恢复自己身份之时,悄无声息的溜出了警署,计划寻找刘的犯罪证据并制服他。结果,刘产生了警觉,并有了防范......
这里,我以为,按照故事中设计的人物性格特征,当陈发现刘的秘密之后,其第一反应应该是故作沉默,等身份恢复以后,再投入心思揪出刘,而不是离开,把事情搞乱。那样不符情节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按故事设计的陈的特征是聪明,观察能力强。他也因此才被选为卧底。如此,他不可能想不到两点:
一,他在室内发现刘的秘密的事,刘并不知情。只要他看着刘时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刘就不会对他有任何怀疑,而且陈会在很安全的情况下被恢复身份,之后,陈再以警察的身份去查刘,就安全方便的多。就陈在黑帮卧底这么多年的经验,他能很轻松做到这一点。
二,陈在那个时候跑离警队,很明显的暴漏了他发现刘秘密的事。如此一来,刘就有戒备了。陈理所当然的被沦为古惑仔,不但被通缉有生命危险还不方便去找证据抓刘,困难重重!
当陈想到这两点时,他会选择后者吗?
或许......
其次,陈卧底十年之久,在他内心深处应该形成了一种定性,那就是万事镇静,脸部任何表情都不反应所想。即使他厌倦已久,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定性。所以,那个时候他不会慌乱的离开,而是继续“卧底”......
由以上几点,我以为,剧本情节陈冒失离开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应该很镇静的隐瞒并一步步把刘给揪出来。那样的话,陈不但不会那样轻易的牺牲,查出刘也不会那么困难。那么,结局,就大变样了!
我是在HBO上面第一次看到《无间道I》的;距离它的首映,已经两年了。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竟被它稳稳地钉在电视机前面,一个半小时未曾转台。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感谢《无间道》,因为,这部片子标志着华人电影工业,以它自己的方式,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而这是我们在看了几十年的好莱坞之后,所梦寐以求的境界。
这成熟发生在香港,就产业环境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在过去看港片的经验,虽然其通俗与大众化的特色,一般都表现得相当彻底,但是,总还觉得像是停留在青春期的趣味。在过往港片的逻辑当中,彷佛拍片这回事,就是必须将观众想象成未成年,然后企图一网打尽地把他们通通哄骗进戏院。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故事,不管是搞笑或悲情、耍刀弄枪或谈情说爱,或多或少总还是要弄一点所谓「轻松」甚或「无厘头」的桥段,或是投合青少年耍酷爱现心理的英雄场面;似乎那些才是票房的保证。
(本章防盗。麻烦各位请明天再订阅。)
十一年前,在青松观的大殿上,琛哥对着七名新人说,“出来行走江湖的,是生是死,该由自己决定。“琛哥又说,“你们跟随我的日子最短,身家最清白,以后的路怎样走,由你们自己决定。“
那一天烈日当头,神像狰牙狞目,桌台上七具小小的骨灰盒让我微感不妥。但是我没有说不。
强/弱;善/恶
从小我就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做得比别人强。爸爸死后,妈妈没有与我相依为命,而是愈加嫌弃这个家。后来,妈妈移民去了加拿大。
我叫刘建明,15岁从中五辍学跟了琛哥。我发誓不回屯村,不再让人看不起。
所以,虽然骨灰盒的意头不好,我仍然倔强地想,他们六个能做我也能做,还要比他们做得更好。许多年后,陈永仁在上环粤海大厦的天台用枪指着我的头,我对他说,“那时候我没得选择。“
也许,那时我可以说“不“,不过人生怎么能假设呢。如果我真拒绝了琛哥,也许第二天就会死在尖沙咀的某条巷子里。
我从小就没有资格去考虑好与坏。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奔驰开起来很舒服,就算知道,也不会有一辆奔驰摆在我面前供我选择。我只能走路,区别只在于我可以走得快一点,也可以走得慢一点;可以穿着鞋,也可以把鞋脱了拿在手里。
我没办法选择善恶,但我能选择强弱。我的选择是穿着鞋,很快地走。
在警校我获奖无数,毕业后顺利升级。即使在琛哥亡命泰国的两年里,没有他的内部消息,我依然屡屡建功。我知道自己没有天赋,所以只有靠努力,事无巨细力求完美。每次我都告诉自己,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努力做好,二是努力做更好。Mary死后我辗转于不同的音响店,每次都试听她送给我的蔡琴《老歌》。在深水村,我给音像店老板换了一条Grado的线,效果好得出乎他意料。
调到内务部之前,梁总警司在高尔夫球场告诉我,眼光要放长远一点。看着球飞到远得看不见的海里,我突然明白这一次自己的选择是要除掉韩琛。
朋友
在警局我独来独往。其实导演完全可以给我安排几个朋友。我工作优秀,平易近人。我不抽烟不酗酒不打女人,也有人说过我帅。我能从女同事眼里看到倾慕。与大家想像的不同,我其实很想和他们交朋友。他们受人尊敬,走路不需要低头和绕行,也不需要常常假装不经意地往后看。他们是我从小梦想的一切。
可是你知道,有很多人,你想和他们做朋友,他们也想和你做朋友,但你们就是做不来。
傻强最终没有把陈永仁抖出去。临死前他告诉仁哥,“总之呢,如果一个人在做一件事,却很不专心地看着别人,他就是警察。“那一刻我羡慕阿仁。
我和他同样危险,都害怕被识破。不同的是,他做了许多坏事,却知道自己是对的,我抓了许多坏人,却总害怕自己是错的。他可以问心无愧地和那些渣滓交朋友,我只能拼命工作来掩饰自卑。甚至不敢去看心理医生。我开始嫉妒他。
直到大B开枪打死他,我才突然觉得大家扯平了。我看着他渐渐没有光彩的眼睛,里面一片茫然。10年了,只有迪路和傻强知道他喜欢观塘的那家叉烧,只穿黑色的衣服。就算知道了他是卧底,就算整个警局向他的尸体敬礼,我想也没有人真的悲伤,只需要一个下午大家就会把他忘记,甚至没人记得他的模样。毕竟,谁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忆。要记住一个你没有记忆的人是很难的。
而我,就算刚才被他打死了,身败名裂,也会有许多人唏嘘不已。在某个阳光温暖的夏日午后,阿May还会突然想起,我这个内务部警司不经意间给她端过一杯鸳鸯奶茶。
唯一对不起的是Mary。我以为她可以拯救我,后来才明白,如果自己救不了自己,期待别人,就算我是最爱的Mary,最可爱的Mary,必定是缘木求鱼。当她听到了我和韩琛的通话,我突然觉得,我辛辛苦苦建立的明亮,辉煌,希望,我的一切,突然间没了。没有任何感觉地没了。
****
我来自屯村,从小老天爷没给我太多选择。每次我都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我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对的,结果却是大错。唯一可以**的是,这个错误足够大。
我记得那天在青松观的大殿上,琛哥字字铿锵地说,“我这条命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我记得当时心里想,我要做将,不要做骨。
我还记得从青松观回来的路上,有个算命神仙在路边扯着一面小小的白旗,上面写着,“人做事,天注定“。
面对“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我有些按耐不住,I和II都看了,总体感觉不错,只是时间不凑巧,没赶上III的首映。昨晚,终于一睹庐山芳容,自己不是枪手懒得写影评,何况也写得不好,尽管社会上的影评早已经铺天盖地,但也懒得看别人写的。不过,好歹花了不少银子来看【无间道系列】,不唐僧几句,如何对得起自己荷包?若是抛弃帅不帅靓不靓的问题,或者抛弃电影技巧演员演技社会伦理道德等等问题,单单从我脑子里被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烙印而言,细细想来,无非是三句话。
无间道I:对不起,我是警察
还记得“喜剧之王”,看到一脸无厘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视线竟然有些模糊。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很欣慰,在无间道I中,我又看到了类似的一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合情了却不合法,又有很多事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对普通人来说,到底如何选择,的确头疼之极,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也似乎隐约有此无奈。但一个每月领用俸禄时刻不忘为纳税人保护利益的公务员,一个理智永远胜于感情的卧底警察,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脱口而出:对不起,我是警察。我觉得,这句台词没有噱头,没有做秀,应该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我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我必须得向警署负责,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其实,接下去一句台词更加精采,对方回答“谁知道?”,这是无间道I的点睛之笔,不过理解这句话必须得看了电影才知道,似乎有进一步被卷入目前泛滥的影评中去了,就此打住。
无间道II: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
假如说自己少不更事的时候觉得哲学家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那么现在觉得是恰恰相反,貌似神秘的哲学其实更多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生活阅历。很难说,那么多枯燥乏味但被捧为经典的哲学理论有比这句俗语更加接近真理。所以,我固执的认为这句话就是一哲学命题。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但请记住,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若觉得黑帮白道的大小人物相继身亡那只是电影而已,那么你错了。木子美就是因为比遽美凤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活得更加潇洒,对不起,俺又一次提及美凤,实在是例子太经典了。**不比萨达姆高明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更是不及萨的百分之一,但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相对于冰冷铁窗中独自垂泪到天明的老萨而言,依然可以笑傲江湖。小黑在飞黄的时候,何等英姿勃发,可事隔不多年还逃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平坦大道也足以要了他。至于在官场混到翻船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我还是不愿写出,怕玷污了自己的文字。
人一辈子,无论走什么路,白道黑道黄道红道,无论是谁,任凭你祖上是皇亲国戚或者三代贫农,不可能不出来混,但你如果有随时要还的心理准备,估计会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许多,很多时候,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会让你迟一些时候再还--也许会迟得令人发指换来一个寿寝善终。
无间道III: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要了解自己恐怕是最难的,大概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谚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镌刻在德尔斐智慧神庙上的一句箴言--“认识自己”。
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自然也做了不少事情,假如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和商贩讨价还价还有上网胡说八道。事实上我没谦虚,回忆一下还真的只有以上罗列的每天不断重复的事情属于我明确的范围,倘若可以掐着秒表精确计算一下以上时间的话,一定还有一大块空白的时间剩余,那么,在那段时间里,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许知道,“认识自己”正是他的名言。
当然,我并没有象刘卧底那样,就像只鼹鼠打算过冬一般的忙碌,所以,我还依稀记得我是昨晚看的无间道III,甚是松了口气,很明显排除了我也是卧底。电影中,越来越具体的恐慌慢慢的把他推入绝地,精神分裂症如期而至。我相信,刘一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否则也不会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把揭露自己卧底身份的录音带在大庭广众之下播放。在这段高潮的上演中,我听到电影院里一片笑声,那一刻,怀着一丝同情并且取笑刘卧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我记得,我也笑了,我不是取笑刘的精神分裂,我仅仅只是可怜那些取笑刘的芸芸众生还有我自己,其实,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每次还码完正文,其实内心就开始琢磨如何结尾,用干净漂亮的姿势谢幕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
当被人问及最喜欢的电影时,我可以毫无迟疑地告诉他,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电影,正如国语班主题曲中所唱得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在香港这样一个夹缝似的土地上却又如此的尖锐。
其实,面对生存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我根本没有能力评论上只言片语,因为现在的我根本不知自己到底是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而这条路又通向何方……这也是长久以来藏在我心中的一个巨大的恐惧,我会恐惧未来的某一天为今天作出的选择而遗恨终生,会害怕未来的结果是因为今天的别无选择,就像粤语版主题曲中唱得那样“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大家都知道故事结束之后将是一成不变的各司其职,所以才会把故事不当一回事。然而,当这是我们的故事,当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呢?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哪,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不是在开玩笑,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直击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像一把穿心利刃,挡开所有的借口,只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越是简单的答案越是充满玄机,越是二选一越是难以抉择。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人,用张爱玲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毕竟肚皮帮我隔开了一切,我唯一真正懂得的人只有自己,唯一知晓那些一切的难言之隐的人也只有自己,唯一能接受那些辩解的人还是自己。而正是这些懂得又让我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我是好人”,我们确实都没有那么好。
你会不会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样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样子?
电影中,警校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门外的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好人的生活,笑笑,即使陈永仁在道德上得到了全面的胜利,这样的命运也注定他无福消受。而门里人即使被打上了好人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坏人的出身。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都错了,而接下来就是步步错……人生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只能回首却不能重选,如果果真想要一次重新来的机会的话,拿命来换
这部电影让所有的主演都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包括杜汶泽。所有人,都带着如此鲜明的标签,陈永仁和刘建明,黄志明和韩琛,他们身上的好与坏都太淋漓尽致。人活得过于明白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腥风血雨,但是如果活得糊涂,这些也可以一笔带过,所以说难得糊涂,尤其是面对这种根本无法严格划分的二选一。我们都在为自己辩解,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如同陈永仁一般忠于职守的一面,却也奢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如同刘建明的一面,只是因为一步错步步错或者其实命运根本就没有安排我们走上那条好人之路。这就是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讲的道理“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电影中的故事只能用生死来结束,而生活中的故事,却可以多一些宽容,给好人一些安逸就如同给自己安逸,给坏人一次机会就如同给自己一次机会
《无间道》来自香港,这个比世界上大部分生活水平都好的岛屿,一度是天堂的代号。几个杰出的艺人和一帮高明的商人及用心良苦的故事高手,用命运和职业的格局码出换体思维,在好人坏人之间追问、游离,终而幻灭在规则底线。令人自然想起《变脸》,有点类似的抗争。从导演手法和推进方式看,《变脸》展示出更多是故事的猎奇,人心的惶然与迫切。《无间道》则十分冷静,是一部预设好的棋局,一座固守的监狱,人在中间,等待发生、过程和终结,最后只剩哀歌一曲。这个中间,导演和编剧占了主导位置,而刻意轻描淡写的拍摄手法更增添了偏重砝码。同为商业片,对生命的思索和残酷的体现,《无间道》显得胜过《变脸》。
四位主角表演没有辜负他们享有的昌隆声誉,平实、内敛,不沾暧昧的流露。背景、用光不徘徊在奢侈的铺张;平稳的表叙令人有足够时间让感觉壮大,溢满。音乐也没有刻意忧伤和煽情,低低呜声直通天际,让你相信这不只是命运的一首协奏曲,确是某个阴曹地府招安之音。
更难得是,没有以往港产片中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愚蠢花巧和卖弄。枪砰然响,人颓然倒,慌张中只剩模糊不安。黄秋生睡在摔扁的车上,嘴角挂着血丝,静止的肥大身驱在血腥中透出得固执,让人相信他是曾经的朋友和严肃的上司。曾志伟的阴鸷残忍,在影片开头几个眼神中便已画出。而他逃往消防楼道趔趄脚步,心里趴出的慌张和绝望,到无声无息中枪死去。很生活告之,真实老大和死人的区别,其实很小。
片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应该是最矛盾综合体,史无前例的位置必须让他掏出更多本钱丰富故事的完整,最好的演绎方法是忘记自己,忘了自己作为艺人刘德华的地位,明确主角是四个人。很庆幸,他不仅没带进个人戏外的乖张,而且很好找到了自己位置。差馆里的个人戏也显得克制,警察面对审犯,除了偷巧的智慧和些许得意,没有肆意夸张的烘托。到后来从电梯中平静出来的神态,十年前种下因果循环,已使他对任何结局都了于在胸,生亦何欢,死又何哀。刘在这里做得很成功。
梁朝伟是个超一流演员,绝不是他人口中所谓的工兵型,天生的忧郁和四顾无依的气质,强烈影响他所演过的每一部影片。这种角色演来更游刃有余。迷惘的眼,散漫的形神,总能看出内心对行为和身体的背叛,自我的怀疑。我是警察,这话只能在医生面前心不在焉吐出。求证永远在炼狱中,道路从不间断,最后也只能睁大眼睛,在四面封闭的电梯瘫软到另一个世界。所有信心在这里嘎然而止,是为无间道。
令人心悸的生存状态安排,自然离不开对爱情的编弄,而爱情相对这些,实在无力和不足为道。导演让郑秀文和陈慧琳适可而止的表演再次证明他的高明。郑演惯都市傻女人,没有在片中长久撒泼,破坏阴沉平静气氛,实是幸事。而陈慧琳的寡言少语,和惊艳容颜符合大众对心理医生的神秘期盼。没有风雨中的凄厉,生离死别的痛苦,只留底匆匆的录音和纸片儿。爱情,只是众多炼*狱中的一个痛苦而普通程序。女人,地狱里只是配角。
影片的结局据说有两个,刘的被铺和升官。前者符合普通人心中因果报应的快意;但后者绝不是所谓的皆大欢喜,相比下更符合故事的发展路线,刘最后望着陈(梁饰)的坟,千般痛苦和欲望熬成一句话,“我想和他换”。生不如死。亦是无间道。
好的影片,往往有许多解读,须得亲身去看,去体验。如果只看预告和影评,就有如我幼时看到超度挂画中的地狱,离事实太远,太不可信。
附:
无间道,据说是地狱最深渊,存在永不间断痛苦。
我是无法知道地狱样子的,脑中所有的来源,都不能让我确信那些是真实。书籍里文字给人无穷大想象空间,可以丰富在内心,印象却始终模糊,像斑斓抽象的画,能嗅出森森之气,转身就忘记。视觉中的印象更少,兼而飘忽不定,十分不可信。记得家乡大部分葬礼中,请来超度的是本地农民,他们大部分眉目清秀,神态清雅,据说叫道士。在我还小时,无疑觉得这些太新奇。色彩绚丽、宽大,布料和做工都粗糙的道服,马上让我想到戏台上抖动的画布,并囔着要穿,没人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守着挂起的大副围幔发呆,上面是支离破碎的身体、赤发的厉鬼、尖锐的刀片,和大块的血。我第一次看,人来人往中,莫名其妙吓的大哭。有人安慰说不用怕,那是地狱,处罚坏人的地方,这些道士就是给死去的人来说好话的。我惊魂未定决定做个好人,对地狱也有个了解。
稍大点的时候,就请教别人,地狱真是这样的吗?哪个是十八层永不翻身之处?道士真那么厉害吗?也没人能说清楚。再大点,看到电视电影中颠来倒去的阴间、神鬼之说,就试着勇敢想,大概根本没有地狱吧。原用不着操心。
至现在,想到地狱,就不是有没有和恐惧的思索了。基督教中与东方文化里死后面临天堂、地狱的选择有苟同的地方。但一旦洋化的东西就难免有戏謔的成分,地狱天堂在幽默和笑话书中常出现,后者更成了时代的流行广告语。成为了轻松话题。
当然,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自有不凡之处,衍化的文化更千姿百态。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水泥森林中,怕是没人会有我幼时的恐惧了。否则不是神经短路,大概也是耋耄之年,深恐亲身体验的担忧。再大张旗鼓说起地狱,就直接是现实的景状,生活摆下的痛楚局面了。《无间道》就是这么个故事。
一遍一遍又一遍,我乐此不彼的重温着刘伟强先生的经典作品。我很喜欢《无间道》系列电影
,其中人物性格的鲜活丰满,演员的精湛演技,剧情的波荡起伏,配乐的缥缈煽情,画面的纯净饱满......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好印象。我觉得它是我看过的港产电影中最好看的一部之一。在感受其美的一面的时候,我同时还留意了其相反的一面,结果我发现其情节有一个很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了结局的产生。在此我斗胆向编剧和导演提出来!声明,本人为非专业者,此文只是一时兴起,所有观点皆一孔之见,望观者一笑而过!
《无间道I》中,陈永仁经过长时间的卧底,终于和刘建明联手扫除韩琛黑帮团伙,还帮黄警官报了一剑之仇。之后,陈顺理成章的回到警队去结束自己长达十年的非人卧底生涯,并与素不相识的合作者刘有了接触。然而就在这时,陈偶然发现,原来刘就是一直隐藏在警队的黑帮卧底,他大骇!为安全和保险着想,他趁刘恢复自己身份之时,悄无声息的溜出了警署,计划寻找刘的犯罪证据并制服他。结果,刘产生了警觉,并有了防范......
这里,我以为,按照故事中设计的人物性格特征,当陈发现刘的秘密之后,其第一反应应该是故作沉默,等身份恢复以后,再投入心思揪出刘,而不是离开,把事情搞乱。那样不符情节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按故事设计的陈的特征是聪明,观察能力强。他也因此才被选为卧底。如此,他不可能想不到两点:
一,他在室内发现刘的秘密的事,刘并不知情。只要他看着刘时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刘就不会对他有任何怀疑,而且陈会在很安全的情况下被恢复身份,之后,陈再以警察的身份去查刘,就安全方便的多。就陈在黑帮卧底这么多年的经验,他能很轻松做到这一点。
二,陈在那个时候跑离警队,很明显的暴漏了他发现刘秘密的事。如此一来,刘就有戒备了。陈理所当然的被沦为古惑仔,不但被通缉有生命危险还不方便去找证据抓刘,困难重重!
当陈想到这两点时,他会选择后者吗?
或许......
其次,陈卧底十年之久,在他内心深处应该形成了一种定性,那就是万事镇静,脸部任何表情都不反应所想。即使他厌倦已久,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定性。所以,那个时候他不会慌乱的离开,而是继续“卧底”......
由以上几点,我以为,剧本情节陈冒失离开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他应该很镇静的隐瞒并一步步把刘给揪出来。那样的话,陈不但不会那样轻易的牺牲,查出刘也不会那么困难。那么,结局,就大变样了!
我是在HBO上面第一次看到《无间道I》的;距离它的首映,已经两年了。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竟被它稳稳地钉在电视机前面,一个半小时未曾转台。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感谢《无间道》,因为,这部片子标志着华人电影工业,以它自己的方式,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而这是我们在看了几十年的好莱坞之后,所梦寐以求的境界。
这成熟发生在香港,就产业环境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在过去看港片的经验,虽然其通俗与大众化的特色,一般都表现得相当彻底,但是,总还觉得像是停留在青春期的趣味。在过往港片的逻辑当中,彷佛拍片这回事,就是必须将观众想象成未成年,然后企图一网打尽地把他们通通哄骗进戏院。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故事,不管是搞笑或悲情、耍刀弄枪或谈情说爱,或多或少总还是要弄一点所谓「轻松」甚或「无厘头」的桥段,或是投合青少年耍酷爱现心理的英雄场面;似乎那些才是票房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