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章身故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北雄》最新章节!
别看在太极殿中长孙顺德战战兢兢,可离开了皇帝的视线,那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正满脑门官司的他看着炸毛的杜楚客,只抹了抹脑门上的冷汗道:“贤弟在殿中也说,如今门下人心惶惶, 需要善加安抚,怎的又要出尔反尔?
当此之时,你我若不能同心同德,还要闹什么意气,如此过上几日,怕是你我就不是罚俸一载了吧?”
杜楚客一口气憋住,沉吟片刻,却是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转身之际,冷飕飕的话传了出来,“同心同德?哈,长孙侍郎自家还是好自为之吧。”
长孙顺德瞅着对方的背影,也是暗自咬牙,好你个杜山宾,以前还以为是個老实人,如今竟然在太极殿前故作姿态,这是要做给谁看?
他想的是一点都没错,就算杜楚客怒火中烧,若是搁在封德彝在时,当不至于在太极殿前发作出来。
此时勃然作色, 多数还是看出了皇帝的心意,所以才会如此。
人家杜楚客也是在洛阳匪巢待过的人, 还在那里坐过牢, 即便性情醇厚了些, 但绝对不是缺心眼的傻子,在这种时候, 断不会为人枪刀,把自己归为长孙顺德一党。
回去的路上长孙顺德心事重重,暂理省务,这是摸到侍中的边了?
皇帝对封伦一直信重有加,加之封伦本人滑不留手,他想要取而代之已久,却是一直无法可想。
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他肯定是要死死抓住的。
皇帝入主长安已有六载,文治武功非是杨广,李渊之辈可比,满朝文武,亲信者多唉,要是早上几年也就好了,那时皇帝刚刚入京,天下未定,不管是洛阳氏族,还是长安门户, 皇帝都需安抚倚重。
换句话说, 那时他长孙顺德说话是有着十足的分量的。
但如今时过境迁, 忽忽数载,当今天子年年用武,平定了天下诸侯不说,连高句丽都给灭了,威势布于内外,眼见着已经超越了前隋开皇之功。
这个时候皇帝在朝中那还用问?天下大事一言而决,再也无人敢于违逆。
所以想像当年在洛阳时那些人一样,联合众人,把控朝政是不可能了,最多只能用于自保而已。
想到自己的那些党羽,长孙顺德掂量了几番,心里稍稍镇定了些。
他也知道皇帝对他不满已久,可那不算什么,经历了那许多乱纷纷的局面,长孙顺德一直深信聚众才能成事的道理。
没有友朋,哪能在朝中立足?无有党羽,还谈什么为官?家资不富,还说什么为官脸面?皇帝不也是党羽成群,才称得一声陛下吗?
想到这些,长孙顺德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意,哼哼,大家都是一般,他长孙顺德当个宰相怎么了?还能比那名声不佳,孤魂野鬼一般的封德彝差了不成?
而这就是河南走出来的人物,一直深刻的受到河南战乱的影响,所思所想,所行所言,和其他地方的人都不太一样,对皇权没那么敬畏,对权势的追逐永无止境。
当然了,不管两位门下侍郎怎么想,躁动的门下省还是在他们严令之下平静了下来,也无人再提去封德彝府上探病之事,说嘴的人也少了,多数人都在观望风色,等着最终的消息。
只是人心浮动在所难免
李破也无心政务,只在太极殿中待了半日,便回去了后宫。
外朝的官员们得到消息的时间晚了一些,上午时中书令萧禹入宫见驾,不多时,尚书左仆射温彦博也进了太极殿。
随后两人出宫,一起到封府去探望了封德彝。
其实没有卵用,在李破看来,什么头风之症,八成是他娘的脑溢血,还是很严重的那种,封伦九成九是熬不过去这一关了。
也一如他所料,到了这一日晚间,封府传来丧讯,封德彝殁了。
封德彝一直处于昏迷之中,竟然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得到消息的李破闻之,也是哀叹一声。
封德彝其人聪明绝顶,人情练达,于大略之上更是鲜有人能及,几乎就是另外一个裴弘大。
只是没想到人家裴弘大还活的好好的,年岁小了一轮还多的封德彝却先行了一步。
丧讯传入宫中时,李破正在跟自家婆娘用晚饭,当时饭就吃不下去了。
封德彝归顺于他虽不过数载,但用起来太过顺手,君臣之间也便潜移默化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想起封老头时不时的扮出无赖相,舔着一张老脸来他面前讨上一餐饭食,言谈之际,也是有趣的紧,但在大事之上,却又能为他出谋划策,不落人后
想到这些李破不由暗叹,以后可能不会再有这样的人出现在自己面前了,封伦之殁,无异于痛失干城啊。
也许是年纪大了,李破罕见的有些悲伤,由此也可见封德彝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几乎已不下于陈孝意,温彦博等晋阳旧人。
如此一来,封德彝的身后之名也就有了定论。
李破令中书,礼部,以及秘书监官员商议,为封德彝论身后之功,加赏以及治丧诸事。
一位宰相暴病而殁,对于朝堂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混乱,甚至是朝争。
要是一位权臣殁了,说不定还要迎接一波清洗,或者是叛乱什么的。
这些都是正常情况,只是封德彝不太一样,虽然殁在了任上,可在唐初这样一个环境之下,上面开国之君在位,本人家中人丁寥寥,又无多少亲朋好友,更没有大肆结纳党羽,也就没引起那么大的波澜。
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封伦于国有功,是开国功臣之一,要议功,不要去挑错,加的谥号也得是美谥。
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当即辍朝三日,还亲自出宫到封府,向封德彝的家人表示慰问,可谓是把姿态摆的明明白白。
臣下们于是心领神会,很快便把一应文书摆在了皇帝案上。
按照程序,先得是由封德彝的子孙表述封德彝之功绩,甚或是人生中的一些污点,但大致上就是表功,除非万不得已,子孙是不会往父亲或是祖父身上泼脏水的。
只是封德彝是一脉单传,还是晚年得子,封言道如今也才十岁,肯定不能承担重任。
于是这个环节便由中书舍人杨师道代笔而成。
交到中书之后,又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润色一番,由秘书大监温大临,著作郎虞世南,中书令萧禹,礼部尚书李纲等人商议而成。
由此,其中只是略略说了说封德彝在前朝时的为官经历,详述的却只有唐初六载之功绩,结论自然是于国有功,不愧先贤,当为世之名臣。
即便如此,李破还是封还三次才定下来,朝野内外的臣下们眼见皇帝的这种操作,羡慕嫉妒恨自不必提。
朝中的重臣们,尤其是死后能上谥号的臣下们,心中却都很慰贴,皇帝如此有情有义,自己等人也就不用担心身后之名了。
但也有人看不清风色,也许是看得清,只是想作个逆行之人,博个名声什么的,反正是给皇帝添了堵。
治书侍御史唐临,牛行远等人上书言曰,“封伦固有功绩,然多狡智,多揣摩之才,有托付之巧,党杨素而得荣宠,附化及而得苟活。
辅杨广而亡基业,或有赧颜,托士及而归明君之下,疏无愧色”
一篇文章下来,文采斐然,还都说在了点上,封德彝这人债落下的比较多,也不怪人说嘴,而且御史就是为此而生,李破度量大,能容得下反对意见,只置之不理便罢。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作为开国之君,他想给封德彝留个好名声,以酬其功,那就能留其美名于世,至于后人怎么说,他也管不了那么多。
不过没过几日,兵部侍郎唐俭又出了幺蛾子,上书言事道:“封伦生前深受恩宠,殁后而曝其短,此正世之理也,还请朝中重议其功过,更改谥号,以正视听。”
李破当时瞅了瞅这份奏疏,就问了孙伏伽一嘴,“唐侍郎和那唐临可有亲戚?”
孙伏伽答道:“唐临为唐茂约堂弟”
李破微微一笑,唐氏跟封德彝有仇乎?人都死了,还这么不管不顾的紧咬着不放?这是在李渊那会结下的恩怨?不至于吧
只是如今的唐俭已不是李渊治下的那位知兵的唐茂约了,在李破看来,这人一辈子都没领过兵,怎么就会传出知兵之名?
这些年在兵部侍郎位上也无多少建树,才能极其有限,也许是怀念旧主,不愿出力所致?
兵部那边还落着些事故呢,李破可一直记得,有人说什么兵部五品以下官职任选,如今兵部侍郎就只唐俭一人在京,他倒要看看,兵部那边还能出什么幺蛾子。
李破不是李世民,没有经历过兄弟阋墙的故事,就更不会在意封德彝于其中有何操弄,所以唐俭所言无足轻重。
封德彝的身后之事很快就定了下来,追赠司空,谥号文忠,荫其子封言道渤海郡公,羽林尉,入宫与皇子相伴。
()
1秒记住网:。
别看在太极殿中长孙顺德战战兢兢,可离开了皇帝的视线,那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正满脑门官司的他看着炸毛的杜楚客,只抹了抹脑门上的冷汗道:“贤弟在殿中也说,如今门下人心惶惶, 需要善加安抚,怎的又要出尔反尔?
当此之时,你我若不能同心同德,还要闹什么意气,如此过上几日,怕是你我就不是罚俸一载了吧?”
杜楚客一口气憋住,沉吟片刻,却是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转身之际,冷飕飕的话传了出来,“同心同德?哈,长孙侍郎自家还是好自为之吧。”
长孙顺德瞅着对方的背影,也是暗自咬牙,好你个杜山宾,以前还以为是個老实人,如今竟然在太极殿前故作姿态,这是要做给谁看?
他想的是一点都没错,就算杜楚客怒火中烧,若是搁在封德彝在时,当不至于在太极殿前发作出来。
此时勃然作色, 多数还是看出了皇帝的心意,所以才会如此。
人家杜楚客也是在洛阳匪巢待过的人, 还在那里坐过牢, 即便性情醇厚了些, 但绝对不是缺心眼的傻子,在这种时候, 断不会为人枪刀,把自己归为长孙顺德一党。
回去的路上长孙顺德心事重重,暂理省务,这是摸到侍中的边了?
皇帝对封伦一直信重有加,加之封伦本人滑不留手,他想要取而代之已久,却是一直无法可想。
如今终于有了机会,他肯定是要死死抓住的。
皇帝入主长安已有六载,文治武功非是杨广,李渊之辈可比,满朝文武,亲信者多唉,要是早上几年也就好了,那时皇帝刚刚入京,天下未定,不管是洛阳氏族,还是长安门户, 皇帝都需安抚倚重。
换句话说, 那时他长孙顺德说话是有着十足的分量的。
但如今时过境迁, 忽忽数载,当今天子年年用武,平定了天下诸侯不说,连高句丽都给灭了,威势布于内外,眼见着已经超越了前隋开皇之功。
这个时候皇帝在朝中那还用问?天下大事一言而决,再也无人敢于违逆。
所以想像当年在洛阳时那些人一样,联合众人,把控朝政是不可能了,最多只能用于自保而已。
想到自己的那些党羽,长孙顺德掂量了几番,心里稍稍镇定了些。
他也知道皇帝对他不满已久,可那不算什么,经历了那许多乱纷纷的局面,长孙顺德一直深信聚众才能成事的道理。
没有友朋,哪能在朝中立足?无有党羽,还谈什么为官?家资不富,还说什么为官脸面?皇帝不也是党羽成群,才称得一声陛下吗?
想到这些,长孙顺德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意,哼哼,大家都是一般,他长孙顺德当个宰相怎么了?还能比那名声不佳,孤魂野鬼一般的封德彝差了不成?
而这就是河南走出来的人物,一直深刻的受到河南战乱的影响,所思所想,所行所言,和其他地方的人都不太一样,对皇权没那么敬畏,对权势的追逐永无止境。
当然了,不管两位门下侍郎怎么想,躁动的门下省还是在他们严令之下平静了下来,也无人再提去封德彝府上探病之事,说嘴的人也少了,多数人都在观望风色,等着最终的消息。
只是人心浮动在所难免
李破也无心政务,只在太极殿中待了半日,便回去了后宫。
外朝的官员们得到消息的时间晚了一些,上午时中书令萧禹入宫见驾,不多时,尚书左仆射温彦博也进了太极殿。
随后两人出宫,一起到封府去探望了封德彝。
其实没有卵用,在李破看来,什么头风之症,八成是他娘的脑溢血,还是很严重的那种,封伦九成九是熬不过去这一关了。
也一如他所料,到了这一日晚间,封府传来丧讯,封德彝殁了。
封德彝一直处于昏迷之中,竟然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得到消息的李破闻之,也是哀叹一声。
封德彝其人聪明绝顶,人情练达,于大略之上更是鲜有人能及,几乎就是另外一个裴弘大。
只是没想到人家裴弘大还活的好好的,年岁小了一轮还多的封德彝却先行了一步。
丧讯传入宫中时,李破正在跟自家婆娘用晚饭,当时饭就吃不下去了。
封德彝归顺于他虽不过数载,但用起来太过顺手,君臣之间也便潜移默化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想起封老头时不时的扮出无赖相,舔着一张老脸来他面前讨上一餐饭食,言谈之际,也是有趣的紧,但在大事之上,却又能为他出谋划策,不落人后
想到这些李破不由暗叹,以后可能不会再有这样的人出现在自己面前了,封伦之殁,无异于痛失干城啊。
也许是年纪大了,李破罕见的有些悲伤,由此也可见封德彝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几乎已不下于陈孝意,温彦博等晋阳旧人。
如此一来,封德彝的身后之名也就有了定论。
李破令中书,礼部,以及秘书监官员商议,为封德彝论身后之功,加赏以及治丧诸事。
一位宰相暴病而殁,对于朝堂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混乱,甚至是朝争。
要是一位权臣殁了,说不定还要迎接一波清洗,或者是叛乱什么的。
这些都是正常情况,只是封德彝不太一样,虽然殁在了任上,可在唐初这样一个环境之下,上面开国之君在位,本人家中人丁寥寥,又无多少亲朋好友,更没有大肆结纳党羽,也就没引起那么大的波澜。
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封伦于国有功,是开国功臣之一,要议功,不要去挑错,加的谥号也得是美谥。
为了表达自己的态度,当即辍朝三日,还亲自出宫到封府,向封德彝的家人表示慰问,可谓是把姿态摆的明明白白。
臣下们于是心领神会,很快便把一应文书摆在了皇帝案上。
按照程序,先得是由封德彝的子孙表述封德彝之功绩,甚或是人生中的一些污点,但大致上就是表功,除非万不得已,子孙是不会往父亲或是祖父身上泼脏水的。
只是封德彝是一脉单传,还是晚年得子,封言道如今也才十岁,肯定不能承担重任。
于是这个环节便由中书舍人杨师道代笔而成。
交到中书之后,又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润色一番,由秘书大监温大临,著作郎虞世南,中书令萧禹,礼部尚书李纲等人商议而成。
由此,其中只是略略说了说封德彝在前朝时的为官经历,详述的却只有唐初六载之功绩,结论自然是于国有功,不愧先贤,当为世之名臣。
即便如此,李破还是封还三次才定下来,朝野内外的臣下们眼见皇帝的这种操作,羡慕嫉妒恨自不必提。
朝中的重臣们,尤其是死后能上谥号的臣下们,心中却都很慰贴,皇帝如此有情有义,自己等人也就不用担心身后之名了。
但也有人看不清风色,也许是看得清,只是想作个逆行之人,博个名声什么的,反正是给皇帝添了堵。
治书侍御史唐临,牛行远等人上书言曰,“封伦固有功绩,然多狡智,多揣摩之才,有托付之巧,党杨素而得荣宠,附化及而得苟活。
辅杨广而亡基业,或有赧颜,托士及而归明君之下,疏无愧色”
一篇文章下来,文采斐然,还都说在了点上,封德彝这人债落下的比较多,也不怪人说嘴,而且御史就是为此而生,李破度量大,能容得下反对意见,只置之不理便罢。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作为开国之君,他想给封德彝留个好名声,以酬其功,那就能留其美名于世,至于后人怎么说,他也管不了那么多。
不过没过几日,兵部侍郎唐俭又出了幺蛾子,上书言事道:“封伦生前深受恩宠,殁后而曝其短,此正世之理也,还请朝中重议其功过,更改谥号,以正视听。”
李破当时瞅了瞅这份奏疏,就问了孙伏伽一嘴,“唐侍郎和那唐临可有亲戚?”
孙伏伽答道:“唐临为唐茂约堂弟”
李破微微一笑,唐氏跟封德彝有仇乎?人都死了,还这么不管不顾的紧咬着不放?这是在李渊那会结下的恩怨?不至于吧
只是如今的唐俭已不是李渊治下的那位知兵的唐茂约了,在李破看来,这人一辈子都没领过兵,怎么就会传出知兵之名?
这些年在兵部侍郎位上也无多少建树,才能极其有限,也许是怀念旧主,不愿出力所致?
兵部那边还落着些事故呢,李破可一直记得,有人说什么兵部五品以下官职任选,如今兵部侍郎就只唐俭一人在京,他倒要看看,兵部那边还能出什么幺蛾子。
李破不是李世民,没有经历过兄弟阋墙的故事,就更不会在意封德彝于其中有何操弄,所以唐俭所言无足轻重。
封德彝的身后之事很快就定了下来,追赠司空,谥号文忠,荫其子封言道渤海郡公,羽林尉,入宫与皇子相伴。
()
1秒记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