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国书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灼华年》最新章节!
打从知晓了苏梓琴的身世,苏世贤早便对这昔日的枕边人重新审视。
芙蓉洲畔的凤凰台上龙柱蟠纹,预示着九重凤阙,他如何还能不晓得瑞安的野心。一想到她拿着不知道从何处抱来的孩子冒充自己的骨肉,苏世贤想跟她同归于尽的心都有,又如何肯再对她死心塌地。
他替苏梓琴辩驳道:“陛下与梓琴两个是打小的情谊,琴儿的心便多一些在寿儿身上,我觉得到是好事。他们又没有哪里真正与你相悖的地方,一应大小事物还不是都由得你作主?”
瑞安闷哼道:“别打量本宫不知道你的意思,那一日金銮殿上你对本宫明褒暗抑,便打量本宫瞧不出来?如今你们到学会了一个鼻孔出气,梓琴几次惹得本宫生气,你都是丝毫不加训诫。”
苏世贤尴尬地欠了欠身,自嘲地说道:“长公主可真是高看世贤,如今梓琴已然不是府中的姑娘,而是贵为大裕皇后。我这个做父亲的见了她都要行礼,又有几个胆量去谈训诫二字。”
瑞安话里话外都占不到上风,只得指着谢贵妃的来信道:“撇开梓琴不说,那个陶家的孽种真真觉得天高皇帝远,敢置本宫不管不顾,竟摇身一变成了波斯的公主,便真当本宫奈何不得她?”
苏世贤颀长的身影投在地上,显得愈加落寞。他轻轻叹道:“公主,打从您要我亲手将灼华送去大阮的那天,她心里大约便就没有了我这个父亲。您如今守着我指责她的不是,到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瑞安再次语塞,见苏世贤不卑不亢的样子,到懊悔自己大半夜又生了这份闲气,怒得将袍袖一挥,骂道:“滚”。
苏世贤哈哈而笑,头也不回走出寝宫,心上再无半分流连。
半夏一直守在门口,借着差使还未交卸,实则关心着里头的苏世贤。听得殿内唇枪舌箭,半夏暗自替苏世贤担心,瞧着对方出来,便透出隐隐关切的目光。
瑞安善妒,身边惯用之人皆是姿色平庸。此刻灯下看人,苏世贤到觉得半夏颇有些内敛之美。又承她的好意,便冲她感激地一笑,微微摇头示意自己安然无虞,请她不必挂心。
身畔还有旁人,半夏不敢多言,只屈膝示意,唤了个小丫头来,命她掌着灯将苏世贤送去芙蓉洲码头。
苏世贤人在船上,遥望不远处那片灯火连天,不难从其间寻找到飞檐翘角的凤凰台,唇角泛起深深的讥诮。
瑞安撵了苏世贤出去,自己更是了无睡意。眼见手中的底牌摇摇欲坠,陶灼华根本不受她的摆布,颇恨自己当日轻敌,被这小娃儿钻了空子。
这么一想,陶灼华初至府中的唯唯诺诺、跟自己讨要菖蒲与忍冬两个的卖身契、及至觐见景泰帝,每件事都好似早有预谋。
她连陶家事都能深刻打算,又岂会不晓得自己将她接到长公主府为着哪般。细细一分析,陶灼华竟是顺水推舟,自己心甘情愿去得大阮。
瑞安想到此处便是心底微寒,不晓得自己设下的锦囊妙计是打从何时起出了纰漏。虽然一再迁怒苏世贤,瑞安却也在他身畔留有暗线,晓得他一则没有私下同陶家人联系,二则也没有那个釜底抽薪的本事。
想着陶灼华如今羽翼渐丰,偏又天高皇帝远,自己处处对她无法挟制,瑞安便不能善罢甘休。左思右想,瑞安唇角便泛起阴损的笑意,她匆匆给谢贵妃写了回信,坦言既是冲陶灼华无法下手,还不如料理几个陶灼华身边的亲近之人,先乱了她的阵角,再去瓦解两国间越来越牢固的同盟。
瑞安依旧要谢贵妃想法子将目光锁定在陶家身上。既然陶春晚已是下了聘礼的波斯太子妃,眼看婚期在即,陶家采买嫁妆、绣制嫁衣,都少不得人来人往。若真是有心,看似铁板一块的陶家也必定能有机可寻。
再者说来,如今阿西与陶春晚都在大阮,他们两个无论谁此时出了问题都必定十分精彩。瑞安一封信写得精彩至极,又给谢贵妃画饼充饥。
大阮的国书比谢贵妃的信迟了几日,仁寿皇帝派人连同阿里木那边盖了玉玺的批文一同送到瑞安的案头,等同诏告了她陶灼华被册立为公主的事实。
陶灼华名义上还是大裕皇朝上了玉碟的郡主,瑞安便是心间再恼怒万分,也对仁寿皇帝这般公事公办的行事挑不出毛病。
她将国书扔给李隆寿,要他依着规矩送些贺仪,再写一封表示祝贺的国书,随便从礼部找几个使臣送出。
国书到了李隆寿手上,晓得如今大阮同波斯的联系更为密切,李隆寿掩不住心间的欣喜,晚来与苏梓琴赏月时便悄然说起。
苏梓琴盘膝倚在李隆寿肩畔,将那国书细细瞧了两遍,覆在李隆寿耳边欢然说道:“局势越来越好,我想趁机走一趟大阮,借着贺喜之机见见你那位亲兄弟,再与刘才人谈一谈,看她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此前黑衣客遍锁四个城门,想要搜寻青龙的下落,却是白费心机。青龙根本连大裕的京城都没进,只在外围与郑荣将军会了个面,早便打道回府。
郑荣将军早便使人传讯,三块兵符拼凑完整,他已经有能力调动大裕军队。若此时起兵反戈,势必能与朱怀武手上的士兵一决雌雄。
只为瑞安数年经营,手上还有黑衣客那张王牌,再加上李隆寿与郑贵妃这些人还被瑞安软禁在宫中,郑荣将军一时不敢轻易发难。
李隆寿与郑贵妃两个到是慨然,私底下都曾说过,若为了匡复李家大业,便是陪上一条性命也算是死得其所。刘才人、郑荣将军,连同一众老臣却坚决反对,不愿以硬碰硬,都想等待最好的时机。
苏梓琴早闻得刘才人巾帼之名,对她当日诈死出宫,替景泰帝再留条血脉深感动容。她对李隆寿道:“父皇费尽心思将她送走,她手里未必没有保命的东西,我想同她当面谈一谈。”
打从知晓了苏梓琴的身世,苏世贤早便对这昔日的枕边人重新审视。
芙蓉洲畔的凤凰台上龙柱蟠纹,预示着九重凤阙,他如何还能不晓得瑞安的野心。一想到她拿着不知道从何处抱来的孩子冒充自己的骨肉,苏世贤想跟她同归于尽的心都有,又如何肯再对她死心塌地。
他替苏梓琴辩驳道:“陛下与梓琴两个是打小的情谊,琴儿的心便多一些在寿儿身上,我觉得到是好事。他们又没有哪里真正与你相悖的地方,一应大小事物还不是都由得你作主?”
瑞安闷哼道:“别打量本宫不知道你的意思,那一日金銮殿上你对本宫明褒暗抑,便打量本宫瞧不出来?如今你们到学会了一个鼻孔出气,梓琴几次惹得本宫生气,你都是丝毫不加训诫。”
苏世贤尴尬地欠了欠身,自嘲地说道:“长公主可真是高看世贤,如今梓琴已然不是府中的姑娘,而是贵为大裕皇后。我这个做父亲的见了她都要行礼,又有几个胆量去谈训诫二字。”
瑞安话里话外都占不到上风,只得指着谢贵妃的来信道:“撇开梓琴不说,那个陶家的孽种真真觉得天高皇帝远,敢置本宫不管不顾,竟摇身一变成了波斯的公主,便真当本宫奈何不得她?”
苏世贤颀长的身影投在地上,显得愈加落寞。他轻轻叹道:“公主,打从您要我亲手将灼华送去大阮的那天,她心里大约便就没有了我这个父亲。您如今守着我指责她的不是,到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瑞安再次语塞,见苏世贤不卑不亢的样子,到懊悔自己大半夜又生了这份闲气,怒得将袍袖一挥,骂道:“滚”。
苏世贤哈哈而笑,头也不回走出寝宫,心上再无半分流连。
半夏一直守在门口,借着差使还未交卸,实则关心着里头的苏世贤。听得殿内唇枪舌箭,半夏暗自替苏世贤担心,瞧着对方出来,便透出隐隐关切的目光。
瑞安善妒,身边惯用之人皆是姿色平庸。此刻灯下看人,苏世贤到觉得半夏颇有些内敛之美。又承她的好意,便冲她感激地一笑,微微摇头示意自己安然无虞,请她不必挂心。
身畔还有旁人,半夏不敢多言,只屈膝示意,唤了个小丫头来,命她掌着灯将苏世贤送去芙蓉洲码头。
苏世贤人在船上,遥望不远处那片灯火连天,不难从其间寻找到飞檐翘角的凤凰台,唇角泛起深深的讥诮。
瑞安撵了苏世贤出去,自己更是了无睡意。眼见手中的底牌摇摇欲坠,陶灼华根本不受她的摆布,颇恨自己当日轻敌,被这小娃儿钻了空子。
这么一想,陶灼华初至府中的唯唯诺诺、跟自己讨要菖蒲与忍冬两个的卖身契、及至觐见景泰帝,每件事都好似早有预谋。
她连陶家事都能深刻打算,又岂会不晓得自己将她接到长公主府为着哪般。细细一分析,陶灼华竟是顺水推舟,自己心甘情愿去得大阮。
瑞安想到此处便是心底微寒,不晓得自己设下的锦囊妙计是打从何时起出了纰漏。虽然一再迁怒苏世贤,瑞安却也在他身畔留有暗线,晓得他一则没有私下同陶家人联系,二则也没有那个釜底抽薪的本事。
想着陶灼华如今羽翼渐丰,偏又天高皇帝远,自己处处对她无法挟制,瑞安便不能善罢甘休。左思右想,瑞安唇角便泛起阴损的笑意,她匆匆给谢贵妃写了回信,坦言既是冲陶灼华无法下手,还不如料理几个陶灼华身边的亲近之人,先乱了她的阵角,再去瓦解两国间越来越牢固的同盟。
瑞安依旧要谢贵妃想法子将目光锁定在陶家身上。既然陶春晚已是下了聘礼的波斯太子妃,眼看婚期在即,陶家采买嫁妆、绣制嫁衣,都少不得人来人往。若真是有心,看似铁板一块的陶家也必定能有机可寻。
再者说来,如今阿西与陶春晚都在大阮,他们两个无论谁此时出了问题都必定十分精彩。瑞安一封信写得精彩至极,又给谢贵妃画饼充饥。
大阮的国书比谢贵妃的信迟了几日,仁寿皇帝派人连同阿里木那边盖了玉玺的批文一同送到瑞安的案头,等同诏告了她陶灼华被册立为公主的事实。
陶灼华名义上还是大裕皇朝上了玉碟的郡主,瑞安便是心间再恼怒万分,也对仁寿皇帝这般公事公办的行事挑不出毛病。
她将国书扔给李隆寿,要他依着规矩送些贺仪,再写一封表示祝贺的国书,随便从礼部找几个使臣送出。
国书到了李隆寿手上,晓得如今大阮同波斯的联系更为密切,李隆寿掩不住心间的欣喜,晚来与苏梓琴赏月时便悄然说起。
苏梓琴盘膝倚在李隆寿肩畔,将那国书细细瞧了两遍,覆在李隆寿耳边欢然说道:“局势越来越好,我想趁机走一趟大阮,借着贺喜之机见见你那位亲兄弟,再与刘才人谈一谈,看她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此前黑衣客遍锁四个城门,想要搜寻青龙的下落,却是白费心机。青龙根本连大裕的京城都没进,只在外围与郑荣将军会了个面,早便打道回府。
郑荣将军早便使人传讯,三块兵符拼凑完整,他已经有能力调动大裕军队。若此时起兵反戈,势必能与朱怀武手上的士兵一决雌雄。
只为瑞安数年经营,手上还有黑衣客那张王牌,再加上李隆寿与郑贵妃这些人还被瑞安软禁在宫中,郑荣将军一时不敢轻易发难。
李隆寿与郑贵妃两个到是慨然,私底下都曾说过,若为了匡复李家大业,便是陪上一条性命也算是死得其所。刘才人、郑荣将军,连同一众老臣却坚决反对,不愿以硬碰硬,都想等待最好的时机。
苏梓琴早闻得刘才人巾帼之名,对她当日诈死出宫,替景泰帝再留条血脉深感动容。她对李隆寿道:“父皇费尽心思将她送走,她手里未必没有保命的东西,我想同她当面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