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难民的出路(求求求票,收藏)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崇祯本纪》最新章节!
辽东难民在大兴县丞李义方眼前编组后,以百户为一组被信王府的少年带离原住处,被分别安置。
难民新的居住地以工坊为中心,向外发散开去。基本上每百户形成一个居住点。
按信王府的安排,难民们统一规划,集中建房。
刘才是辽东刘济屯人,原先家中也薄有资产。虽算不上乡绅级别,可过的也是家有长工,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
天启元年,对辽沈的汉民来说,那真如晴天霹雳一般,大明竟然战败了。
后金女真鞑子来了。鞑子们完全没有安民的意思。鞑子们擅长的也只是到处杀人抢掠,汉民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仗着山村位置偏僻,刘才家心惊胆战的过了2、3年,各地消息越来越坏。
各地生活了上百年的汉民,都成了鞑子们的奴隶。
面对奴隶,鞑子们不但没有封刀,反而变得越来越疯狂。刘才熟悉的小山屯都被鞑子们杀了个鸡犬不留。
汉民真的没有活路了。
面对越来越近的屠刀,刘才只好全家逃向关内。
刘才家是有预谋的逃亡,事先准备的比较充分。他把家里的粮食全都换成了干粮和细软随身携带。
没想到,人离乡就是贱啊。
逃亡路上的艰辛就不说了。刘才的爹妈和最小的孩子都没熬过来,先后倒在了逃亡路上。
到京城大兴时,刘才全家只剩夫妻二人和两个大点的孩子。粮食也快吃没了,细软也剩的不多。
更要命的是,到了京城这个初步目标,刘才发现他失去了方向。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去?也看不到一点生活下去的希望。
最绝望的那几天,刘才已经准备卖身为奴了。全家都卖,只要能给口饭吃。逃难的,可能早晚都会是这种结果。
万万没想到,想到这儿刘才满心都是侥幸。
幸亏没走哪一步。
幸亏来到了京城。
幸亏坚持到了最后一天。
真是万幸啊,这是刘才最真的想法。
朝廷就是朝廷,朱家皇爷还真的管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死活。
朝廷先是开始赈济。那粥虽然稀,可还能让人活下去。
后来朝廷还把难民们按户编为保甲,按百户一保安置地方。
最稀罕的还是朝廷派来带头的小哥,人不大,管的多,懂得也不少,手也够硬。
不过,那小哥下手也真狠,不听他招呼的一律不发口粮。张家的那个老三不服,被他一下就打到在地。
好厉害。
那小哥也有真本事。难民这么多户,相互之间也都不熟悉,可在那小哥的安排下,没几天,就把房子建起来了,大伙再也不用住那破烂的窝棚了。
就冲这一点,大伙就都心服口服。
那小哥姓什么来着?
对,姓牛,叫牛金星。
你看人家小哥这名字,一听就是有学问的人起的。
刘才口中的牛金星,就是少年队的牛二。
金星这个大号,还是信王亲赐的。
信王当初检阅时对他的激励,牛二牢记在心。
从那天起,牛二疯了一样的训练,终于在月底会操拿到了全队第一。
当然,那次评比幸亏没算内务积分。
牛二拿了第一,信王也说话算话,给他赐名金星(朱由检的恶趣味)。对这个名字牛二非常满意。
整个难民编组后的安置工作,都是信王府一手完成的。
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也让等着看热闹的勋贵们大吃一惊。
这点安置工作在朱由检看来,并不算什么。少年队的成长让他更加开心。
此次少年们或一人管一保,或2人管一保,竟然没出什么大乱子,任务都完成的不错。
回看整个安置的过程,“这个时代的百姓要求还真是低啊!”朱由检心中十分感慨。
信王府的安置策略很简单,严格控制难民的口粮,听话的有,不听话的无。有挑头闹事的,迅速镇压。王府卫队都做好了随时出动的准备。
难民服从管理以后,信王府组织难民修建居住的房屋。不是各家修各家的,而是大家集体修建。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百户难民组织到一起,有信王府提供各种资源,修建框架式的联排房屋速度还是很快的。
只半个多月的时间,难民就住上了新房。实际上如果不是土坯砖的限制,房屋还能再早一些成型。
有饭吃,有房住,难民的心也就稳住了。
下一步,就是安排难民的生活了。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这些辽东失地难民注定是没有地可以耕种。
他们未来只能靠做工而活。
在工坊还没建成投产之前,朱由检为他们安排的活路,就是水利工程。难民们工钱暂时没有,有的只是基本的口粮。
有这么多的劳力,徐光启为皇庄设计的水利工程就可以全面铺开了。
在徐光启和汤若望的指挥下,难民将以百户为单位,在皇庄展开农业水利大会战。
此次水利工程,不单单是解决皇庄农田的水利灌溉问题,还是对皇庄所有河流地形的大摸底。修建水利设施的同时,还要找出适合修建水能机械的河段,为将来工坊的动力来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水利工程对朱由检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水利工程来磨合难民的组织协调性。
这些难民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
来自乡村的农民比起城市的市民,先天就缺少一种组织协调性。
农民的生活模式是自给自足。自己种粮种菜,自己织布成衣,自己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很少与外界交流。
这种生活模式就注定了,农民天生缺少组织性,他们更容易接受宗族这种组合方式。
市民与农民不同,他们衣食来源都要靠交易获得。他们天生就有对外交流的习惯,不交流他们很难生存下去。这种生活模式使市民更容易与陌生人组织交流,但也使得市民远比农民更圆滑。
朱由检的工坊需要的是产业工人,是有组织的工人,他们需要彼此协调合作。朱由检设想中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更考验工人的团结协作。某种意义上,产业工人和军队的战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民们农民的心态要转化成那种工人的职业状态,需要大量时间的培训。水利工程工地上的工作,恰好可以提供这种初级的培训。
辽东难民在大兴县丞李义方眼前编组后,以百户为一组被信王府的少年带离原住处,被分别安置。
难民新的居住地以工坊为中心,向外发散开去。基本上每百户形成一个居住点。
按信王府的安排,难民们统一规划,集中建房。
刘才是辽东刘济屯人,原先家中也薄有资产。虽算不上乡绅级别,可过的也是家有长工,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
天启元年,对辽沈的汉民来说,那真如晴天霹雳一般,大明竟然战败了。
后金女真鞑子来了。鞑子们完全没有安民的意思。鞑子们擅长的也只是到处杀人抢掠,汉民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仗着山村位置偏僻,刘才家心惊胆战的过了2、3年,各地消息越来越坏。
各地生活了上百年的汉民,都成了鞑子们的奴隶。
面对奴隶,鞑子们不但没有封刀,反而变得越来越疯狂。刘才熟悉的小山屯都被鞑子们杀了个鸡犬不留。
汉民真的没有活路了。
面对越来越近的屠刀,刘才只好全家逃向关内。
刘才家是有预谋的逃亡,事先准备的比较充分。他把家里的粮食全都换成了干粮和细软随身携带。
没想到,人离乡就是贱啊。
逃亡路上的艰辛就不说了。刘才的爹妈和最小的孩子都没熬过来,先后倒在了逃亡路上。
到京城大兴时,刘才全家只剩夫妻二人和两个大点的孩子。粮食也快吃没了,细软也剩的不多。
更要命的是,到了京城这个初步目标,刘才发现他失去了方向。他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儿去?也看不到一点生活下去的希望。
最绝望的那几天,刘才已经准备卖身为奴了。全家都卖,只要能给口饭吃。逃难的,可能早晚都会是这种结果。
万万没想到,想到这儿刘才满心都是侥幸。
幸亏没走哪一步。
幸亏来到了京城。
幸亏坚持到了最后一天。
真是万幸啊,这是刘才最真的想法。
朝廷就是朝廷,朱家皇爷还真的管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死活。
朝廷先是开始赈济。那粥虽然稀,可还能让人活下去。
后来朝廷还把难民们按户编为保甲,按百户一保安置地方。
最稀罕的还是朝廷派来带头的小哥,人不大,管的多,懂得也不少,手也够硬。
不过,那小哥下手也真狠,不听他招呼的一律不发口粮。张家的那个老三不服,被他一下就打到在地。
好厉害。
那小哥也有真本事。难民这么多户,相互之间也都不熟悉,可在那小哥的安排下,没几天,就把房子建起来了,大伙再也不用住那破烂的窝棚了。
就冲这一点,大伙就都心服口服。
那小哥姓什么来着?
对,姓牛,叫牛金星。
你看人家小哥这名字,一听就是有学问的人起的。
刘才口中的牛金星,就是少年队的牛二。
金星这个大号,还是信王亲赐的。
信王当初检阅时对他的激励,牛二牢记在心。
从那天起,牛二疯了一样的训练,终于在月底会操拿到了全队第一。
当然,那次评比幸亏没算内务积分。
牛二拿了第一,信王也说话算话,给他赐名金星(朱由检的恶趣味)。对这个名字牛二非常满意。
整个难民编组后的安置工作,都是信王府一手完成的。
安置工作的顺利完成,也让等着看热闹的勋贵们大吃一惊。
这点安置工作在朱由检看来,并不算什么。少年队的成长让他更加开心。
此次少年们或一人管一保,或2人管一保,竟然没出什么大乱子,任务都完成的不错。
回看整个安置的过程,“这个时代的百姓要求还真是低啊!”朱由检心中十分感慨。
信王府的安置策略很简单,严格控制难民的口粮,听话的有,不听话的无。有挑头闹事的,迅速镇压。王府卫队都做好了随时出动的准备。
难民服从管理以后,信王府组织难民修建居住的房屋。不是各家修各家的,而是大家集体修建。
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百户难民组织到一起,有信王府提供各种资源,修建框架式的联排房屋速度还是很快的。
只半个多月的时间,难民就住上了新房。实际上如果不是土坯砖的限制,房屋还能再早一些成型。
有饭吃,有房住,难民的心也就稳住了。
下一步,就是安排难民的生活了。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这些辽东失地难民注定是没有地可以耕种。
他们未来只能靠做工而活。
在工坊还没建成投产之前,朱由检为他们安排的活路,就是水利工程。难民们工钱暂时没有,有的只是基本的口粮。
有这么多的劳力,徐光启为皇庄设计的水利工程就可以全面铺开了。
在徐光启和汤若望的指挥下,难民将以百户为单位,在皇庄展开农业水利大会战。
此次水利工程,不单单是解决皇庄农田的水利灌溉问题,还是对皇庄所有河流地形的大摸底。修建水利设施的同时,还要找出适合修建水能机械的河段,为将来工坊的动力来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水利工程对朱由检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用水利工程来磨合难民的组织协调性。
这些难民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
来自乡村的农民比起城市的市民,先天就缺少一种组织协调性。
农民的生活模式是自给自足。自己种粮种菜,自己织布成衣,自己形成一个封闭的小圈子,很少与外界交流。
这种生活模式就注定了,农民天生缺少组织性,他们更容易接受宗族这种组合方式。
市民与农民不同,他们衣食来源都要靠交易获得。他们天生就有对外交流的习惯,不交流他们很难生存下去。这种生活模式使市民更容易与陌生人组织交流,但也使得市民远比农民更圆滑。
朱由检的工坊需要的是产业工人,是有组织的工人,他们需要彼此协调合作。朱由检设想中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更考验工人的团结协作。某种意义上,产业工人和军队的战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难民们农民的心态要转化成那种工人的职业状态,需要大量时间的培训。水利工程工地上的工作,恰好可以提供这种初级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