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太子的危机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元和长歌》最新章节!
一趟拳脚练完,李恽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一转头就见门口站着一高一矮两个六七岁的小娘,身着白底细红花短衫和翠绿襦裙,臂弯挽着淡黄披帛带子,手里拿着绿豆饼小口地吃着。
“二哥哥早呀!”矮个的笑着喊了一声,快步小跑了过来,还伸手来拉李恽的衣袖。
“太和小公主早!”李恽笑了起来,这是自己六岁的妹妹,名叫李曼;那高个的是太子的妹妹永安公主,名叫李惠,也才七岁,便也问候道:“永安也早啊!你们怎么穿着一样的衣服?”
太和公主李曼抢着回道:“纪姨娘给永安姐姐做衣服,多的布料就顺便给阿曼也做了一套,二哥哥你看,是不是很漂亮?”
这小丫头有点婴儿肥,胖乎乎的,穿这种宽松襦裙就更显胖了。李恽只好违心地笑着恭维道:“当然了,我家小曼最漂亮了!”
永安公主李惠却笑着问道:“二哥哥!你前天去哪了呀?”
“嘘!不说这个?”李恽猜她肯定知道些什么,问得倒还委婉,看来也挺懂事的。
这时,大堂屏风后转出来一名十六七岁的小内侍,正是太子的贴身侍从韦俊珍,过来见礼道:“澧王殿下!太子请入内谒见!”
李恽便让两位小公主在外等着,随内侍出了中堂。这里少阳院的前堂、中堂都是太子日常接见臣属的地方,后面才是少阳宫,也有前后三进,前面部分是太子日常读书学习兼办公之地,后面才是寝宫。
到了寝宫中殿,太子已经等在这儿了,脸色精气神都很好,见李恽进来忙起身相迎,引到东面一间书房分宾主落坐,内侍适时上茶后带上房门退了出去。
“二郎这边坐!前几天东市的事闹得……为兄也已经尽力了,奈何……三郎果然就带着王守澄去父皇面前哭诉,郭氏也在蓬莱宫当着内侍宫人面前摔杯盏放话,说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她倒贤惠得很呢!”
李恽端起茶盏小抿了一口,一脸淡然道:“很正常!这事便如此吧,一个亲王的爵位而已,只要兄长信任,那还不是迟早的事?”
“呵呵……那倒是!难得二郎心性乐观,为兄就担心你心怀怨愤,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李宁笑着开解,又问道:“对了!二郎王爵被削夺,朝会上要改封,王服和金册金印、敕书都带来了么?”
“带了!”李恽沉默片刻,犹豫了一下,缓缓开口道:“其实,小弟这点事没什么,反倒是兄长你的事,让小弟很担心啊!”
“哦?不知二郎所指何事?”李宁讶然,疑惑问道。
李恽忽然起身,上前打开房的门,四下看了看见没人在外,这才又关门回来坐下,小心冀冀地说:“兄长可知?父皇其实还不想这么早就立太子,之所以下诏,一是翰林学士李绛进谏,另一个呢……”
李宁闻言一怔,顿时来精神,身子前倾凑近过来,小声问道:“另一个原因是什么?”
“郭贵妃!郭氏看似谦和守礼,实则是一个骄横跋扈的女人。再则郭家三代将门,又是平安史之乱的功臣,不但在神策军中广有人脉,外藩节镇中也多有亲附者,你说父皇会不会忌惮?”
“孤当然明白,可也没什么好办法啊!只是……父皇迟迟不行册封典礼,原本下诏说孟夏举行,结果因下雨天气不好便推迟了,眼看孟秋也快到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李宁颇有些无奈地说。
李恽不由提醒道:“岂是因为天公不作美?而是父皇也担心操之过急会激发矛盾,再一个,兄长你的表现也不够啊!”
“此言怎讲?父皇不下诏,为兄也没办法,又不好和弘文馆的侍读们说,他们不可靠。”李宁语气低沉着闷声道。
李恽微笑着不动声色道:“兄长若相信小弟,倒是有些建议,就看兄长愿不愿意去做了。”
“哦……你我兄弟,为兄不相信你还能相信几人?快说,有什么好办法?”
眼看李宁被彻底吊起了胃口,李恽心中好笑,不过记忆里,兄弟二人确实自小感情甚笃,为了他,也为了自己的将来,李恽决定帮他,便进言道:“其一:兄长要多多行孝,多去兴庆宫看望祖母……”
“胡说!你这什么馊主意?”李宁没好气道。
“是不是馊主意,兄长还是听我说完就知道了!”李恽笑了笑,压低声音点明道:“父皇是怎么即位的,你我兄弟清楚得很吧?父皇愧对祖母,并让她移居兴庆宫,实是不得已,但你我兄弟是小辈,多去看望,父皇心里非但不会怪罪,反而会颇为欣慰,你明白?”
李宁略一思索便反应过来,面带喜色,并迅速自动脑补,点头道:“好像有点道理,为人子者当尽孝,只要是长辈,我都豁出去了供着他们。小辈那里我也不得罪,二郎便是这个意思么?”
“对!兄长举一反三!但这还不够,父皇看到你孝顺,兄友弟恭啥的固然很高兴,但更想看到你能力,更想让你稳稳地掣肘平衡郭氏!”
李恽又道:“在军国大事上,你要有自己的见解,还没奏本递到你这儿,暂不用考虑这个,我们说迫在眉睫的事。要想办法敦促父皇下诏举行册礼,这个就算迟点也会操办,但早点会更好,而开府才是重点。”
唐初的太子东宫机构,主要有詹事府对应中书省;左右春坊对应尚书省、门下省;率更寺对应内廷宿卫;左右卫率府对应十二卫,俨然就是朝堂之外的一个独立小朝庭。
不过自武后、玄宗两朝之后,太子再也不住在太极宫东面的东宫了,就是少阳院,虽也有一些僚属,但都是内侍。只要位高者表露出一点意思,这些少阳院内侍立马就会倒戈,所以,东宫空剩名号。
“这事操作不好,会让父皇警惕,郭氏也更加不满,那为兄就危险了,得从长计议。”李宁虽年纪不大,但还算聪明,这其中的关系也很快理清楚了。
李恽不置可否道:“其实也不需要从长,无非是东宫的僚属机构权力太大,会干扰到皇权的正常运作,但如果把东宫机构改组一下,权力缩减一点,自此形成定制呢?”
“嗯?二郎的意思是……以此来作为交换?”李宁恍然明悟,皱眉沉思起这件事的可操作性。
一趟拳脚练完,李恽长长地呼出一口浊气,一转头就见门口站着一高一矮两个六七岁的小娘,身着白底细红花短衫和翠绿襦裙,臂弯挽着淡黄披帛带子,手里拿着绿豆饼小口地吃着。
“二哥哥早呀!”矮个的笑着喊了一声,快步小跑了过来,还伸手来拉李恽的衣袖。
“太和小公主早!”李恽笑了起来,这是自己六岁的妹妹,名叫李曼;那高个的是太子的妹妹永安公主,名叫李惠,也才七岁,便也问候道:“永安也早啊!你们怎么穿着一样的衣服?”
太和公主李曼抢着回道:“纪姨娘给永安姐姐做衣服,多的布料就顺便给阿曼也做了一套,二哥哥你看,是不是很漂亮?”
这小丫头有点婴儿肥,胖乎乎的,穿这种宽松襦裙就更显胖了。李恽只好违心地笑着恭维道:“当然了,我家小曼最漂亮了!”
永安公主李惠却笑着问道:“二哥哥!你前天去哪了呀?”
“嘘!不说这个?”李恽猜她肯定知道些什么,问得倒还委婉,看来也挺懂事的。
这时,大堂屏风后转出来一名十六七岁的小内侍,正是太子的贴身侍从韦俊珍,过来见礼道:“澧王殿下!太子请入内谒见!”
李恽便让两位小公主在外等着,随内侍出了中堂。这里少阳院的前堂、中堂都是太子日常接见臣属的地方,后面才是少阳宫,也有前后三进,前面部分是太子日常读书学习兼办公之地,后面才是寝宫。
到了寝宫中殿,太子已经等在这儿了,脸色精气神都很好,见李恽进来忙起身相迎,引到东面一间书房分宾主落坐,内侍适时上茶后带上房门退了出去。
“二郎这边坐!前几天东市的事闹得……为兄也已经尽力了,奈何……三郎果然就带着王守澄去父皇面前哭诉,郭氏也在蓬莱宫当着内侍宫人面前摔杯盏放话,说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她倒贤惠得很呢!”
李恽端起茶盏小抿了一口,一脸淡然道:“很正常!这事便如此吧,一个亲王的爵位而已,只要兄长信任,那还不是迟早的事?”
“呵呵……那倒是!难得二郎心性乐观,为兄就担心你心怀怨愤,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李宁笑着开解,又问道:“对了!二郎王爵被削夺,朝会上要改封,王服和金册金印、敕书都带来了么?”
“带了!”李恽沉默片刻,犹豫了一下,缓缓开口道:“其实,小弟这点事没什么,反倒是兄长你的事,让小弟很担心啊!”
“哦?不知二郎所指何事?”李宁讶然,疑惑问道。
李恽忽然起身,上前打开房的门,四下看了看见没人在外,这才又关门回来坐下,小心冀冀地说:“兄长可知?父皇其实还不想这么早就立太子,之所以下诏,一是翰林学士李绛进谏,另一个呢……”
李宁闻言一怔,顿时来精神,身子前倾凑近过来,小声问道:“另一个原因是什么?”
“郭贵妃!郭氏看似谦和守礼,实则是一个骄横跋扈的女人。再则郭家三代将门,又是平安史之乱的功臣,不但在神策军中广有人脉,外藩节镇中也多有亲附者,你说父皇会不会忌惮?”
“孤当然明白,可也没什么好办法啊!只是……父皇迟迟不行册封典礼,原本下诏说孟夏举行,结果因下雨天气不好便推迟了,眼看孟秋也快到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李宁颇有些无奈地说。
李恽不由提醒道:“岂是因为天公不作美?而是父皇也担心操之过急会激发矛盾,再一个,兄长你的表现也不够啊!”
“此言怎讲?父皇不下诏,为兄也没办法,又不好和弘文馆的侍读们说,他们不可靠。”李宁语气低沉着闷声道。
李恽微笑着不动声色道:“兄长若相信小弟,倒是有些建议,就看兄长愿不愿意去做了。”
“哦……你我兄弟,为兄不相信你还能相信几人?快说,有什么好办法?”
眼看李宁被彻底吊起了胃口,李恽心中好笑,不过记忆里,兄弟二人确实自小感情甚笃,为了他,也为了自己的将来,李恽决定帮他,便进言道:“其一:兄长要多多行孝,多去兴庆宫看望祖母……”
“胡说!你这什么馊主意?”李宁没好气道。
“是不是馊主意,兄长还是听我说完就知道了!”李恽笑了笑,压低声音点明道:“父皇是怎么即位的,你我兄弟清楚得很吧?父皇愧对祖母,并让她移居兴庆宫,实是不得已,但你我兄弟是小辈,多去看望,父皇心里非但不会怪罪,反而会颇为欣慰,你明白?”
李宁略一思索便反应过来,面带喜色,并迅速自动脑补,点头道:“好像有点道理,为人子者当尽孝,只要是长辈,我都豁出去了供着他们。小辈那里我也不得罪,二郎便是这个意思么?”
“对!兄长举一反三!但这还不够,父皇看到你孝顺,兄友弟恭啥的固然很高兴,但更想看到你能力,更想让你稳稳地掣肘平衡郭氏!”
李恽又道:“在军国大事上,你要有自己的见解,还没奏本递到你这儿,暂不用考虑这个,我们说迫在眉睫的事。要想办法敦促父皇下诏举行册礼,这个就算迟点也会操办,但早点会更好,而开府才是重点。”
唐初的太子东宫机构,主要有詹事府对应中书省;左右春坊对应尚书省、门下省;率更寺对应内廷宿卫;左右卫率府对应十二卫,俨然就是朝堂之外的一个独立小朝庭。
不过自武后、玄宗两朝之后,太子再也不住在太极宫东面的东宫了,就是少阳院,虽也有一些僚属,但都是内侍。只要位高者表露出一点意思,这些少阳院内侍立马就会倒戈,所以,东宫空剩名号。
“这事操作不好,会让父皇警惕,郭氏也更加不满,那为兄就危险了,得从长计议。”李宁虽年纪不大,但还算聪明,这其中的关系也很快理清楚了。
李恽不置可否道:“其实也不需要从长,无非是东宫的僚属机构权力太大,会干扰到皇权的正常运作,但如果把东宫机构改组一下,权力缩减一点,自此形成定制呢?”
“嗯?二郎的意思是……以此来作为交换?”李宁恍然明悟,皱眉沉思起这件事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