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屯田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大秦将魂歌》最新章节!
头曼死后,蒙恬挑选出十名匈奴俘虏,带着头曼的尸体,返回匈奴王庭。
眼巴巴的望着头曼的尸体,消失在草原的地平线下,十二岁的夫菪,心中空空的,感到十分的无助。
“夫菪,不用太过担心,将军答应保你性命,就不会出言反而,你就安心的留在新秦中好了。”
甘罗领着夫菪,打马赶回高阙,一路不断劝慰夫菪。
秦军攻占河南地,渡过黄河,收回武灵王时期的赵国土地,最远打到高阙之地。
高阙位于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处在交通要道,扼守匈奴南下河套的关口,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秦军的后勤校尉冯毋择,已经开始在高阙筑城。
“将军,匈奴人已经带着头曼的尸体,北上回匈奴王庭去了。”
回到高阙,甘罗发现,秦军驻地,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工地。随行的戍卒,放下武器,操起耒耜,开始夯土筑城。
“等匈奴人拥立新单于后,我们就抬出夫菪来,拥立夫菪为匈奴单于。”
蒙恬留下夫菪,等的就是借用匈奴各部落之间矛盾,以最小的代价分化匈奴部落。
匈奴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内部的凝聚力,远远的超过其他草原部落。历史上,匈奴人顽强的挺过两汉四百年,直到五胡乱华时期,才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
“接下来,我军不会大规模的出兵草原,李必、李左车会率领骑兵,深入草原,扫荡长城沿线的匈奴人。”
蒙恬掏出木匣中的地图,上面勾勒出未来长城绵延的走势:“连通秦、赵、燕修筑的长城,这是我接下来主要的工作。至于甘罗你,我有一份更重要的事交给你去做。”
“什么事?”
甘罗迎着蒙恬的目光,见蒙恬说得郑重其事,不由得收起了心中的轻松。
“屯田。”蒙恬的口里,缓缓吐出了两个字。
华夏人屯田的历史,可谓非常悠久。自华夏民族进入农耕时代以来,随着耕地的拓展,华夏族群就随之拓展到哪里。
中原统一后,华夏人向外开拓,面对形成一定族群文化的地区,想要实现更好的统治,彻底纳入中原的版图,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屯田。
否则,占领地民族短时期臣服,等到中原势力退出,当地人便会失去对华夏大地的归属感。
“将军是想要将新秦中,变成另一个天府之国?”
甘罗皱眉想了想,从屯田两个字中,觉察到了蒙恬内心的想法。
屯田,可不仅仅是开垦农田,而是涉及到遗民、拓荒、筑城方方面面的事情。历史上,那么多人知道屯田是怎么回事,可真正做成这件事的,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从关中运粮北上,千里迢迢,消耗甚多,运抵前线的甚少。时间拖得越长,只会损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新秦中存在不少土地,适合耕种,我的计划是,要在三年内,实现军粮的自给。”
蒙恬清楚的知道,秦军北伐匈奴,南攻南越,消耗了不少关中、巴蜀的存粮。既然他成为秦国北方兵团的将领,当然不能继续加重关中父老的负担。
“河套之地,土地肥沃,引大河之水灌溉,可以造就塞上天府。”
甘罗手指着地图上的河套,重重的点了点头。
这几日,甘罗详细的考察了河套之地,发现这里其实非常适合农耕。匈奴人只把这里当做放牧之地,实在是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河南地,同样存在不少适合耕种的地方。将军可向今上上书,迁徙内地黔首前来新秦中耕种,同时让留在河南地的匈奴人学习耕种。三年下来,足可实现将军的储粮计划。”
想到这里,甘罗心中感到有些火热。负责屯田,职责重大,相当于管理整个新秦中,这对他而言,无疑是锻炼内政能力的绝好机会。
“河南地、河套地,均可以开垦。”蒙恬点头道,“不过,开垦耕地的时候,得注意一点,要防止水土流失。”
两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原,草地繁茂,不少地方林木葱葱,跟后世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相比,简直就是两个样子。
古人不明白大规模砍伐树木对环境的危害,而蒙恬所要做的,则是教会古人水土流失的道理。
三日过后,高阙塞南边十里开外的一处小山坡,外围排着秦军岗哨,戒备森严。
巳时末刻,蒙恬领着甘罗、冯毋择、上郡守卜兴等人,缓缓登上山坡。
山坡的样子很奇怪,一面的青草,郁郁葱葱,显得非常繁密。另一面的青草,则不知道去了哪里,光秃秃的,只裸露着一层光鲜的黄土。
一行人身后,一屯士卒紧紧的跟着,手里拿着的不是刀剑弩器,而是盛满水的木桶。
“将军这是想要我等看什么?”
走在队伍中间,冯毋择感到有些不解,悄悄的问甘罗。
众所周知,甘罗出自蒙家门客,深得蒙恬信任。
“将军是想要展示水土流失的原理。”甘罗答道。
“水土流失?”
冯毋择一脸疑惑,越发的不解。
众人登上高处,蒙恬挥手阻止众人的窃窃私语,指着山坡光秃秃的一面道:“二三子都看到了,别看新秦中风光秀美,可拔去面上的植被后,底下的不过是一层黄土而已。”
话音刚落,突然一阵劲风吹来。显露出来的黄土,随着风吹的方向,盘旋而上,向远处的山脚飞去。
见到这样的景象,聪明的甘罗若有所失。
不少人打量着一面黄土,一面青草,似乎明白了什么,但还有不少人显得不以为意。
蒙恬当然可以直接下命令,令下面的官员保护黄土高原的水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下面的人不认真执行,实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就麻烦了。
“蒙豹,可以开始了。”
蒙恬转过头,对着蒙豹点头道。
蒙豹立即会意,指挥手提木桶的士卒,登上山坡。
“二三子,分成两队,一队将桶里的水倒向北面,一队倒向南面······”
头曼死后,蒙恬挑选出十名匈奴俘虏,带着头曼的尸体,返回匈奴王庭。
眼巴巴的望着头曼的尸体,消失在草原的地平线下,十二岁的夫菪,心中空空的,感到十分的无助。
“夫菪,不用太过担心,将军答应保你性命,就不会出言反而,你就安心的留在新秦中好了。”
甘罗领着夫菪,打马赶回高阙,一路不断劝慰夫菪。
秦军攻占河南地,渡过黄河,收回武灵王时期的赵国土地,最远打到高阙之地。
高阙位于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处在交通要道,扼守匈奴南下河套的关口,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秦军的后勤校尉冯毋择,已经开始在高阙筑城。
“将军,匈奴人已经带着头曼的尸体,北上回匈奴王庭去了。”
回到高阙,甘罗发现,秦军驻地,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工地。随行的戍卒,放下武器,操起耒耜,开始夯土筑城。
“等匈奴人拥立新单于后,我们就抬出夫菪来,拥立夫菪为匈奴单于。”
蒙恬留下夫菪,等的就是借用匈奴各部落之间矛盾,以最小的代价分化匈奴部落。
匈奴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内部的凝聚力,远远的超过其他草原部落。历史上,匈奴人顽强的挺过两汉四百年,直到五胡乱华时期,才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
“接下来,我军不会大规模的出兵草原,李必、李左车会率领骑兵,深入草原,扫荡长城沿线的匈奴人。”
蒙恬掏出木匣中的地图,上面勾勒出未来长城绵延的走势:“连通秦、赵、燕修筑的长城,这是我接下来主要的工作。至于甘罗你,我有一份更重要的事交给你去做。”
“什么事?”
甘罗迎着蒙恬的目光,见蒙恬说得郑重其事,不由得收起了心中的轻松。
“屯田。”蒙恬的口里,缓缓吐出了两个字。
华夏人屯田的历史,可谓非常悠久。自华夏民族进入农耕时代以来,随着耕地的拓展,华夏族群就随之拓展到哪里。
中原统一后,华夏人向外开拓,面对形成一定族群文化的地区,想要实现更好的统治,彻底纳入中原的版图,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屯田。
否则,占领地民族短时期臣服,等到中原势力退出,当地人便会失去对华夏大地的归属感。
“将军是想要将新秦中,变成另一个天府之国?”
甘罗皱眉想了想,从屯田两个字中,觉察到了蒙恬内心的想法。
屯田,可不仅仅是开垦农田,而是涉及到遗民、拓荒、筑城方方面面的事情。历史上,那么多人知道屯田是怎么回事,可真正做成这件事的,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从关中运粮北上,千里迢迢,消耗甚多,运抵前线的甚少。时间拖得越长,只会损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新秦中存在不少土地,适合耕种,我的计划是,要在三年内,实现军粮的自给。”
蒙恬清楚的知道,秦军北伐匈奴,南攻南越,消耗了不少关中、巴蜀的存粮。既然他成为秦国北方兵团的将领,当然不能继续加重关中父老的负担。
“河套之地,土地肥沃,引大河之水灌溉,可以造就塞上天府。”
甘罗手指着地图上的河套,重重的点了点头。
这几日,甘罗详细的考察了河套之地,发现这里其实非常适合农耕。匈奴人只把这里当做放牧之地,实在是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河南地,同样存在不少适合耕种的地方。将军可向今上上书,迁徙内地黔首前来新秦中耕种,同时让留在河南地的匈奴人学习耕种。三年下来,足可实现将军的储粮计划。”
想到这里,甘罗心中感到有些火热。负责屯田,职责重大,相当于管理整个新秦中,这对他而言,无疑是锻炼内政能力的绝好机会。
“河南地、河套地,均可以开垦。”蒙恬点头道,“不过,开垦耕地的时候,得注意一点,要防止水土流失。”
两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原,草地繁茂,不少地方林木葱葱,跟后世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相比,简直就是两个样子。
古人不明白大规模砍伐树木对环境的危害,而蒙恬所要做的,则是教会古人水土流失的道理。
三日过后,高阙塞南边十里开外的一处小山坡,外围排着秦军岗哨,戒备森严。
巳时末刻,蒙恬领着甘罗、冯毋择、上郡守卜兴等人,缓缓登上山坡。
山坡的样子很奇怪,一面的青草,郁郁葱葱,显得非常繁密。另一面的青草,则不知道去了哪里,光秃秃的,只裸露着一层光鲜的黄土。
一行人身后,一屯士卒紧紧的跟着,手里拿着的不是刀剑弩器,而是盛满水的木桶。
“将军这是想要我等看什么?”
走在队伍中间,冯毋择感到有些不解,悄悄的问甘罗。
众所周知,甘罗出自蒙家门客,深得蒙恬信任。
“将军是想要展示水土流失的原理。”甘罗答道。
“水土流失?”
冯毋择一脸疑惑,越发的不解。
众人登上高处,蒙恬挥手阻止众人的窃窃私语,指着山坡光秃秃的一面道:“二三子都看到了,别看新秦中风光秀美,可拔去面上的植被后,底下的不过是一层黄土而已。”
话音刚落,突然一阵劲风吹来。显露出来的黄土,随着风吹的方向,盘旋而上,向远处的山脚飞去。
见到这样的景象,聪明的甘罗若有所失。
不少人打量着一面黄土,一面青草,似乎明白了什么,但还有不少人显得不以为意。
蒙恬当然可以直接下命令,令下面的官员保护黄土高原的水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下面的人不认真执行,实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就麻烦了。
“蒙豹,可以开始了。”
蒙恬转过头,对着蒙豹点头道。
蒙豹立即会意,指挥手提木桶的士卒,登上山坡。
“二三子,分成两队,一队将桶里的水倒向北面,一队倒向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