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只等楚军北上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
“他爹,夏收事毕,便要往都城为大王效力?”
“是咧。听闻今次乃是将与楚国开战。”
“这……”
“良人怎能如此?我家有今日,乃是大王恩泽,况且我等皆为王畿之人?若我等不踊跃,怎对得起大王设都,划归为王畿之地。”
“孩子尚小,请两人珍惜性命。”
瓦沛面对自己妻子的嘱托,一下子不应该说什么了。
他们这一家子只有一个顶梁柱,一旦瓦沛有个三长两短,确实会让活着的妻子与孩子陷入困顿。
其它不用说,六十亩农田失去了男人,光是一个女人带着七岁大的男娃和六岁大的女娃,到时候肯定是要苦了妻子。
说起来,农忙时也不是各忙各的,一般是互相帮忙栽种或收获,平时的看顾则是自己负责。
帮忙都是互相的前提下,别人都是夫妻和大一些的孩子上阵,自己怎么好意思单独前往?哪怕好意思,别人也会有看法。
再则,一旦一个家庭没有了男人,原本看起来和和睦睦的邻居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祖辈何有私产?沛并无寸功,得大王赐予土地,如不效命心中不安。”瓦沛很惆怅,还是选择将心里话讲了出来。
妻子没有姓氏,名叫布。
丈夫的前缀其实也不是姓氏,以居住地的名来当前缀而已。
现在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怎么数都数不过来。
因此在原国的户册上,男性没有氏以居住地为前缀,女性则没有多么讲究。
并不是原国歧视女性,纯粹是她们没有姓,总不能强加塞给哪个姓之下吧?
夫妻俩各有心事,不再说话了。
岁数还小的兄妹正在院子里玩耍,时不时发出的笑声让很普通的院子增添了色彩。
瓦沛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当世是某位贵族下的属民,六七岁就开始被指派各种活,无论忙碌多少年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平日吃喝穿到底怎么样全看统属小吏的心情。
“娃儿生了一个好时候。”瓦沛很高兴地说道。
布无法反驳,因为她也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能够有很清晰的区分。
“大王颁布律法,第三个娃儿每月可得十斤粮食。不若……再生一个?”布有些害羞的地说。
两夫妻今年也就将近三十岁,他们在智氏的统治下生活了十来年,不止孩子生长在一个好时候,两夫妻又何尝不是?历史轨迹没有被改变的话,他们到三十岁的年纪,身体机能可能会是五六十岁的状况。
在去年,智瑶颁布了新的国策,每户每到第二胎,无论男女每月都能从当地官府领取五斤粮食,到第三胎则是十斤粮食,第四胎可以获得二十斤粮食,第五胎干脆就是增加到四十斤粮食,无论生出男女一直可以领到十三岁。
一再翻倍的激励方式很刺激人的眼球,从实际上也变成了国家在帮每一个家庭养新生儿。
这是建立在智瑶计划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开始新的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包括在秦地和吴越区域新启动几个大型水利工程。
秦地那边修建郑国渠,使得八百里秦川变成鱼米之乡,关于这点不知道的人挺少的吧?
吴越区域指的是长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带。这边开发出来之后,直接让“江南好”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首先的一个事实是,原国灭掉了那些国家,大部分的土地变成了智瑶名下,修建起水利工程肯定是智氏的好处最大,周边的土地拥有者肯定也能得到好处。
国有资产足够的前提下,智瑶才有那个胆子颁布多生的激励国策,并且初步执行的区域暂时限制在王畿、晋地,其它地方并没有施行。
原卫国的人,他们很清楚自己与晋地同等待遇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被划分为王畿区域,要不然会向齐地、燕地、秦地、等等地方一样了。
那些地区在得知随后也将施行,要说心里没有意见属于不可能,只是很清楚区别对待属于理所当然。
就是理所当然!
智瑶不先顾着自己的基本盘,相反什么好事都让其它区域先获得,该是换成基本盘心生怨气,基本盘一崩的话,不出事倒也罢了,一出事就要获得秦二世面临国难,如同老秦人却冷眼旁观的下场。
卫地这一边因为跟晋地一同执行的关系,当地人对智氏统治的拥护立刻狂飙,并且清楚一切的好处都不是平白无故得来,不能在爱戴国君以及为国效力上输给晋地那边的人。
说白了,晋地那边的人为了智氏的霸业付出那么多,有什么好处都先落在他们头上属于理所当然,卫地这边既然被划为王畿也享受了诸多好处,没有表现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迁都了。
迁都这种事情在春秋显得再稀松平常不过,好些历史悠久的国家甚至迁都了不下于十次,并没有将哪里设立为都城就永远不变的事情。
“你家两人夏收也需服役罢?”
“这是当然。”
“服役?兵役或是徭役,为何我家并未听闻。”
不是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妇女并不是围在一块坐着闲聊,她们说着话再一边忙着事务。
一圈说下来,十来个家庭里面只有三家收到服役统治,更多的家庭却是没有。
本来担忧丈夫服役会遭受危险的妇女,她们听到其他妇女抱怨怎么没有受到征召,谈论得到征召能去战场立功再获得土地以及其它赏赐,尽管还是心里比较担忧丈夫的安慰,不免会产生一种叫虚荣心的情绪,以及生出另外一些期待。
为什么自己的丈夫会被征召?一定是平时训练的时候比其他人更优秀,要不然其他人怎么没有获得征召。
原国这边对服兵役可为“明码标价”,参与一场战役,个人斩获怎么样,再看参战双方的规模,打出何等的战绩,该有的赏赐早就有明文条例。
很早之前,个人杀死对方一名穿甲的敌人,能够获得爵位,有了爵位也就等于有土地、房屋和奴隶。
后来做了一些修改,保留个人战绩的奖励措施,增加了集体功劳的标准。
要说里面有什么被一些人诟病,只有爵位晋升到某个等级,官职也到了一定程度,想再进步需要进修,进修时考核必须合格才能得到晋升了。
绝大多数人,他们获得爵位已经很庆幸,基本没有想过获得更大的富贵。
一些想再更进一步的人,他们面临着教育的缺失,光是识字就让很多人被卡住,努力识字之后确实也无法跟那些出身更好的人去竞争,仅有极少出身低又足够聪明和刻苦的人,他们获得机遇之后真的一飞冲天。
布辨别了一下同样获得征召的两个男性,有特别的对比之后,发现那两名男性跟自己的丈夫同样优秀,心态方面出现了改变。
“琼夫与夯一样是孔武有力的人,官府的征召好像是针对这种人?有他们与沛为伍,想来不是那么凶险?”布心里想道。
这时,一段话让布侧耳倾听了起来。
讲的是楚国那边的人通常不高,身高一般也就一米六,换作是更南方的蛮族则是身体条件更差。
说话的人叫乸(nǎ)妫,一看称呼就知道原先有家世,至于怎么变成普罗大众的一员,短短不到五十年内亡了那么多诸侯国,许多贵族离开祖代生活的栖息地,绝大多数贵族其实真的就沦为了普通人。
只不过那些落魄贵族的后代,他们先天上还是比真正的普通人更具有优势,起码识得字,有一些家传的技能。
乸妫就对自己丈夫被征召充满期待,她比围在一块说话的妇女更有见识,很清楚想要获取功名难免战阵上走一遭。
许许多多落魄了的贵族以及他们的后代,他们比真正的普通人更为珍惜征召带来的机会,卯足劲想要建立功劳,重新振兴自己的家族。
布以前就很羡慕乸妫,不止是羡慕有姓,同时也羡慕其它。
所以,布一见乸妫侃侃而谈那些自己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再来看到乸妫一副憧憬的模样,不由也跟着有了一些畅想。
“当今便先民开拓之时,奈何取得功名富贵时日已然不多。若不抓住机会,必将抱憾终身。”乸妫指的是原国的敌人不多了。
先民开拓?不是贵族出身,真的不明白什么意思。
那么是什么意思?这个要从夏朝和商朝说起,简单一些就是一些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们带着更多人扑向野外,与天地相争,也与野兽竞争,慢慢开发出了一块又一块栖息地。
商朝时期的各种“方”,他们就是先期奋斗起来的先民之一,后来认可殷商之王为共主,成为了“八百诸侯”之一,老姬的势力就是诸“方”之一。
因为殷商的统治崩溃,跟姬周一开始太虚也有关,各种“戎”、“狄”、“夷”、“蛮”纷纷崛起,搞得姬周需要进行分封重新开拓,三千诸侯的绝大多数都亡在异族攻打之下,幸存的那些诸侯也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才重新压下异族,其中晋国灭掉的异族势力最多。
所以,管仲辅左齐桓公吕小白有再造诸夏的功绩,晋国几代人对诸夏的贡献其实也不差的。
因为有那么多例子可以追寻的关系,智瑶到后面免不了再继续分封,只不过新的分封区域会很有讲究,最大的可能性是分封到漠南和以北、陇西以西、岭南之地、东北区域。
等待智瑶完成一统之后,怎么都该晋为皇帝,新一轮的分封中,直系的血脉封王,异姓则是侯爵分封。
公爵?等侯爵逝世,将会追封公爵。这么一搞,倒是又回到了春秋前期和中期的习俗。
太高层的事情,乸妫原先的家族没有到达那种层次,想在一众妇女面前炫耀也讲不出来。
乸妫其实就一个意思,让瓦沛和夯跟着自己的丈夫琼夫,一块团结互助,再一起进步。
类似于乸妫这种想法的人,他们一定是落魄贵族或后代。
这是原国的疆域非常大,再来也是兼并了太多的列国,少不得会出现派别。
太高层的派别暂时看不到,毕竟被灭列国的后裔需要时间慢慢爬,短时间内难以获得高位。
以区域结为乡党这种事情?他们本来互相认识,去到陌生的环境不免抱团,属于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有些落魄又早先认识的贵族或后裔,他们甚至进行了约定,选出一个人来特别辅左,约好等那个人发达之后,再来帮助其余人。
这种约定在现代会显得很可笑,然而一直到两宋时期,类似的约定还是屡见不鲜,并且真的发达起来的那人也如实履行约定。
夏收结束,到处能看到妻子携孩童送走丈夫的场面,自然也有父母与孩子的离别。
这一次受到征召的区域比较集中,晋地不可或缺,再来便是王畿,其它诸如齐地、燕地、秦地、郑地、等区域并没有再次下达征召令。
仅是晋地,一下子集结了六个满编军团,他们会先在“朝歌”郊外进行集结与编队,随后走桥过大河进入王畿。
而王畿则是集结了两个满编军团,他们也是第一批开拔前往“新郑”的部队。
这样说的话,智瑶在夏收之后下达征召命令,新一批集结起来的军团一共有八个,达到了三十万士兵的数量。
其它地区,商于之地已经驻扎了一个满编军团;吴越区域原本有两个军团在作战,后来又从齐地调动了两个满编军团进行增援,一下子在吴越区域就有四个军团的兵力。
人在“新郑”的智瑶还在等楚国那边做出决断,料想楚国既然进行集结,一集结就是五十万大军,不至于让那么多人光吃饭吧?
智瑶既然将新集结起来的军团调到“新郑”这边,第一批两个军团抵达就等于是一个信号,告诉楚国君臣想打速度要快一些,免得原国有更多的军队过来。
从晋地集结起来的六个军团,他们会在“朝歌”附近的山林里进行等待,在楚军真正北上之后才会往“新郑”这边急赶。
智瑶还是很希望今年就能开战,看就看楚国那边给不给面子了。
“他爹,夏收事毕,便要往都城为大王效力?”
“是咧。听闻今次乃是将与楚国开战。”
“这……”
“良人怎能如此?我家有今日,乃是大王恩泽,况且我等皆为王畿之人?若我等不踊跃,怎对得起大王设都,划归为王畿之地。”
“孩子尚小,请两人珍惜性命。”
瓦沛面对自己妻子的嘱托,一下子不应该说什么了。
他们这一家子只有一个顶梁柱,一旦瓦沛有个三长两短,确实会让活着的妻子与孩子陷入困顿。
其它不用说,六十亩农田失去了男人,光是一个女人带着七岁大的男娃和六岁大的女娃,到时候肯定是要苦了妻子。
说起来,农忙时也不是各忙各的,一般是互相帮忙栽种或收获,平时的看顾则是自己负责。
帮忙都是互相的前提下,别人都是夫妻和大一些的孩子上阵,自己怎么好意思单独前往?哪怕好意思,别人也会有看法。
再则,一旦一个家庭没有了男人,原本看起来和和睦睦的邻居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祖辈何有私产?沛并无寸功,得大王赐予土地,如不效命心中不安。”瓦沛很惆怅,还是选择将心里话讲了出来。
妻子没有姓氏,名叫布。
丈夫的前缀其实也不是姓氏,以居住地的名来当前缀而已。
现在这样的人太多太多,怎么数都数不过来。
因此在原国的户册上,男性没有氏以居住地为前缀,女性则没有多么讲究。
并不是原国歧视女性,纯粹是她们没有姓,总不能强加塞给哪个姓之下吧?
夫妻俩各有心事,不再说话了。
岁数还小的兄妹正在院子里玩耍,时不时发出的笑声让很普通的院子增添了色彩。
瓦沛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当世是某位贵族下的属民,六七岁就开始被指派各种活,无论忙碌多少年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平日吃喝穿到底怎么样全看统属小吏的心情。
“娃儿生了一个好时候。”瓦沛很高兴地说道。
布无法反驳,因为她也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能够有很清晰的区分。
“大王颁布律法,第三个娃儿每月可得十斤粮食。不若……再生一个?”布有些害羞的地说。
两夫妻今年也就将近三十岁,他们在智氏的统治下生活了十来年,不止孩子生长在一个好时候,两夫妻又何尝不是?历史轨迹没有被改变的话,他们到三十岁的年纪,身体机能可能会是五六十岁的状况。
在去年,智瑶颁布了新的国策,每户每到第二胎,无论男女每月都能从当地官府领取五斤粮食,到第三胎则是十斤粮食,第四胎可以获得二十斤粮食,第五胎干脆就是增加到四十斤粮食,无论生出男女一直可以领到十三岁。
一再翻倍的激励方式很刺激人的眼球,从实际上也变成了国家在帮每一个家庭养新生儿。
这是建立在智瑶计划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开始新的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包括在秦地和吴越区域新启动几个大型水利工程。
秦地那边修建郑国渠,使得八百里秦川变成鱼米之乡,关于这点不知道的人挺少的吧?
吴越区域指的是长江三角洲的平原地带。这边开发出来之后,直接让“江南好”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首先的一个事实是,原国灭掉了那些国家,大部分的土地变成了智瑶名下,修建起水利工程肯定是智氏的好处最大,周边的土地拥有者肯定也能得到好处。
国有资产足够的前提下,智瑶才有那个胆子颁布多生的激励国策,并且初步执行的区域暂时限制在王畿、晋地,其它地方并没有施行。
原卫国的人,他们很清楚自己与晋地同等待遇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被划分为王畿区域,要不然会向齐地、燕地、秦地、等等地方一样了。
那些地区在得知随后也将施行,要说心里没有意见属于不可能,只是很清楚区别对待属于理所当然。
就是理所当然!
智瑶不先顾着自己的基本盘,相反什么好事都让其它区域先获得,该是换成基本盘心生怨气,基本盘一崩的话,不出事倒也罢了,一出事就要获得秦二世面临国难,如同老秦人却冷眼旁观的下场。
卫地这一边因为跟晋地一同执行的关系,当地人对智氏统治的拥护立刻狂飙,并且清楚一切的好处都不是平白无故得来,不能在爱戴国君以及为国效力上输给晋地那边的人。
说白了,晋地那边的人为了智氏的霸业付出那么多,有什么好处都先落在他们头上属于理所当然,卫地这边既然被划为王畿也享受了诸多好处,没有表现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迁都了。
迁都这种事情在春秋显得再稀松平常不过,好些历史悠久的国家甚至迁都了不下于十次,并没有将哪里设立为都城就永远不变的事情。
“你家两人夏收也需服役罢?”
“这是当然。”
“服役?兵役或是徭役,为何我家并未听闻。”
不是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妇女并不是围在一块坐着闲聊,她们说着话再一边忙着事务。
一圈说下来,十来个家庭里面只有三家收到服役统治,更多的家庭却是没有。
本来担忧丈夫服役会遭受危险的妇女,她们听到其他妇女抱怨怎么没有受到征召,谈论得到征召能去战场立功再获得土地以及其它赏赐,尽管还是心里比较担忧丈夫的安慰,不免会产生一种叫虚荣心的情绪,以及生出另外一些期待。
为什么自己的丈夫会被征召?一定是平时训练的时候比其他人更优秀,要不然其他人怎么没有获得征召。
原国这边对服兵役可为“明码标价”,参与一场战役,个人斩获怎么样,再看参战双方的规模,打出何等的战绩,该有的赏赐早就有明文条例。
很早之前,个人杀死对方一名穿甲的敌人,能够获得爵位,有了爵位也就等于有土地、房屋和奴隶。
后来做了一些修改,保留个人战绩的奖励措施,增加了集体功劳的标准。
要说里面有什么被一些人诟病,只有爵位晋升到某个等级,官职也到了一定程度,想再进步需要进修,进修时考核必须合格才能得到晋升了。
绝大多数人,他们获得爵位已经很庆幸,基本没有想过获得更大的富贵。
一些想再更进一步的人,他们面临着教育的缺失,光是识字就让很多人被卡住,努力识字之后确实也无法跟那些出身更好的人去竞争,仅有极少出身低又足够聪明和刻苦的人,他们获得机遇之后真的一飞冲天。
布辨别了一下同样获得征召的两个男性,有特别的对比之后,发现那两名男性跟自己的丈夫同样优秀,心态方面出现了改变。
“琼夫与夯一样是孔武有力的人,官府的征召好像是针对这种人?有他们与沛为伍,想来不是那么凶险?”布心里想道。
这时,一段话让布侧耳倾听了起来。
讲的是楚国那边的人通常不高,身高一般也就一米六,换作是更南方的蛮族则是身体条件更差。
说话的人叫乸(nǎ)妫,一看称呼就知道原先有家世,至于怎么变成普罗大众的一员,短短不到五十年内亡了那么多诸侯国,许多贵族离开祖代生活的栖息地,绝大多数贵族其实真的就沦为了普通人。
只不过那些落魄贵族的后代,他们先天上还是比真正的普通人更具有优势,起码识得字,有一些家传的技能。
乸妫就对自己丈夫被征召充满期待,她比围在一块说话的妇女更有见识,很清楚想要获取功名难免战阵上走一遭。
许许多多落魄了的贵族以及他们的后代,他们比真正的普通人更为珍惜征召带来的机会,卯足劲想要建立功劳,重新振兴自己的家族。
布以前就很羡慕乸妫,不止是羡慕有姓,同时也羡慕其它。
所以,布一见乸妫侃侃而谈那些自己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再来看到乸妫一副憧憬的模样,不由也跟着有了一些畅想。
“当今便先民开拓之时,奈何取得功名富贵时日已然不多。若不抓住机会,必将抱憾终身。”乸妫指的是原国的敌人不多了。
先民开拓?不是贵族出身,真的不明白什么意思。
那么是什么意思?这个要从夏朝和商朝说起,简单一些就是一些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们带着更多人扑向野外,与天地相争,也与野兽竞争,慢慢开发出了一块又一块栖息地。
商朝时期的各种“方”,他们就是先期奋斗起来的先民之一,后来认可殷商之王为共主,成为了“八百诸侯”之一,老姬的势力就是诸“方”之一。
因为殷商的统治崩溃,跟姬周一开始太虚也有关,各种“戎”、“狄”、“夷”、“蛮”纷纷崛起,搞得姬周需要进行分封重新开拓,三千诸侯的绝大多数都亡在异族攻打之下,幸存的那些诸侯也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才重新压下异族,其中晋国灭掉的异族势力最多。
所以,管仲辅左齐桓公吕小白有再造诸夏的功绩,晋国几代人对诸夏的贡献其实也不差的。
因为有那么多例子可以追寻的关系,智瑶到后面免不了再继续分封,只不过新的分封区域会很有讲究,最大的可能性是分封到漠南和以北、陇西以西、岭南之地、东北区域。
等待智瑶完成一统之后,怎么都该晋为皇帝,新一轮的分封中,直系的血脉封王,异姓则是侯爵分封。
公爵?等侯爵逝世,将会追封公爵。这么一搞,倒是又回到了春秋前期和中期的习俗。
太高层的事情,乸妫原先的家族没有到达那种层次,想在一众妇女面前炫耀也讲不出来。
乸妫其实就一个意思,让瓦沛和夯跟着自己的丈夫琼夫,一块团结互助,再一起进步。
类似于乸妫这种想法的人,他们一定是落魄贵族或后代。
这是原国的疆域非常大,再来也是兼并了太多的列国,少不得会出现派别。
太高层的派别暂时看不到,毕竟被灭列国的后裔需要时间慢慢爬,短时间内难以获得高位。
以区域结为乡党这种事情?他们本来互相认识,去到陌生的环境不免抱团,属于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有些落魄又早先认识的贵族或后裔,他们甚至进行了约定,选出一个人来特别辅左,约好等那个人发达之后,再来帮助其余人。
这种约定在现代会显得很可笑,然而一直到两宋时期,类似的约定还是屡见不鲜,并且真的发达起来的那人也如实履行约定。
夏收结束,到处能看到妻子携孩童送走丈夫的场面,自然也有父母与孩子的离别。
这一次受到征召的区域比较集中,晋地不可或缺,再来便是王畿,其它诸如齐地、燕地、秦地、郑地、等区域并没有再次下达征召令。
仅是晋地,一下子集结了六个满编军团,他们会先在“朝歌”郊外进行集结与编队,随后走桥过大河进入王畿。
而王畿则是集结了两个满编军团,他们也是第一批开拔前往“新郑”的部队。
这样说的话,智瑶在夏收之后下达征召命令,新一批集结起来的军团一共有八个,达到了三十万士兵的数量。
其它地区,商于之地已经驻扎了一个满编军团;吴越区域原本有两个军团在作战,后来又从齐地调动了两个满编军团进行增援,一下子在吴越区域就有四个军团的兵力。
人在“新郑”的智瑶还在等楚国那边做出决断,料想楚国既然进行集结,一集结就是五十万大军,不至于让那么多人光吃饭吧?
智瑶既然将新集结起来的军团调到“新郑”这边,第一批两个军团抵达就等于是一个信号,告诉楚国君臣想打速度要快一些,免得原国有更多的军队过来。
从晋地集结起来的六个军团,他们会在“朝歌”附近的山林里进行等待,在楚军真正北上之后才会往“新郑”这边急赶。
智瑶还是很希望今年就能开战,看就看楚国那边给不给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