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行路难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


    国家与国家只要足够熟悉,几乎什么都会变成明牌,可以操作的空间被挤压到最小。

    因为原国强大,研究原国的国家或势力必定会更多,问题是研究来研究去,作用方面更多是用来减少损失,无法达到扭转乾坤的程度。

    挺简单的道理,比如楚国知道决战一定会展开,明确知道南下的原军不会少于五十万,乃至于猜到会是智瑶亲征,可是又能怎么样?顶多就是凑出不比原国少的兵力,竭力进行抵抗罢了。

    赵毋恤也知道智瑶的用意是什么,挣扎了那么久之后,仔细思考和权衡,最终也只是想证明自己一次,随后按照智瑶的设想走未来的道路。

    不是他们不想改变,着实是手中的底牌太少,玩不过智瑶拿一手王炸而已。

    智瑶也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占据优势,他比任何人都有更明确的目标,一步步追寻着目标进行规划和努力,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让自己拿了一手王炸。

    人生才能够有多少个三十年?能活三十年在春秋战国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望,能过得称心如意的人就更少了。

    在秦地一番巡视下来,智瑶没有体会到冷漠,只不过当地的人着实不比晋地的人热情,总得来说看不到多少怨气。

    其实也是,他们在秦庭的统治下该是怎么样,等待成为原国治下,生活并没有过得更差,乃至于过得更好了。

    原先在秦庭统治下的人,他们碍于一些情感,不会表现得多么热情,要说仇恨什么的,老实说也没有。

    之前,国战是贵族的游戏,普通黎庶根本没有成为士兵的资格,战争一般不会波及到他们,个人方面真的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没有亲人在灭国战争中死去,日子在一天天变好,老一辈的人为什么要反抗智氏的统治?

    对于新生代来说,他们哪怕听说以前秦庭同时的事情,大多数是一种跟现在生活质量的对比,经常听长辈说在秦庭统治下喝粥都不敢喝稠的,再看自己成长时的生活,对秦庭统治和现在的生活难免进行对比。

    生活质量在变好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参军入伍不再是贵族老爷的游戏,他们一样获得了那种待遇。

    在很多朝代,成为一名士兵并不是什么好事,乃至于是一种极其屈辱的事情。

    在先秦、西汉、东汉、南北朝、隋、唐,成为军中一员不止荣耀,并且还拥有了上进渠道,真不是谁想就能成为一名士兵。

    凡事有对比,并且也真的有实际好处,感官上是决然不同的。

    因此,秦地的老人哪怕是为了子嗣的未来,他们傻了才抵制智氏的统治。新生代的感触不会太多,他们更多的是觉得理所当然,再在长辈的敦促下尽力去进行争取。

    “秦地还是过于地广人稀,越是西边越加荒凉。”

    “大王之意,迁徙口众向西?”

    “此事不急,大可留与太子。”

    “……”

    按照区域来算,智瑶等人还没有进入陇西郡,所处位置在雍郡。

    这个“雍”指的就是秦国曾经都城,他们曾经的都城也变成了郡守府。

    原国也有陇西郡,只是当前偌大的一个郡只有两座城池,更多的是游动放牧的部落,总人口数量没有超过五万人,变成原国各郡之中人口最少的一个郡。

    因为是移动放牧为主要谋生手段,原国对陇西郡的统治主要集中在以两座城池为中心,不是依靠行政指令统治,其实就是掌控了生活日常用品,使用贸易的手段在维持有些统治。

    挺简单的道理,放牧也要吃粮食,盐巴、布匹、铁器、铜器等等更是缺不得,他们没有自行生产的条件,依靠牧畜或皮毛换取,一旦离开了原国的支持,日子未必会过得比那些异族好上多少。

    人的本性就是追求美好生活,平时用习惯的东西突然间没有,哪怕不会导致无法生存,人依旧会感到极度不习惯,乃至于产生心理疾病。

    这种手段一直到两千多年之后还在被使用,只是使用的方式好像不太对?

    智瑶到的地方叫“陈仓”,目前它还是一座非常小的城邑。

    历史上的“陈仓”一直是秦国重要的粮食储备地之一,倒不是“陈仓”本身的农业生产很富足,主要是从巴蜀运输粮食到“陈仓”储存,需要时再取出来作为军队的粮秣。

    在不是“八百里秦川”之前,秦国很仰仗来自巴蜀的粮食,不止每每都能起到救急的作用,平时也维持了最大基本盘的粮价稳定。

    之前,原国就在根据智瑶的提醒在陈仓附近寻找进入汉中的通道,果然在“陈仓”的西南找到一处,也在斜水附近找到另一处。

    前面那条可修建的通道历史上叫“故道”,后面那一条则称呼为“褒斜道”。

    其实,要是从陇西郡那边找,一样能够找到进入蜀地的通道,只是显得太过遥远,哪怕入蜀的道路会更好走一些,关乎到军事行动方面,一般是取近不求远。

    一旦是军事行动,参与的人数会非常多,平时的消耗将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补给线越长在运输途中的消耗就会更多,怎么可能因为难走就舍近求远呢?

    当前自然还没有“故道”或是“褒斜道”的影子,两处可作通道的探索也还在进行当中。

    下面提交上来的方案比较倾向于“故道”这一条通道,原因是斜水那边不止有河流,当地的褒谷岭也加大了修建通道的难度。

    智瑶就是过来亲自看看没有被修建起来的“故道”是个什么模样,亲眼看到遍处的穷山峻岭,开始怀疑在这边修建栈道值不值得。

    历史上的秦国修“故道”和“褒斜道”的原因是他们被困在关中,没有其它通道可以进入巴蜀。

    原国不一样,除了可以从秦地进入巴蜀之外,还能够选择其它的方向。

    “修建如此栈道,死伤势必众多,工程之艰辛亦是难以想象。”智瑶看着层层叠叠的群山,发出这样的感概。

    智宽眨了眨眼睛,表现自己的困惑。

    他们这些封地在秦地的贵族,肯定更希望在秦地修建进入巴蜀的通道,使得巴蜀的物产可以经过秦地,优先获得巴蜀的物产是一方面,作为一条商道途经地的好处更多。

    原国已经掌控商於之地,那边进入巴地哪怕也是需要经过条条艰险,问题是一旦进入汉中之后,想再深入就好走了许多。

    智瑶不断思索,想道:“我记得三国末期的魏蜀之争就是大多集中在对汉中郡的争夺?当时魏国和蜀国经常能出动十余万大军在那片区域厮杀,能容得下那么多兵力,代表道路已经被开发出来了。”

    既然到了三国时期是那样,不正代表只要找对了方向,原国一样可以根据当地条件开通进入汉中的便捷通道吗?

    智瑶忽视或是根本不知道的一点,魏国跟蜀国一再在汉中郡对峙,秦地的“陈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争夺点。

    不过,没有先秦和两汉开辟和维护那些栈道,好像处在栈道出入口的“陈仓”也就不再显得多么重要?

    智瑶倒是清楚一点,一个本来就进出困难的区域,若是只有单一的出入口会很难维持对当地的统治。

    原因?把那个单一的出入口卡住,直接就能让当地自成一个王国了。

    对于目前的原国来说,巴蜀的进出通道是不是多样性不重要,找到最好走也能更节省时间才是最重要。

    “子午谷在哪?”智瑶开始后悔当初的地理课不认真上了。

    从秦地进入汉中的众多通道中,其实子午道是最适合大军通过的路线,只不过这里不但需要一再翻山越岭,植物的茂密程度也是超乎想象。

    问题是,将树木砍伐而已,总比修建栈道更安全。

    “李唐时期修建蜀中栈道,最大的一次事故好像是死了五万多人?”智瑶在脑海中翻找到了这个历史片段记忆。

    巴国那边没有提供修建栈道的伤亡数据,倒是智开在巴地生活时期看到了巴地的人们对“巴”都城那边的怨恨。

    修一条通道能搞得举国沸腾,能够猜测到巴国修建栈道的付出了吧?

    原军对蜀国的入侵已经过去四个月,智瑶获得的信息却要间隔两到三个月。

    也就是说,智瑶所知道的事情,基本上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之久,等于就是无用的信息。

    在智瑶获得最新的情报中,原军被一条河给困住。

    那一条河叫绵水,并不是多长的水系,要命的是两边全是陡峭山地,河水还非常湍急。

    原军好几次试图派少量的人渡河,可是水性再好,依旧难以携带绳套游过去,使用木筏则是会飘到很远的下游,绳套的长度不足,并且还会被沿途的树木套住。

    在原军被困在绵水东岸的时候,需要庆幸的是“成都”方面并不知道有大军来袭,要不然直接陈兵在绵水西岸,届时原军想渡过绵水会变得更加千难万难。

    离得着实太远,没有即时通信的手段,智瑶只能选择相信统兵将校,不去做一些增加压力的干涉。

    说到通信手段,智瑶很早之前就已经下令在培训鸽子,成效倒是有,只不过大多数放出的鸽子根本无法安全抵达目的地。

    当前是春秋晚期,野外是各种动物的天下,能飞的猛禽数量非常恐怖,好些猛禽还专门捕猎鸽子为食。

    搞飞鸽传书这种通信方式?真的要是随时都能有效使用,历朝历代早就大搞特稿,何必再设计骑马赶路的几百里加急手段。

    所以,很多看似有奇效的手段,真不是拍脑袋就随时随地能用,要把当时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

    飞鸽传书这种方式大多出现在武侠之中,别说正儿八经的“正剧”了,哪怕是靠谱一些的剧组,有见到过有编剧或导演在用吗?

    那一种“我比古人聪明”的想法,很是要不得啊!

    智瑶试一试飞鸽传书的想法就是来自武侠,亲自证实难以实施之后,改为在一些主要交通路线安置驿站,尽管信息传递上跟飞的速度没法比,问题是绝对要更靠谱。

    他们巡视了秦地,接下来的回程就是会经过商於之地,有点刻意地避开曾经的王畿区域,进入郑地进行新一轮的巡视。

    在途经商於之地时,智瑶明显发现这边的开发要比秦地更加迅速,原因是原本的伊洛之戎、陆浑戎、蛮氏在诸夏化上进展顺利,他们学会耕田就开始大量开荒,得益于洛水带来的便利,灌溉用水方面根本不缺。

    再过上二三十年,或许都不用刻意修建太大的水利工程,只需要当地自发挖掘水渠,曾经显得极其蛮荒的“三戎之地”就将变成鱼米之乡。

    原版历史上的秦国就没有对这一片地方过多经营,秦二世时期的群雄并起时期,支撑章邯军团消耗的粮秣有十分之三就是来自当地。

    要说不用再加大力度开发就能够有富足产出的地方,不能遗落了郑地的“制田”区域。

    临近到夏季中旬时分,智瑶进入郑地来到“制田”这边,一眼看去就是觉得赏心悦目。

    广大的平原之上,处处遍野的农作物已经快到能够收获的熟度,一些水稻田里甚至能够抓鱼。

    啥玩意?水稻田里有鱼???

    郑地的人种植水稻是从楚国传过来,稻田里有鱼不一定是人工干涉,也许是灌溉时它们随着流水进入田中。

    有那么一件事情,由于李唐地方官府禁止杀害鲤鱼的关系,李唐时期的鲤鱼简直泛滥,一些耕作水稻的区域田里真不缺鲤鱼这种玩意。

    李唐皇族其实没有严令不许捕杀鲤鱼,地方官自己搞事,再使普罗大众失去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而已。

    之前,智瑶去了秦地,引得义渠与赵氏代国一阵恐慌。

    现在,智瑶的巡视队伍进入郑地,一下子也让楚国那边起到了很大的反应。

    吴越交汇地那边,原军与楚军的交战从未停止。

    智瑶的巡视队伍进入郑地,楚国的反应是开大会!

    (本章完)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第553章:行路难

97.88%

目录

加入书架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53章:行路难

9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