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骨肉亲缘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天命皇后》最新章节!
北平的秋天和春天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几场秋风刮过,天气骤然凉了下来,其后像是没有过渡一般,第一场冬雪便飘然而至,虽是零星细弱的霰雪,亦能令人对即将到来的漫长冬日,生出几许畏惧之感。
宁王府中已提前生起炭火,尤其是上房处,更是支应了额外份例。对于这类主母借着手中权柄稍有逾越之举,府内除却东院以外的其余人等皆心照不宣——却是不知从何时起,王妃体弱易感风寒之说成了阖府人尽皆知的事,更有不胫而走的风言,原来王妃不易生养,王爷为其遍寻良方却终是无甚效用。
许是因为心灰意冷,王府中人渐渐发觉,一季盛夏并一个短暂的秋天过去,府中的男主人宁王变得慵懒起来,和初到北平时的意气风发不同,那份精明锐利好似被上房中萦绕不散的药香消磨殆尽。除非有必要公务,等闲必是在家中与妻妾缠绵相伴,一时与侧妃舞剑把酒,一时又与正妃品茗作画,真是忙得不亦乐乎。直把个眉梢眼角弄得尽是温存之意,虽更添风流韵致,却也不免令人唏嘘,从前那个干练的好儿郎已是湮没在胭脂河里,再也不复寻觅。
然则皇天不负有心人,到了这一年立冬时节,东院中到底传来了喜讯,宁王侧妃已是怀有两个月的身孕。府内众人提及此事,皆不免眉花眼笑,也不过是因着宁王欣喜之下大加封赏了一番而已。
咸熙二年的冬日之于京师金陵,却是格外严寒,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不期而至,展眼已将巍巍皇城覆盖成一片苍茫。京师本地人久不见如此好雪,又兼之年中那一场分外难熬的酷暑,不禁联想起卦书之言,这等天象莫非预示着兵戈之兆?
坊间流言不足取信,京师百姓很快发觉,他们年轻的君主不仅没有穷兵黩武,且施政极为宽仁。当年冬日一纸诏书,将寿阳公主在内的一众宗亲加恩封赏,寿阳公主特赐国朝大长公主封号,并恩赏其长子公爵衔。沉寂多年的河东薛氏终于在咸熙一朝再度浮出水面,虽然皇帝不曾为驸马都尉翻案,但此举亦不吝于提醒世人,往事已矣,新帝既往不咎的态势确已坐实。
纷纷扬扬的大雪早就停住,空中只零星飘来一些细雪,似珠粉玉屑,落在人面上亦不觉得寒冷。
皇帝李锡珩自御辇上下来,伸手托住了皇后周仲莹的臂弯。周遭宫人早已习惯皇帝如是照料皇后,便安分的避让开来,恭敬目送二人向太后所居的寿康宫正殿行去。
殿内弥散着幽幽沉水香气,金狻猊香炉中犹自吐出袅袅碧丝,宝座之畔围着几个暖炉,将殿中熏蒸的宛若晴暖春日。
太后靠在宝座之上,宫人捧出一块蜀中新供奉的丝料,一面闲话一面细看。听得内臣禀报,方抬起头来,含笑望着近前行礼的帝后,颔首道,“起来罢,难得这么冷的天气,皇帝皇后还能想着来看哀家。”
宫人奉上滚热的茶汤,太后挥挥手命殿中人退去,眼望皇帝,闲话道,“这一场瑞雪来的及时,或可缓解山东今岁的大旱,这是国朝祥瑞之兆,哀家也许多年未曾见过京师落下如此大雪了。”
李锡珩点头笑道,“是,今秋儿子与皇后祭天求雨,果然还是有些成效。只是天气严寒,母后还须保重凤体,切勿着了风寒。”
太后摆首笑笑,道,“皇帝看看哀家这里,已被她们用炭盆子团团围裹住,略坐一坐都要生出汗来,哪里还能着凉。”说得三人皆笑了起来,太后顿了顿,复微笑问道,“听说大长公主欲上京叩谢皇恩,这会子水路陆路皆是不便,大长公主年事已高,还是免了罢。”
李锡珩应道,“儿子也是这个想法,已告知去苏州传旨之人,叫姑祖母好生保养身子,不必在此时折腾。”
太后颔首笑道,“那便好。不过说起来,哀家确实也有多年未曾见过大长公主了。”转口问道,“听闻六科廊的言官对皇帝这道旨意多有微词,便是觉得对薛氏一门优容太过?不知那薛侍郎如今作何态度?”
李锡珩垂目想了一道,淡淡笑道,“薛峥是省事之人,自不肯在此时过多表态。儿子倒并不觉得对姑祖母有何优容,这旨意原就是对宗室,并非只对姑祖母或是薛氏。何况儿子也仅是兑现了一半承诺,并不曾兑现当日对薛峥的全部承诺。”
这话中之意,太后自然心知肚明,便即缓缓笑道,“那确是急不得的事,不过才三年罢了,皇帝也须顾念先帝,做到这个份上已是给足了他薛家体面,为驸马都尉翻案一说,且再等合适时机罢。”
李锡珩颔首应是,半晌便听太后笑道,“说起优待宗室,皇帝的几位兄弟也该得些恩典。如今宫里头万事皆好,只是缺了生气,哀家上了岁数,便是想看些年轻活泼的面孔。”说着已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皇后,才接着道,“皇帝预备何时接了亲藩之子入京,让哀家也能含饴弄孙一回?”
此言既出,周仲莹不由一怔,连忙看向李锡珩,只见他疏懒一笑道,“儿子想着,不若明春再行颁旨,且六郎膝下尚无子,旨意一下,倒不免像是催促人家了。”
太后不以为然的笑道,“哀家听说,六哥儿的侧妃任氏已有身孕了,就不知是男是女。”想了须臾,再度闲闲笑道,“可惜了,无论长子或是长女,却都不是阿笙所出。”
李锡珩含笑未语,忽听周仲莹轻声应道,“儿臣早前曾听姐姐信中言道,自去了燕地,她身子便不似从前那般康健,恐是水土不惯之故,是以目下正自调理。想来姐姐心中也盼着能为六弟早些诞下子嗣。”
话音未落,太后已笑了出来,转顾皇后,目光中并无一丝暖意,似带嘲讽,似是冷笑道,“正是呢,说起来,咱们周家的女孩到底是在子嗣上缘浅,哀家只得了皇帝一个,你们姐妹俩竟是连个影儿都没有。”言罢,已是发出一声长长的嗟叹。
周仲莹登时羞愧得满脸赤红,慌忙垂首下去,不敢再多言半句。正自发窘,手背却忽地一暖,只见李锡珩已握住她的手,温柔一笑,道,“阿莹还年轻,儿子也还年轻,母后不必多虑,诞下一个聪明伶俐的太子是迟早之事,儿子并不着急。”
这话是冲着太后说的,亦是冲着周仲莹娓娓道来。太后冷冷瞥着皇帝一番举动,也不接他的话茬,自顾自笑着言他,“不错,哀家是不急。六哥儿侧妃这一胎无论男女,哀家俱是疼爱,左不过都是哀家的孙儿罢了。”
见皇帝不置可否,目光仍是流连于皇后,太后不禁再度冷笑,出声提点道,“既已决定,就放手去做罢,亲藩子嗣入京不过是为哀家膝下能有些儿孙,至于旁的也未见得有多大用处。比方说六哥儿,皇帝心里就该清楚,于他而言最紧要之人,早就已在这宫闱之中。说起来,皇后也该多抽些时间去看望太嫔们了。”
周仲莹闻言,忙起身道了一句是,转首再望李锡珩时,便见他双眉凝结不展,神情似乎颇为不耐,亦像是对太后适才的话心生反感,连忙赔笑着将话题岔开,缓解这番尴尬气氛。
待帝后请安归来,回至皇后殿中,李锡珩犹自面带不虞,闷闷闲坐榻上。周仲莹一面为其解下冠带,一面笑问道,“你又生哪门子的闷气,非要在母后面前带出幌子,何苦来呢?”
李锡珩摇了摇头,伸臂将她揽入怀中,轻声叹道,“我近日已有些后悔,不该听了旁人谏言,命亲藩子嗣入京,这是明明白白的充当质子,也是明明白白的让人骨肉分离。”
周仲莹微微颔首,道,“可是你心意已定,太后心意更是坚持,已挽回不得了。”半晌也跟着叹息道,“我虽没做过母亲,可也能想见得出母子分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路遥千里,一朝分别再难相见。这政令自然不近人情,你心里懊悔,日后便对子侄们多谢关爱照拂,好不好?”
李锡珩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倘若朕的兄弟们都能安分,朕自当善待这些孩子,怕就怕,如此行事仍于事无补。”
见周仲莹秀眉一蹙,方解释道,“朕的兄弟未必个个都能顾惜骨肉,若是效仿汉高祖那般行事,朕又能奈何?”
周仲莹愣了愣,思想一番既已明白,不由心中一阵寒凉,半日却听他笑了出来,摇首道,“朕这个比方不好,倒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朕心意已定,却也想赌上一赌,赌我李氏儿郎尚且不至丧心病狂,罔顾亲伦,罔顾自家骨血。”
周仲莹心头发紧,只觉这番言语令人难捱,随口问道,“既如此,你还在母后面前摆什么脸色,让人只以为你打算废除这个法子呢。”
李锡珩闻言,忽然重重一叹,抱住周仲莹的手一松,自己也就势倒在了榻上,“朕只是想到了如太嫔。你也见过她的,那是个极为纯良无害的女人,早年间却是被先帝所误。如此良善之人,朕心中何尝忍心……且朕自己也有母亲,将心比心,如何能以母子亲情要挟,更加不能做出戕害人母之举。不然,朕又与汉高祖有何异?”
周仲莹亦歪在他身畔,以手支颐,柔声道,“所以你是不满母后那般提醒之语?她不过是说说,今后如何行事还不是你说了算,何必认真较这个道理?你既存了孝心更该知道,孝者,唯色难也。还不时时记在心间,往后千万别做出那等不耐的神情,让母后见了岂不伤心难过?”
她眉尖若蹙,吐气如兰,一双灵动妙目满是殷殷关怀,看得李锡珩心中一动,不由自主地凑近,在她面颊上吻了一记,含笑道,“知道了,你真真是贤妻。只是太后今日有句话说得对,你何时才肯连那良母一并做起来,让我也有些盼头?”
一番话又说得周仲莹双颊如中了酒般泛起酡红,她本来生得清丽绝伦,加之被这样娇艳颜色一衬,更生潋滟妩媚,看得李锡珩情不自禁欺近,温声絮语道,“不如眼下就好好试上一试。”
两下里不免一阵缱绻,正自低语说笑间,却听内臣进殿,隔着十二曲屏风禀道,“皇上,薛侍郎在暖阁外求见。”
李锡珩眉峰一蹙,已翻身坐起,一面言道,“外头天寒,叫薛侍郎进暖阁中候着,朕这便过去。”
话是这般说,却见他坐了须臾,身子一仰又倒在了榻上,懒洋洋地抱怨道,“这个薛峥如今愈发不解风情了,在这个时候扰人,外头天寒地冻,偏他还有这份心思跑来议政。”
周仲莹见他这般疲懒,不禁好笑,拽着他的手臂硬是将他拖起,一壁劝道,“皇上也知道外头天寒地冻,难得臣子有着份心意,还不一道勤勉些,别叫人等那么久了。”
李锡珩无法,只得站起身来,由着她为自己将冠带再度穿戴好,口中仍是不满道,“让你脱滑躲过去,我心里不甘,回头听他唠叨完,你须得好好补偿我才行。”
说着便耐不住,一双手只在周仲莹身上游移抚摸,半晌只听啪地一声,却是周仲莹满面含嗔地将那不安分的手打落,撇嘴道,“皇上可稳重些罢,外头有你的重臣等着,再这般下去,叫臣工们听闻,还不得连上多少折子,参劾我这个皇后呢。”
李锡珩听着一笑,道,“谁敢?凡是非议中宫者,朕一个都不轻饶。你且放心就是,帝后如此和睦,该是他们做臣子亦觉得欣慰之事,谁那么不开眼却来讨这个嫌。”笑了一阵,见周仲莹已推了他几道,复恨恨道,“偏你这般给那小薛面子,你再不知,他原不是什么好人,郎心似铁说得就是他这样人。”
见他抬脚便要走,周仲莹便不解道,“这话什么意思?”李锡珩顿住脚步,回首看了看她,终是一笑道,“本不该告诉你的,你听过也就罢了。”一面压低声音,轻言道,“你可知道那引质子入京的法子,最初是谁想出来的?”
周仲莹先是一怔,旋即已明白过来,不禁讶然道,“是薛峥?他……看不出那么温润和悦的一个人……这样说来,果真是郎心似铁了。”
李锡珩笑得一笑,伸手在她额间轻轻一点,道,“旁人是冷心冷清,你的夫君却只诚心待你。便请皇后好生在此等候,朕归来之时,再与皇后共商百年延祚大计。”
周仲莹垂眸略略一笑,方抬首目送他远去。少顷眼角的笑意便渐渐凝结,徒留下一抹似有似无的淡淡愁绪,心中默想着方才李锡珩的话,只觉得世情无常,人心难料。一时又想到他待自己一番情意,不由重新坐在榻上,痴痴的发起怔来。
北平的秋天和春天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几场秋风刮过,天气骤然凉了下来,其后像是没有过渡一般,第一场冬雪便飘然而至,虽是零星细弱的霰雪,亦能令人对即将到来的漫长冬日,生出几许畏惧之感。
宁王府中已提前生起炭火,尤其是上房处,更是支应了额外份例。对于这类主母借着手中权柄稍有逾越之举,府内除却东院以外的其余人等皆心照不宣——却是不知从何时起,王妃体弱易感风寒之说成了阖府人尽皆知的事,更有不胫而走的风言,原来王妃不易生养,王爷为其遍寻良方却终是无甚效用。
许是因为心灰意冷,王府中人渐渐发觉,一季盛夏并一个短暂的秋天过去,府中的男主人宁王变得慵懒起来,和初到北平时的意气风发不同,那份精明锐利好似被上房中萦绕不散的药香消磨殆尽。除非有必要公务,等闲必是在家中与妻妾缠绵相伴,一时与侧妃舞剑把酒,一时又与正妃品茗作画,真是忙得不亦乐乎。直把个眉梢眼角弄得尽是温存之意,虽更添风流韵致,却也不免令人唏嘘,从前那个干练的好儿郎已是湮没在胭脂河里,再也不复寻觅。
然则皇天不负有心人,到了这一年立冬时节,东院中到底传来了喜讯,宁王侧妃已是怀有两个月的身孕。府内众人提及此事,皆不免眉花眼笑,也不过是因着宁王欣喜之下大加封赏了一番而已。
咸熙二年的冬日之于京师金陵,却是格外严寒,一场多年未遇的大雪不期而至,展眼已将巍巍皇城覆盖成一片苍茫。京师本地人久不见如此好雪,又兼之年中那一场分外难熬的酷暑,不禁联想起卦书之言,这等天象莫非预示着兵戈之兆?
坊间流言不足取信,京师百姓很快发觉,他们年轻的君主不仅没有穷兵黩武,且施政极为宽仁。当年冬日一纸诏书,将寿阳公主在内的一众宗亲加恩封赏,寿阳公主特赐国朝大长公主封号,并恩赏其长子公爵衔。沉寂多年的河东薛氏终于在咸熙一朝再度浮出水面,虽然皇帝不曾为驸马都尉翻案,但此举亦不吝于提醒世人,往事已矣,新帝既往不咎的态势确已坐实。
纷纷扬扬的大雪早就停住,空中只零星飘来一些细雪,似珠粉玉屑,落在人面上亦不觉得寒冷。
皇帝李锡珩自御辇上下来,伸手托住了皇后周仲莹的臂弯。周遭宫人早已习惯皇帝如是照料皇后,便安分的避让开来,恭敬目送二人向太后所居的寿康宫正殿行去。
殿内弥散着幽幽沉水香气,金狻猊香炉中犹自吐出袅袅碧丝,宝座之畔围着几个暖炉,将殿中熏蒸的宛若晴暖春日。
太后靠在宝座之上,宫人捧出一块蜀中新供奉的丝料,一面闲话一面细看。听得内臣禀报,方抬起头来,含笑望着近前行礼的帝后,颔首道,“起来罢,难得这么冷的天气,皇帝皇后还能想着来看哀家。”
宫人奉上滚热的茶汤,太后挥挥手命殿中人退去,眼望皇帝,闲话道,“这一场瑞雪来的及时,或可缓解山东今岁的大旱,这是国朝祥瑞之兆,哀家也许多年未曾见过京师落下如此大雪了。”
李锡珩点头笑道,“是,今秋儿子与皇后祭天求雨,果然还是有些成效。只是天气严寒,母后还须保重凤体,切勿着了风寒。”
太后摆首笑笑,道,“皇帝看看哀家这里,已被她们用炭盆子团团围裹住,略坐一坐都要生出汗来,哪里还能着凉。”说得三人皆笑了起来,太后顿了顿,复微笑问道,“听说大长公主欲上京叩谢皇恩,这会子水路陆路皆是不便,大长公主年事已高,还是免了罢。”
李锡珩应道,“儿子也是这个想法,已告知去苏州传旨之人,叫姑祖母好生保养身子,不必在此时折腾。”
太后颔首笑道,“那便好。不过说起来,哀家确实也有多年未曾见过大长公主了。”转口问道,“听闻六科廊的言官对皇帝这道旨意多有微词,便是觉得对薛氏一门优容太过?不知那薛侍郎如今作何态度?”
李锡珩垂目想了一道,淡淡笑道,“薛峥是省事之人,自不肯在此时过多表态。儿子倒并不觉得对姑祖母有何优容,这旨意原就是对宗室,并非只对姑祖母或是薛氏。何况儿子也仅是兑现了一半承诺,并不曾兑现当日对薛峥的全部承诺。”
这话中之意,太后自然心知肚明,便即缓缓笑道,“那确是急不得的事,不过才三年罢了,皇帝也须顾念先帝,做到这个份上已是给足了他薛家体面,为驸马都尉翻案一说,且再等合适时机罢。”
李锡珩颔首应是,半晌便听太后笑道,“说起优待宗室,皇帝的几位兄弟也该得些恩典。如今宫里头万事皆好,只是缺了生气,哀家上了岁数,便是想看些年轻活泼的面孔。”说着已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皇后,才接着道,“皇帝预备何时接了亲藩之子入京,让哀家也能含饴弄孙一回?”
此言既出,周仲莹不由一怔,连忙看向李锡珩,只见他疏懒一笑道,“儿子想着,不若明春再行颁旨,且六郎膝下尚无子,旨意一下,倒不免像是催促人家了。”
太后不以为然的笑道,“哀家听说,六哥儿的侧妃任氏已有身孕了,就不知是男是女。”想了须臾,再度闲闲笑道,“可惜了,无论长子或是长女,却都不是阿笙所出。”
李锡珩含笑未语,忽听周仲莹轻声应道,“儿臣早前曾听姐姐信中言道,自去了燕地,她身子便不似从前那般康健,恐是水土不惯之故,是以目下正自调理。想来姐姐心中也盼着能为六弟早些诞下子嗣。”
话音未落,太后已笑了出来,转顾皇后,目光中并无一丝暖意,似带嘲讽,似是冷笑道,“正是呢,说起来,咱们周家的女孩到底是在子嗣上缘浅,哀家只得了皇帝一个,你们姐妹俩竟是连个影儿都没有。”言罢,已是发出一声长长的嗟叹。
周仲莹登时羞愧得满脸赤红,慌忙垂首下去,不敢再多言半句。正自发窘,手背却忽地一暖,只见李锡珩已握住她的手,温柔一笑,道,“阿莹还年轻,儿子也还年轻,母后不必多虑,诞下一个聪明伶俐的太子是迟早之事,儿子并不着急。”
这话是冲着太后说的,亦是冲着周仲莹娓娓道来。太后冷冷瞥着皇帝一番举动,也不接他的话茬,自顾自笑着言他,“不错,哀家是不急。六哥儿侧妃这一胎无论男女,哀家俱是疼爱,左不过都是哀家的孙儿罢了。”
见皇帝不置可否,目光仍是流连于皇后,太后不禁再度冷笑,出声提点道,“既已决定,就放手去做罢,亲藩子嗣入京不过是为哀家膝下能有些儿孙,至于旁的也未见得有多大用处。比方说六哥儿,皇帝心里就该清楚,于他而言最紧要之人,早就已在这宫闱之中。说起来,皇后也该多抽些时间去看望太嫔们了。”
周仲莹闻言,忙起身道了一句是,转首再望李锡珩时,便见他双眉凝结不展,神情似乎颇为不耐,亦像是对太后适才的话心生反感,连忙赔笑着将话题岔开,缓解这番尴尬气氛。
待帝后请安归来,回至皇后殿中,李锡珩犹自面带不虞,闷闷闲坐榻上。周仲莹一面为其解下冠带,一面笑问道,“你又生哪门子的闷气,非要在母后面前带出幌子,何苦来呢?”
李锡珩摇了摇头,伸臂将她揽入怀中,轻声叹道,“我近日已有些后悔,不该听了旁人谏言,命亲藩子嗣入京,这是明明白白的充当质子,也是明明白白的让人骨肉分离。”
周仲莹微微颔首,道,“可是你心意已定,太后心意更是坚持,已挽回不得了。”半晌也跟着叹息道,“我虽没做过母亲,可也能想见得出母子分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路遥千里,一朝分别再难相见。这政令自然不近人情,你心里懊悔,日后便对子侄们多谢关爱照拂,好不好?”
李锡珩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倘若朕的兄弟们都能安分,朕自当善待这些孩子,怕就怕,如此行事仍于事无补。”
见周仲莹秀眉一蹙,方解释道,“朕的兄弟未必个个都能顾惜骨肉,若是效仿汉高祖那般行事,朕又能奈何?”
周仲莹愣了愣,思想一番既已明白,不由心中一阵寒凉,半日却听他笑了出来,摇首道,“朕这个比方不好,倒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朕心意已定,却也想赌上一赌,赌我李氏儿郎尚且不至丧心病狂,罔顾亲伦,罔顾自家骨血。”
周仲莹心头发紧,只觉这番言语令人难捱,随口问道,“既如此,你还在母后面前摆什么脸色,让人只以为你打算废除这个法子呢。”
李锡珩闻言,忽然重重一叹,抱住周仲莹的手一松,自己也就势倒在了榻上,“朕只是想到了如太嫔。你也见过她的,那是个极为纯良无害的女人,早年间却是被先帝所误。如此良善之人,朕心中何尝忍心……且朕自己也有母亲,将心比心,如何能以母子亲情要挟,更加不能做出戕害人母之举。不然,朕又与汉高祖有何异?”
周仲莹亦歪在他身畔,以手支颐,柔声道,“所以你是不满母后那般提醒之语?她不过是说说,今后如何行事还不是你说了算,何必认真较这个道理?你既存了孝心更该知道,孝者,唯色难也。还不时时记在心间,往后千万别做出那等不耐的神情,让母后见了岂不伤心难过?”
她眉尖若蹙,吐气如兰,一双灵动妙目满是殷殷关怀,看得李锡珩心中一动,不由自主地凑近,在她面颊上吻了一记,含笑道,“知道了,你真真是贤妻。只是太后今日有句话说得对,你何时才肯连那良母一并做起来,让我也有些盼头?”
一番话又说得周仲莹双颊如中了酒般泛起酡红,她本来生得清丽绝伦,加之被这样娇艳颜色一衬,更生潋滟妩媚,看得李锡珩情不自禁欺近,温声絮语道,“不如眼下就好好试上一试。”
两下里不免一阵缱绻,正自低语说笑间,却听内臣进殿,隔着十二曲屏风禀道,“皇上,薛侍郎在暖阁外求见。”
李锡珩眉峰一蹙,已翻身坐起,一面言道,“外头天寒,叫薛侍郎进暖阁中候着,朕这便过去。”
话是这般说,却见他坐了须臾,身子一仰又倒在了榻上,懒洋洋地抱怨道,“这个薛峥如今愈发不解风情了,在这个时候扰人,外头天寒地冻,偏他还有这份心思跑来议政。”
周仲莹见他这般疲懒,不禁好笑,拽着他的手臂硬是将他拖起,一壁劝道,“皇上也知道外头天寒地冻,难得臣子有着份心意,还不一道勤勉些,别叫人等那么久了。”
李锡珩无法,只得站起身来,由着她为自己将冠带再度穿戴好,口中仍是不满道,“让你脱滑躲过去,我心里不甘,回头听他唠叨完,你须得好好补偿我才行。”
说着便耐不住,一双手只在周仲莹身上游移抚摸,半晌只听啪地一声,却是周仲莹满面含嗔地将那不安分的手打落,撇嘴道,“皇上可稳重些罢,外头有你的重臣等着,再这般下去,叫臣工们听闻,还不得连上多少折子,参劾我这个皇后呢。”
李锡珩听着一笑,道,“谁敢?凡是非议中宫者,朕一个都不轻饶。你且放心就是,帝后如此和睦,该是他们做臣子亦觉得欣慰之事,谁那么不开眼却来讨这个嫌。”笑了一阵,见周仲莹已推了他几道,复恨恨道,“偏你这般给那小薛面子,你再不知,他原不是什么好人,郎心似铁说得就是他这样人。”
见他抬脚便要走,周仲莹便不解道,“这话什么意思?”李锡珩顿住脚步,回首看了看她,终是一笑道,“本不该告诉你的,你听过也就罢了。”一面压低声音,轻言道,“你可知道那引质子入京的法子,最初是谁想出来的?”
周仲莹先是一怔,旋即已明白过来,不禁讶然道,“是薛峥?他……看不出那么温润和悦的一个人……这样说来,果真是郎心似铁了。”
李锡珩笑得一笑,伸手在她额间轻轻一点,道,“旁人是冷心冷清,你的夫君却只诚心待你。便请皇后好生在此等候,朕归来之时,再与皇后共商百年延祚大计。”
周仲莹垂眸略略一笑,方抬首目送他远去。少顷眼角的笑意便渐渐凝结,徒留下一抹似有似无的淡淡愁绪,心中默想着方才李锡珩的话,只觉得世情无常,人心难料。一时又想到他待自己一番情意,不由重新坐在榻上,痴痴的发起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