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节 奥格斯堡战役 二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法兰西第一帝国》最新章节!
15日早晨七点左右,耶廷根的晨雾慢慢散去,在太阳的照射下法军与对面几百米之外的奥军双方所组成的军队方阵看起来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很显然,双方都已经知道了对手的位置,也同样都在感叹对手军队的强大。
很快,法军还没有动静,阿尔文齐所统帅的五万奥军包括步兵、骑兵便如同潮水般慢慢地向法军阵地逼近,然而法军却仍然有视无睹,纹丝不动的保持着整齐的队形。法军如此的表现使得奥军全体上下都以为法军士兵已经开始胆怯,以至于加快了前进速度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冲锋。可是,谁有没有发现在法军的后方,几十门加榴大炮已经全部就位,弹药也填充完毕,将炮口对向了几百米之外的奥军。
实际上,在耶廷根地区发生遭遇战都在奥法双方指挥官的意料之内。然而在奥军方面来看,阿尔文齐元帅还是极为诧异的,原本他料定了奥军以急行军的速度应当能完成围困金茨堡的战略目标,即使在耶廷根遭遇小股法军也是在正常不过。但是,观察着目前的阵势,阿尔文齐即使是老眼昏花也看得出奥军遭遇的法军数量起码在两万以上。这哪里还是交火?分明就是一场大会战嘛。
可能如果阿尔文齐知道真相的话可能就真的要上吊自杀了,对面的法军不但在两万人以上,贝尔纳多特师、儒贝尔师再加上纳拉师,总兵力起码也在六万余人左右,占有了绝对的人数优势。即使奥法两军展开白刃战肉搏,即使法军占不了便宜,但是吃亏的肯定是奥军。
这个时候,就连阿尔文齐元帅也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劲,但是现在他可真是骑虎难下了。总不能战斗刚刚开打,就急匆匆的撤回军队吧。无论怎样,对于七十几岁高龄还出征作战的阿尔文齐元帅来说最要紧的还是面子问题。就算明知道有问题,依然要硬着头皮打上去,要不然就是给下属、军队中的同僚看笑话。
法军阵前,一名侦察骑兵从前线飞奔到贝尔纳多特面前匆匆下马,说道:“师长,敌军离我军还有三百米左右,看样子是准备发动冲锋了。”
贝尔纳多特举起了望远镜,望着远处不断前进的奥军说道:“很好,马上通知儒贝尔师、纳拉师,待我军加榴炮轰击停止后立刻发动全面进攻!”
要说起法军莱茵军团目前的军队战术,除了小部分情况的零散交火,多半是遵照着自从加榴炮被开发出来之后,布里昂所提出的炮战优先的战略理念。新式加榴大炮的精准度轰击,覆盖性杀伤,早就被莱茵军团各师熟练运用,以至于自奥法战争开战以来奥军一直因为加榴炮的关系被打跟孙子一样。
现如今加榴炮战术已经成为了莱茵军团当中的杀手锏,军团中大部分高层将领都见识过它的恐怖威力,最能代表的便是符腾堡战役当中的围攻斯图加特、纳拉以两万击溃查理大公部主力的战绩。加榴炮恐怕已经成为了在那几场战斗中有幸存活下来的奥军士兵的噩梦。
随着奥地利部队排成有序的方阵慢慢压了过来,在法军后方的炮兵阵地上数十门大炮一字排开,一名炮兵指挥官得到示意,挥动了号令旗帜:“开炮!”
这个寂静无声的炮兵阵地上突然火光闪起,数十门加榴大炮接连开炮。原本整齐划一,缓缓前行的奥军部队仅仅瞬间便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但是血肉横飞,往往一个炮弹落下,伴随着一声巨响,都会轻易的造成至少一个连的伤亡。不但是步兵方面伤亡惨重,就连部署在步兵方阵两翼的骑兵也难逃厄运,一片轰炸之后一大批骑兵就直接倒在了马下。
奥军如此惨重的伤亡自然与传统欧洲的线式战术有关,所谓线式战术一般是将军队沿正面平均配置,展开成二至三线。每线又分为3至6列,步兵居中,骑兵位于两翼,火炮视情况配置在队列的两翼或各线之间,部队整齐向前移动。
不得不说,十八世纪传统的线式战术在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时代确实盛行一时,然而在七年战争当中也逐步达到了战略战术的巅峰时期。但是要知道,随着加榴炮的问世之后,欧洲传统线式战术的缺点也越来越严重的暴露出来。比如队形呆板、不灵活机动,只能在开阔地势作战。
在这一点方面,法军的阵型就明显要比奥军的先进得多,在一般情况下,将紧密的步兵方阵队形疏散开来,一面射击一面冲击。配合上炮兵的大规模杀伤,以及骑兵的冲锋,奥军因此在与法军对阵中吃了不少的大亏。
这种战术被称为散兵线战术,布里昂依稀记得是在历史上的1870年普法战争时才被欧洲陆军广泛推行。目前能运用上这种先进战术的,也仅仅只有布里昂的莱茵军团而已。
在接下来的近三十分钟当中,那些奥地利士兵的命就跟不要钱似的,一个接着一个拼了命的向前冲锋。然而很大一部分步兵还没有能接近法军一百五十米的时候就已经死在了持续不断的炮火当中,这使得伤亡惨重奥军不得不向后撤退然后重整队形。当然,也有一些奥军骑兵冲到了法军阵前,但是面对刺刀密布的步兵方阵,还没有砍死一个人呢,自己先被打成了马蜂窝。
8点左右,伴随着加榴炮的轰击,法军三个师六万余人正式向阿尔文齐部的奥军发动大规模冲锋。本来加榴炮的威力已经把毫无心理准备的奥军给打蒙了,而法军步兵统一装备弗格森步枪射速快,精准度高,射程也至少在180米以上。这便使得奥军的步兵,还没有达到滑膛枪80米射击范围之内就死在了法军的枪下。
正面战场由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师负责,而纳拉师团、儒贝尔师团则分别迂回至阿尔文齐部两侧发起猛烈进攻。本来就算是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师就足够奥军喝一壶的了,奥军哪里还有实力能挡住法军三个师从不同方向的同时进攻?在法军的包抄战术以及炮火支援下,不少奥军部队都已经接近崩溃。
很快,至上午10点左右时,战场局势为之一变,原本奥法两军的势力制衡的对阵,现在却演变成了一场包围圈内的歼灭战。而这场战斗的主角戏剧性的由奥军转变成为了法军的主动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奥军就损失了五千多人。
看着现在奥军节节败退,已经陷入要被围歼的处境,阿尔文齐元帅真正的傻眼了。他原本也只是以为对面的法军虽说人数上多了一点,顶多是一支不入流的驻军部队,迅速歼灭这支部队应该不成问题。但是阿尔文齐直到看到这支部队的恐怖战力和奥军逐渐败退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法军的主力部队,而且人数远比他预想到的要多得多。
等到想要把军队从战场上撤出来的时候,阿尔文齐这才追悔莫及。法军的态度非常明确,这一战明摆着就是奔着全歼奥军的目的去的,无论是战场推进速度还是火力都在奥军两倍以上不止。不但是部队冲不出去,几乎每十分钟就会有上百奥军丧生。
“他妈的,四周都是法国人。”阿尔文齐愤怒的将望远镜摔在了地上:“快,快派人去通知是施瓦岑贝格亲王,他的部队离我们只有二十多公里,趁着我们还有力气抵抗,快让他的部队赶过来。”
“这。。。。这个,元帅,我们已经派了几波士兵突围,可是。。。。。”一旁的副官哆哆嗦嗦的回答道:“可是都死在法军轻骑兵的刀下了,根本无法突围出去。”
刚说着,一颗榴弹突然穿过,在阿尔文齐身后的警卫排那边爆炸,一时间血肉横飞,好在有副官和几名士兵用身体保护了阿尔文齐,以至于阿尔文齐只是受了一点轻伤,而其他人当场身亡。
然后相比于奥军的惨象,法军则相对轻松一些,战争进展的也极其顺利。布里昂在战斗开始后,亲自坐镇第一师督战,因此法军上下士气一片鼓舞。
“报告司令,第一师第一步兵旅七千余名士兵已经击溃了奥军一个步兵师,击毙五千余人。”
“司令,儒贝尔师团全歼奥军一个骑兵旅,杀敌两千余人,俘获校级军官四名。”
“我军纳拉师长亲率五千名骑兵深入敌阵,一举击毙奥军四千余人,缴获军旗两面,大炮三门。”
布里昂在望远镜中看到了奥军堆积如山的尸体和一面又一面的倒下的旗帜,在法军乘胜追击的军乐声中,布里昂可以确信奥军主力已经彻底的崩溃了。“传令给纳拉他们,告诉他们的士兵别顾着搜集尸体上的战利品,收缩包围圈,绝不放过一个奥地利士兵。”
15日早晨七点左右,耶廷根的晨雾慢慢散去,在太阳的照射下法军与对面几百米之外的奥军双方所组成的军队方阵看起来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很显然,双方都已经知道了对手的位置,也同样都在感叹对手军队的强大。
很快,法军还没有动静,阿尔文齐所统帅的五万奥军包括步兵、骑兵便如同潮水般慢慢地向法军阵地逼近,然而法军却仍然有视无睹,纹丝不动的保持着整齐的队形。法军如此的表现使得奥军全体上下都以为法军士兵已经开始胆怯,以至于加快了前进速度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冲锋。可是,谁有没有发现在法军的后方,几十门加榴大炮已经全部就位,弹药也填充完毕,将炮口对向了几百米之外的奥军。
实际上,在耶廷根地区发生遭遇战都在奥法双方指挥官的意料之内。然而在奥军方面来看,阿尔文齐元帅还是极为诧异的,原本他料定了奥军以急行军的速度应当能完成围困金茨堡的战略目标,即使在耶廷根遭遇小股法军也是在正常不过。但是,观察着目前的阵势,阿尔文齐即使是老眼昏花也看得出奥军遭遇的法军数量起码在两万以上。这哪里还是交火?分明就是一场大会战嘛。
可能如果阿尔文齐知道真相的话可能就真的要上吊自杀了,对面的法军不但在两万人以上,贝尔纳多特师、儒贝尔师再加上纳拉师,总兵力起码也在六万余人左右,占有了绝对的人数优势。即使奥法两军展开白刃战肉搏,即使法军占不了便宜,但是吃亏的肯定是奥军。
这个时候,就连阿尔文齐元帅也感觉到有一点不对劲,但是现在他可真是骑虎难下了。总不能战斗刚刚开打,就急匆匆的撤回军队吧。无论怎样,对于七十几岁高龄还出征作战的阿尔文齐元帅来说最要紧的还是面子问题。就算明知道有问题,依然要硬着头皮打上去,要不然就是给下属、军队中的同僚看笑话。
法军阵前,一名侦察骑兵从前线飞奔到贝尔纳多特面前匆匆下马,说道:“师长,敌军离我军还有三百米左右,看样子是准备发动冲锋了。”
贝尔纳多特举起了望远镜,望着远处不断前进的奥军说道:“很好,马上通知儒贝尔师、纳拉师,待我军加榴炮轰击停止后立刻发动全面进攻!”
要说起法军莱茵军团目前的军队战术,除了小部分情况的零散交火,多半是遵照着自从加榴炮被开发出来之后,布里昂所提出的炮战优先的战略理念。新式加榴大炮的精准度轰击,覆盖性杀伤,早就被莱茵军团各师熟练运用,以至于自奥法战争开战以来奥军一直因为加榴炮的关系被打跟孙子一样。
现如今加榴炮战术已经成为了莱茵军团当中的杀手锏,军团中大部分高层将领都见识过它的恐怖威力,最能代表的便是符腾堡战役当中的围攻斯图加特、纳拉以两万击溃查理大公部主力的战绩。加榴炮恐怕已经成为了在那几场战斗中有幸存活下来的奥军士兵的噩梦。
随着奥地利部队排成有序的方阵慢慢压了过来,在法军后方的炮兵阵地上数十门大炮一字排开,一名炮兵指挥官得到示意,挥动了号令旗帜:“开炮!”
这个寂静无声的炮兵阵地上突然火光闪起,数十门加榴大炮接连开炮。原本整齐划一,缓缓前行的奥军部队仅仅瞬间便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但是血肉横飞,往往一个炮弹落下,伴随着一声巨响,都会轻易的造成至少一个连的伤亡。不但是步兵方面伤亡惨重,就连部署在步兵方阵两翼的骑兵也难逃厄运,一片轰炸之后一大批骑兵就直接倒在了马下。
奥军如此惨重的伤亡自然与传统欧洲的线式战术有关,所谓线式战术一般是将军队沿正面平均配置,展开成二至三线。每线又分为3至6列,步兵居中,骑兵位于两翼,火炮视情况配置在队列的两翼或各线之间,部队整齐向前移动。
不得不说,十八世纪传统的线式战术在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时代确实盛行一时,然而在七年战争当中也逐步达到了战略战术的巅峰时期。但是要知道,随着加榴炮的问世之后,欧洲传统线式战术的缺点也越来越严重的暴露出来。比如队形呆板、不灵活机动,只能在开阔地势作战。
在这一点方面,法军的阵型就明显要比奥军的先进得多,在一般情况下,将紧密的步兵方阵队形疏散开来,一面射击一面冲击。配合上炮兵的大规模杀伤,以及骑兵的冲锋,奥军因此在与法军对阵中吃了不少的大亏。
这种战术被称为散兵线战术,布里昂依稀记得是在历史上的1870年普法战争时才被欧洲陆军广泛推行。目前能运用上这种先进战术的,也仅仅只有布里昂的莱茵军团而已。
在接下来的近三十分钟当中,那些奥地利士兵的命就跟不要钱似的,一个接着一个拼了命的向前冲锋。然而很大一部分步兵还没有能接近法军一百五十米的时候就已经死在了持续不断的炮火当中,这使得伤亡惨重奥军不得不向后撤退然后重整队形。当然,也有一些奥军骑兵冲到了法军阵前,但是面对刺刀密布的步兵方阵,还没有砍死一个人呢,自己先被打成了马蜂窝。
8点左右,伴随着加榴炮的轰击,法军三个师六万余人正式向阿尔文齐部的奥军发动大规模冲锋。本来加榴炮的威力已经把毫无心理准备的奥军给打蒙了,而法军步兵统一装备弗格森步枪射速快,精准度高,射程也至少在180米以上。这便使得奥军的步兵,还没有达到滑膛枪80米射击范围之内就死在了法军的枪下。
正面战场由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师负责,而纳拉师团、儒贝尔师团则分别迂回至阿尔文齐部两侧发起猛烈进攻。本来就算是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师就足够奥军喝一壶的了,奥军哪里还有实力能挡住法军三个师从不同方向的同时进攻?在法军的包抄战术以及炮火支援下,不少奥军部队都已经接近崩溃。
很快,至上午10点左右时,战场局势为之一变,原本奥法两军的势力制衡的对阵,现在却演变成了一场包围圈内的歼灭战。而这场战斗的主角戏剧性的由奥军转变成为了法军的主动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奥军就损失了五千多人。
看着现在奥军节节败退,已经陷入要被围歼的处境,阿尔文齐元帅真正的傻眼了。他原本也只是以为对面的法军虽说人数上多了一点,顶多是一支不入流的驻军部队,迅速歼灭这支部队应该不成问题。但是阿尔文齐直到看到这支部队的恐怖战力和奥军逐渐败退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法军的主力部队,而且人数远比他预想到的要多得多。
等到想要把军队从战场上撤出来的时候,阿尔文齐这才追悔莫及。法军的态度非常明确,这一战明摆着就是奔着全歼奥军的目的去的,无论是战场推进速度还是火力都在奥军两倍以上不止。不但是部队冲不出去,几乎每十分钟就会有上百奥军丧生。
“他妈的,四周都是法国人。”阿尔文齐愤怒的将望远镜摔在了地上:“快,快派人去通知是施瓦岑贝格亲王,他的部队离我们只有二十多公里,趁着我们还有力气抵抗,快让他的部队赶过来。”
“这。。。。这个,元帅,我们已经派了几波士兵突围,可是。。。。。”一旁的副官哆哆嗦嗦的回答道:“可是都死在法军轻骑兵的刀下了,根本无法突围出去。”
刚说着,一颗榴弹突然穿过,在阿尔文齐身后的警卫排那边爆炸,一时间血肉横飞,好在有副官和几名士兵用身体保护了阿尔文齐,以至于阿尔文齐只是受了一点轻伤,而其他人当场身亡。
然后相比于奥军的惨象,法军则相对轻松一些,战争进展的也极其顺利。布里昂在战斗开始后,亲自坐镇第一师督战,因此法军上下士气一片鼓舞。
“报告司令,第一师第一步兵旅七千余名士兵已经击溃了奥军一个步兵师,击毙五千余人。”
“司令,儒贝尔师团全歼奥军一个骑兵旅,杀敌两千余人,俘获校级军官四名。”
“我军纳拉师长亲率五千名骑兵深入敌阵,一举击毙奥军四千余人,缴获军旗两面,大炮三门。”
布里昂在望远镜中看到了奥军堆积如山的尸体和一面又一面的倒下的旗帜,在法军乘胜追击的军乐声中,布里昂可以确信奥军主力已经彻底的崩溃了。“传令给纳拉他们,告诉他们的士兵别顾着搜集尸体上的战利品,收缩包围圈,绝不放过一个奥地利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