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恩威并施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皇后嫁到,王爷请淡定》最新章节!
这时,堂下百官无人胆敢先开口,只是面面相觑,神色惶惶,暗自揣测皇上心意。
殿外走进一名内监,趋步行至殿下,躬身恭声道“启禀皇上,端木浩将军已经候在殿外。”
武元彻朝内监微一颔首,内监领命退出去撄。
片刻,端木浩在内监的引领下走入殿内,众人纷纷投来或诧异或惊奇或担忧或冷漠的目光。
端木浩一身靛蓝色的圆领长袍,领口袖口都镶绣着银丝边流云纹的滚边,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乌黑的头发束起来戴着顶嵌玉小银冠,银冠上的白玉晶莹润泽更加衬托出他的头发的黑亮顺滑,如同绸缎。
他走至殿下,按照普通臣子初次面见皇上时那样,向赤金九龙金宝璀璨的宝座上方坐着的武罗朝第四代君主武元彻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武元彻头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面前,被遮住的龙颜,神色淡定,幽深的眸中掠过一抹冰冷笑意,虽然稍纵即逝,但还是未能逃过端木浩的双眼,心瞬间沉入谷底。
他快速垂下目光,拱手一揖,恭声道“端木浩参见皇上!”心中恐惧到顶点,此时武元彻脸上果然罩着一层可怕的冰霜。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都在端木浩的预料之中偿。
武元彻根据御史大夫奏疏中提到的那些事端和理由,把武元彻劈头盖脸的狠狠训斥一番,然而却矢口不提松州之役中端木浩率领西征军浴血奋战,在吐蕃大军撤走前,坚守阵地,誓死保卫松州,抵抗外敌,驱除鞑虏,捍卫武罗国威的功勋。
端木浩沉默着低着头,遵照太后的叮嘱,他一语不发,并不为自己辩解一字半句。
这种一反常态的表现,完全出乎武元彻预料,幽深的眸中那抹笑意渐渐凝住,化为锋利芒刺直射向端木浩脸上。
而此时,大司马端木敬德垂首侍立在殿前,微微低着头,目不斜视,武元彻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倒是弹劾端木浩的御史大夫冷光德横眉冷目的怒视着端木浩,凶狠的目光似乎要将他活吞了。
原来,几年前,御史大夫冷光德与端木浩曾因为争夺一名歌姬而大打出手,发生冲突,并因此牵涉出一桩命案。当时端木浩与太子武元彻,四王爷武元昊关系非同一般,故而,冷光德虽然不服气,心有怨气,不甘心被京城府尹关押监牢。但是,碍于他与太子的关系,太子身为储君,未来的皇帝。
冷氏一族本来因为冷奉贤与冷太后的死而一蹶不振,多年来一直是谨言慎行,夹起尾巴做人,不敢有丝毫逾越之举。这次虽然是冷光德先看住那位歌姬,端木浩明知歌姬是他的人情况下,故意横刀夺爱,故意在众人面前,拥着那位巧笑嫣然的歌姬,当众奚落嘲讽他。冷光德心高气傲,虽然冷氏一族不复当日风光,但也是京城中响当当,烜赫一时的家族,与皇族及各方边疆大吏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断的关系。
这重重关系网足以令那些普通的贵族文武大臣,对冷氏仍心存忌惮。
尽管如此,冷氏家族当家人冷博光治家严谨,决不允许唯一的侄子因为一名歌姬与端木浩发生争执。此等因小失大之事,对他而言是绝不容许发生的。
殿下,端木浩既不辩解,更不敢邀功,只能频频叩首谢罪。
尽管,太后曾叮嘱他无论皇上如何对待他,都不要与其争论,更不可居功自傲,但是,回到府中,他却惴惴不安起来。
更令他不解的事,回至家中,父亲端木敬德闭门谢客,甚至连家人都不得进入书房,只有随身服侍的管家可以进入,也只是端茶送饭,除此之外,也只能守在门外。
而后来的日子,端木浩颇有些寝食难安,时刻担心会被皇帝找个理由灭了。
过了大概一个月惶惶不安的日子。
终于,有一天太宗忽然命内监入府传召,命他即刻入宫面圣。
端木浩心中忐忑不安,带着一种近乎赴难的心情去见皇帝。不过出乎意料的,谢天谢地,这回皇帝武元彻的脸色平和了许多。
端木浩听见皇帝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对他说“从前隋朝的将领史万岁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回朝后却有功不赏,被随便按了一个罪名就杀了。这些事情相信你也很清楚,不过你放心,朕是不会干这种杀戮功臣的事情的。朕想好了,决定赦免你的罪行,奖励你的功勋!”
听完这一席话,端木浩顿时感激涕零,连日来忧愁恐惧的心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喜获重生的庆幸和感恩。
随后皇上武元彻就下诏加封端木浩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并赐食邑500户。
又过了几天,武元彻又对李靖说“前些日子有人进谗言,说了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朕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你可千万不要为此介怀啊!”随即又赐绢2000匹,拜端木浩为尚书右仆射。
那一刻,端木浩真的有一种冰火两重天之感。几天前还在担心被兔死狗烹,卸磨杀驴,过河拆桥,鸟尽弓藏。现在居然频频获赏,并且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如此跌宕起伏、乍起乍落的境遇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无限感慨。
事后,端木浩被端木敬德叫至书房中,狠狠讯吃一顿,最后只说了句‘患得患失,难成大器’。
然后命他退出去,神情冷漠,语气强硬,是端木浩所没见过的。
其实,端木浩在这次事件中也算因祸得福,从这次事件中端木浩算是结结实实地领教了一回天子的‘恩威’。一边是皇恩浩荡,如‘慈母之手’化育万物;一边又是天威凛凛,如‘钟馗之剑’森冷逼人!
然而端木浩在感恩戴德之余,不免惶恐之至,从此平添了几分临深履薄的戒慎之心。
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当端木浩再度出师大破匈奴时,又再次遭人诬告谋反时,端木浩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很明智的选择了赶紧闭门谢客,低调做人。
当然很快皇上武元彻便查清事实,把诬告的人逮捕治罪,证实了端木浩的清白,可端木浩却从此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此次,端木敬德对儿子的低调做法很是赞同,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何尝不是在武元彻恩威并施的‘特殊教育’之下,一个担心功高震主的臣子到最后必然会有的一种选择?
夜色晴好,皓月当空,清辉淋漓挥洒,皎若霜雪。天幕上孤星几点,流云几抹,愈发衬得明月如云轮皎洁。
端木敬德与端木浩面对面坐在庭院石桌前,管家端来一壶酒,父子二人月下对酌。
酒过三巡,端木敬德微笑着注视着儿子,说道“想不想听为父讲个故事。”
端木浩欣喜道“儿子常年征战在外,此次又是死里逃生,这些年与父亲聚少离多,现在想起来,听父亲讲故事,还是十几年前的事,当时儿子还不到十岁,父亲给儿子讲了秦朝蒙恬大将军的故事,蒙大将军一直是儿子奋斗的偶像,难得父亲今日有雅兴,儿子愿意聆听。”
端木敬德微微颔首,仰头望向空中明月,脸上笑意渐渐消失。
原来多年前,端木浩类似的故事也曾经发生在端木敬德的一位故人身上。
太祖皇帝时,武罗开国皇帝武匡胤在他的出生地-武罗县的庆安宫赐宴百官。
其时四夷宾服、海内晏安,君臣们自然心情舒畅,于是在宴席上赏乐观舞、饮酒赋诗,一派喜庆祥和之状。
但是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之间,却有一个人满面怒容,他就是开国名将程三思。
甫一入席,程三思的怒火就腾腾地往上蹿。因为有某个功勋并不高的将领,此时此刻的座次却在他之上,程三思无论如何也吞不下这口恶气。他越想越是火大,于是借着酒劲发飙,对那个将领怒喝:“你有何功劳,座次居然在我之上?”
对方慑于程三思的气势,唯恐破坏宴会的气氛,只好低下头不敢吱声。坐在程三思下面的临安王武世宗见势不妙,赶紧过来打圆场,不住地好言劝解。没想到程三思突然横眉怒目,额头上青筋暴起,猛然挥出一拳砸在了这位王爷的脸上,武世宗当场血流如注,一只眼睛差点报废。
这时,堂下百官无人胆敢先开口,只是面面相觑,神色惶惶,暗自揣测皇上心意。
殿外走进一名内监,趋步行至殿下,躬身恭声道“启禀皇上,端木浩将军已经候在殿外。”
武元彻朝内监微一颔首,内监领命退出去撄。
片刻,端木浩在内监的引领下走入殿内,众人纷纷投来或诧异或惊奇或担忧或冷漠的目光。
端木浩一身靛蓝色的圆领长袍,领口袖口都镶绣着银丝边流云纹的滚边,腰间束着一条青色祥云宽边锦带,乌黑的头发束起来戴着顶嵌玉小银冠,银冠上的白玉晶莹润泽更加衬托出他的头发的黑亮顺滑,如同绸缎。
他走至殿下,按照普通臣子初次面见皇上时那样,向赤金九龙金宝璀璨的宝座上方坐着的武罗朝第四代君主武元彻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武元彻头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面前,被遮住的龙颜,神色淡定,幽深的眸中掠过一抹冰冷笑意,虽然稍纵即逝,但还是未能逃过端木浩的双眼,心瞬间沉入谷底。
他快速垂下目光,拱手一揖,恭声道“端木浩参见皇上!”心中恐惧到顶点,此时武元彻脸上果然罩着一层可怕的冰霜。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似乎都在端木浩的预料之中偿。
武元彻根据御史大夫奏疏中提到的那些事端和理由,把武元彻劈头盖脸的狠狠训斥一番,然而却矢口不提松州之役中端木浩率领西征军浴血奋战,在吐蕃大军撤走前,坚守阵地,誓死保卫松州,抵抗外敌,驱除鞑虏,捍卫武罗国威的功勋。
端木浩沉默着低着头,遵照太后的叮嘱,他一语不发,并不为自己辩解一字半句。
这种一反常态的表现,完全出乎武元彻预料,幽深的眸中那抹笑意渐渐凝住,化为锋利芒刺直射向端木浩脸上。
而此时,大司马端木敬德垂首侍立在殿前,微微低着头,目不斜视,武元彻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倒是弹劾端木浩的御史大夫冷光德横眉冷目的怒视着端木浩,凶狠的目光似乎要将他活吞了。
原来,几年前,御史大夫冷光德与端木浩曾因为争夺一名歌姬而大打出手,发生冲突,并因此牵涉出一桩命案。当时端木浩与太子武元彻,四王爷武元昊关系非同一般,故而,冷光德虽然不服气,心有怨气,不甘心被京城府尹关押监牢。但是,碍于他与太子的关系,太子身为储君,未来的皇帝。
冷氏一族本来因为冷奉贤与冷太后的死而一蹶不振,多年来一直是谨言慎行,夹起尾巴做人,不敢有丝毫逾越之举。这次虽然是冷光德先看住那位歌姬,端木浩明知歌姬是他的人情况下,故意横刀夺爱,故意在众人面前,拥着那位巧笑嫣然的歌姬,当众奚落嘲讽他。冷光德心高气傲,虽然冷氏一族不复当日风光,但也是京城中响当当,烜赫一时的家族,与皇族及各方边疆大吏有着千丝万缕,扯不断的关系。
这重重关系网足以令那些普通的贵族文武大臣,对冷氏仍心存忌惮。
尽管如此,冷氏家族当家人冷博光治家严谨,决不允许唯一的侄子因为一名歌姬与端木浩发生争执。此等因小失大之事,对他而言是绝不容许发生的。
殿下,端木浩既不辩解,更不敢邀功,只能频频叩首谢罪。
尽管,太后曾叮嘱他无论皇上如何对待他,都不要与其争论,更不可居功自傲,但是,回到府中,他却惴惴不安起来。
更令他不解的事,回至家中,父亲端木敬德闭门谢客,甚至连家人都不得进入书房,只有随身服侍的管家可以进入,也只是端茶送饭,除此之外,也只能守在门外。
而后来的日子,端木浩颇有些寝食难安,时刻担心会被皇帝找个理由灭了。
过了大概一个月惶惶不安的日子。
终于,有一天太宗忽然命内监入府传召,命他即刻入宫面圣。
端木浩心中忐忑不安,带着一种近乎赴难的心情去见皇帝。不过出乎意料的,谢天谢地,这回皇帝武元彻的脸色平和了许多。
端木浩听见皇帝用一种语重心长的口吻对他说“从前隋朝的将领史万岁击败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回朝后却有功不赏,被随便按了一个罪名就杀了。这些事情相信你也很清楚,不过你放心,朕是不会干这种杀戮功臣的事情的。朕想好了,决定赦免你的罪行,奖励你的功勋!”
听完这一席话,端木浩顿时感激涕零,连日来忧愁恐惧的心情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喜获重生的庆幸和感恩。
随后皇上武元彻就下诏加封端木浩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并赐食邑500户。
又过了几天,武元彻又对李靖说“前些日子有人进谗言,说了一些对你不利的话。朕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你可千万不要为此介怀啊!”随即又赐绢2000匹,拜端木浩为尚书右仆射。
那一刻,端木浩真的有一种冰火两重天之感。几天前还在担心被兔死狗烹,卸磨杀驴,过河拆桥,鸟尽弓藏。现在居然频频获赏,并且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如此跌宕起伏、乍起乍落的境遇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无限感慨。
事后,端木浩被端木敬德叫至书房中,狠狠讯吃一顿,最后只说了句‘患得患失,难成大器’。
然后命他退出去,神情冷漠,语气强硬,是端木浩所没见过的。
其实,端木浩在这次事件中也算因祸得福,从这次事件中端木浩算是结结实实地领教了一回天子的‘恩威’。一边是皇恩浩荡,如‘慈母之手’化育万物;一边又是天威凛凛,如‘钟馗之剑’森冷逼人!
然而端木浩在感恩戴德之余,不免惶恐之至,从此平添了几分临深履薄的戒慎之心。
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当端木浩再度出师大破匈奴时,又再次遭人诬告谋反时,端木浩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很明智的选择了赶紧闭门谢客,低调做人。
当然很快皇上武元彻便查清事实,把诬告的人逮捕治罪,证实了端木浩的清白,可端木浩却从此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
此次,端木敬德对儿子的低调做法很是赞同,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何尝不是在武元彻恩威并施的‘特殊教育’之下,一个担心功高震主的臣子到最后必然会有的一种选择?
夜色晴好,皓月当空,清辉淋漓挥洒,皎若霜雪。天幕上孤星几点,流云几抹,愈发衬得明月如云轮皎洁。
端木敬德与端木浩面对面坐在庭院石桌前,管家端来一壶酒,父子二人月下对酌。
酒过三巡,端木敬德微笑着注视着儿子,说道“想不想听为父讲个故事。”
端木浩欣喜道“儿子常年征战在外,此次又是死里逃生,这些年与父亲聚少离多,现在想起来,听父亲讲故事,还是十几年前的事,当时儿子还不到十岁,父亲给儿子讲了秦朝蒙恬大将军的故事,蒙大将军一直是儿子奋斗的偶像,难得父亲今日有雅兴,儿子愿意聆听。”
端木敬德微微颔首,仰头望向空中明月,脸上笑意渐渐消失。
原来多年前,端木浩类似的故事也曾经发生在端木敬德的一位故人身上。
太祖皇帝时,武罗开国皇帝武匡胤在他的出生地-武罗县的庆安宫赐宴百官。
其时四夷宾服、海内晏安,君臣们自然心情舒畅,于是在宴席上赏乐观舞、饮酒赋诗,一派喜庆祥和之状。
但是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之间,却有一个人满面怒容,他就是开国名将程三思。
甫一入席,程三思的怒火就腾腾地往上蹿。因为有某个功勋并不高的将领,此时此刻的座次却在他之上,程三思无论如何也吞不下这口恶气。他越想越是火大,于是借着酒劲发飙,对那个将领怒喝:“你有何功劳,座次居然在我之上?”
对方慑于程三思的气势,唯恐破坏宴会的气氛,只好低下头不敢吱声。坐在程三思下面的临安王武世宗见势不妙,赶紧过来打圆场,不住地好言劝解。没想到程三思突然横眉怒目,额头上青筋暴起,猛然挥出一拳砸在了这位王爷的脸上,武世宗当场血流如注,一只眼睛差点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