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六章 都有难处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战隋》最新章节!
李风云很坦诚,而这种坦诚无疑增加了双方之间的信任,虽然李风云说的都是对中土未来的推演和据此推演所制定的未来规划,实质上就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双方之间的合作,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只要彼此能够预期谋利,那便有合作的可能。
然而,李百药父子并不认同李风云对中土未来的悲观预期,他们认为李风云的推演虽然有理有据,但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因素,使得这种悲观预期明显有利于义军今后的发展壮大。不过李百药父子无意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未来本来就不可预测,每个人因为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未来的预测也不一样,李风云对未来的预测即便悲观,其中所蕴含的讯息却非常丰富,正好有助于父子两人了解和认识他。
“如此说来,将军是拿南北大战为诱饵,钓上了齐王这条大鱼?”李安期一语双关地问道。
“谁是鱼,谁是渔翁,目前尚无定论。”李风云摇手说道,“在某看来,成王败寇,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渔翁。”
“那在将军看来,齐王的胜算有多大?”李安期追问道,“圣主是否会给他居外发展的机会?如果圣主不给他这个机会,齐王能否坚持到底?”
“居外发展之策,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李风云笑道,“圣主把齐王关在牢笼里,看上去是掌握了主动,但实际上极度被动,长此以往,圣主在皇统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反之,任由齐王逃出牢笼,看上去是齐王掌握了主动,但实际上正好相反,掌握主动的恰恰是圣主。齐王追求的是皇统,而能给予齐王皇统的只有圣主,所以圣主只要善加利用皇统,便能灵活运用齐王这把双刃剑。用好了,齐王帮助圣主完成了大一统改革,皇统就是齐王的囊中之物,反之,若齐王蓄意阻碍圣主推进大一统改革,那么圣主必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将其彻底摧毁。”
李百药父子都听出来了,李风云并不看好齐王,纯粹是在利用齐王争取发展壮大的机会,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李风云怎么想,而是齐王有誓死夺取皇统的决心,这足以⊥李风云有机会与虎谋皮了。皇统对齐王来说就等同绞索,现在绞索就套在齐王的脖子上,他若想活下去,就必须斩断绞索,就必须赢得皇统,这就是他的命,而李风云对他夺取皇统有难以估量的价值,为此就算他明知李风云算计他,也只有忍了,谁叫他实力不济?
“听将军的意思,就算南北战争爆发了,就算齐王在南北大战中建下了盖世功勋,也依旧赢取不了皇统。”李安期试探道,“某的理解是否有误?”
李风云微笑点头,“当今中土,大一统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顺应潮流者必昌,逆流而行者必亡。齐王为了皇统,或许已经打算改弦易辙,要顺应潮流,但可惜的是,支持他的人绝不允许其改弦易辙,否则齐王不要说夺取皇统了,连小命都无法保全。”
李百药父子深有同感。改革必有代价,而中土的贵族阶层尤其是豪门世家,是大一统改革的代价承担者,所以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妥协的可能,因此在对齐王能否以常规手段赢得皇统的预测上,李百药父子和李风云的看法不谋而合。
齐王若想赢得皇统,唯有武力,舍此以外,唯有指望奇迹了,而奇迹是非常渺茫的希望,但是,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不论是齐王还是支持齐王的关陇本土势力,现在都在努力争取一线希望,都在指望奇迹的发生。
“如果将军预测正确,圣主为发动第二次东征,不得不在东都做出一系列的妥协和让步,那么齐王必能继续留在戡乱战场上,当然,前提是,他拒绝圣主的召唤,拒绝与圣主一起参加东征。”李安期若有所思的说道,“齐王与圣主之间的矛盾将因此而进一步恶化,而这一趋势将迫使齐王不得不加快发展速度,而要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稳定地方,就必须完成戡乱,在这种局面下,将军和联盟又将如何生存壮大?是否会渡河北上,转战河北?”
“齐王居外发展,前提是戡乱,失去了这一借口,如何居外?”李风云笑道,“所以,在南北大战爆发之前,齐王若想长久居外,就必须养寇自重。”
养寇自重?李百药父子面面相觑,随即恍然。这大概就是李风云之所以能说服齐王,而齐王之所以敢于实施居外之策的重要原因吧。在齐王看来,寇就是寇,不论怎么养都成不了气候,都始终是手里的棋子,孰不知李风云正是要借此机会发展壮大,一旦“养寇自重”变成了“养虎为患”,齐王失去的就不是皇统,而是杨氏的国祚了。只是,以中土一统以来国力的蒸蒸日上,以今日杨氏国祚之稳固,以齐王之自信,焉能相信“养寇”不成反为患?
“段使君请先生来此,目的何在?”李风云说得够多了,在李百药父子的心中或多或少都能赢得一些信任,所以李风云终于转到了正题上。现在应该轮到你们向我透露一些真实有用的讯息了。
“段使君急于离开鲁郡,离开这块是非之地。”李安期笑道,“段使君推断,将军不但与崔氏有相当程度的默契,与齐王和关中韦氏亦建立了某种默契,所以鲁西南对他来说处处都是陷阱,步步惊心,遂萌生退意。正好传闻东征失利,圣主明年要继续攻打高句丽,而段使君恰为圣主所信任,于是他决意借此机会重返卫府,追随圣主征战辽东。”
李安期没有明说段文操遣使来此的目的,但字里行间表述得很清楚,段文操要走了,而且很快就要走,在段文操走之前,双方可以合作,只要李风云确保鲁郡局势不会急骤恶化,只要确保段文操可以平平安安的离开,那么段文操将给李风云足够的回报。
李风云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机会,无疑,若联盟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必定有效缓解粮食危机。
“圣主即将返回东都,鲁西南即将掀起戡乱**,某即将深陷四面包围之中,虽然某与某些人可能存在某种默契,但你们应该很清楚,某的价值在于实力大小,实力大,某的价值就越大,对手给予的默契也就越多,反之,对手会毫不犹豫的张开血盆大口,把某一口吞掉。”李风云当即试探道,“段使君既然要离开鲁郡,临走之前当然要照顾到鲁人利益,尤其是平民百姓的生存,为此,彼此之间是否可以保持克制,能不打仗的就不要打,能避免的冲突就尽量避免。”
李风云一语双关,说得含含糊糊,李百药若有所悟,而李安期却颇为疑惑,想了片刻,直接问道,“将军最为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粮食。”李风云也直言不讳了,“秋粮很快就要收割,只要段使君给某一口粮食,某就保鲁郡平安。”
这个承诺太重了。段文操之所以焦虑不安,原因正在如此。
今春李风云西征中原,给了鲁郡喘息的时间,再加上段文操和留守蒙山的陈瑞、韩曜互为默契,彼此都不进攻,一个固守城镇,一个戍卫乡野,一团和气,结果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眼看就要秋收了,李风云却率数万联盟大军回来了,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彼此间的默契不复存在,可以肯定,李风云要抢粮食,而他一旦动手抢粮,遭殃的可不仅是官府和地方富豪,还有普通百姓,这些人一窝蜂地逃进城镇避难,段文操怎么办?他只有派出军队攻击李风云,双方开战。然而,菏、泗一线有齐王杨喃,彭城方向有崔德本,这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保障所在“地盘”的平安,理所当然默契配合李风云,任由李风云“肆虐”鲁郡,如此一来,段文操内无重兵,外无支援,就算勉强守住了瑕丘等重要城镇,却无法挽救鲁郡的恶劣局势,必会遭到圣主和中枢的责斥,到那时他不要说重返卫府追随圣主东征了,恐怕连头上的官帽子都保不住。
现在李风云给了段文操承诺,只要你我在秋粮的分配上达成一致,那我就不会祸乱鲁郡,更不会与你开战。这个条件对段文操来说根本不算难事,相反他还赚了,如果双方当真为抢粮食而开战,以鲁军目前的实力,肯定打不过联盟,也抢不到什么粮食。而对李风云来说,鲁郡这点粮食不够他养活军队,他必须集中力量去更富裕的地方抢粮食,为此他需要稳定的大后方,需要与段文操达成默契,如果李百药父子没有来,李风云实际上也打算派人去主动联系段文操了。
=
李风云很坦诚,而这种坦诚无疑增加了双方之间的信任,虽然李风云说的都是对中土未来的推演和据此推演所制定的未来规划,实质上就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双方之间的合作,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只要彼此能够预期谋利,那便有合作的可能。
然而,李百药父子并不认同李风云对中土未来的悲观预期,他们认为李风云的推演虽然有理有据,但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因素,使得这种悲观预期明显有利于义军今后的发展壮大。不过李百药父子无意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未来本来就不可预测,每个人因为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未来的预测也不一样,李风云对未来的预测即便悲观,其中所蕴含的讯息却非常丰富,正好有助于父子两人了解和认识他。
“如此说来,将军是拿南北大战为诱饵,钓上了齐王这条大鱼?”李安期一语双关地问道。
“谁是鱼,谁是渔翁,目前尚无定论。”李风云摇手说道,“在某看来,成王败寇,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渔翁。”
“那在将军看来,齐王的胜算有多大?”李安期追问道,“圣主是否会给他居外发展的机会?如果圣主不给他这个机会,齐王能否坚持到底?”
“居外发展之策,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李风云笑道,“圣主把齐王关在牢笼里,看上去是掌握了主动,但实际上极度被动,长此以往,圣主在皇统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反之,任由齐王逃出牢笼,看上去是齐王掌握了主动,但实际上正好相反,掌握主动的恰恰是圣主。齐王追求的是皇统,而能给予齐王皇统的只有圣主,所以圣主只要善加利用皇统,便能灵活运用齐王这把双刃剑。用好了,齐王帮助圣主完成了大一统改革,皇统就是齐王的囊中之物,反之,若齐王蓄意阻碍圣主推进大一统改革,那么圣主必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将其彻底摧毁。”
李百药父子都听出来了,李风云并不看好齐王,纯粹是在利用齐王争取发展壮大的机会,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李风云怎么想,而是齐王有誓死夺取皇统的决心,这足以⊥李风云有机会与虎谋皮了。皇统对齐王来说就等同绞索,现在绞索就套在齐王的脖子上,他若想活下去,就必须斩断绞索,就必须赢得皇统,这就是他的命,而李风云对他夺取皇统有难以估量的价值,为此就算他明知李风云算计他,也只有忍了,谁叫他实力不济?
“听将军的意思,就算南北战争爆发了,就算齐王在南北大战中建下了盖世功勋,也依旧赢取不了皇统。”李安期试探道,“某的理解是否有误?”
李风云微笑点头,“当今中土,大一统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顺应潮流者必昌,逆流而行者必亡。齐王为了皇统,或许已经打算改弦易辙,要顺应潮流,但可惜的是,支持他的人绝不允许其改弦易辙,否则齐王不要说夺取皇统了,连小命都无法保全。”
李百药父子深有同感。改革必有代价,而中土的贵族阶层尤其是豪门世家,是大一统改革的代价承担者,所以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妥协的可能,因此在对齐王能否以常规手段赢得皇统的预测上,李百药父子和李风云的看法不谋而合。
齐王若想赢得皇统,唯有武力,舍此以外,唯有指望奇迹了,而奇迹是非常渺茫的希望,但是,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不论是齐王还是支持齐王的关陇本土势力,现在都在努力争取一线希望,都在指望奇迹的发生。
“如果将军预测正确,圣主为发动第二次东征,不得不在东都做出一系列的妥协和让步,那么齐王必能继续留在戡乱战场上,当然,前提是,他拒绝圣主的召唤,拒绝与圣主一起参加东征。”李安期若有所思的说道,“齐王与圣主之间的矛盾将因此而进一步恶化,而这一趋势将迫使齐王不得不加快发展速度,而要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稳定地方,就必须完成戡乱,在这种局面下,将军和联盟又将如何生存壮大?是否会渡河北上,转战河北?”
“齐王居外发展,前提是戡乱,失去了这一借口,如何居外?”李风云笑道,“所以,在南北大战爆发之前,齐王若想长久居外,就必须养寇自重。”
养寇自重?李百药父子面面相觑,随即恍然。这大概就是李风云之所以能说服齐王,而齐王之所以敢于实施居外之策的重要原因吧。在齐王看来,寇就是寇,不论怎么养都成不了气候,都始终是手里的棋子,孰不知李风云正是要借此机会发展壮大,一旦“养寇自重”变成了“养虎为患”,齐王失去的就不是皇统,而是杨氏的国祚了。只是,以中土一统以来国力的蒸蒸日上,以今日杨氏国祚之稳固,以齐王之自信,焉能相信“养寇”不成反为患?
“段使君请先生来此,目的何在?”李风云说得够多了,在李百药父子的心中或多或少都能赢得一些信任,所以李风云终于转到了正题上。现在应该轮到你们向我透露一些真实有用的讯息了。
“段使君急于离开鲁郡,离开这块是非之地。”李安期笑道,“段使君推断,将军不但与崔氏有相当程度的默契,与齐王和关中韦氏亦建立了某种默契,所以鲁西南对他来说处处都是陷阱,步步惊心,遂萌生退意。正好传闻东征失利,圣主明年要继续攻打高句丽,而段使君恰为圣主所信任,于是他决意借此机会重返卫府,追随圣主征战辽东。”
李安期没有明说段文操遣使来此的目的,但字里行间表述得很清楚,段文操要走了,而且很快就要走,在段文操走之前,双方可以合作,只要李风云确保鲁郡局势不会急骤恶化,只要确保段文操可以平平安安的离开,那么段文操将给李风云足够的回报。
李风云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机会,无疑,若联盟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必定有效缓解粮食危机。
“圣主即将返回东都,鲁西南即将掀起戡乱**,某即将深陷四面包围之中,虽然某与某些人可能存在某种默契,但你们应该很清楚,某的价值在于实力大小,实力大,某的价值就越大,对手给予的默契也就越多,反之,对手会毫不犹豫的张开血盆大口,把某一口吞掉。”李风云当即试探道,“段使君既然要离开鲁郡,临走之前当然要照顾到鲁人利益,尤其是平民百姓的生存,为此,彼此之间是否可以保持克制,能不打仗的就不要打,能避免的冲突就尽量避免。”
李风云一语双关,说得含含糊糊,李百药若有所悟,而李安期却颇为疑惑,想了片刻,直接问道,“将军最为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粮食。”李风云也直言不讳了,“秋粮很快就要收割,只要段使君给某一口粮食,某就保鲁郡平安。”
这个承诺太重了。段文操之所以焦虑不安,原因正在如此。
今春李风云西征中原,给了鲁郡喘息的时间,再加上段文操和留守蒙山的陈瑞、韩曜互为默契,彼此都不进攻,一个固守城镇,一个戍卫乡野,一团和气,结果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眼看就要秋收了,李风云却率数万联盟大军回来了,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彼此间的默契不复存在,可以肯定,李风云要抢粮食,而他一旦动手抢粮,遭殃的可不仅是官府和地方富豪,还有普通百姓,这些人一窝蜂地逃进城镇避难,段文操怎么办?他只有派出军队攻击李风云,双方开战。然而,菏、泗一线有齐王杨喃,彭城方向有崔德本,这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保障所在“地盘”的平安,理所当然默契配合李风云,任由李风云“肆虐”鲁郡,如此一来,段文操内无重兵,外无支援,就算勉强守住了瑕丘等重要城镇,却无法挽救鲁郡的恶劣局势,必会遭到圣主和中枢的责斥,到那时他不要说重返卫府追随圣主东征了,恐怕连头上的官帽子都保不住。
现在李风云给了段文操承诺,只要你我在秋粮的分配上达成一致,那我就不会祸乱鲁郡,更不会与你开战。这个条件对段文操来说根本不算难事,相反他还赚了,如果双方当真为抢粮食而开战,以鲁军目前的实力,肯定打不过联盟,也抢不到什么粮食。而对李风云来说,鲁郡这点粮食不够他养活军队,他必须集中力量去更富裕的地方抢粮食,为此他需要稳定的大后方,需要与段文操达成默契,如果李百药父子没有来,李风云实际上也打算派人去主动联系段文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