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张保仔的藏宝传说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两仪宝鉴》最新章节!
刘易推测萧武应该会去寻找大名鼎鼎红色帮张保仔的藏宝,他的推测没有错,萧武在当天傍晚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张藏宝图,看到藏宝图刘易笑了。
这次来香江刘易也打算寻找一下张保仔的藏宝,可是绝对不是藏宝图,张保仔的藏宝根本没有藏宝图。
传清代著名大海盗张保仔曾扼守琼?州海峡,专门袭击清廷官船和外国侵略者的商船,截获了大量金银珠宝。据说,大批财宝被张保仔藏匿在海盗大本营——上川、岛各处,并留下了记有藏宝诗的手抄本。
由于手抄本失传已久,大批的财宝下落不明,它们仍然被深埋地下,等待着有缘人偶然的发现。
张保仔作为“中国第一海盗”当之无愧,既然是“中国第一海盗”,那么我们可以推断他拥有的财富决不在少数,更为重要的是,据史料记载,在时任两广总督张百龄的封禁海岛战略和中外舰队的内外夹击之下,张保仔接受清廷招安,并受封“千总”头衔,帮助清廷剿匪,最终“怏怏而亡”,留下了大批尚未挖掘的财宝。
关于张保仔的势力到底有多大,有很多种说法,《张保仔的传说和真相》只是其中之一,刘易还听说过另外一种说法。
对于张保仔的势力规模,可以从他投降清廷后的降表中可见一斑:“……其始不过三五成群,其后遂至盈千上万。加以年荒岁欠,民不聊生。于是曰积月累,愈出愈奇……”“红色帮”最盛时,拥有大船八百艘,小船一千多艘,聚众达十万人。
这么人,这么多船,抢劫来往商队的财宝不计其数。
据传说,张保仔的藏宝地点都记在手抄本上,但是,手抄本失传已久,连副本也只是口头流传,寻宝变得极为艰难。沙堤渔港既然是张保仔活动的大本营,那么它很可能也是主要的藏宝点之一。基于这一推论,寻宝的第一站非属沙堤渔港不可。
在沙堤渔港北面,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棋盘山,这座山的得名与张保仔密不可分。
根据史料推断,张保仔做帮主之时,正是“红色帮”最盛时期。其时,他们控制了上下川.岛、赤溪.半岛、沙咀.沿海及东至香江,西至海.南的许多岛屿,并在上川北端和赤溪南端设炮台控制了这一重要航线。
至今,上川北端的大塔顶上仍有当年炮台的遗迹。据说,凡是有船只经过这条航线,都要通令靠岸查验后方可放行,若对方不从,张保仔就命手下升起薄铁片制作的三角令旗,旗角指向哪个方向,其手下的船队就往哪个方向出击,今天上川和香江的扯旗山、赤溪的扯旗角,都因是张保仔升旗之地而得名。
棋盘山正是张保仔当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司令部”,这里大石林立,山洞较多,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藏匿之处,当年,张保仔命人在山顶最高处的大石上凿了一个棋盘,他经常和军师在此玩一种叫做“下三”的民间土棋,博弈之间诞生了不少作战的妙计。
在棋盘山,像这样的山洞很多,而古往今来山洞都是藏宝者的首选之地,既然如此,在棋盘山错综复杂的山洞之间藏宝就有了无限的可能,可惜的是,张保仔留下来的藏宝证据太少了,偌大的棋盘山无法让人仔细翻遍每一处山洞和巨石,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总有一天,当某个幸运的人翻开其中一颗巨石时,璀璨耀眼的珠宝就躺在那里。
在棋盘山,人们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宝藏,但是,上川的另一个藏宝点似乎存在着更大的可能。
“榄仔对峨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尾,两影相交地。”这是张保仔无数藏宝诗中最著名的一首。据说,张保仔在每个藏宝点都留下了藏宝诗,但是这些藏宝诗大多随着手抄本的失传而难觅踪迹,少数几首诗通过记载或者口口相传勉强流传了下来,被寻宝者当成打开宝藏之门的密匙。
“榄仔对峨眉”这个藏宝点公然的位于公路两侧的矮山之间,完全不像传言那般神秘,榄仔、峨眉原来是山上的两块石头,榄仔石处在一群乱石中,形似橄榄,表面光滑入镜,这榄仔石的奇特之处,不光是石头的形状,更是石头旁的那首题诗,正是张保仔留下的藏宝诗,山的对面,有另一块石头湮没于绿草之中,石上有一道天然裂痕,似嫦娥清秀的蚕眉,这就是峨眉石。
这首藏宝诗的意思是说,榄仔石和峨眉石之间埋藏着十万九千四百两金银财宝,要得到这些财宝的办法是在晚上竖起两根竹竿,月亮升到竿顶时,从两竿影子相交之处就可以找到宝藏了。
只要找到了插竹竿的两个点,确定了竹竿的高度,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宝藏了,在田间,人们曾无意当中发现了一块光滑的巨石,上面厚厚的长满了一层仙人掌,当地村民铲开石上的仙人掌后,惊喜的看到,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石洞赫然出现在眼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插竹竿的地方?如果是,那么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在哪里呢?遗憾的是,人们最终也没有找到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而且,即便找到了,竹竿的高度是多少也无法得知,也仍然没办法确定藏宝的准确地点。
与其它藏宝传说不同,张保仔的故事发生在清代,距离我们不过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历史事件的口口相传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根据老人的说法,光是上川以及附近岛屿的藏宝窟就有几十处,而且大部分仍“深藏闺中”,如公湾的“倒吊人头”、背子迳的“鬼仔上桅”、浪湾的“七星伴月”、棋盘山的“石手指”、乌猪岛的“半边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银顶”等都有张保仔的宝藏,但是,藏宝秘笈早已失传,人们很难确定具体位置去寻找宝藏。
即便如此,上川关于寻宝、得宝的传奇故事却也非常多,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在乌猪,有一个叫孟乐的人在放牧中偶然发现了一个薄本,但是,孟乐不识字,便把纸撕下来卷烟。直到一天,他的朋友上岛发现了那个薄本,可惜只剩下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乌猪洲仔有石船,船头向住穿石心,船尾向住三尖石,石下一香炉,石香炉地下有井字,从井字量起三十六周线,黄金三百两,白银三皮箱。”当时,两人找到了香炉和井字,但是却不知道三十六周线是什么,怎么计算,只好就此作罢,留下了这个谜底至今未能破解……
上川的宝藏传说鲜活生动,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关于张保仔手抄本的推断也十分合理,但是,真本失传,口头流传的信息真假难辨,上川岛数量惊人的财富仍然长眠地下,人们至今没能破解上川海盗藏宝的谜团,也没有找到传说中迷失的宝藏,毕竟历史传说中有价值的提示太少了,或许只有偶然的发现,才会让某些宝藏重见天曰。
一八零九年,由美国、葡萄牙提供军火,并派出舰队配合两广总督百龄的官兵,对张保仔进行内外夹击,张保仔水米断绝,只得出降。张出降后,留在香江尚有六七万人,大小船只千余艘,不肯归附。而张保仔又引官兵到处进剿五色帮,他们走投无路,纷纷扬帆奔向菲律宾、北婆罗洲、马来亚等地。这是近代在契约华工出现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华人。
香江至今还有不少张保仔活动的遗迹,“东营盘”、“西营盘”都是张保仔营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条张保仔古道,鸭脷洲有张保仔石炮台,五鼓岭有张保仔瞭望台,马湾天后庙有张保仔外寨,长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张保仔洞……
此外,传说在香江的土瓜湾海心庙、长洲、南丫榕树湾、大屿、赤柱舂坎角、牛池湾和鲤鱼门等地,也有张保仔洞。由于藏宝洞太多了,他要用秘诀簿备忘。
香江的太平山(扯旗山)也一处藏宝地点,太平山下一直传说有张保仔的宝藏。直到民国年间,一个新会人来到茶湾,悄悄地向一个老翁打听扯旗山石船的地点,老翁生疑,新会人说明真相,原来在新会暗传着张保仔的一首藏宝秘笈诗——“船头向住乌猪山,船尾向住广海湾,用柴烧用醋蘸,万两黄金在其间。”
老翁听后窃喜,给新会人指了一个错误的地点,自己立刻召集人手赶往扯旗山。他们用柴把石船烧红后,用醋一蘸,石船顿即四分五裂,然而终不见金银的影子,只好扫兴而归。
待老翁走后,一直尾随其后的新会人,在船尾几米处的锚状石下挖出了万两黄金。原来万两黄金藏在“锚间”,而非“其间”。
实际上关于张保仔的宝藏传说远远不止于此,张保仔除了这些传说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更多的是民间的传说,那些传说真真假假,大多数人都把那些传说当成了一个乐子,少数人依然坚持认为那是真的,常年曰久的寻找宝藏。(未完待续。)
刘易推测萧武应该会去寻找大名鼎鼎红色帮张保仔的藏宝,他的推测没有错,萧武在当天傍晚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张藏宝图,看到藏宝图刘易笑了。
这次来香江刘易也打算寻找一下张保仔的藏宝,可是绝对不是藏宝图,张保仔的藏宝根本没有藏宝图。
传清代著名大海盗张保仔曾扼守琼?州海峡,专门袭击清廷官船和外国侵略者的商船,截获了大量金银珠宝。据说,大批财宝被张保仔藏匿在海盗大本营——上川、岛各处,并留下了记有藏宝诗的手抄本。
由于手抄本失传已久,大批的财宝下落不明,它们仍然被深埋地下,等待着有缘人偶然的发现。
张保仔作为“中国第一海盗”当之无愧,既然是“中国第一海盗”,那么我们可以推断他拥有的财富决不在少数,更为重要的是,据史料记载,在时任两广总督张百龄的封禁海岛战略和中外舰队的内外夹击之下,张保仔接受清廷招安,并受封“千总”头衔,帮助清廷剿匪,最终“怏怏而亡”,留下了大批尚未挖掘的财宝。
关于张保仔的势力到底有多大,有很多种说法,《张保仔的传说和真相》只是其中之一,刘易还听说过另外一种说法。
对于张保仔的势力规模,可以从他投降清廷后的降表中可见一斑:“……其始不过三五成群,其后遂至盈千上万。加以年荒岁欠,民不聊生。于是曰积月累,愈出愈奇……”“红色帮”最盛时,拥有大船八百艘,小船一千多艘,聚众达十万人。
这么人,这么多船,抢劫来往商队的财宝不计其数。
据传说,张保仔的藏宝地点都记在手抄本上,但是,手抄本失传已久,连副本也只是口头流传,寻宝变得极为艰难。沙堤渔港既然是张保仔活动的大本营,那么它很可能也是主要的藏宝点之一。基于这一推论,寻宝的第一站非属沙堤渔港不可。
在沙堤渔港北面,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小山,当地人称之为棋盘山,这座山的得名与张保仔密不可分。
根据史料推断,张保仔做帮主之时,正是“红色帮”最盛时期。其时,他们控制了上下川.岛、赤溪.半岛、沙咀.沿海及东至香江,西至海.南的许多岛屿,并在上川北端和赤溪南端设炮台控制了这一重要航线。
至今,上川北端的大塔顶上仍有当年炮台的遗迹。据说,凡是有船只经过这条航线,都要通令靠岸查验后方可放行,若对方不从,张保仔就命手下升起薄铁片制作的三角令旗,旗角指向哪个方向,其手下的船队就往哪个方向出击,今天上川和香江的扯旗山、赤溪的扯旗角,都因是张保仔升旗之地而得名。
棋盘山正是张保仔当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司令部”,这里大石林立,山洞较多,是个易守难攻的天然藏匿之处,当年,张保仔命人在山顶最高处的大石上凿了一个棋盘,他经常和军师在此玩一种叫做“下三”的民间土棋,博弈之间诞生了不少作战的妙计。
在棋盘山,像这样的山洞很多,而古往今来山洞都是藏宝者的首选之地,既然如此,在棋盘山错综复杂的山洞之间藏宝就有了无限的可能,可惜的是,张保仔留下来的藏宝证据太少了,偌大的棋盘山无法让人仔细翻遍每一处山洞和巨石,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总有一天,当某个幸运的人翻开其中一颗巨石时,璀璨耀眼的珠宝就躺在那里。
在棋盘山,人们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宝藏,但是,上川的另一个藏宝点似乎存在着更大的可能。
“榄仔对峨眉,十万九千四,月挂竹竿尾,两影相交地。”这是张保仔无数藏宝诗中最著名的一首。据说,张保仔在每个藏宝点都留下了藏宝诗,但是这些藏宝诗大多随着手抄本的失传而难觅踪迹,少数几首诗通过记载或者口口相传勉强流传了下来,被寻宝者当成打开宝藏之门的密匙。
“榄仔对峨眉”这个藏宝点公然的位于公路两侧的矮山之间,完全不像传言那般神秘,榄仔、峨眉原来是山上的两块石头,榄仔石处在一群乱石中,形似橄榄,表面光滑入镜,这榄仔石的奇特之处,不光是石头的形状,更是石头旁的那首题诗,正是张保仔留下的藏宝诗,山的对面,有另一块石头湮没于绿草之中,石上有一道天然裂痕,似嫦娥清秀的蚕眉,这就是峨眉石。
这首藏宝诗的意思是说,榄仔石和峨眉石之间埋藏着十万九千四百两金银财宝,要得到这些财宝的办法是在晚上竖起两根竹竿,月亮升到竿顶时,从两竿影子相交之处就可以找到宝藏了。
只要找到了插竹竿的两个点,确定了竹竿的高度,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宝藏了,在田间,人们曾无意当中发现了一块光滑的巨石,上面厚厚的长满了一层仙人掌,当地村民铲开石上的仙人掌后,惊喜的看到,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石洞赫然出现在眼前,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插竹竿的地方?如果是,那么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在哪里呢?遗憾的是,人们最终也没有找到另外一个插竹竿的洞,而且,即便找到了,竹竿的高度是多少也无法得知,也仍然没办法确定藏宝的准确地点。
与其它藏宝传说不同,张保仔的故事发生在清代,距离我们不过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历史事件的口口相传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根据老人的说法,光是上川以及附近岛屿的藏宝窟就有几十处,而且大部分仍“深藏闺中”,如公湾的“倒吊人头”、背子迳的“鬼仔上桅”、浪湾的“七星伴月”、棋盘山的“石手指”、乌猪岛的“半边月”石刻、扯旗山的“金井”、竹旗山的“银顶”等都有张保仔的宝藏,但是,藏宝秘笈早已失传,人们很难确定具体位置去寻找宝藏。
即便如此,上川关于寻宝、得宝的传奇故事却也非常多,当地人对此津津乐道,在乌猪,有一个叫孟乐的人在放牧中偶然发现了一个薄本,但是,孟乐不识字,便把纸撕下来卷烟。直到一天,他的朋友上岛发现了那个薄本,可惜只剩下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乌猪洲仔有石船,船头向住穿石心,船尾向住三尖石,石下一香炉,石香炉地下有井字,从井字量起三十六周线,黄金三百两,白银三皮箱。”当时,两人找到了香炉和井字,但是却不知道三十六周线是什么,怎么计算,只好就此作罢,留下了这个谜底至今未能破解……
上川的宝藏传说鲜活生动,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关于张保仔手抄本的推断也十分合理,但是,真本失传,口头流传的信息真假难辨,上川岛数量惊人的财富仍然长眠地下,人们至今没能破解上川海盗藏宝的谜团,也没有找到传说中迷失的宝藏,毕竟历史传说中有价值的提示太少了,或许只有偶然的发现,才会让某些宝藏重见天曰。
一八零九年,由美国、葡萄牙提供军火,并派出舰队配合两广总督百龄的官兵,对张保仔进行内外夹击,张保仔水米断绝,只得出降。张出降后,留在香江尚有六七万人,大小船只千余艘,不肯归附。而张保仔又引官兵到处进剿五色帮,他们走投无路,纷纷扬帆奔向菲律宾、北婆罗洲、马来亚等地。这是近代在契约华工出现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华人。
香江至今还有不少张保仔活动的遗迹,“东营盘”、“西营盘”都是张保仔营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条张保仔古道,鸭脷洲有张保仔石炮台,五鼓岭有张保仔瞭望台,马湾天后庙有张保仔外寨,长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张保仔洞……
此外,传说在香江的土瓜湾海心庙、长洲、南丫榕树湾、大屿、赤柱舂坎角、牛池湾和鲤鱼门等地,也有张保仔洞。由于藏宝洞太多了,他要用秘诀簿备忘。
香江的太平山(扯旗山)也一处藏宝地点,太平山下一直传说有张保仔的宝藏。直到民国年间,一个新会人来到茶湾,悄悄地向一个老翁打听扯旗山石船的地点,老翁生疑,新会人说明真相,原来在新会暗传着张保仔的一首藏宝秘笈诗——“船头向住乌猪山,船尾向住广海湾,用柴烧用醋蘸,万两黄金在其间。”
老翁听后窃喜,给新会人指了一个错误的地点,自己立刻召集人手赶往扯旗山。他们用柴把石船烧红后,用醋一蘸,石船顿即四分五裂,然而终不见金银的影子,只好扫兴而归。
待老翁走后,一直尾随其后的新会人,在船尾几米处的锚状石下挖出了万两黄金。原来万两黄金藏在“锚间”,而非“其间”。
实际上关于张保仔的宝藏传说远远不止于此,张保仔除了这些传说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更多的是民间的传说,那些传说真真假假,大多数人都把那些传说当成了一个乐子,少数人依然坚持认为那是真的,常年曰久的寻找宝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