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命运变轨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重生之太子刘据》最新章节!
转眼到了元狩五年,在原来的这一年,关内侯李敢因为父亲李广的自杀身亡记恨上了大将军卫青,由于他的冲动之举,不但他个人丢掉了性命,也惹出了后续一系列的风波。
如今,李广好端端地活着,虽然仍是无缘封侯,偶尔还会在暗地里抱怨,如果大将军当初派出的不是公孙贺,而是他,说不定就不会迷路了,若是那样,全军也不至于惨胜如败。
此话传到太子宫,饶是刘据一贯脾气很好,对李广也是无语了。尽管昨年,他竭力说服阿翁和舅舅不用李广的目的不在于救他,可从客观效果来说,确是他救了他的性命没错。
刘据从不指望李家人会感激他,可这种明明是救人一命的好事,最后还要落得对方的埋怨——哪怕他并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无论换成是谁,心里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的。
“太子殿下不高兴了?”看着刘据脸上生动活泼的表情,霍光不自觉地扯了扯唇角。他现在的心情很矛盾,既盼着太子快点长大,又有点希望他永远都不要长大。
刘据点点头,坦白道:“我当然不高兴了,子孟难道就很高兴?”别以为他看不出来,同样是面无表情,子孟心情好和不好的时候,嘴角的弧度是有细微的区别的,他看得很清楚。
霍光好整以暇地笑笑,似乎是很满意刘据对他细致入微的观察,继而笑道:“殿下千万不要忘了,你此举的初衷是什么?”他们真正要避免的,是霍去病公然射杀李敢这件事,余者皆是附带。
刘据想了想,似是接受了霍光的这个说法,颔首道:“子孟,是我想差了。”霍光的话很有道理,李家父子就不该是他关注的重点,他也不需要,他们对他的感激。
见刘据瞬间领悟了自己的意思,霍光唇角上扬的弧度更明显了。
从元狩二年算起,他和刘据重新认识也有三年了,霍光很清楚地可以感受到,如今的刘据比原来更信任他,也更亲近他,但是对他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他想要的,不只是这些。
刘据原本想着,李广都还活着,李家这一年应该就不会有什么事了。
岂料世事难料,有些事就像是注定会发生的,根本无从避免。
李广有个堂弟,名叫李蔡。文帝后元十四年,匈奴入侵萧关,李蔡跟随堂兄李广参军,两人同为孝文皇帝的侍从,后任武骑常侍。
比起倒霉催的堂兄,李蔡的运气就要好上许多,到了景帝初年,他已有军功赐二千石禄。元朔五年,李蔡任轻骑将军,后与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
由于在此役立下了显赫战功,李蔡被皇帝封为乐安侯,从此弃武从政。不久,他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银印青绶。
元狩二年,丞相公孙弘死,又因李蔡击战匈奴有功,被皇帝任命为丞相。李蔡任丞相的四五年间政绩卓著,尤以协助皇帝治吏、改币、统禁盐铁等项大计中成就最大。
年初,一向为人谨慎的李蔡犯了个按说不该犯的错误,他私自侵占了孝景皇帝陵园前路旁的一块空地。
李蔡被问罪,按律应送交法吏查办,可他不愿受审对质,竟然自杀了,他的封国也被废除。
“李蔡之罪,非死不可吗?”刘据不比霍光,他对未来之事只能说是大致知晓,并没有深入具体的了解。
霍光蹙眉,沉吟良久方道:“李蔡罪不至死,可是他若不死,李敢未必就敢冒犯舅舅。”
“你说什么?”刘据陡然愣住,思忖片刻方明白了霍光的意思。
李广畏罪自杀是在元狩四年,而李敢刺伤卫青却是在一年以后,考虑到李敢是贸然冲到长平侯府行事的,说他蓄谋已久为父报仇都是说不通的。
真要报仇,早干什么去了,非得等上一年多,最后却是凭着意气用事。
因此霍光有理由相信,李敢记恨卫青是真,可要说找他报仇,他最初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是李蔡的畏罪自杀加深了李敢的恨意,至于他如何会把李蔡的死和卫家联系到一起,那就不是霍光能理解的了,因为在他,这根本就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
遗憾的是,李敢不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和叔父的相继自杀摧毁了他所有的理智。
刘据明白了,李广的自杀是意外,可李蔡的……
未必就是。
他是丞相,不可能连先帝的陵园范围都搞不清楚,更不可能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
之所以被人抓住这个把柄,还是证据确凿,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有人要陷害他,借此达到某种目的。否则的话,皇帝看人的眼光也要被人质疑了,他挑选的丞相,不至于如此无能。
于是,刘据皱着眉头问道:“子孟,你知道是谁吗?”究竟是谁,非要挑起李家和卫家的恩怨,他只晓得李蔡是他阿翁在位期间多位自杀的丞相之一,可他自杀的背后原因,他就不清楚了。
通常来说,只要是刘据提出的问题,在霍光那里都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但是这一回,霍光轻轻摇了摇头,拱手回道:“我不知道。”
刘据挑眉,似笑非笑道:“你不知道?”好吧,他有点不习惯这样的回答。
霍光点头,肯定道:“回殿下,我确实不知。”元狩年间,他只是个小小的期门郎,平日值宿太子宫,纵然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可他知道的事情,未必就比刘据更多。到他权倾朝野的年代,诸多昔年的往事都被隐藏在了岁月的尘埃之下,让人无从查起,只得作罢。
霍光说完抬眼直视刘据,他以为他还会追问下去,不想刘据挥了挥手,洒脱道:“既然不知道,那就算了吧,无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不过是个堂叔父,以前的那些事不会再发生的。”
对于刘据的这番话,霍光表示赞同。虽说李敢这个人,是有点性格冲动,行事鲁莽,可没有李广自杀这个前提,也不是谁随便煽风点火,就能把他鼓惑去做傻事的,李蔡的分量远远不够。
而就像李敢这样的人,对那些看不惯卫霍的风光的人而言,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皇帝对北方战事还有所图的情况下,霍光眼下关注的焦点,根本就不是来自外部。
刘据的判断是正确的,尽管李蔡的死引起了一些不小的争论,还有人把这件事和李广扯到一起,认为是卫家针对李家的阴谋,但是皇帝什么也没说,议论的声音渐渐小了,最终消失无踪。
皇帝近来的心情很不错,朝上风平浪静,后宫花团锦簇,还有他的儿子们,个个表现优异,看得他这个当父亲的,成就感十足。
这日,皇帝心血来潮,在宣室考察了四位皇子的功课。要知道,以往这都是太子独享的特权,今日却是三位小皇子都叫上了,王夫人和李美人不知内情,乐得心花怒放。
她们哪里知道,皇帝的确是赞扬了刘闳的聪慧,刘旦的善言以及刘胥的好武,但他夸完他们每个人,都在后面补充了句,不如太子矣。
皇帝说的,可不是现在的刘据,而是跟刘闳他们差不多年龄时的小太子。见刘胥不服气地鼓了鼓脸,皇帝抬手指向他跟很多人都炫耀过的太子亲自猎到的鹿首。
刘胥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阿翁,儿臣也想去狩猎。”四位皇子里头,就属刘胥最有习武的天分,当即跃跃欲试。
没等刘胥把话说完,站在他身旁的刘旦就紧张地扯了扯弟弟的衣袖,示意他不要乱说话,免得惹了阿翁生气。
毕竟,皇帝对儿女一向都不是很上心,除了太子和卫长公主能得到他几分疼爱,其他的和他的见面机会都不多,今日能被叫来考察功课,已经算是意外之喜。
却不曾想,皇帝抬手一挥,扬眉道:“这有何难?朕下月巡幸甘泉宫,把你们几个都带上。”
阿翁要巡幸甘泉宫?刘据闻言一震,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去病哥哥射杀李敢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不过李敢都没有上舅舅家寻衅了,想来这件事,也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转眼到了元狩五年,在原来的这一年,关内侯李敢因为父亲李广的自杀身亡记恨上了大将军卫青,由于他的冲动之举,不但他个人丢掉了性命,也惹出了后续一系列的风波。
如今,李广好端端地活着,虽然仍是无缘封侯,偶尔还会在暗地里抱怨,如果大将军当初派出的不是公孙贺,而是他,说不定就不会迷路了,若是那样,全军也不至于惨胜如败。
此话传到太子宫,饶是刘据一贯脾气很好,对李广也是无语了。尽管昨年,他竭力说服阿翁和舅舅不用李广的目的不在于救他,可从客观效果来说,确是他救了他的性命没错。
刘据从不指望李家人会感激他,可这种明明是救人一命的好事,最后还要落得对方的埋怨——哪怕他并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无论换成是谁,心里总会有那么一点点不舒服的。
“太子殿下不高兴了?”看着刘据脸上生动活泼的表情,霍光不自觉地扯了扯唇角。他现在的心情很矛盾,既盼着太子快点长大,又有点希望他永远都不要长大。
刘据点点头,坦白道:“我当然不高兴了,子孟难道就很高兴?”别以为他看不出来,同样是面无表情,子孟心情好和不好的时候,嘴角的弧度是有细微的区别的,他看得很清楚。
霍光好整以暇地笑笑,似乎是很满意刘据对他细致入微的观察,继而笑道:“殿下千万不要忘了,你此举的初衷是什么?”他们真正要避免的,是霍去病公然射杀李敢这件事,余者皆是附带。
刘据想了想,似是接受了霍光的这个说法,颔首道:“子孟,是我想差了。”霍光的话很有道理,李家父子就不该是他关注的重点,他也不需要,他们对他的感激。
见刘据瞬间领悟了自己的意思,霍光唇角上扬的弧度更明显了。
从元狩二年算起,他和刘据重新认识也有三年了,霍光很清楚地可以感受到,如今的刘据比原来更信任他,也更亲近他,但是对他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他想要的,不只是这些。
刘据原本想着,李广都还活着,李家这一年应该就不会有什么事了。
岂料世事难料,有些事就像是注定会发生的,根本无从避免。
李广有个堂弟,名叫李蔡。文帝后元十四年,匈奴入侵萧关,李蔡跟随堂兄李广参军,两人同为孝文皇帝的侍从,后任武骑常侍。
比起倒霉催的堂兄,李蔡的运气就要好上许多,到了景帝初年,他已有军功赐二千石禄。元朔五年,李蔡任轻骑将军,后与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
由于在此役立下了显赫战功,李蔡被皇帝封为乐安侯,从此弃武从政。不久,他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银印青绶。
元狩二年,丞相公孙弘死,又因李蔡击战匈奴有功,被皇帝任命为丞相。李蔡任丞相的四五年间政绩卓著,尤以协助皇帝治吏、改币、统禁盐铁等项大计中成就最大。
年初,一向为人谨慎的李蔡犯了个按说不该犯的错误,他私自侵占了孝景皇帝陵园前路旁的一块空地。
李蔡被问罪,按律应送交法吏查办,可他不愿受审对质,竟然自杀了,他的封国也被废除。
“李蔡之罪,非死不可吗?”刘据不比霍光,他对未来之事只能说是大致知晓,并没有深入具体的了解。
霍光蹙眉,沉吟良久方道:“李蔡罪不至死,可是他若不死,李敢未必就敢冒犯舅舅。”
“你说什么?”刘据陡然愣住,思忖片刻方明白了霍光的意思。
李广畏罪自杀是在元狩四年,而李敢刺伤卫青却是在一年以后,考虑到李敢是贸然冲到长平侯府行事的,说他蓄谋已久为父报仇都是说不通的。
真要报仇,早干什么去了,非得等上一年多,最后却是凭着意气用事。
因此霍光有理由相信,李敢记恨卫青是真,可要说找他报仇,他最初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是李蔡的畏罪自杀加深了李敢的恨意,至于他如何会把李蔡的死和卫家联系到一起,那就不是霍光能理解的了,因为在他,这根本就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
遗憾的是,李敢不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和叔父的相继自杀摧毁了他所有的理智。
刘据明白了,李广的自杀是意外,可李蔡的……
未必就是。
他是丞相,不可能连先帝的陵园范围都搞不清楚,更不可能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
之所以被人抓住这个把柄,还是证据确凿,只有一种解释,就是有人要陷害他,借此达到某种目的。否则的话,皇帝看人的眼光也要被人质疑了,他挑选的丞相,不至于如此无能。
于是,刘据皱着眉头问道:“子孟,你知道是谁吗?”究竟是谁,非要挑起李家和卫家的恩怨,他只晓得李蔡是他阿翁在位期间多位自杀的丞相之一,可他自杀的背后原因,他就不清楚了。
通常来说,只要是刘据提出的问题,在霍光那里都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但是这一回,霍光轻轻摇了摇头,拱手回道:“我不知道。”
刘据挑眉,似笑非笑道:“你不知道?”好吧,他有点不习惯这样的回答。
霍光点头,肯定道:“回殿下,我确实不知。”元狩年间,他只是个小小的期门郎,平日值宿太子宫,纵然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可他知道的事情,未必就比刘据更多。到他权倾朝野的年代,诸多昔年的往事都被隐藏在了岁月的尘埃之下,让人无从查起,只得作罢。
霍光说完抬眼直视刘据,他以为他还会追问下去,不想刘据挥了挥手,洒脱道:“既然不知道,那就算了吧,无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不过是个堂叔父,以前的那些事不会再发生的。”
对于刘据的这番话,霍光表示赞同。虽说李敢这个人,是有点性格冲动,行事鲁莽,可没有李广自杀这个前提,也不是谁随便煽风点火,就能把他鼓惑去做傻事的,李蔡的分量远远不够。
而就像李敢这样的人,对那些看不惯卫霍的风光的人而言,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在皇帝对北方战事还有所图的情况下,霍光眼下关注的焦点,根本就不是来自外部。
刘据的判断是正确的,尽管李蔡的死引起了一些不小的争论,还有人把这件事和李广扯到一起,认为是卫家针对李家的阴谋,但是皇帝什么也没说,议论的声音渐渐小了,最终消失无踪。
皇帝近来的心情很不错,朝上风平浪静,后宫花团锦簇,还有他的儿子们,个个表现优异,看得他这个当父亲的,成就感十足。
这日,皇帝心血来潮,在宣室考察了四位皇子的功课。要知道,以往这都是太子独享的特权,今日却是三位小皇子都叫上了,王夫人和李美人不知内情,乐得心花怒放。
她们哪里知道,皇帝的确是赞扬了刘闳的聪慧,刘旦的善言以及刘胥的好武,但他夸完他们每个人,都在后面补充了句,不如太子矣。
皇帝说的,可不是现在的刘据,而是跟刘闳他们差不多年龄时的小太子。见刘胥不服气地鼓了鼓脸,皇帝抬手指向他跟很多人都炫耀过的太子亲自猎到的鹿首。
刘胥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好半天才憋出一句话:“阿翁,儿臣也想去狩猎。”四位皇子里头,就属刘胥最有习武的天分,当即跃跃欲试。
没等刘胥把话说完,站在他身旁的刘旦就紧张地扯了扯弟弟的衣袖,示意他不要乱说话,免得惹了阿翁生气。
毕竟,皇帝对儿女一向都不是很上心,除了太子和卫长公主能得到他几分疼爱,其他的和他的见面机会都不多,今日能被叫来考察功课,已经算是意外之喜。
却不曾想,皇帝抬手一挥,扬眉道:“这有何难?朕下月巡幸甘泉宫,把你们几个都带上。”
阿翁要巡幸甘泉宫?刘据闻言一震,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去病哥哥射杀李敢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不过李敢都没有上舅舅家寻衅了,想来这件事,也是不可能再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