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受宠若惊的老侍郎
藏宝阁小说网www.cbge.cc,最快更新《大明狂士》最新章节!
第二百七十七章 受宠若惊的老侍郎
面对范弘道的咄咄逼问,顾宪成终于哑口失声了。他终于觉察到自己出现了重大工作失误,所以范弘道才会有恃无恐,甚至还有心情将事态扩大化。
就像范鸿道所说的,如果他扭头就走离开吏部,反手便去都察院把顾宪成告了,后果还真不好说。别忘了范鸿道并非是孤立无援的监生,他不是找不到大人物支持,完全有能力抓住顾宪成的失误穷追猛打。
围观众官吏窃窃私语,不是那么一边倒的支持顾宪成了。
想来想去,顾大人极其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仔细看看范弘道的履历身状,若是先前稍有注意,也不会犯这样的错!
只能说,当一个人的主观情绪过于强烈时,就很难客观看待问题了。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毛病,只看有没有机会去犯错而已,心存偏见的顾大人今天就犯了这样的错。
最后顾宪成只能强行辩解说:“如何判断候选者的能力,本官自然有本官的标准。”
范弘道当即就忍不住开嘲讽说:“顾大人觉得,令弟能力如何?令弟与在下倒是有过一面之缘,并且有过比较的。”
如果顾允成本人在这里,听到范弘道的“一面之缘”这个词,大概非要上来跟范弘道动手不可。所谓一面之缘,就是把别人的脸踩在地上摩擦么?
又听范弘道说:“如果在下也算能力不足,那令弟又算什么?听说令弟金榜题名后,选官任职一切都很顺利,可在下就不明白了,令弟哪点比在下能力强了?为何只有在下出监历事如此艰难?顾大人所说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听到范鸿道闲着没事又把自己弟弟顾允成拎出来说,顾宪成心头的一团火简直要气炸了。这明明就是公事,范鸿道没完没了的扯着他弟弟作甚?说来说去,不就是想给自己扣上挟私报复的帽子么!
所以顾宪成严正喝止道:“此事与吾弟无关,不要再提他!”
范鸿道好像愣了下,又深思熟虑了一会儿,才开口说:“今天的事情总与你有关吧?那我就换着问问了,顾大人你能力如何?听说顾大人当年因为触怒太岳相公,也曾被贬谪到边荒之地,不知道顾大人可曾留下了功业?”
在堂上正襟危坐的吏部左侍郎赵志皋无奈的摇摇头,这范弘道也太捉狭了,不提顾宪成的弟弟,他就直接把顾宪成自己搬出来比较么?
对这个问题,顾宪成也没法答,不是每个人去了地方后,都能像范弘道这样“因缘际会”,做出一番足可铭记的事业。
顾宪成因为触怒张居正贬到地方那几年,连正堂主官都不是,基本就是混日过来的。然后张居正被清算后,才因为反张居正的政治正确回到了京师。
按道理讲,范鸿道是没有资格如此质问顾宪成的。但现在范弘道气势上完全压倒了顾宪成,就牢牢把握住了主动权。
范弘道很痛心疾首的说:“你我都在地方做过事,但比较起来,你顾宪成的政绩连我都不如。可你怎么会有脸皮判定我能力不足?这也叫公道?”
范弘道的话越发刁钻无比,顾宪成羞愤的只想找个柱子撞,清流人物怎可不要脸面?如果手里有把刀,他就会和范弘道同归于尽!
赵志皋连忙出来打圆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许只是不小心一次失误而已,范弘道你也不用太激动。况且术业有专攻,地方治政业绩并不能完全作为比较依据,当朝阁老们谁去过地方?”
按照大明这百年的惯例,内阁大学士一般确实都没去地方当过官.都是从翰林院起家,在馆阁转迁,或者也有六部历练的,最后入阁为辅臣,仕途也就到了终点。
范弘道连忙放开顾宪成,对赵侍郎回话说:“既然老大人发了话,在下怎敢不听。”这话很卖赵侍郎的面子,反正听在赵侍郎耳朵里很舒服。
随后又听范弘道继续说:“在下原本想着,出了吏部之后,或者去找相熟的老前辈,或者去都察院,总是要闹上一闹的。”
若真是这样,赵侍郎心里就不太乐意了,如果真这样闹出去,吏部脸面未免有些不好看。当然吏部工作性质特殊,遇到的问题太多了,一般也不会怕别人闹事,但这次不一样。
首先范弘道有靠山,会有人会借力给他;其次范弘道现在是个名人,名人的声量就是比别人大,绝不可忽视这点;第三,吏部官员确实犯了错,而且是无法洗白的错,死命较真的话谁也挽救不了。
想到这里,赵侍郎又低头看了看出监历事文凭上的判词。上面“能力不足”等字何止是判词,还像是嘲笑顾宪成的催命符。
范弘道没有刻意隐藏意图或者卖弄玄虚,很平常的接着往下说:“但是见了老大人,在下宛如春风拂面,心里怨气消散的一干二净,也就不想着去胡闹了。”
随便谁都能听出来,范弘道这是很明显的向赵志皋示好了。于是赵侍郎大感欣慰,自己刚才对范弘道态度温和,没有上来就偏袒顾宪成,终于收到了良好的回应,这范弘道还是挺懂事啊。
但有人却愕然不已,传闻中这范弘道骄傲自负,为人处世狂得很,堪称是目无余子啊。别说赵志皋一个老侍郎,就是首辅级别的张四维,文坛领袖加尚书级别的王世贞,范弘道也是说骂就骂,还是当着面往死里骂。
前阵子礼部尚书沈鲤去国子监时,范弘道对沈鲤也是连连挤兑,并没有显得多么恭敬,最后逼得沈鲤不得不拿下了国子监祭酒罗万化。
还听说在河东时,范弘道名为幕僚,其实完全不听察院郜永春的;就是范弘道最大的背景首辅申时行,好像也没少被范弘道抗拒不从。
至于一个打八个,把新科进士中的精华人物一锅端了当脚垫子踩、当着数百监生的面,公然斥责驱逐了国子监祭酒,亦或是羞辱文选司员外郎顾宪成这种事,那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式的寻常事儿了。
这样的自负狂生,居然对赵志皋如此恭敬,就让很多人迷惑不解了,这范弘道看人到底是个什么标准啊?他心里到底有没有谱啊?
张四维、王世贞、沈鲤那些人,哪个不比赵志皋位高望重、声名响亮?范弘道却死活看不上!赵志皋是个六十多的三品侍郎,指不定哪天就在三品位置上退休致仕了,范弘道却毕恭毕敬,这是什么眼神?
如果说这就叫性情中人,那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大写的字:服!
就是赵侍郎本人在欣慰之余,也有一点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自己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侍郎,有何德何能,被范弘道如此对待。
说出去像个笑话,一个堂堂的吏部左侍郎,却因为一个监生对自己的恭敬态度而受宠若惊,但事实上偏就发生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受宠若惊的老侍郎
面对范弘道的咄咄逼问,顾宪成终于哑口失声了。他终于觉察到自己出现了重大工作失误,所以范弘道才会有恃无恐,甚至还有心情将事态扩大化。
就像范鸿道所说的,如果他扭头就走离开吏部,反手便去都察院把顾宪成告了,后果还真不好说。别忘了范鸿道并非是孤立无援的监生,他不是找不到大人物支持,完全有能力抓住顾宪成的失误穷追猛打。
围观众官吏窃窃私语,不是那么一边倒的支持顾宪成了。
想来想去,顾大人极其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有仔细看看范弘道的履历身状,若是先前稍有注意,也不会犯这样的错!
只能说,当一个人的主观情绪过于强烈时,就很难客观看待问题了。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毛病,只看有没有机会去犯错而已,心存偏见的顾大人今天就犯了这样的错。
最后顾宪成只能强行辩解说:“如何判断候选者的能力,本官自然有本官的标准。”
范弘道当即就忍不住开嘲讽说:“顾大人觉得,令弟能力如何?令弟与在下倒是有过一面之缘,并且有过比较的。”
如果顾允成本人在这里,听到范弘道的“一面之缘”这个词,大概非要上来跟范弘道动手不可。所谓一面之缘,就是把别人的脸踩在地上摩擦么?
又听范弘道说:“如果在下也算能力不足,那令弟又算什么?听说令弟金榜题名后,选官任职一切都很顺利,可在下就不明白了,令弟哪点比在下能力强了?为何只有在下出监历事如此艰难?顾大人所说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听到范鸿道闲着没事又把自己弟弟顾允成拎出来说,顾宪成心头的一团火简直要气炸了。这明明就是公事,范鸿道没完没了的扯着他弟弟作甚?说来说去,不就是想给自己扣上挟私报复的帽子么!
所以顾宪成严正喝止道:“此事与吾弟无关,不要再提他!”
范鸿道好像愣了下,又深思熟虑了一会儿,才开口说:“今天的事情总与你有关吧?那我就换着问问了,顾大人你能力如何?听说顾大人当年因为触怒太岳相公,也曾被贬谪到边荒之地,不知道顾大人可曾留下了功业?”
在堂上正襟危坐的吏部左侍郎赵志皋无奈的摇摇头,这范弘道也太捉狭了,不提顾宪成的弟弟,他就直接把顾宪成自己搬出来比较么?
对这个问题,顾宪成也没法答,不是每个人去了地方后,都能像范弘道这样“因缘际会”,做出一番足可铭记的事业。
顾宪成因为触怒张居正贬到地方那几年,连正堂主官都不是,基本就是混日过来的。然后张居正被清算后,才因为反张居正的政治正确回到了京师。
按道理讲,范鸿道是没有资格如此质问顾宪成的。但现在范弘道气势上完全压倒了顾宪成,就牢牢把握住了主动权。
范弘道很痛心疾首的说:“你我都在地方做过事,但比较起来,你顾宪成的政绩连我都不如。可你怎么会有脸皮判定我能力不足?这也叫公道?”
范弘道的话越发刁钻无比,顾宪成羞愤的只想找个柱子撞,清流人物怎可不要脸面?如果手里有把刀,他就会和范弘道同归于尽!
赵志皋连忙出来打圆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许只是不小心一次失误而已,范弘道你也不用太激动。况且术业有专攻,地方治政业绩并不能完全作为比较依据,当朝阁老们谁去过地方?”
按照大明这百年的惯例,内阁大学士一般确实都没去地方当过官.都是从翰林院起家,在馆阁转迁,或者也有六部历练的,最后入阁为辅臣,仕途也就到了终点。
范弘道连忙放开顾宪成,对赵侍郎回话说:“既然老大人发了话,在下怎敢不听。”这话很卖赵侍郎的面子,反正听在赵侍郎耳朵里很舒服。
随后又听范弘道继续说:“在下原本想着,出了吏部之后,或者去找相熟的老前辈,或者去都察院,总是要闹上一闹的。”
若真是这样,赵侍郎心里就不太乐意了,如果真这样闹出去,吏部脸面未免有些不好看。当然吏部工作性质特殊,遇到的问题太多了,一般也不会怕别人闹事,但这次不一样。
首先范弘道有靠山,会有人会借力给他;其次范弘道现在是个名人,名人的声量就是比别人大,绝不可忽视这点;第三,吏部官员确实犯了错,而且是无法洗白的错,死命较真的话谁也挽救不了。
想到这里,赵侍郎又低头看了看出监历事文凭上的判词。上面“能力不足”等字何止是判词,还像是嘲笑顾宪成的催命符。
范弘道没有刻意隐藏意图或者卖弄玄虚,很平常的接着往下说:“但是见了老大人,在下宛如春风拂面,心里怨气消散的一干二净,也就不想着去胡闹了。”
随便谁都能听出来,范弘道这是很明显的向赵志皋示好了。于是赵侍郎大感欣慰,自己刚才对范弘道态度温和,没有上来就偏袒顾宪成,终于收到了良好的回应,这范弘道还是挺懂事啊。
但有人却愕然不已,传闻中这范弘道骄傲自负,为人处世狂得很,堪称是目无余子啊。别说赵志皋一个老侍郎,就是首辅级别的张四维,文坛领袖加尚书级别的王世贞,范弘道也是说骂就骂,还是当着面往死里骂。
前阵子礼部尚书沈鲤去国子监时,范弘道对沈鲤也是连连挤兑,并没有显得多么恭敬,最后逼得沈鲤不得不拿下了国子监祭酒罗万化。
还听说在河东时,范弘道名为幕僚,其实完全不听察院郜永春的;就是范弘道最大的背景首辅申时行,好像也没少被范弘道抗拒不从。
至于一个打八个,把新科进士中的精华人物一锅端了当脚垫子踩、当着数百监生的面,公然斥责驱逐了国子监祭酒,亦或是羞辱文选司员外郎顾宪成这种事,那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式的寻常事儿了。
这样的自负狂生,居然对赵志皋如此恭敬,就让很多人迷惑不解了,这范弘道看人到底是个什么标准啊?他心里到底有没有谱啊?
张四维、王世贞、沈鲤那些人,哪个不比赵志皋位高望重、声名响亮?范弘道却死活看不上!赵志皋是个六十多的三品侍郎,指不定哪天就在三品位置上退休致仕了,范弘道却毕恭毕敬,这是什么眼神?
如果说这就叫性情中人,那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大写的字:服!
就是赵侍郎本人在欣慰之余,也有一点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自己一个六十二岁的老侍郎,有何德何能,被范弘道如此对待。
说出去像个笑话,一个堂堂的吏部左侍郎,却因为一个监生对自己的恭敬态度而受宠若惊,但事实上偏就发生了。